《风险与风险》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621007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PPT 页数:125 大小:1.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险与风险》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5页
《风险与风险》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5页
《风险与风险》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5页
《风险与风险》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5页
《风险与风险》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风险与风险》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险与风险》PPT课件.ppt(1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保险学(第二版),主讲教师:陈淑嫱EMail:,第一篇基础理论,第1章 风险、风险管理与保险第2章 保险的地位、职能与作用第3章 保险业的产生与发展 第4章 保险合同第5章 保险的基本原则,第1章 风险、风险管理与保险,本章内容提要 风险及其特征 风险的分类 风险管理 可保风险及其要件,本章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章,你应该能够:理解风险的基本含义;了解风险的特征;掌握风险的组成要素及其关系;了解风险的不同分类;掌握风险管理及其有关内容;理解可保风险及其要件.,本章学习重点及难点,重点:风险及其基本理论难点:风险管理的有关内容,第1章 风险、风险管理与保险,第一节 风险及其特征第二节 风险的分类第

2、三节 风险管理第四节 可保风险,第一节风险及其特征,一、风险的概念(Risk)二、风险的特征三、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一、风险的概念(Risk),无风险,无保险。风险是保险业产生的自然基础。(一)风险的含义 风险是指 引致损失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1、风险是偶发性事件。2、风险偏重于事件发生的不利结果 损失 3、只要风险存在,就一定有发生损失的可能。,风险的由来,“风险”一词的由来,最为普遍的一种说法是,在远古时期,以打鱼捕捞为生的渔民们,每次出海前都要祈祷,祈求神灵保佑自己能够平安归来,其中主要的祈祷内容就是让神灵保佑自己在出海时能够风平浪静、满载而归;他们在长期的捕捞实践中,深深的体会

3、到“风”给他们带来的无法预测无法确定的危险,他们认识到,在出海捕捞打鱼的生活中,“风”即意味着“险”,因此有了“风险”一词的由来。,而另一种据说经过多位学者论证的“风险”一词的“源出说”称,风险(RISK)一词是舶来品,有人认为来自阿拉伯语、有人认为来源于西班牙语或拉丁语,但比较权威的说法是来源于意大利语的“RISQUE”一词。在早期的运用中,也是被理解为客观的危险,体现为自然现象或者航海遇到礁石、风暴等事件。大约到了19世纪,在英文的使用中,风险一词常常用法文拼写,主要是用于与保险有关的事情上。,二、风险的特征,1.客观性风险的存在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2.损害性后果,3.不确定性对个别风险而

4、言(空间、时间、损失程度不确定),4.可测定性大量风险的发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5.发展性可变性,风险无处不在:意外事件发生概率,受伤1/3 溺水死亡 1/5000难产1/6 配偶被动吸烟死于肺癌1/60000车祸1/12 死于手术并发症1/80000心脏病突发1/77 中毒死亡1/86000死于心脏病1/340 骑自行车死于车祸1/130000死于中风1/1700 吃东西噎死1/160000死于突发事件1/2900 死于飞机失事1/250000死于车祸1/5000 被空中坠落物砸死1/290000死于怀孕生产1/14000 触电死亡1/350000染上艾滋病1/5700 死于浴缸中1/100

5、0000自杀(女性)1/20000 坠落床下而死1/2000000自杀(男性)1/5000 被动物咬死1/2000000坠落死亡1/20000 被龙卷风刮走摔死1/200000死于工伤1/26000 冻死1/3000000行走时被撞死1/40000 被谋杀1/11000死于火灾1/5000 糖尿病1/35,课 堂 问 题,假设某城市中有10,000座建筑物面临遭受飓风袭击造成损失的风险,根据过去多年对大量事件的观察表明,在一定时间内这些房屋中会有10座被毁坏,则由于飓风造成的损失机会为多少?,?,三、风险的三要素 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1.概念,风险因素又叫风险条件,是指导致风险事故发生或

6、使损失加剧的条件。(损失的内在的或间接原因),(一)风险因素(hazard),2.种类,(1)实质风险因素(与物质的物理功能有关,与人无关)physical hazard(干燥的森林,结冰的路面等),(3)心理风险因素(与人的心理状态有关,偏重于人的善意行为)morale hazard(过失、疏忽、无意、侥幸),(2)道德风险因素(与人的修养有关,偏重于人的恶意行为)moral hazard(逆选择,故意制造事故),有形的,无形的,无形的,电线短路,忘拔电源插头,纵火,“火灾”,风险因素,某个粗心的司机某个车祸之后夸大其所遭受颈椎错位严重性的人某个经常置一台危险机器于不顾而跑去与朋友说话的工人

