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23年昆明市“米袋子”工程粮食生产的实施意见.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625718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23年昆明市“米袋子”工程粮食生产的实施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23年昆明市“米袋子”工程粮食生产的实施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23年昆明市“米袋子”工程粮食生产的实施意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23年昆明市“米袋子”工程粮食生产的实施意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23年昆明市“米袋子”工程粮食生产的实施意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23年昆明市“米袋子”工程粮食生产的实施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23年昆明市“米袋子”工程粮食生产的实施意见.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23年昆明市“米袋子”工程粮食生产的实施意见(昆政办(2023)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委办局,滇中新区管委会,各开发(度假)区管委会: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粮食安全的一系列重大部署,抓好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关于粮食安全的决策和安排,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向良田要粮,靠科技增粮,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不折不扣抓好2023年全市粮食生产工作。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守住底线指标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对

2、抓好粮食生产高度重视,作出一系列安排部署。全市各级各部门务必从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抓好今年粮食生产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自觉扛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切实把粮食生产各项工作抓实抓到位。进一步压紧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把粮食生产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落实落细粮食生产各项扶持政策,做好政策解读,层层分解细化任务目标,把种植任务落实到户、落实到品种、落实到地块,切实稳住粮食面积、产量稳增不降,坚决完成省级下达的粮食生产底线指标任务。二、目标任务2023年省级下达昆明市底线指标为: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50.90万亩,总产量104万吨。其中,大豆播种面积8.50

3、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4.20万亩),水稻旱种面积早80万亩,油料播种面积9.88万亩(油菜面积8.68万亩)。全市按照“稳面积、稳产量、扩大豆、扩油料、提单产、提自给率”的要求,大春粮食计划播种面积23L70万亩。结合重点生态保护区实施种植业结构调整绿色种植2.40万亩,生态种植0.06万亩(详见附件)。三、守住粮食播种面积落实粮食种植面积要坚决按照“两稳、两扩、两提”的要求,玉米面积基本稳定,继续遏制水稻、麦类面积下滑态势,大豆和油料作物面积明显增加,薯类、杂豆和其他杂粮种出特色、种出效益,确保全年面积不减。(一)稳定玉米播种面积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原料,昆明市常年播种面积

4、稳定在128万亩左右,占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的36乐稳住玉米播种面积是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不减的重要抓手,各县(市)区要精心组织好玉米生产工作,层层压实责任,强化宣传动员,旱作区要应种尽种。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原则,稳定籽粒玉米播种面积,增加鲜食玉米、青贮玉米播种面积,确保玉米播种面积稳中略增。(一)调结构、稳口粮,遏制水稻面积下滑2023年要进一步筑牢“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战略底线。全市水稻播种面积稳定在17.17万亩,麦类播种面积不少于58万亩。进一步调整种植结构,加大优质稻品种种植面积,滇禾优615、云粳37、云粳50等优质稻种植面积不少于8万亩;稳住重点流域水稻种植基本面,

5、小江、金沙江、普渡河等流域要稳住水稻种植基本面,滇池环湖路临湖一侧水稻种植面积不少于0.20万亩;继续开展水稻旱种试验推广工作,在宜良、石林等县争取推广水稻旱种0.80万亩。(三)扩大豆、扩油料,提升自给率围绕“两扩、两提”支持适宜区域、重点品种及经营服务主体继续扩大大豆种植,通过净种、套种、粮豆协作、粮经协作、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措施多途径扩大大豆种植面积。2023年大豆播种面积比上年增加2万亩,确保完成8.50万亩,其中在东川区、石林县、嵩明县、禄劝县、寻甸县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4.20万亩。支持鼓励适宜区域开展粮食-大豆、烤烟-大豆、水稻-大豆间作模式。油料作物播种面积不少于9.8

6、8万亩,其中油菜播种任务比上年增加2.18万亩,确保完成&68万亩。大豆和油料播种任务与上年相比增幅较大,各县(市D区要确保面积落实到位,努力提升大豆、油料自给率。(四)因地制宜,开展特色粮食种植滇池流域各县(市)区要以市场需求和增粮增收为目标,适宜区域开展优质稻、鲜食玉米、蚕豆、大豆、马铃薯和油菜种植;东川区、禄劝县、寻甸县要构建马铃薯种薯与商品薯协调发展、冬春马铃薯与夏秋马铃薯错峰发展的生产格局,合理调整马铃薯品种结构,提升马铃薯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发展水平,马铃薯全年播种面积稳定在63万亩以上;阳宗海风景区、五华区、西山区、呈贡区、晋宁区、宜良县要进一步拓展以粮油为基础的农

7、旅结合模式,鼓励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四、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一)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坚决落实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围绕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建设目标,完成2023年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任务,重点补上土壤改良、农田灌排设施等短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为提高粮食产能打好坚实根基。要加大财政投入,拓展融资渠道,提高投资标准,严格执行项目建设管理要求,健全落实管护运行机制。(二)着力提升耕地质量。着力抓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在寻甸县实施绿色种养循环10万亩,完成粪肥还田10万亩以上,初步构建市场化运作的粪肥还田长效机制,明显减少化肥使用量;继续实施耕地轮作项目,在

8、呈贡区、东川区、晋宁区、富民县、禄劝县实施耕地轮作9.30万亩;引导农民采用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等综合措施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做好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调查评价,总结推广石林县土壤三普试点经验,全面有序开展土壤三普工作。()严守耕地红线,强化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耕地是粮食生产的载体,口粮安全的根本保障。各县(市)区要全面贯彻落实“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的要求,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农田姓农、粮田姓粮、水田姓水,统筹利用搭荒地,挖掘粮食生产潜力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五、多措并举主攻粮食单产(一)依靠

