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固技术规范》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629438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PPT 页数:183 大小:11.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固技术规范》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3页
《加固技术规范》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3页
《加固技术规范》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3页
《加固技术规范》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3页
《加固技术规范》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固技术规范》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固技术规范》PPT课件.ppt(18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 JGJ 11698,湖北华疆城市建筑设计院 徐俊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二级注册建筑师注册施工图审查工程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第号,建设部关于行业标准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的通知根据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年全国城乡建设科技发展计划的通知(城科字第号)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的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经审查,批准为强制性行业标准,编号JGJ 116-98,自年月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年月日,1 总 则,为了贯彻地震工作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减轻地震破坏,减少损失,使现有建筑的抗震加固做到经济、合理、有效、实用,制定本规程。按本规程进行加固的建筑,在遭遇到相当于

2、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一般不致倒塌伤人或砸坏重要生产设备,经修理后仍可继续使用。行业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应按专门的规定进行抗震加固的设计及施工。,1 总 则,1.0.2 本规程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度地区因抗震能力不符合设防要求而需要加固的现有建筑进行抗震加固的设计及施工。一般情况,抗震设防烈度可采用地震基本烈度。行业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应按专门的规定进行抗震加固的设计及施工。注:本规程“6、7、8、9度”为“抗震设防烈度为6、7、8、9度”的简称。,1 总 则,1.0.3 现有建筑的抗震加固,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的有关要求采取相应对策。抗震加固时,建筑的重要性类别及相

3、应的抗震验算和构造分类,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95第条的有关规定采用。1.0.5 现有建筑抗震加固的设计及施工,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2 术语、符号,2.1 术 语2.1.1 抗震加固 seismic strengthening of building使现有建筑达到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而进行的设计及施工。2.1.2 综合抗震能力compound seismic capability 整个建筑结构综合考虑其构造和承载力等因素所具有的抵抗地震作用的能力。2.1.3 面层加固法 masonry strengthening with pl

4、aster splity在砌体墙表面增抹一定厚度的水泥砂浆或钢筋、水泥砂浆的加固方法。,2 术语、符号,2.1.4 板墙加固法 masonry strengthing with concrete splity在砌体墙表面浇注或喷射钢筋混凝土的加固方法。外加柱加固法masonry strengthening with tie coloumn 在砌体墙交接处增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加固方法。,2 术语、符号,2.1.6 壁柱加固法 brick column strengthening with concrete column在砌体墙垛(柱)侧面增设钢筋混凝土柱的加固方法。混凝土套加固法 struct

5、ure member strengthening with R.C在原有的钢筋混凝土梁柱或砌体柱外包一定厚度的钢筋混凝土的加固方法。钢构套加固法structure member strengthening with steel frame 在原有的钢筋混凝土梁柱或砌体柱外包角钢、扁钢等制成的构架的加固方法。,2 术语、符号,2.2 主要符号 作用和作用效应对应于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轴向压力;加固后楼层的弹性地震剪力;加固后结构构件地震基本组合的作用效应设计值;,2 术语、符号,材料性能和抗力y加固后构件现有受弯承载力;加固后构件或楼层现有受剪承载力;加固后结构构件承载力设计值;加固后结构构件刚度;

6、0、0原材料的强度设计值、标准值;、加固材料的强度设计值标准值;,2 术语、符号,几何参数实有钢筋截面面积;原抗震墙截面面积;加固后抗震墙截面面积;加固后构件截面宽度;加固后构件截面高度;加固后构件长度、屋架跨度;,2 术语、符号,2.2 主要符号 计算系数 0原综合抗震承载力指数;加固后的综合抗震承载力指数;抗震加固的承载力调整系数;加固后抗震能力的增强系数;加固后楼层屈服强度系数;加固后结构构造的体系影响系数;加固后结构构造的局部影响系数。,3 基本规定,3.0.1 现有建筑抗震加固前,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进行抗震鉴定。抗震加固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3.0.1.1

7、加固方案应根据抗震鉴定结果综合确定,可包括整体房屋加固、区段加固或构件加固,并宜结合维修改造改善使用功能,注意美观;加固方法应便于施工,并应减少对生产、生活的影响。,3 基本规定,3.0.2 抗震加固的结构布置和连接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3.0.2.1 加固的总体布局,应优先采用增强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方案,应有利于消除不利抗震的因素,改善构件的受力状况;宜减少地基基础的加固工程量,多采取提高上部结构抵抗不均匀沉降能力的措施;尚宜考虑场地的影响。3.0.2.2 加固或新增构件的布置,宜使加固后结构质量和刚度分布较均匀、对称,应避免局部加强导致结构刚度或强度突变。3.0.2.3 抗震薄弱部位、易损部