7、某个时常挪用公款的职员结冰的路况,也称为风险事件,是指损失的直接或外在的原因。是损失的媒介物:即风险只有通过风险事故的发生,才能导致损失。例如,台风、暴雨、交通事故。,(二)风险事故(peril),(三)损失(loss),保险学中的损失是指非故意的、非计划的、非预期的 经济价值的减少。,损失,直接损失,间接损失,直接损失是指风险事故直接造成的有形损失,即实质损失。,间接损失是由直接损失进一步引发或带来的无形损失,包括额外费用损失、收入损失和责任损失。,(四)风险因素、风险事故与损失之间的关系,风险因素,风险事故,损失的可能,引起,导致,损失的间接原因,损失的直接原因,刹车失灵 车祸 车毁人亡,

8、风险,风险因素,风险事故,损 失,物质风险因素,道德风险因素,心理风险因素,财 产,人 身,自己的,他人的,他人的,自己的,实质损失,经济损失,财产的毁损灭失,人身伤害,资产损失,收益减少,费用增加,财产风险,责任风险,人身风险,风险,第二节风险的分类,一、按风险的环境分类二、按风险的性质分类三、按风险的对象分类四、按风险产生的原因分类,一、按风险的环境分类,静态风险 由自然力的不规则变动,人们(static risk)的行为所引起,与社会的经济、政治变动无关。如:各种自然灾害,动态风险 与社会的经济、政治变动有关。dynamic risk 如:技术进步、人口增长、政 治经济体制的改革,二、按

9、风险的性质分类,纯粹风险(pure risk),投机风险speculative risk,只有损失的可能性而无获利可能性的风险。如自然灾害,意外事故,人的生老病死,后果只有两种:损失;无损失。,既有损失的可能性又有获利可能性的风险。如赌博,炒股,企业推出新产品,后果有三种:损失;无损失;获利。,三、按风险的对象分类,财产风险:导致财产毁损、灭失和贬值的风险。(property risk),人身风险:因生、老、病、死、残而导致的风险。(personal risk),责任风险:依法对他人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liability risk)应负法律赔偿责任的风险。,信用风险:无法履行合同给对方造成

10、经济损失的(credit risk)风险。,四、按风险产生的原因分类,自然风险:各种自然灾害。,经济风险:决策失误、经营管理不善,社会风险:盗窃、抢劫、玩忽职守。,政治风险:战争、国家实施进口或外汇管制,第三节 风险管理,一、风险管理的概念(risk management)二、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三、风险管理技术(风险处理的办法),一、风险管理的概念(risk management),风险管理是指经济单位通过对风险的识别、估测、评价,并选择适当的风险处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引起的损失,期望达到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的管理活动。,风险会给企业带来哪些成本?,直接损失:

11、财产损失责任损失雇员伤害及生病,间接损失:正常利润的损失额外经营费用更高的融资成本和放弃新的投资机会破产成本,1.风险管理的主体 经济单位,包括社会、企业、家庭,2.风险管理的内容 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风险、选择风险处理技术,理解:,3.风险管理的目标 成本最小,安全保障最大,企业风险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位置,经营管理,战略管理,风险管理,战略管理:创造企业明天的价值,风险管理:通过减少风险成本,保护企业今天和明天的价值;通过抓住风险机遇,创造企业今天和明天的价值,经营管理:创造企业今天的价值,关于企业风险管理的历史沿革,风险管理的起源和发展20世纪50年代:美国通用汽车20世纪70年代:石

12、油价格,浮动汇率20世纪80年代:高通货膨胀,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20世纪90年代以后:巴林银行,墨西哥金融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自然巨灾,“9.11”事件风险管理定义的演变20世纪50年代:纯粹风险管理20世纪70年代以后:财务风险管理20世纪90年代初:金融风险管理20世纪90年代末:整体化风险管理,企业风险管理的历史沿革,案例1:200年的英国巴林银行(Barings Bank)为何破产,巴林银行在90年代前是英国最大的银行之一,有超过200年的历史。19921994年期间,巴林银行新加坡分行总经理里森(Nick Lesson)从事日本大阪及新加坡交易所之间的日经指数期货套期对冲和债券

