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及其常识》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曲及其常识》PPT课件.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代戏曲常识,中国古代戏曲定义,有人演,有人看,表现了一定内容(故事情节)的,就是戏剧。中国的古代戏剧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一般称为“戏曲”。,戏曲的大致发展脉络:,宋元南戏,元杂剧,明清传奇,近现代京剧及各种地方戏,元杂剧,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歌唱、说白、舞蹈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元杂剧的结构 1,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只有个别的是一本五折、六折(如赵氏孤儿、秋千记),或多本连演(如西厢记五本二十折)。,“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一折由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组成一套曲子。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一套曲子的唱词再加上相应的“
2、科”“白”就是“一折”,一折表现全部剧情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为了把四折难以纳入的剧情插叙进来,有的杂剧还有“楔子”,它的篇幅比较短小,位置也不固定,一般在第一折的前面演出,对故事由来作简单的介绍,也有在折与折之间演出的,交代不可忽略之关节,作用和后来的过场戏相似,用来衔接剧情。,元杂剧的结构 2,题目正名:元杂剧剧本的末尾或开头有两句、四句或八句韵语,用以概括全剧内容,叫做“题目正名”。如西厢记结尾的“题目”是“老夫人闭春院 崔莺莺烧夜香”,“正名”是“小红娘传好事 张君瑞闹道场”。,元杂剧的结构 3,元杂剧的内容构成:,曲:,白:,科:,剧中人物的唱词。,人物的对白、独白和旁白。,人物的动
3、作和表情。,元杂剧的舞台演出 1,唱,是杂剧演出的主要部分。除楔子中可由次要角色唱以外,一剧四折通常由主角一人唱到底,其他角色有白无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剧本中的唱词即曲词。每折的曲子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元杂剧的舞台演出 2,白,即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起着串联唱词,交代内心活动和人物间交流的作用。,科,剧本中规定了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叫做“科范”,简称“科”。,元杂剧的角色,分为末、旦、净三大类。正末、副末、外末、大末、小末;正旦、副旦、贴旦、老旦、小旦、花旦;副净、二净正末是男主角,正旦是女主角。,卜儿老年妇女,孛老老年男子,驾皇帝,孤官员,洁郎和尚,
4、元曲,杂剧,散曲,小 令,套 数,元曲的分类,关汉卿:,窦娥冤救风尘蝴蝶梦望江亭,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墙头马上梧桐雨,马致远:,汉宫秋,元曲四大家,西厢记的主要内容:,写唐贞元中,书生张珙游于蒲州,寄宿普救寺。适崔相国夫人携女莺莺扶相国灵柩回家乡安葬,途经普救寺,也借宿于此。一日,张生游佛殿,与莺莺相遇,两人一见倾心。时蒲州有孙飞虎起兵作乱,乱军包围了普救寺,欲夺莺莺为押寨夫人。老夫人在危急之中许下诺言,谁能破贼解围,就将莺莺嫁给他为妻。,张生请镇守潼关的好友白马将军杜确率兵前来相救。杜确率兵至,平定了乱兵。解了普救寺之围。不料老夫人嫌张生是一白衣秀士,门不当户不对,便出尔反尔,只许张
5、生与莺莺两人以兄妹相称。张生因不能与莺莺成亲,害了相思,经莺莺侍女红娘从中帮助传递书简,两人背着老夫人私下幽会,结为夫妻。,后两人来往之事被老夫人发现了,便把红娘叫来拷问。红娘反责老夫人出尔反尔,忘恩负义,并称此事若张扬出去,于崔家名声不利,不若答应两人的婚事。老夫人无奈,只得答谢了张生与莺莺的婚事。但老夫人又以崔家三代不招白衣秀士为由,逼张生赴京应试,待张生应试及第后,才允许他与莺莺成亲。,张生只能与莺莺分别,进京应试并中了状元,最后两位有情人终于成了眷属。,惊 艳,匪 惊,赖 婚,传 简,赴 约,赖 简,佳 期,饯 行,按照时间推移和情节的发展可以把全文分为哪四个部分?,赶赴长亭,长亭饯别
6、,临别叮嘱,惜别目送,理清剧情结构 第一部分(“夫人、长老上”“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赶赴长亭。表现崔莺莺为离别而愁苦怨恨的心境。,第二部分(“做到见夫人科”“专听春雷第一声”):长亭饯别。主要刻画崔莺莺、张生二人缠绵依恋而又无可奈何的情态、心理,突出崔莺莺珍重爱情而轻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第三部分(“四边静霎时间杯盘狼藉”“小生就此拜辞”):临别叮嘱。主要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关心和担心。,第四部分(“一煞青山隔送行”结尾):惜别目送。描写崔莺莺目送张生依依难舍的情景和离别后的痛苦。,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长亭送别,按照崔莺莺的行