8、位和不同类型结构的连接部位,其承载力或变形能力宜采取比一般部位增强的措施。,3 基本规定,3.0.2.4 增设的构件与原有构件之间应有可靠连接,增设的抗震墙、柱等竖向构件应有可靠的基础。3.0.2.5 女儿墙、门脸、出屋顶烟囱等易倒塌伤人的非结构构件,不符合鉴定要求时,宜拆除或拆矮,当需保留时,应加固。抗震加固时的结构抗震验算,应符合下列要求:3.0.3.1 当抗震设防烈度为度时,可不进行抗震验算。,3 基本规定,3.0.3.2 抗震加固时的结构抗震验算,应采用本规程中的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进行验算,加固后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不应小于1.0。3.0.3.3 当本规程中未给出计算楼层综合抗震能力

9、指数的参数时,可采用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版)的方法进行验算,当采用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2008版)的方法进行抗震验算时,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应采用“抗震加固的承载力调整系数”替代。抗震加固的承载力调整系数的取值,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2008版)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的0.85倍采用,但对钢构套加固的构件仍按原构件的规定值采用。,2 术语、符号,3.0.3.4 加固后结构的分析和构件承载力计算,尚应符合下列要求:()结构的计算简图,应根据加固后的荷载、地震作用和实际受力状况确定

10、;当加固后结构刚度和重力荷载代表值的变化分别不超过原来的10和5时,可不计入地震作用变化的影响;()结构构件的计算截面面积,应采用实际有效的截面面积;()结构构件承载力验算时,应计入实际荷载偏心、结构构件变形等造成的附加内力。并应计入加固后的实际受力程度、新增部分的应变滞后和新旧部分协同工作的程度对承载力的影响。,3 基本规定,3.0.4 抗震加固所用的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3.0.4.1 粘土砖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7.5;粉煤灰中型实心砌块和混凝土中型空心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10,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5;砌体的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2.5。3.0.4.2 钢筋混凝土的混凝土的强度

11、等级不应低于20,钢筋宜采用级或级钢。3.0.4.3 钢材的型钢宜采用235钢。3.0.4.4 加固所用材料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原构件材料的强度等级。,3 基本规定,3.0.5 抗震加固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3.0.5.1 施工时应采取避免或减少损伤原结构的措施。施工中发现原结构或相关工程隐蔽部位的构造有严重缺陷时,应暂停施工,在会同加固设计单位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3.0.5.3 当可能出现倾斜、开裂或倒塌等不安全因素时,施工前应采取安全措施。,4地基和基础,4 地基和基础 4.0.1 本章适用于存在软弱土、液化土、明显不均匀土层的抗震不利地段上的建筑地基和基础。不利地段应按现行国家

12、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划分。4.0.2 抗震加固时,天然地基承载力可计入建筑长期压密的影响,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95第款规定的方法进行验算,其中,基础底面压力设计值应按加固后的情况计算,而地基土长期压密提高系数仍按加固前取值。,4地基和基础,4.0.3 当地基竖向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时,可作下列处理:4.0.3.1 当基础底面压力设计值超过地基承载力设计值不足10时,可采用提高上部结构抵抗不均匀沉降能力的措施。4.0.3.2 当基础底面压力设计值超过地基承载力设计值10及以上或建筑已出现不容许的沉降和裂缝时,可采取放大基础底面积、加固地基或减少荷载的措施。,4地

13、基和基础,4.0.4 当地基或桩基的水平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时,可作下列处理:4.0.4.1 基础旁无刚性地坪时,可增设刚性地坪。4.0.4.2 可增设基础梁,将水平荷载分散到相邻的基础上。4.0.5 液化地基的液化等级为严重时,对液化敏感的乙类和丙类建筑宜采取消除液化沉降或加固上部结构的措施。,4地基和基础,4.0.6 为消除液化沉降进行地基处理时,可选用下列措施:4.0.6.1 桩基托换:将基础荷载通过桩传到非液化土上,桩端(不包括桩尖)伸入非液化土中的长度应按计算确定,且不宜小于0.5。4.0.6.2 压重法:对地面标高无严格要求的建筑,可在建筑周围堆土或重物,增加覆盖压力。,4地基和基础

14、,4.0.6.3 覆盖法:将建筑的地坪和外侧排水坡改为配筋混凝土整体地坪。地坪应与基础或墙体锚固,地坪下应设厚度为300mm的砂砾或碎石排水层;室外地坪宽度宜为45m。4.0.6.4 排水桩法:在基础外侧设碎石排水桩,在室内设整体地坪。排水桩不宜少于两排,桩距基础外缘的净距不应小于1.5m。4.0.6.5 旋喷法:穿过基础或紧贴基础打孔,制作旋喷桩,桩长应穿过液化层并支承在非液化土层上。,4地基和基础,4.0.7 对液化地基、软土地基或明显不均匀地基上的建筑,可采取下列提高上部结构抵抗不均匀沉降能力的措施:4.0.7.1 提高建筑的整体性或合理调整荷载。4.0.7.2 加强圈梁与墙体的连接。当