13、买卖活动,累积亏损超过10亿美元,导致巴林银行于1995年2月破产,最终被荷兰ING收购。,案例1:200年的英国巴林银行(Barings Bank)为何破产,调查中发现:巴林银行的高层对里森在新加坡的业务并不了解,在事发3年内居然无人看出里森的问题。其实,巴林银行1994年就已经发现里森在账上有5,000多万英镑的差额,并对此进行了几次调查,但都被里森以非常轻易的解释蒙骗过去。造成巴林银行灾难性厄运的原因是,巴林银行缺乏职责划分的机制,里森身兼巴林新加坡分行的交易员和结算员,这使他有机会伪造存款和其他文件,把期货交易带来的损失瞒天过海,最终造成了不可收拾的局面。,案例1:200年的英国巴林银

14、行(Barings Bank)为何破产,另外一个致命问题是,巴林银行的高层对财务报告不重视。巴林银行董事长Peter Barings曾在1994年说:若以为审视更多资产负债表的数据就可以增加对一个集团的了解,那真是幼稚无知。但如果有人在1995年2月之前,认真看一下巴林银行任何一天的资产负债表,里面都有明显记录,可以看出里森的问题。遗憾的是,巴林银行高层对财务报表的不重视,使之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案例1:200年的英国巴林银行(Barings Bank)为何破产,新加坡政府在巴林银行调查报告结论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巴林集团在1995年2月之前能够及时采取行动,那么他们还有可能避免崩溃。截至1

15、995年1月底,即使已发生重大损失,这些损失毕竟也只是最终损失的1/4.如果说巴林的管理层直到破产之前还对这件事情一无所知,我们只能说他们一直在逃避事实。”里森在自传中也说:“有一群人本来可以揭穿并阻止我的把戏,但他们没有这么做。我不知道他们在监督上的疏忽与罪犯级的疏忽之间的界限何在,也不清楚他们是否对我负有什么责任。”,案例2:美国世通公司(Worldcom)为什么会倒闭,世通是美国第二大电信公司,事发前他在美国财富500强中排名前l00位。然而就在2002年,世通被发现利用把营运性开支反映为资本性开支等弄虚作假的方法,在1998年至2002年期间,虚报利润110亿美元。事发之后,世通的股价

16、从最高的96美元暴跌至90美分。世通于2002年末申请破产保护令,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个案,该公司于2003年末完成重组。世通的4名主管(包括公司的CEO和CFO)承认串谋讹诈,被联邦法院刑事起诉。,案例2:美国世通公司(Worldcom)为什么会倒闭,这是美国最大的个案,美国证监会和法院在调中发现:世通的董事会持续赋予公司的CEO(Bernard Ebbers)绝对的权力,让他一人独揽大权,而Ebbers却缺乏足够的经验和能力领导世通。美国证监会的调查报告指出:世通并非制衡机制薄弱,而是完全没有制衡机制。世通的董事会并没有负起监督管理层的责任,该公司的审计委员会每年召开会议仅花35小时,

17、会议记录草草了事,每年只审阅内审部门的最终审计报告或报告摘要,多年来从未对内审的工作计划提出过任何修改建议。,案例2:美国世通公司(Worldcom)为什么会倒闭,由于世通为公司的高级管理层提供的丰厚薪酬和奖金,远多于他们对公司的贡献,这使得他们形成了一个既得利益的小圈子。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世通倒闭。,案例3:美国安然公司(Enron)为什么会出事儿,在2002年,安然是美国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企业之一,当年的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美元,雇佣员工2万人,是美国财富500强中的第七大企业。但就在2001年末,安然宣布第三季度录得6.4亿美元的亏损,美国证监会进行调查,发现安然以表外(投资合伙

18、)形式,隐瞒了5亿美元的债务,亦发现该公司在1997年以来虚报利润5.8亿美元。,案例3:美国安然公司(Enron)为什么会出事儿,在此同时,安然的股价暴跌,由2001年初时的80美元跌至80美分。同年12月,安然申请破产保护令,但在之前10个月内,公司却因为股票价格超过预期目标而向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发放了3.2亿美元的红利。,案例3:美国安然公司(Enron)为什么会出事儿,安然事件发生后,在对其分析调查时发观:安然的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均采取不干预(“handsoff”)监控模式,没有对安然的管理层实施有效的监督,包括没有查问他们所采用“投资合伙”的创新的会计方法。事件发生之后,部分董事表示

19、不太了解安然的财务状况,也不太了解他们的期货及期权的业务。,案例3:美国安然公司(Enron)为什么会出事儿,由于安然重视短期的业绩指标,管理层的薪酬亦与股票表现挂钩,这诱发了管理层利用创新的会计方法和做假,以赢取丰厚的奖金和红利。虽然安然引用了非常先进的风险量化方法监控期货风险,但是营运风险的内部控制形同虚设,管理高层常常藐视或推翻公司制定的内控制度。这是最终导致安然倒闭的重要因素。,二、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风险的识别(Identifying Risks),风险评价(Evaluating Risks),风险管理效果评价(Evaluating Management),风险估测(Measurin

