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脉与腧穴概要》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627561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任脉与腧穴概要》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任脉与腧穴概要》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任脉与腧穴概要》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任脉与腧穴概要》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任脉与腧穴概要》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任脉与腧穴概要》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任脉与腧穴概要》PPT课件.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任脉与腧穴,(一)经脉循行 体内:起于小腹内,出会阴。体表:从会阴沿腹、胸、颈正中至口唇下。支脉环绕口唇,经面部入目眶下。,任脉循行特点,(1)体表路线 会阴胸腹正中线抵咽喉下颏承浆。(2)体内联系 体内循行:起于胞中,与冲脉同循背脊里上行。任脉联系的脏腑器官主要有胞中、咽喉、唇口、目。,任脉统任一身之阴,与诸阴脉相连。十二经中,足三阴经从足走胸腹与任脉交会于中极、关元;手三阴经均起于胸中并与足三阴经相交会;奇经八脉本身,冲脉与任脉同出一源并交会于会阴、阴交;阴跷脉又交贯冲脉;阴维脉与任脉交会于天突、廉泉。,(二)主要病候 疝气,带下,腹中结块等证。(三)主治概要下焦病:少腹胀满、疼痛,二便不

2、通,遗精,月经不调,痛经。中焦病:腹胀,腹痛,肠鸣,腹泻,胃脘痛,呕吐,纳呆,水肿。上焦病:胸闷,气喘,咳嗽,胸痛,呃逆。面颈部疾病:失语,口眼歪斜,齿痛。,特点:本经一名一穴共24穴,起于会阴,止于承浆。本经腧穴主要分布在会阴部、腹胸前正中线、颈部、颏部。,(四)腧穴,本经共24个腧穴:会阴、曲骨、中极、关元、石门、气海、阴交、神阙、水分、下脘、建里、中脘、上脘、巨阙、鸠尾、中庭、膻中、玉堂、紫宫、华盖、璇玑、天突、廉泉、承浆。,1、会阴 RN1任脉、督脉、冲脉交会穴,【定位】在会阴部,男性当阴囊根部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女性当大阴唇后联合与肛门连线的中点。【主治】1.小便不利,遗尿,阳痿,遗

3、精,月经不调,阴痛,阴痒,阴挺,脱肛,痔疮。2.溺水,窒息,昏迷,癫狂痫。【操作】直刺 0.51.0寸;孕妇慎用。,2、曲骨 RN2,【定位】在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处。【主治】1.少腹胀满,小便不利,遗尿。2.阳痿,遗精,阴囊湿痒;月经 不调,痛经,带下。【操作】直刺0.51.0寸,排空小便后进针;孕妇禁针。,3、中极 RN3 膀胱募穴 任脉、足三阴经交会穴【穴名】中指中点,极指尽头处。穴在一身上下长度之中点,又当躯干尽头处,故名。【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 4寸。【主治】1.遗尿,小便不利,癃闭。2.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崩漏,阴挺,阴痒,不孕,产后恶露不止,带下。3.

4、下腹痛 疝气【刺法】直刺11.5寸,排空小便后进针;孕妇禁针。,4、关元 RN4小肠募穴任脉、足三阴经交会穴【穴名】穴在脐下3寸,为人身元阴元阳关藏之地,故名。【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功效】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主治】1.遗精,阳痿,早泄,遗尿,小便频数,尿闭。2.痛经,黄白带下,月经不调,不孕。3.腹痛,泄泻。4.中风虚脱,虚劳羸瘦无力。(为全身强壮穴之一,为保健要穴。)【操作】直刺11.5寸;穴位深部为膀胱,需排空尿液后再行针刺;癃闭者用斜刺或平刺;孕妇禁针刺;可灸。,5、石门 RN5三焦募穴,【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2寸。【主治】1.腹痛,腹胀,泄泻,

5、便秘,疝气;小便不利,水肿。2.遗精,阳痿;经闭,带下,崩漏,产后恶露不止。【操作】直刺 1.01.5寸;孕妇慎用。,6、气海 RN6【穴名】本穴为先天元气汇聚之处,主治“脏气虚惫,真气不足,一切气急久不差”,故名。【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功效】益气助阳,调经固精。【主治】1腹痛,泄泻,便秘。2遗尿,癃闭,遗精,滑精,阳痿。3崩漏,带下,月经不调,阴挺,产后恶露不止。4中风虚脱,真气不足,肌体羸瘦无力。(具强身健体作用,为保健要穴之一。)【操作】直刺11.5寸,宜用灸法;孕妇慎用。,7、阴交 RN7 任脉、冲脉交会穴,【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寸。【主治

6、】1.腹痛,疝气,小便不利,水肿。2.月经不调,崩漏,带下。【操作】直刺 1.01.5寸;孕妇慎用。,8、神阙 RN8【穴名】阙,意为宫门。穴当脐中,胎儿赖此从母体获得营养而具形神,比喻为元神之阙门。【定位】在腹中部,脐中央。【功效】回阳救逆,利水固脱。【主治】1久泻,脱肛,腹胀,绕脐腹痛。2中风虚脱,四肢厥冷。【操作】宜用隔盐灸,或艾条灸;孕妇慎用。,9、水分 RN9,【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主治】1.腹痛,泄泻,反胃吐食。2.小便不利,水肿。【操作】直刺 1.01.5寸;水病多用灸法。,10、下脘 RN10,【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主治】1.腹痛