15、可能产生差异沉降或基础埋深不同且未按1/2的比例过渡时,应局部加强圈梁。4.0.7.3 用钢筋网砂浆面层加固墙体。,5 多层砌体房屋,5.1 一般规定5.1.1 本章适用于砖墙体和砌块墙体承重的多层房屋,其适用的最大高度和层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95第章的规定。,5 多层砌体房屋,5.1.2 房屋的抗震加固应符合下列要求:5.1.2.1 加固后的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不应小于1.0,且不宜超过下一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的20;当超过时应同时增强下一楼层的抗震能力。5.1.2.2 自承重墙体加固后的抗震能力不应超过同一楼层中承重墙体加固后的抗震能力。5.1.2.3 对非

16、刚性结构体系的房屋,选用抗震加固方案时应特别慎重,当采用加固柱或墙垛,增设支撑或支架等非刚性结构体系的加固措施时,应控制层间位移和提高其变形能力。,5 多层砌体房屋,5.1.3 加固后的楼层和墙段的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可按下列公式验算:()式中 加固后楼层或墙段的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加固增强系数,可按本规程第5.3节规定确定;楼层或墙段原有的抗震能力指数,应分别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规定的有关方法计算;、分别为体系影响系数和局部影响系数,应根据房屋加固后的状况,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95第条的规定取值。,5 多层砌体房屋,5.2 加固方法5.2.1 房屋

17、抗震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选择下列加固方法:5.2.1.1 拆砌或增设抗震墙:对强度过低的原墙体可拆除重砌;重砌和增设抗震墙的材料可采用砖或砌块,也可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5.2.1.2 修补和灌浆:对已开裂的墙体,可采用压力灌浆修补,对砌筑砂浆饱满度差或砌筑砂浆强度等级偏低的墙体,可用满墙灌浆加固。修补后墙体的刚度和抗震能力,可按原砌筑砂浆强度等级计算;满墙灌浆加固后的墙体,可按原砌筑砂浆强度等级提高一级计算。,5 多层砌体房屋,5.2.1.3 面层或板墙加固:在墙体的一侧或两侧采用水泥砂浆面层、钢筋网砂浆面层或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墙加固。5.2.1.4 外加柱加固:在墙体交接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

18、土构造柱加固,柱应与圈梁、拉杆连成整体,或与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可靠连接。5.2.1.5 包角或镶边加固:在柱、墙角或门窗洞边用型钢或钢筋混凝土包角或镶边;柱、墙垛还可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套加固。5.2.1.6 支撑或支架加固:对刚度差的房屋,可增设型钢或钢筋混凝土的支撑或支架加固。,5 多层砌体房屋,5.2.2 房屋的整体性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选择下列加固方法:5.2.2.1 当墙体布置在平面内不闭合时,可增设墙段形成闭合,在开口处增设现浇钢筋混凝土框。5.2.2.2 当纵横墙连接较差时,可采用钢拉杆、长锚杆、外加柱或外加圈梁等加固。5.2.2.3 楼、屋盖构件支承长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增设托梁

19、或采取增强楼、屋盖整体性等的措施;对腐蚀变质的构件应更换;对无下弦的人字屋架应增设下弦拉杆。5.2.2.4 当圈梁设置不符合鉴定要求时,应增设圈梁;外墙圈梁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内墙圈梁可用钢拉杆或在进深梁端加锚杆代替。,5 多层砌体房屋,5.2.3 对房屋中易倒塌的部位,可选择下列加固方法:5.2.3.1 承重窗间墙宽度过小或抗震能力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增设钢筋混凝土窗框或采用面层、板墙等加固。5.2.3.2 隔墙无拉结或拉结不牢,可采用镶边、埋设铁夹套、锚筋或钢拉杆加固。5.2.3.3 支承大梁等的墙段抗震能力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增设砌体柱、钢筋混凝土柱或采用面层、板墙加固。5.2.3.4 出

20、屋面的楼梯间、电梯间和水箱间不符合鉴定要求时,可采用面层或外加柱加固,其上部应与屋盖构件有可靠连接,下部应与主体结构的加固措施相连。,5 多层砌体房屋,5.2.3.5 出屋面的烟囱、无拉结女儿墙超过规定的高度时,宜拆矮或采用型钢、钢拉杆加固。5.2.3.6 悬挑构件的锚固长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加拉杆或采取减少悬挑长度的措施。5.2.4 当具有明显扭转效应的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能力不能满足要求时,可优先在薄弱部位增砌砖墙或现浇钢筋混凝土墙,或在原墙加面层;亦可采取分割平面单元,减少扭转效应的措施。,5 多层砌体房屋,5.3.1 采用水泥砂浆面层和钢筋网砂浆面层加固墙体时应符合下列要求:5.3.1.1