20、g Risks),选择风险管理技术(Selecting the Methods),(一)风险识别,是指经济单位对所面临的、已经存在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感知风险依靠感性认识,经验判断;分析风险要利用财务分析法、流程分析法、实地调查法等。要利用很多信息对损失风险进行识别,完备的信息通常会让风险管理经理做出更好的风险管理决策;反之,如果信息不足,不确定性就会增加,决策效率会降低。,风险识别,某核电站风险因素分析,(二)风险估测,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对收集大量的详损失资料加已分析,运用概率和数理统计,估测和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定量化)对风险概率进行

21、估测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即主观和客观。通过对所收集的大量详细损失资料加以分析,以确定:不能承担(Unbearable)的风险难以承担(Difficult to Bear)的风险相对不重要(Relatively Unimportant)的风险,风险衡量,风险图举例:高新技术企业的 风险图,1研发失败2市场竞争者或替代品导致产品市场化不成功3产品技术过时或超前导致产品市场化不成功4经济衰退/金融危机5供货商选择不当,或供货商违约6由于外部原因造成的生产中断7关键设备损毁8关键人员离职9关键雇员意外伤害10关键雇员健康风险11关键技术机密泄漏12高管人员决策失误给股东带来损失13数据损失、损毁14网络

22、被攻击或者意外中断导致损失15运输过程中货物的损毁16产品退换率高,产品召回17订单减少导致产品积压,风险衡量,风险图举例:高新技术企业的 风险图,18产品质量问题给消费者带来损害19产品研发缺陷给消费者带来损害20环境污染损害第三方利益21行业标准提高导致原有生产工艺淘汰22环境保护标准提高导致企业成本增加23行业发展政策的改变为公司带来不利影响24金融支持政策的改变为公司带来不利影响25知识产权被侵犯26融资困难27汇率变化对企业收入的影响28产品、原材料、劳动力价格对企业收入影响29利率变化对企业财务的影响30采购占压资金过多导致流动资金不足31客户拖欠货款32火灾、爆炸等33地震/洪水

23、/泥石流/台风/海啸/暴雨/雪灾,风险衡量,风险图举例:高新技术企业的 风险图,来源:根据对全国57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调查问卷统计,(三)风 险 评 价,风险评价是在风险识别和估测的基础上,对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程度,结合其他因素全面进行考虑,评估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并与公认的安全指标相比较,以衡量风险的程度,并决定是否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定性、定量),(四)选择风险管理技术,选择风险管理技术是最重要的环节。这一环节的核心是将消除和减少风险成本均匀地分布在一定时期内,以便减少因随机性的巨大损失发生,而引起财务上的波动。风险管理技术分为控制型 和财务型 两大类。,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是指对风

24、险管理技术适用性及收益性状况的分析、检查、修正和评估。风险管理效益的大小,取决于是否能以最小风险成本取得最大安全保障。效益比值=,(五)风险管理效果评价,采取某项技术后减少的风险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采取某项技术所支付的费用+机会成本,分子即为保障程度,分母为风险管理某项技术成本的大小,(Management Evaluation),三、风险管理技术(风险处理的办法),控制型技术 避免 预防 抑制 财务型技术 自留 转嫁(融资型),(风险处理的办法),(融资型),控制型风险管理技术,财务型风险管理技术,避免,抑制,自留,转移,预防,1.避免(回避),目的:降低损失发生的频率,减小损失的程度。,2

25、.预防(损前措施),3.抑制(损失发生时或之后的措施),(一)控制型风险管理技术,1.损失避免(损失规避),(1)含义:从根本上消除特定的风险或中途放弃某些风险活动 处理风险的消极技术(2)适用条件:双高 风险处理成本高于收益时(3)局限性:避险带有消极防御的性质;许多风险是无法避免的(经济危机、生老病死);在一定条件下,避险又会产生新的风险(假 定卡车运货有风险,但货物不运出又有货物积压风险)。,2.损失预防(防损),(1)含义:在损失发生前为消除或减少可能引发损失的风险因素而采取的措施,以达到降低损失频率达目的(2)适用条件:损失频率高而损失幅度低的风险(3)损失预防措施:工程物理法防火结