7、,腹胀,泄泻,呕吐,食谷不化。2.消瘦,虚肿。【操作】直刺 1.01.5寸。,11、建立 RN11,【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3寸。【主治】1.胃痛,呕吐,腹胀,食欲不振。2.水肿。【操作】直刺 1.01.5寸。,12、中脘 RN12(胃募穴;八会穴之腑会)【穴名】脘,胃府也。穴在脐上4寸,居胃之中部。【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注:前正中线,胸剑联合与脐中连线中点取穴。)【功效】健脾和胃,温中化湿。【主治】1胃痛,腹痛,腹胀,肠鸣泄泻,反胃,呕逆,食不化,纳呆,疳积。2咳喘痰多,失眠,脏躁,癫痫。【操作】直刺11.5寸;可灸。,13、上脘 RN13任脉、手太阳、

8、足阳明经交会穴,【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5寸。【主治】1.胃痛,呕吐,呃逆,腹胀,食不化,黄疸。2.癫痫。【操作】直刺 1.01.5寸。,14、巨阙 RN14心募穴,【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主治】1.胃痛,呕吐,吞酸。2.胸痛,心悸。3.癫狂痫。【操作】直刺0.30.6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肝脏。,15、鸠尾 RN15络穴,【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胸剑结合部下1寸。【功效】和中降逆,清热化痰【主治】1.胸闷,心悸,心痛。2.胃痛,噎膈,呕吐。3.癫狂痫。【操作】直刺0.30.6 寸,或向下斜刺0.51.0寸。深部为肝脏。,16、中庭 RN16,【定位

9、】在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五肋间,即胸剑结合部。【主治】1.胸胁胀满,心痛。2.噎嗝,呕吐,小儿吐乳。【操作】平刺 0.30.5寸。,17、膻中 RN17(心包募穴;八会穴之气会)【穴名】膻中指胸腔中央,穴为心包所在处,喻为心主之宫城也,故名。【定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功效】理气活血,宽胸利膈。【主治】1咳嗽,气喘,气短。2心胸痛,心悸,心烦。3噎膈,呃逆,呕吐。【操作】向下平刺0.30.5寸;可灸。,18、玉堂 RN18,【定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三肋间。【主治】1.咳嗽、气喘、胸痛。2.呃逆、呕吐。【操作】平刺0.30.5寸。,19、紫宫 RN1

10、9,【定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二肋间。【主治】咳嗽,气喘,胸痛,胸闷。【操作】平刺0.30.5寸。,20、华盖 RN20,【定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一肋间。【主治】1.胸胁胀痛,咳嗽,气喘。2.咽喉肿痛。【操作】平刺0.30.5寸。,21、璇玑 RN21,【定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下1寸。【主治】1.咳嗽、气喘、胸痛;咽喉肿痛。2.胃中积滞。【操作】平刺0.30.5寸。,22、天突(任脉、阴维脉交会穴),【穴名】突指突出。穴在胸骨上窝正中,颈喉结下2寸处,内当肺系。因肺气通于天,喉结高而突出,故名。【定位】仰靠坐位。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主治】1

11、.咳嗽,气喘,胸痛。2.咽喉肿痛,暴喑,瘿气,梅核气。3.呃逆,噎膈。【刺法】先直刺0.2寸,然后将针尖转向下方,紧靠胸骨后方刺入0.51.0 寸。不宜垂直深刺;也不宜左右横刺,以免伤及大血管及肺尖。可灸。,23、廉泉(任脉、阴维脉交会穴),【穴名】廉,含清、洁之意。【定位】仰靠坐位。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结喉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主治】1.舌下肿痛,舌纵流涎,舌强不语,口舌生疮。2.暴喑,喉痹,吞咽困难。【刺法】向舌根斜刺0.50.8寸,不留针 或浅部留针。可灸,24、承浆 RN24【穴名】承指承接,浆指口中浆液。穴居颏唇沟中,承接口中涎液,故名。【定位】在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功

12、效】生津敛液,舒筋活络。【主治】1口喎,唇紧,流涎,齿衄,齿龈肿痛,口舌生疮。2消渴,癫狂痫证。【刺法】斜刺0.30.5寸。,(五)主治归纳,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中极、关元、气海等。)2、消化系统疾病(神阙、水分、下脘、建里、中脘)3、心胸疾病(巨阙、鸠尾、膻中)4、咽喉、面部疾患(廉泉、天突、承浆)5、回阳救逆(神阙、关元、气海)6、精神疾患(承浆、中脘、鸠尾),本经腧穴主治腹、胸、颈、头面的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器官病证,少数腧穴有强壮作用。中极 妇科病 膀胱病症关元 前阴病气海 肠病 强壮作用神阙 急救、强壮中脘 胃肠病 痰证、失眠下脘,膻中 心胸肺病 乳少天突 咳喘、曀膈 颈咽喉舌病廉泉 舌强不语承浆 口齿病症,刺灸要点,上腹部穴不宜深刺,以避误伤内脏下腹部直刺 0.51.5寸;孕妇忌针;注意排空小便(针关元以下穴)尿潴留,向下斜刺,不宜多提插神阙禁针,艾炷(条)灸胸部平刺0.8 寸膻中不宜用电针(心)颈部天突:先直刺0.2,再沿胸骨柄,缓慢向下刺入 0.5-1寸.廉泉向舌根斜刺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