21、 面层的材料和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面层的砂浆强度等级,宜采用10;()水泥砂浆面层的厚度宜为20mm;钢筋网砂浆面层的厚度宜为35mm,钢筋外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钢筋网片与墙面的空隙不宜小于5mm;()钢筋网的钢筋直径宜为4或6;网格尺寸实心墙宜为300mm300mm,空斗墙宜为200mm200mm;,5 多层砌体房屋,()单面加面层的钢筋网应采用6的L形锚筋,用水泥砂浆固定在墙体上;双面加面层的钢筋网应采用6的S形穿墙筋连接;L形锚筋的间距宜为600mm,S形穿墙筋的间距宜为900mm,并且呈梅花状布置;()钢筋网四周应与楼板或大梁、柱或墙体连接,可采用锚筋、插入短筋、拉结筋等连

22、接方法;()当钢筋网的横向钢筋遇有门窗洞口时,单面加固宜将钢筋弯入窗洞侧边锚固;双面加固宜将两侧横向钢筋在洞口闭合。,5 多层砌体房屋,5.3.1.2 面层加固后,有关构件支承长度的影响系数应作相应改变,有关墙体局部尺寸的影响系数可取1.0,楼层抗震能力的增强系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5 多层砌体房屋,式中pi-面层加固的第i楼层抗震能力的增强 系数;pij-第i楼层中j墙段的增强系数;0基准增强系数,粘土砖实心墙体可按表采用,空斗墙体应双面加固,可取表中数值的1.3倍;n第i楼层中验算方向上的面层加固的抗震墙道数;tw0原墙体厚度;fvE-原墙体的抗震抗剪强度设计值。,5 多层砌体房屋,5 多

23、层砌体房屋,5.3 加固设计及施工,5.3.1.3 加固后粘土砖墙体刚度的提高系数应按下列公式计算:,5 多层砌体房屋,式中k加固后墙体的刚度提高系数;k0-刚度的基准提高系数,可按表采用。,5 多层砌体房屋,5.3.1.4 面层加固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水泥砂浆或钢筋网砂浆面层宜按下列顺序施工:原墙面清底、钻孔并用水冲刷,铺设钢筋网并安设锚筋,浇水湿润墙面,抹水泥砂浆并养护、墙面装饰;()原墙面碱蚀严重时,应先清除松散部分,并用水泥砂浆抹面,已松动的勾缝砂浆应剔除;()在墙面钻孔时,应按设计要求先划线标出锚筋(或穿墙筋)位置,并用电钻打孔。穿墙孔直径宜比“”形筋大2mm,锚筋孔直径宜为锚筋

24、直径的22.5倍,其孔深宜为100120mm,锚筋插入孔洞后,应采用水泥砂浆填实;,5 多层砌体房屋,5.3.1.4 面层加固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铺设钢筋网时,竖向钢筋应靠墙面并采用钢筋头支起;()抹水泥砂浆时,应先在墙面刷水泥浆一道,再分层抹灰,每层厚度不应超过15mm;()面层应浇水养护,防止阳光暴晒,冬季应采取防冻措施。,5 多层砌体房屋,5.3.2 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墙加固墙体时应符合下列要求:5.3.2.1 板墙的材料和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钢筋宜采用级或级钢;()板墙厚度宜为60100mm;()板墙可配置单排钢筋网片,竖向钢筋可采用12,横向

25、钢筋可采用,间距宜为150200mm;()板墙应与楼、屋盖可靠连接,可每隔1m设置穿过楼板与竖向筋等面积的短筋,其两端应分别锚入上下层的板墙内,且锚固长度不应小于40倍短筋直径;,5 多层砌体房屋,()板墙应与两端的原有墙体可靠连接,可沿墙体高度每隔0.71.0m设根12的拉结钢筋,其一端锚入板墙内的长度不宜小于0.5m,另一端应锚固在端部的原有墙体内;()单面板墙宜采用直径为8mm,形锚筋与原砌体墙连接;双面板墙宜采用直径为8mm的形穿墙筋与原墙体连接;锚筋在砌体内的锚固深度不宜小于120mm;锚筋的间距宜为600mm,穿墙筋的间距宜为900mm,并宜呈梅花状布置;()板墙应有基础,基础埋深

26、宜与原有基础相同。,5 多层砌体房屋,板墙加固后,有关构件支承长度的影响系数应作相应改变,有关墙体局部尺寸的影响系数可取1.0;楼层抗震能力的增强系数可按本规程公式()计算;其中,板墙加固墙段的增强系数,当原有墙体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为M2.5或M5时可取2.5;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为M7.5时可取2.0;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为M10时可取1.8。,5 多层砌体房屋,5.3.3 当增设砌体抗震墙加固房屋时,应符合下列要求:5.3.3.1 抗震墙的材料和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应比原墙体的砂浆强度等级高一级,且不应低于M2.5;()墙厚不应小于190mm;,5 多层砌体房屋,()墙体中沿墙