26、构、防盗装置 人类行为法安全教育、消防教育,3.损失抑制(减损),(1)含义:在损失发生当时或之后为减少损失程度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自动喷淋装置、火灾报警器)。(2)适用条件:损失程度高且风险又无法避免和转嫁时(3)局限性:受人们知识水平、技术条件的限制,许多风险尚未被人们所认识;虽然技术上可行,但所需费用昂贵,经济上未必合算。,1.自留(自我承担),目的在于通过事先的财务安排,解除人们对损失的担忧,保障经济的稳定性。,2.转稼,(二)财务型风险管理技术,主动自留被动自留,保险转嫁 保险人非保险转嫁(出让转嫁、合同转嫁),1.自留,(1)含义:风险的自我承担,经济单位将风险损失的后果依靠自身财

27、务能力进行承担的风险处理技术。(2)形式:主动自留(计划性承担风险);被动自留:由于认识限制,没有认识到风险;或估计不足;或认识到但已无法避免。(3)适用条件:双低风险、损失短期内可预测及最大损失不影响经济单位财务稳定。(4)财务处理方式:由当前现金流量提供损失补偿 建立意外损失准备金 安排应急贷款,1.自留,(5)局限性:自留风险基金的提取缺乏准确性,基金额度难以确定;需要储备大量风险基金,违背资金运用的效率原则;为提高资金利用率,所储备的风险补偿基金也往往被投入生产与流通之中,一旦发生事故,这些资金也连同其他财物一同毁灭,使自留风险的补偿缺乏稳定性;受本单位技术水平、管理能力的影响,很可能

28、形成更高的管理费用,或因对风险危害估计不足,而给自己造成超出自身补偿能力的巨大风险损失。,2.转嫁,(1)含义:经济单位有意识地将可能发生的损失转嫁给另一单位或个人去承担的风险处理方式(2)形式:保险转嫁 向保险公司投保 非保险转嫁 出让转嫁(用于投机风险,出让股票)合同转嫁(承包合同、租赁合同)(3)适用条件:频率高、损失额大 频率不高、损失额巨大,2.转嫁,非保险转嫁具有灵活、费用较低等优点,但也有其局限性:由于不存在大量风险单位的集合,因而无法合理地均摊损失,使接受转嫁者面临巨大损失;而且因其承担风险能力的限制,使这种转嫁不具稳定性,保障程度不高。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可能使一些风险转移到无

29、法从事损失控制的单位或个人身上,致使风险难以消除,有时风险反而更高。时常支付比保险费更高的合同纠纷诉讼费用,风险管理工具概要及其合适的用途,损失频率 低 高 低损失程度 高,第四节 可保风险,一、风险管理与保险二、可保风险的条件,一、风险管理与保险,风险管理和保险研究的对象都是风险风险管理与保险的估测科学基础相同风险管理与保险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二、可保风险的条件,1.风险必须是纯粹的(Pure Risk)(非投机风险)2.风险必须是大量风险单位均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Large number of Exposure Units)3.风险必须是意外的且非故意的(Accidental and

30、Unintentional Loss)4.可计算的损失机会(Calculable Chance of Loss)5.风险损失是可测定的(Determinable and measurable Loss)6.非巨灾损失(No Catastrophic Loss)(损失不能同时发生),1.风险必须是纯粹的(Pure Risk),保险通常只适用于纯粹风险,投机风险一般是不可保的,理由如下:可保风险一般应该是纯粹风险,即仅有损失机会而无获利可能的风险,这是与投机风险相对而言的。因为保险是防范风险的一种保护机制,如果保险人对投机风险也进行承保的话,就有可能使投保人因为保险而获利,这样,就会刺激人们主动去

31、触发保险事故的发生,从而使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成为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纯粹风险则没有获利的可能性.汇率风险即是投机风险的典型例子比如中国一家航空公司因为国内旅游需求旺盛而打算发行美元债券购买波音飞机,由于以后的现金流入是人民币他们最害怕美元汇率升值,负债成本上升,然而因为美元汇率又有可能贬值使负债成本下降,所以他们面临的是投机风险。尽管他们十分害怕美元汇率升值的可能损失,甚至因此而有可能取消购买飞机扩展业务的计划,但是在保险公司看来他们承担的汇率风险天生就不应该受到保障。,2.风险必须是大量风险单位均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对该风险而言,必须有大量同质风险单位的存在,且各风险单位应该是独立同分布的。