9、科技提升粮食单产水平。聚焦稻谷、玉米、小麦、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切实提高单产水平。抓实“新品种”推广,以滇禾优615、云粳37、石糯2号、云甜玉8号、青薯9号、合作88、云薯304、云薯108等品种为引领,建立分区域、分作物、分层次的良种示范、良种推广基地,加快良种繁育和良种推广,提高主要粮食作物良种应用水平。抓实“良法”配套推广,围绕节种、节肥、节药、节水、节工等环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科技增粮水平。(一)推广绿色高质高效集成栽培技术。以“新技术”为引领,集成推广水稻精准定量栽培、水稻氮肥后施、玉米覆膜栽培、马铃薯膜下滴灌等技术,推进粮食生产提质发展。以“新农资”为引领,

10、推进粮食生产绿色发展。集成示范推广理化诱控、生物防控、生态调控等绿色防控技术,推动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推进农药减量增效。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水肥一体化等科学施肥技术,以及缓控释肥料、水溶性肥、生物肥等新型高效肥料,推进化肥减量增效。(三)推进粮食生产环节减损。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大力推广发芽率高、适宜机栽、机收、易储存等优良品种;推广精量半精量播种等标准化生产技术,节省种子用量;抓好主要病虫害防控,减少病虫害损失;推广抗旱移栽和抗旱保苗技术,节省生产用水;针对不同作物、不同区域、不同农艺推广专用化收获机具,强化作业规范指引,确定适宜收割期,加强机手培训,规范机具作业速度、

11、喂入量等操作要求,降低机收损失,推进粮食生产环节减损工作。六、全力抓好防灾减灾工作(一)抓好重大病虫害防控。严格落实重大病虫害防控责任和措施,按照不发生大面积连片成灾的要求,将病虫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推进绿色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突出抓好草地贪夜蛾、水稻“两迁”害虫、马铃薯晚疫病等重大病虫害防治,坚持“治早治小、全力扑杀”的原则,提早做好防控物资准备,聚焦重点区域和重要时期做好监测预警,落实关键技术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损失。(二)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2023年春旱明显,农业农村部门要密切与气象、应急、水利等部门的沟通会商,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完善技术预案,合理调度水源,积极调配农机拉水抽水保苗;科

12、技抗旱保生产,推广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免耕保埔、旱育秧、育苗移载和抗旱剂等科技抗旱措施;加强水肥调控和病虫害综合防治,力争未受旱地区多增产,轻旱区不减产,重旱区少减产;及早谋划调结构,对可能因旱绝收的地块,及早调整种植结构,实施水改旱,开展水稻旱种,节约水稻生产用水。(三)抓实农业保险工作。争取中央、省级农业保险资金,落实市级保费,2023年继续开展农业保险工作,养殖业、种植业按照愿保尽保的要求积极组织实施;继续实施粮食作物政策性保险,巩固提高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投保率不低于90%;强化监督协调工作,灾害发生后,保险机构要及时介入,合理进行损失评估,开展赔付工作。七、提升粮食生产

13、保障能力(一)落实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围绕增加农民种粮收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精准落实国家和省级扶持粮食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精准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落实杂交稻旱种补贴、绿色种养循环补贴、轮作休耕补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补贴等项目资金。(二)强化粮食生产农资保障。全力以赴为抓春管、备春耕保驾护航,努力保障农资供应。各相关职能部门、各县(市)区要做好大春生产用种子、地膜、化肥、农药、柴油等农资调供,确保大春农资足量供给;同时坚决打击农资制假售假行为,净化昆明市农资市场。农业农村、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抓住春季用种、用肥、用药高峰期,组织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防范并严厉

14、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不法行为,确保广大农民买到“放心种、放心肥、放心药”。(三)发挥粮食安全考核“指挥棒”作用。各县(市.)区要切实担负起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属地责任,按照面积、产量“只增不减”的要求,压实工作责任,层层分解任务,出台有力举措,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强化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激发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内生动力。(四)发挥产业优势,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昆明市粮食主产区域与脱贫区域高度重叠,各县(市)区要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的资金和项目要向巩固脱贫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倾斜。技术人员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帮助指导做好巩固脱贫成果,支持开展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全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附件:

15、昆明市2023年“米袋子”粮食生产底线指标实施计划表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3年3月18日附件昆明市2023年“米袋子”粮食生产底线指标实施计划表单住:万亩、万吨县(市)区粮食H种面暮、产量和4结构(SK)全华HK看积金年总产量夏粮秋偎植水扁学和百积必蟒在SXUXJ8*大m网怖S积Mf.大目植试验示范林350.9010411920231.7017.170.8050128.64504115968.504205019.5298上华区283OSO0.602.23002-51880.150.20002-500.14疝龙区10.903.104.646.26002-54.910.700.600.1202

16、-50.050SibK365110098267002-52430.120.12O(M02-50006切区22.105.50418.101.200.012-59.9051.200.5712-50.800.88JLtK018006001801602-500020002-500.14青宁区6.511.8015.510.4002-54.210.300.600.0702-500.75富民县20681011901.350032-580.7510504002-5075050宜良县40133014.0725.931.200.222-521.501.500.610.4802-51.120.66石队县472714

17、3018.0729.204200522-51S30222018012-52.500.20蜀明县18.3058.509.800.8002-56.700.601.200.500.052-50.500样劝县752023.0226.764S443.300.022-5232014.142.801.400602-552.80等勺县86.702427.5059204.3002-517.4224384502.851.552-58602.33安宁市6.8531115.740.2502-54.910.150.430.0502-501.40即东海风景区4.811.321.832980.0102-52.220.400.250.1002-50.100空港(方渡区行政区划而积)5.601.502.043.56002-53.060.200.200.1202-50.10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