27、体高度每隔0.71.0m可设置与墙等宽的细石混凝土现浇带,其纵向钢筋可采用36,横向系筋可采用6,其间距宜为200mm;当墙厚为240mm或370mm时,可沿墙体高度每隔300700mm设置一层焊接钢筋网片,钢筋网片的纵向钢筋可采用34,横向系筋可采用4,其间距宜为150mm;()墙顶应设置与墙等宽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压顶梁,并与楼、屋盖的梁(板)可靠连接,可每隔500700mm设置12的锚筋或M12的胀管螺栓连接;压顶梁高不应小于120mm,纵筋可采用412,箍筋可采用6,其间距宜为150mm;,5 多层砌体房屋,()抗震墙应与原有墙体可靠连接,可沿墙体高度每隔500600mm设置根直径为6mm

28、且长度不小于1m的钢筋与原有墙体用螺栓或锚筋连接;当墙体内有混凝土带或钢筋网片时,可在相应位置处加根直径12mm拉筋,锚入混凝土带内长度不宜小于500mm,另一端锚在原墙体或外加柱内,亦可在新砌墙与原墙间加现浇钢筋混凝土内柱,柱顶与压顶梁连接,柱与原墙应采用锚筋、销键或螺栓连接;()抗震墙应设基础,基础埋深宜与相邻抗震墙相同,宽度不应小于计算确定的宽度的1.15倍。,5 多层砌体房屋,5.3.3.2 加固后,横墙间距的体系影响系数应作相应改变;楼层抗震能力的增强系数可按下式计算:,5 多层砌体房屋,式中wi增设墙体后第i楼层抗震能力的增强系数;Ai0-第i楼层中验算方向上的原有抗震墙在1/2层

29、高处净截面的总面积;Aij-第i楼层中验算方向上增设的抗震墙j墙段在1/2层高处净截面的面积;ij第i楼层第j墙段的增强系数,对粘土砖墙,无筋时取1.0;有混凝土带时取1.12;有钢筋网片时,240mm厚的墙取1.10,370mm厚的墙取1.08;n-第i楼层中验算方向增设的抗震墙道数。5.3.3.3 砌体抗震墙中配筋的细石混凝土带,可在砌到设计标高时浇筑,当混凝土终凝后方可在其上砌砖。,5 多层砌体房屋,5.3 加固设计及施工5.3.4 当增设现浇钢筋混凝土抗震增加固房屋时应符合下列要求:5.3.4.1 原墙体的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2.5,现浇混凝土墙的厚度可为120150mm,混凝土

30、强度等级宜采用C20;可采用构造配筋;抗震墙应设基础;混凝土墙与原墙、柱和梁板均应有可靠连接。5.3.4.2 加固后,横墙间距的影响系数应作相应改变;楼层抗震能力的增强系数可按本规程公式()计算,其中,增设墙段的厚度可按240mm计算,增强系数可取为2.8。,5 多层砌体房屋,5.3 加固设计及施工5.3.5 当外加钢筋混凝土柱加固房屋时,应符合下列要求:5.3.5.1 外加柱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外加柱应在房屋四角、楼梯间和不规则平面的转角处设置,并可根据房屋的现状在内外墙交接处隔开间或每开间设置;()外加柱宜在平面内对称布置,应由底层设起,并应沿房屋高度贯通,不得错位;,5 多层砌体房

31、屋,()外加柱应与圈梁或钢拉杆连成闭合系统;内墙圈梁可用墙(梁)两侧的钢拉杆代替,拉杆直径不应小于14mm,外加柱必须与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或原有圈梁可靠连接;()当采用外加柱增强墙体的抗震能力时,钢拉杆不宜小于的钢筋,其在圈梁内的锚固长度应符合受拉钢筋的要求;()内廊房屋的内廊在外加柱的轴线处无连系梁时,应在内廊两侧的内纵墙加柱,或在内廊的楼、屋盖板下增设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或组合钢梁;钢筋混凝土梁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层高的/,梁两端应与原有的梁板可靠连接。,5 多层砌体房屋,5.3.5.2 外加柱的材料和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柱截面可采用240mm180

32、mm或300mm150mm;扁柱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36000mm2,宽度不宜大于700mm,厚度可采用70mm;外墙转角可采用边长为600mm的形等边角柱,厚度不应小于120mm;()纵向钢筋不宜少于412,转角处纵向钢筋可采用1212,并宜双排布置;箍筋可采用6,其间距宜为150200mm;在楼、屋盖上下各500mm范围内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5 多层砌体房屋,()外加柱应与墙体可靠连接,宜在楼层1/3和2/3层高处同时设置拉结钢筋和销键与墙体连接,亦可沿墙体高度每隔500mm设置胀管螺栓、压浆锚杆或锚筋与墙体连接;在室外地坪标高和外墙基础的大方角处应设销键,压浆锚杆或锚筋与墙体连