32、只有这样的风险才能满足数理统计性质,符合保险经营中的大数法则要求,从而使保险人能够精确的估计出风险单位发生损失的期望值,制订出合理而可靠的费率。从而保险人以其自有的资源来承担所有保险风险责任的概率就会随着其所承保的风险单位数量的增大而趋近于1.0,从理论上来说就没有了发生破产的概率。,3.风险必须是意外的且非故意的,这里有几层含义:一是风险的发生是必然的,即风险总是会发生的,但具体发生的对象、时间、地点和造成的损失程度都是不确定的。因为必然不发生的风险不成为风险,没有投保的必要,而发生时间、地点、对象和损失程度可以精确预测的风险,保险人是不会承保的。二是风险的发生和风险损害后果的扩展都不是由于

33、投保人的故意行为造成的。,4.可计算的损失机会,损失具有确定的概率分布是进行保费计算的首要前提。计算保费时,保险人对客观存在的损失分布要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保险人在经营中采用的风险事故发生率只是真实概率的一个近似估计,是靠经验数据统计、计算得出的。因此,正确选取经验数据对于保险人确定保费至关重要。有些统计概率,如人口死亡率等,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像这种经验数据,保险人必须不断作出相应的调整。,5.风险损失是可测定的,损失是可以确定和测量的,是指损失发生的原因、时间、地点都可被确定以及损失金额可以测定。因为在保险合同中,对保险责任、保险期限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只有在保险期限内发生的、保险责任范围内

34、的损失,保险人才负责赔偿,且赔偿额以实际损失金额为限,所以,损失的确定性和可测性尢为重要。,6.非巨灾损失,损失不能同时发生这是要求损失值的方差不能太大。如战争、地震、洪水等巨灾风险,发生的概率极小,由此计算的期望损失值与风险一旦发生所造成的实际损失值将相差很大。而且,保险标的到时势必同时受损,保险分摊损失的职能也随之丧失。这类风险一般被列为不可保风险。,可保风险与不可保风险间的区别并不是绝对的。例如地震、洪水这类巨灾风险,在保险技术落后和保险公司财力不足、再保险市场规模较小时,保险公司根本无法承保这类风险,它的潜在损失一旦发生,就可能给保险公司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但随着保险公司资本日渐雄厚,保

35、险新技术不断出现,以及再保险市场的扩大,这类原本不可保的风险已被一些保险公司列在保险责任范围之内。可以相信,随着保险业和保险市场的不断发展,保险提供的保障范围将越来越大。,地震保险制度,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发生里氏8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阿坝藏族自治州汶川县,全国大半地区有明显震感,地震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据民政部报告,截至2008年6月10日,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9146人遇难,374072人受伤,失踪17516人。,地震保险制度,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6月10日,保险业共接到地震相关保险报案24.9万件,初步核实,被保险人死亡1.63万人,伤残2440人,被保险房屋

36、倒塌14.5万间,已付赔款2.95亿元。比6月9日增加641.2万元。其中,人身保险已赔付1.65亿元,财产保险已赔付1.29亿元。,地震保险制度,据国外专业机构估算,汶川大地震给四川及周边地区带来的损失可能高达5000亿元(相当于中国GDP的3%),这些损失除了个人财产之外,还包括灾区的基础设施,但保险的赔付估计不会超过损失的5%。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地震保险赔付金额在地震损失中比例极低,目前我国的地震保险制度极不发达。,地震保险制度,一、地震保险的性质 保险业是以风险为经营对象并向社会提供保险保障的行业,可保风险思想是保险业传统上最基本的经营原则之一,可保风险一般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有大量同

37、质的风险单位存在,即某一种风险同时为大量的标的所具有,这是大数法则应用的前提条件,只有这样的风险才能计算出合理的保险费率。2.该风险必须是非投机的纯粹性风险,即仅有损失机会而无获利可能的风险。,地震保险制度,3.损失是可以进行概率预测的。4.保险中的大多数标的不能同时遭受损失,即不存在承保人责任积累问题,否则损失分摊将会失败。这一条件也就是要求单个风险相互独立,以满足大数法则的统计假设。5.保险费应是被保险人在经济上能承受的。6.风险的模糊性、道德风险和逆选择可以控制在一定程度内。,地震保险制度,满足以上条件风险叫可保风险。用以上几个“可保条件”来衡量一下地震风险,可知当地震发生时,大量的保险

38、标的将因同一风险事件而同时遭受损失,导致保险人的责任积累,严重影响到其经营的稳定性。地震风险意味着极高的保险费付出,如果保险人根据损失可能收取保费的话,投保人将会难以承受。因此保险公司承保该险种兴趣不大。但是,由于地震保险有着极其重要的社会意义,所以很多国家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地震保险制度。,地震保险制度,二、建立地震保险制度的必要性(一)地震灾害损失严重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张国民说,我国是大陆地震最多的国家,根据本世纪以来有仪器记录资料的统计,我国占全球大陆地震的33%,平均每年发生30次5级以上地震,6次6级以上强震,l次7级以上大震。我国不仅地震频次高,而且地震强度极大。20世

