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性斜视》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628625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320.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共同性斜视》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共同性斜视》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共同性斜视》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共同性斜视》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共同性斜视》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共同性斜视》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共同性斜视》PPT课件.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共同性斜视,一、共同性斜视的特征,特征:1无论往任何注视方向做同向运动其斜度不变2眼球运动无障碍3左右眼分别注视的斜度基本相等或小于等于5度(第一、二斜视角相同)。,共同性斜视的病因,(一)发病原因 共同性斜视的病因目前还未能彻底了解,形成共同性斜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就某一斜视病人而言,也可能是几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尚无一种学说能够解释所有的共同性斜视问题。1、调节学说:眼的调节作用与眼的集合作用是互相联系的,一定的调节带来相应的集合。常常由于调节集合反射过强,其内直肌的作用有超出外直肌的趋向,而形成共同性内斜视。近视眼看近目标时少用或不用调节,集合力同时减弱,因此其内直肌的张力减低,有时

2、就形成了共同性外斜视。近年来很多事实证明AC/A(调节 性集合/调节,即每一屈光度调节所引起集合的三棱镜屈光度的数量-三棱镜度/屈光度)比值,与眼位偏斜有密切关系。,共同性斜视的病因,2、双眼反射学说:双眼单视是一个条件反射,是依靠融合功能来完成,是后天获得的。如果在这个条件反射形成的过程中两眼视力不同,一眼视力受到明显的感觉或运动障碍(如单眼高度屈光不正,单眼屈光间质、眼底或视神经的病变等)妨碍了双眼单视的功能,就会产生一种眼位分离状态即斜视。3、解剖学说:某一眼外肌发育过度或发育不全、眼外肌附着点异常,眼眶的发育、眶内筋膜结构的异常等,均可导致肌力不平衡而产生斜视。譬如内斜可能由于内直肌发

3、育过强或外直肌发育不良或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4、遗传学说:临床上常见在同一家族中有许多人患有共同性斜视。,共同性斜视的检查与诊断,详细询问病史(询问斜视出现的时间,与预后有关出现早,预后差,反之;间歇的还是恒定的,间歇的预后好;有无诱因、外伤、高烧史、治疗史),有无家族史,视力(裸眼和矫正视力),屈光状态,眼睑和睑裂(假性内斜视内眦赘皮),注意瞳孔距离(60mm内斜的错觉,70mm外斜错觉),Kapp角,眼位(遮去遮-显斜,交替遮-隐斜)-斜视的定性检查,三棱镜-斜视的定量检查眼球运动,同视机检查,双眼视觉检查。年龄:诊断斜视发生的最早年龄有实际意义,共同性内斜视共同性外斜视,共同性斜视的分类

4、,共同性外斜视,先天性外斜视间歇性外斜视恒定性外斜视继发性外斜视 知觉性外斜视 连续性外斜视 残余性外斜视,根据看近与看远斜视角的不同,分为:(1)集合不足型:看近斜视角大于看远斜视角至少15。双眼视功能丢失快,应早手术。(2)基本型:看远与看近的斜视角基本相等,差别小于10。有发展趋势应早手术。(3)外展过强型:看远斜视角大于看近斜视角至少15。斜视角稳定,儿童常见。,检查方法,方法:角膜映光和三棱镜距离:33cm和6m多次测量:外斜病人一天之中不同时间,不同健康,不同的精神状况下测出的斜视度都有差异。所以要多次测量。确定外斜的类型。,非手术疗法,屈光矫正:对屈光不正尤其是散光和屈光参差必须

5、矫正。视网膜物象清晰可增强对融合的刺激。近视性屈光不正应全部矫正 对于儿童外斜视者,通常+2.00D以下的远视不予矫正。成人外斜视者,应考虑到屈光性视力疲劳,在不出现视疲劳的情况下,适当降低远视度数。,治疗弱视:先治弱视,后矫正眼位。负镜片矫正眼位集合训练手术,共同性内斜视,先天性(婴儿性)内斜视 继发性内斜视(1)外斜视手术过矫。(2)出生时或生后早期发生的视力障碍可能引起内斜视,又称知觉性内斜视。调节性内斜视:(1)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多为2-3岁,呈间歇性,中高度远视,戴镜后能够矫正眼位,可伴有单眼或双眼弱视,(2)非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多在1-4岁发病,轻度远视,看近时斜视角明显大于看

6、远时。,部分调节性内斜视 非调节性内斜视:大幼儿早期发病,无明显远视,亦可能有近视,戴镜不能矫正眼位,单眼性者多伴有弱视。继发性内斜视:感觉性,手术后 的集合过强型:看近时斜视角大于看远时,有远视性屈光不正者,戴眼镜后看远时可能接近正位,但看近时仍有明显内斜视。分开不足型:看远时斜视角大于看近时。基本型:看近与看远进斜视角相似,,检查方法,方法:角膜映光和三棱镜距离:33cm和6m小儿不会查视力的,用拇指分别遮盖,观察单眼注视时角膜映光点是否在中心,强光是否引起缩瞳。阿托品散瞳验光。,非手术疗法,屈光矫正:阿托品散瞳远视全矫,近视欠矫。近视性屈光不正应全部矫正 有弱视的,可用遮盖或健眼点阿托品

7、,当患儿可以交替注视时手术矫正眼位。,斜视矫正手术疗法,手术目的:1、建立双眼单视功能:双眼视轴平行,正常视网膜对应,视双眼单视功能的先决条件。2、改善外观。手术适应证:1、15,超过融合克服的范围。2、矫正屈光不正。3、非调节性斜视。4、弱视治愈,双眼视力平衡。5、废用性的斜视。手术时机:尽早矫正双眼视轴,有利于视觉功能和身体发育。,斜视矫正手术疗法,术前检查:1、眼部常规检查。2、眼位。3、眼肌运动。4牵拉试验。5、双眼视功能:Titums。6、眼睑,睑裂,提上睑肌力。麻醉:1、局麻,2、全麻手术并发症:手术效果预测:,手术设计,术式的选择:手术前应对斜视类型进行正确的分类。A.外展过强型

8、:提倡双外直肌后徙;B.基本型:双外直肌后徙,内外直肌截退术;C.集合不足型:做内直肌截除或内直肌截除为主的内外直肌截退术。,对于内斜的人,看远看近斜度都较大,没有双眼视,可以做双MR减弱,MR后徙的最大量5mm调节性内斜视应在足矫3月,在手术残余的斜度,术后降度数。,手术量:外斜视:LR后徙一条15,双后徙5-8mm 20-40 LR后徙6-8mm+MR截除3-7mm25-50,内斜视:MR后徙一条15-20 双MR后徙 MR后徙+LR截除5-9mm 20-50,结膜切口:手术原则:1,术前反复检查斜度和眼球运动。2,正确的手术设计。3,避免一条肌肉手术量过大,避免转动受限。4,儿童内斜适当欠矫,外斜过矫。操作要轻巧,勿将穹窿部的脂肪脱出造成粘连综合征。7,一次手术不超过两条直肌,二次手术至少半年后,术后处理,盖眼时间,尽量短用药:复视调节因素屈光不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