33、接;()外加柱应做基础,埋深宜与外墙基础相同,当埋深超过1.5m时,可采用1.5m,但不得小于冻结深度。,5 多层砌体房屋,5.3.5.3 加固后,墙体连接的构造影响系数和有关墙垛局部尺寸的影响系数应取1.0,楼层抗震能力的增强系数应按下式计算:,5 多层砌体房屋,式中 ci外加柱加固后第i楼层抗震能力的增强系数;cij第i楼层第j墙段外加柱加固的增强系数;对粘土砖墙可按表采用;n-第i楼层中验算方向有外加柱的抗震墙道数。,5 多层砌体房屋,5.3.5.4 拉结钢筋、销键、压浆锚杆和锚筋应符合下列要求:()拉结钢筋可采用2根直径为12mm的钢筋,长度不应小于1.5m,应紧贴横墙布置;其一端应锚

34、在外加柱内,另一端应锚入横墙的孔洞内;孔洞尺寸宜采用120mm120mm,拉结钢筋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其直径的15倍,并用混凝土填实;()销键截面宜为240mm180mm,入墙深度可为180mm,销键应配418钢筋和26箍筋,销键与外加柱必须同时浇灌;,5 多层砌体房屋,()压浆锚杆可用一根14的钢筋,在柱与横墙内锚固长度均不应小于锚杆直径的35倍,锚浆可采用水玻璃砂浆,锚杆应先在墙面固定后,再浇灌外加柱混凝土,墙体锚孔压浆前应用压力水将孔洞冲刷干净;()锚筋适用于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低于M2.5的实心砖墙体,并可采用12钢筋;锚孔直径可取25mm,锚入深度可采用150200mm。,5 多层砌体房

35、屋,5.3.6 当增设圈梁、钢拉杆加固房屋时,应符合下列要求:5.3.6.1 圈梁的布置、材料和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增设的圈梁宜在楼、屋盖标高的同一平面内闭合;在阳台、楼梯间等圈梁标高变换处,应有局部加强措施;变形缝两侧的圈梁应分别闭合;,5 多层砌体房屋,()圈梁应现浇,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钢筋可采用级或级钢。圈梁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80mm,宽度不应小于120mm;7、8度时层数不超过三层的房屋,顶层可采用型钢圈梁,当采用槽钢时不应小于8,当采用角钢时不应小于L756;()圈梁的纵向钢筋,7、8、9度时可分别采用48、410和412;箍筋可采用6,其间距宜为200mm;外加柱

36、和钢拉杆锚固点两侧各500mm范围内的箍筋应加密。,5 多层砌体房屋,5.3.6.2 增设的圈梁应与墙体可靠连接;钢筋混凝土圈梁可采用销键、螺栓、锚筋或胀管螺栓连接;型钢圈梁宜采用螺栓连接。采用的销键、螺栓、锚筋和胀管螺栓应符合下列要求:()销键的高度宜与圈梁相同,宽度和锚入墙内的深度均不应小于180mm,主筋可采用48,箍筋可采用6。销键宜设在窗口两侧,其水平间距可采用12m;,5 多层砌体房屋,()螺栓和锚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2mm,锚入圈梁内的垫板尺寸可采用60mm60mm6mm,螺栓间距可采用11.2m;()对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低于M2.5的墙体,可采用M10M16的胀管螺栓。5.3.6

37、.3 加固后,圈梁布置和构造的体系影响系数应取1.0。,5 多层砌体房屋,代替内墙圈梁的钢拉杆应符合下列要求:()当每开间均有横墙时应至少隔开间采用2根直径为12mm的钢筋,多开间有横墙时在横墙两侧的钢拉杆直径不应小于14mm;()沿内纵墙端部布置的钢拉杆长度不得小于两开间;沿横墙布置的钢拉杆两端应锚入外加柱、圈梁内或与原墙体锚固,但不得直接锚固在外廊柱头上;单面走廊的钢拉杆在走廊两侧墙体上都应锚固;。,5 多层砌体房屋,()钢拉杆在增设圈梁内锚固时,可采用弯钩,其长度不得小于拉杆直径的35倍;或加焊80mm80mm8mm的垫板埋入圈梁内,其垫板与墙面的间隙不应小于50mm;()钢拉杆在原墙体

38、锚固时,应采用钢垫板,拉杆端部应加焊相应的螺栓。钢拉杆方形垫板的尺寸可按表采用。,5 多层砌体房屋,5.3.6.5 用于增强纵、横墙连接的圈梁、钢拉杆,尚应符合下列要求:()圈梁应现浇;7、8度且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为M0.4时,圈梁截面高度不应小于200mm,宽度不应小于180mm;,5 多层砌体房屋,5.3.6.5 用于增强纵、横墙连接的圈梁、钢拉杆,尚应符合下列要求:()圈梁应现浇;7、8度且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为M0.4时,圈梁截面高度不应小于200mm,宽度不应小于180mm;()当层高为3m、承重横墙间距不大于3.6m,且每开间外墙面洞口不小于1.2m1.5m时,增设圈梁的纵向钢筋可按表采