39、纪全球发生的震级大于等于8.5级以上的特大地震一共有3次,其中有2次分别发生在中国的宁夏海原和西藏察隅。,地震保险制度,(二)建立地震保险制度的重要性 1.有利于减轻财政负担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社会财富和生产力迅速向城市有限的空间高度集中。我国很多地区,如京津唐、上海、深圳、珠海、广州、宁波、四川、东北等地都处在地震带上。以北京为例,根据北京市经济运行状况,5级地震的直接、间接和停产一天的经济损失为2.52亿元人民币;6级地震的直接、间接和停产一天的经济损失为8.29亿元人民币。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潜在的经济损失将越来越大,如果不通过其他有效的途径转嫁地震巨灾风

40、险,每年巨额的地震灾害损失补偿将对财政收支造成很大的压力。,地震保险制度,2.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地震灾害的范围广、损失大。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死亡近7万人,受伤30多万人,财产损失近5000亿元,如果经济补偿跟不上,很容易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影响救灾的进行,使社会问题更加严重。由此可见,及时、充分的经济补偿在安定民心、配合救灾抢险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地震保险制度,三、我国地震保险制度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一)我国地震保险制度的现状 国内保险业自1980年恢复以来,财产保险的承保责任均包括对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地震、洪水、风暴等)的保障,直到1995年才将地震风险从基本条款中剔除,作为附加条

41、款单独承保。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考虑到地震保险尚无科学的精算基础,加之震灾的巨损性,为确保保险公司的稳健经营,决定自1996年7月1日起将“地震所造成的一切损失”列入责任免除条款里,要求保险公司不再对地震造成的保险责任负责赔偿。,地震保险制度,而1998年3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参加地震灾害保险”。这表明地震灾害保险得到国家的重视与关注。中国保监会同意“关系国计民生,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大型项目”可以扩展地震责任并报中国保监会批准。根据保监会的规定,各保险公司纷纷制定了扩展地震责任的范围和条件,如中国人民保险总公司规定:“保险金额在3亿元人

42、民币或3500万美元以上的交通、能源、电力、冶金、电子通讯、环保、汽车、纺织、金融行业的企业、集团型统保项目、中外合资饭店等项目,特别是一些涉及两国政府协议和国际金融机构贷款的项目,可申请扩展地震责任”。,地震保险制度,目前,人身险中,地震损失基本上属于保险公司理赔范围,财产险中,除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20年前在农村开办的长效还本农房保险外,大部分保单将地震列为除外责任,要获得理赔必须购买地震附加险。附加地震险承保被保险人在保险期内保单指明的处所直接因破坏性地震(由国家地震部门最终测定的里氏震级在4.7级及以上,烈度达6度以上的地震)或地震引起的海啸、火灾、爆炸及滑坡所致保险财产的损失。,地震保

43、险制度,中国保监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汶川大地震截至2008年6月10日,保险业共接到地震相关保险报案24.9万件,初步核实,被保险人死亡1.63万人,伤残2440人,被保险房屋倒塌14.5万间,已付赔款2.95亿元。但是截至同一时间汶川大地震遇难69170人,失踪17427人,受伤374159人,受灾4624万人,实际财产损失近5000亿元,由此可以看出,目前的我国地震保险参保率非常低,地震保险赔付金额在地震损失中所占比例极小。,地震保险制度,(二)我国地震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缺乏巨灾风险和巨灾保险方面的经验,导致我国地震保险制度建设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1.社会公众的投保意识弱 我国

44、保险业的发展起步较晚,又经历了50年代至80年代初长达20年的国内业务的中断,1980我国的保险业才真正开始迅速发展起来,在这短短20至30年的时间里,要想人们对保险重要性有很强的认识,投保意识很强,这不现实。对于地震保险而言,由于其低发生率的特性,人们的投保意识就更弱。,地震保险制度,2.政府的支持力度不足和管理制度欠缺(1)政府未建立地震保险专项补偿基金,并专款专用 不管地震保险以单独承保还是附加险的形式出现,据国内外的经验,没有哪家商业保险公司能够承担这么巨大的损失,政府在其中必定将充当“最终保险人”的角色。我国政府虽然每年都有对地震一类自然灾害损失补偿的财政预算,但未将地震与其他自然灾