7、动可以把全文分为哪四个部分?,赶赴长亭,长亭饯别,临别叮嘱,惜别目送,深秋霜林图,黄叶衰草图,古道烟霭图,赏析“深秋霜林图”,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图画,整幅图画有什么特点?在整折戏中起什么作用?,碧云密布,黄花遍地,西风渐紧,北雁南归,霜林红染,空间广阔、色彩斑斓。反衬出了莺莺为离别而烦恼的痛苦压抑心情;萧瑟的秋景与悲惨的心境化而为一,无法分开,创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伤的悲凉意境。,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晓来谁染霜林
8、醉?,总是离人泪,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这两句是莺莺自问自答。经霜的叶子怎么会和莺莺有关系呢?在为离别的痛苦而流了一夜眼泪的莺莺心目中,经霜的树林是被她的离情感动而变红的。“染”,枫林“红”是自然现象,而在这自然现象中却加入了作者的主观感受“泪染”。全篇句句是景,只一“泪”字是情,但就这么一个“泪”,是所有的景物都闪耀着别离的泪光。经霜的树林,在充满离别愁绪的莺莺眼中,尽是离人的斑斑血泪。一个“染”字,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入了凝重的离愁,蒙上了一层沉郁忧伤的感情色彩,萧瑟的秋景与悲凄的心境化而为一,无法分开,创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伤的悲凉意境。,欧阳修:“泪眼问花花不
9、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若又马儿快快行,车儿慢慢随,则中间乃自隔绝,不得多作相守也。即马儿慢慢行,车儿慢慢随,或马儿快快行,车儿快快随,亦不成其为相守也。必也,马儿则慢慢行,车儿则快快随,车儿既快快随,马儿仍慢慢行,于是车在马右,马在车左,男左女右,比肩并坐,疏林挂日,更不复夜,千秋万岁,永在长亭。此真小儿女又稚小,又苦恼,又聪明,又憨痴。一片的微细心地,不知作者如何写出来也。金圣叹,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赏析“古道烟霭图”,长亭目送何见何愁?,青山疏林、青烟薄暮、夕阳古道、风啸马嘶,构成一幅深秋郊外黄昏的画面,与【端正好】两相辉映(甚至气氛更加萧瑟更加凄冷)。,青山隔送行 疏林不做
10、美 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烦恼 胸臆愁 野云飞,填,逐,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离 愁 渐 远 渐 无 穷,青山: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戴叔伦题稚川山水)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林逋长相思吴山青)古道: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夕阳:斜阳外,寒鸦点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烟霞: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林),自由朗读两支曲子,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品味鉴赏。,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遍人间烦恼填胸臆,
11、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写出她怅然痴立、极目远送欲见却不能的惆怅和欲离却不忍的的眷念。,看似平易,其实含情极深。日夕薄暮,本是当归之时,而今却挥袂远别,人何以堪!一个“古”字,不但平添了许多苍凉况味,而且把别离的凄苦之情推及古今。“无人语”,原来还有窃窃私语,现在却归于一片寂静。偏偏这时候从张生所在之地传来马的嘶鸣声,听到马的叫声而见不到骑马远去的亲人,她的心情可想而知!“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与滚绣球曲中“恨不倩疏林挂住斜阳”互相照应。,李煜将愁变成了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又将愁变成随水而流的东西(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李清照又进一步将愁搬上了船(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王实甫则把愁装在了车上。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物象,自然贴切,不着痕迹,意境完整。,天地间最动人归思者,莫如山色,而最慰人悬望者,莫如残照。何则?天涯游子,触景增怀。对青山之无恙,久客而悲他乡,睹落日之无多,长策而归故里。人情往往然也,未有伤心特甚如今日也。,深秋霜林图,描写秋景的组合意象:,碧天白云、黄花堆积、秋风阵阵、北雁南飞。,黄叶衰草图,飒飒秋风、黄叶纷飞、袅袅烟气、衰草萋迷。,古道暮霭图,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风啸马嘶。,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