39、用。钢拉杆的直径可按表采用。单根拉杆直径过大时,可采用双拉杆,但其总有效截面面积应大于单根拉杆有效截面面积的1.25倍;()房屋为纵墙或纵横墙承重时,无横墙处可不设置钢拉杆,但增设的圈梁应与楼、屋盖可靠连接。,5 多层砌体房屋,5 多层砌体房屋,5 多层砌体房屋,圈梁和钢拉杆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增设圈梁处的墙面有酥碱、油污或饰面层时,应清除干净;圈梁与墙体连接的孔洞应用水冲洗干净;混凝土浇筑前,应浇水润湿墙面和木模板;锚筋和胀管螺栓应可靠锚固;()圈梁的混凝土宜连续浇筑,不得在距钢拉杆(或横墙)1m以内留施工缝,圈梁顶面应做泛水,其底面应做滴水槽;()钢拉杆应张紧,不得弯曲和下垂;外露铁

40、件应涂刷防锈漆。,6多层钢筋混凝土房屋,6.1 一般规定 6.1.1 本章主要适用于不超过层的现浇及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架(包括填充墙框架)和框架-抗震墙结构。6.1.2 房屋的抗震加固应符合下列要求:6.1.2.1 加固后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不应小于1.0,且不 宜超过下一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的20;超过时应同时增强下一楼层的抗震能力。6.1.2.2 抗震加固时可根据房屋的实际情况,分别采用主要提高框架抗震承载力、主要增强框架变形能力或改变结构体系而不加固框架的方案。,6多层钢筋混凝土房屋,加固后的框架应避免形成短柱、短梁或强梁弱柱。6.1.3 加固后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

41、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95第条规定的方法计算,但其中的楼层屈服强度系数、体系影响系数和局部影响系数,应根据加固后的实际情况计算和取值。6.1.4 加固后当按本规程第款的规定采用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版)的方法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时,地震作用效应宜按三级抗震等级调整,并考虑构造的影响;加固后构件的抗震承载力应按本章确定。,6多层钢筋混凝土房屋,6.2 加固方法6.2.1 房屋抗震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选择下列加固方法:6.2.1.1 单向框架宜加固为双向框架,或采取加强楼、屋盖整体性且同时增设抗震墙、抗震支撑等抗侧力构件的措施。6.2.1.2 框架

42、梁柱配筋不符合鉴定要求时,可采用钢构套、现浇钢筋混凝土套加固,或贴钢板加固。6.2.1.3 房屋刚度较弱、明显不均匀或有明显的扭转效应时,可增设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或翼墙加固。,6多层钢筋混凝土房屋,6.2 加固方法6.2.2 当钢筋混凝土构件有局部损伤时,可采用细石混凝土修复,出现裂缝时,可灌注环氧树脂浆等补强。6.2.3 当墙体与框架柱连接不良时,可增设拉筋连接;当墙体与框架梁连接不良时,可在墙顶增设钢夹套与梁拉结。6.2.4 女儿墙等易倒塌部位不符合鉴定要求时,可按本规程第条的有关规定选择加固方法。,6多层钢筋混凝土房屋,6.3 加固设计及施工6.3.1 增设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或翼墙加固房屋时

43、,应符合下列要求:6.3.1.1 抗震墙宜设置在框架的轴线位置,翼墙宜在柱两侧对称布置。6.3.1.2 抗震墙或翼墙墙体的材料和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且不应低于原框架柱混凝土的强度等级;,6多层钢筋混凝土房屋,()墙厚不宜小于140mm;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15;钢筋宜双排布置且两排钢筋之间的拉结筋间距不应大于700mm;()墙与原有框架可采用锚筋或现浇钢筋混凝土套(图)连接;锚筋可采用直径为10mm或12mm的钢筋,与梁柱边的距离不应小于30mm,与梁柱轴线的间距不应大于300mm。钢筋的一端应采用高强胶锚入梁柱的钻孔内,且埋深不应小

44、于锚筋直径的10倍,另一端宜与墙体的分布钢筋焊接;现浇钢筋混凝土套与柱的连接应符合本规程第条的有关规定,且厚度不宜小于50mm。,6多层钢筋混凝土房屋,图锚筋(a图)或现浇钢筋混凝土套连接(b图),6多层钢筋混凝土房屋,6.3.1.3 增设抗震墙后可按框架-抗震墙结构进行抗震分析,翼墙与柱形成的构件可按整体偏心受压构件计算;增设的混凝土和钢筋的强度均应乘以折减系数0.85。加固后抗震墙之间楼、屋盖长宽比的局部影响系数应作相应改变。6.3.1.4 抗震墙或翼墙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原有的梁柱表面应凿毛,浇筑混凝土前应清洗并保持湿润,浇筑后应加强养护;()锚筋应除锈,锚孔应采用钻孔成形,不得用