45、害救济款项分开,做到专款专用,经常是拆东墙补西墙,到发生地震之时才发现补偿基金已被挪用,拿不出钱来。,地震保险制度,(2)政府有关部门没有为地震保险的发展提供充分的制度保障 1998年3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25条规定“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参加地震灾害保险”。这表明地震保险已得到了国家的关注和重视,也对商业地震保险的开展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但这还远远不够,国家应该在地震保险的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性支持。地震保险业务至今未全面开展,政府制度支持力度不够是主要原因之一。,地震保险制度,3.保险公司在地震保险业务中存在的问题(1)费率定价过于粗放 由于缺乏地震费率的定价基础,地震保险的

46、定价与所承担的风险并不能完全匹配。通常各公司规定地震附加险的费率为主险保费的一定比率。这一比率并没有很严格的精算基础,而是就整体业务进行的粗略估计。对于地震灾害严重的地区,例如云南、京津唐等地区,这一费率并不能弥补当地的地震风险;而对于地震风险较小的地区,例如广东、深圳等地,由于地震责任导致的费率提高又会影响业务的发展。,地震保险制度,(2)缺乏准确的地震灾害损失估计基础 尽管每年我国大陆境内地震发生频繁,但近十几年在中心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尚未发生过破坏性地震,因此对地震可能导致的最大损失的研究更多地只是定性分析,而缺乏可靠的量化指标。对于地震风险严重的经济发达地区而言,如果无法确定一次地震的

47、PM值(最大可能损失),保险公司的风险安排方案就无法保证满足实际需要,这会使保险公司经营存在潜在风险。,地震保险制度,(3)缺乏有效风险控制渠道 风险的处理办法通常有风险自留、风险转移等几种。由于地震风险可能给一定区域或国家带来巨大损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风险,我们必须慎重对待,因而社会民众、保险公司和政府三方应通力合作,齐心协力处理地震带来的损失。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再保险、资本市场、震险国际化等途径加以解决。在我国,这些途径或者没有,或者刚起步,或者有而不完善,致使地震风险控制渠道缺乏。,地震保险制度,四、国外地震保险制度及可借鉴经验(一)国外地震保险制度 地震的发生通常具有不确定性和小概率性

48、,而且地震的灾害性很大。目前,世界上不少地震多发国家,如美国、日本等国都建立了地震保险制度。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地震保险制度已日趋完善,对各国减轻地震灾害、震后补偿、震前预防等方面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地震保险制度,1.日本 日本地震保险是自动附加于火灾保险上的,客户主动表示不保才可将地震保险排除在外。日本的地震保险分为家庭财产部分和企业财产部分。根据地震保险法规定将地震保险分为三级机制,第一级由民间的产险公司以火灾险附加方式承保住宅的地震保险后,再由国营再保险公司(JER)分担再保险,发挥第二级机制功能,JER再将超额损失以再保方式转予政府承担,由政府担任最后一级的风险承担。,地震保险制度,

49、2.美国 美国的地震保险通常附加在火灾保险之内,由许多商业保险公司承保。与日本不同的是,美国的震灾保险标的范围广,各类公共及私人建筑、室内外财产、生产及公用设施、人身安全等等,均可投保地震保险且无保额限制。美国利用历史地震资料,按地震危险性将地区划分为五个区,建筑物按抗震性能分16种,实行地区性费率。商业保险公司将自己业务中的地震保费收入部分扣除手续费后,全额划转加州地震保险局(CEA);理赔时,先由商业保险公司办理,然后向CEA“报账”;如果CEA积累的地震保险基金不够赔付,加州政府承诺给予充分的金融、信贷支持。,地震保险制度,3.新西兰 新西兰对地震风险的应对体系由三部分构成,即地震委员会

50、、保险公司和保险协会,分别属于政府机构、商业机构和社会机构。一旦巨灾发生,地震委员会负责法定保险的损失赔偿;保险公司依据保险合同负责超出法定保险责任部分的损失赔偿;而保险协会将启动应急计划。,地震保险制度,新西兰法定保险费按每户每年60新元收取,保费被加在保险公司收取的火险保费上,由保险公司代收后交给地震委员会。保险最高责任限额:房屋最高责任限额10万新元,房内财产最高责任限额2万新元,巨灾风险保障的费率为0.5;如果房屋或房内财产的价值超过了地震委员会的最高责任限额,居民可以到保险公司投保超限额的部分。如果索赔金额在地震委员会最高责任限额之内,全部由地震委员会赔偿;如果索赔金额超出地震委员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