45、手凿,孔内应采用压缩空气吹净并用水冲洗,浆液应饱满并使锚筋固定牢靠。,6多层钢筋混凝土房屋,6.3.2 当用钢构套加固框架时,应符合下列要求:6.3.2.1 钢构套加固梁时,应在梁的阳角外贴角钢(图6.3.2a),角钢并应与穿过梁板的型钢缀板和梁底钢缀板焊接;角钢两端应与柱连接。6.3.2.2 钢构套加固柱时,应在柱四角外贴角钢(图),角钢并应与外围的钢缀板焊接;角钢到楼板处应凿洞穿过上下焊接;顶层的角钢应与屋面板可靠连接,底层的角钢应与基础锚固。,6多层钢筋混凝土房屋,图钢构套加固(a加固梁、b加固柱),6多层钢筋混凝土房屋,6.3 加固设计及施工6.3.2.3 钢构套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46、()角钢不宜小于L506,钢缀板截面不宜小于40mm4mm,其间距不应大于单肢角钢的截面回转半径的40倍,且不应大于400mm;()钢构套与梁柱混凝土之间应采用粘结料粘结。,6多层钢筋混凝土房屋,6.3 加固设计及施工6.3.2.4 加固后,梁柱箍筋构造的体系影响系数可取1.0,梁柱的抗震验算应符合下列要求:()梁加固后,角钢可按纵向钢筋,钢缀板可按箍筋进行计算,其材料强度应乘以折减系数0.8;,6多层钢筋混凝土房屋,6多层钢筋混凝土房屋,6.3 加固设计及施工 钢构套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原有梁柱表面应清洗干净,缺陷应修补.(2)楼板凿洞时,应避免损伤原有钢筋.(3)构架的角钢宜粘贴于

47、原构件,并应采用夹具在两个方向上加紧,缀板应待粘贴结料凝固后分段焊接.(4)钢材表面应涂刷防锈漆,或在构架外围抹25mm厚的13水泥砂浆保护层。,6多层钢筋混凝土房屋,6.3 加固设计及施工6.3.3 当采用钢筋混凝土套加固梁柱时,应符合下列要求:6.3.3.1 采用钢筋混凝土套加固梁时,应将新增纵向钢筋设在梁底面和梁上部(图),并应在纵向钢筋外围设置箍筋。采用钢筋混凝土套加固柱时,应在柱周围增设纵向钢筋(图),并应在纵向钢筋外围设置封闭箍筋。,6多层钢筋混凝土房屋,图钢筋混凝土套加固(a)加固梁(b)加固柱,6多层钢筋混凝土房屋,6.3.3.2 钢筋混凝土套的材料和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宜

48、采用细石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且不应低于原构件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纵向钢筋宜采用级钢,箍筋可采用级钢;()柱套的纵向钢筋遇到楼板时,应凿洞穿过上下连接,其根部应伸入基础并满足锚固要求,其顶部应在屋面板处封顶锚固;梁套的纵向钢筋应与柱可靠连接;()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靠近梁柱节点处应适当加密;柱套的箍筋应封闭,梁套的箍筋应有一半穿过楼板后弯折封闭。,6多层钢筋混凝土房屋,6.3.3.3 加固后的梁柱可作为整体构件进行抗震验算,其承载力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95附录规定的方法确定,但新增的混凝土和钢筋的强度应乘以折减系数0.85。加固后

49、,梁柱箍筋、轴压比等的体系影响系数要取1.0。钢筋混凝土套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原有的梁柱表面应凿毛并清理浮渣,缺陷应修补;()楼板凿洞时,应避免损伤原有钢筋;()浇筑混凝土前应用水清洗并保持湿润,浇筑后应加强养护。,6多层钢筋混凝土房屋,6.3.4 粘贴钢板加固梁柱时应符合下列要求:6.3.4.1 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3;粘贴钢板应采用粘结强度高且耐久的粘结剂;钢板可采用Q235或18Mn钢,厚度宜为26mm。6.3.4.2 粘贴钢板在需要加固的范围以外的锚固长度,受拉时不应小于钢板厚度的200倍,且不应小于600mm;受压时不应小于钢板厚度的150倍,且不应小于500mm

50、。6.3.4.3 粘贴钢板与原构件宜采用胀管螺栓连接。6.3.4.4 粘贴钢板的施工应符合专门的规定。,6多层钢筋混凝土房屋,6.3.5 混凝土构件局部损伤和裂缝等缺陷的修补应符合下列要求:修补采用的细石混凝土,强度等级宜比原构件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高一级,且不应低于C20;修补前,损伤处松散的混凝土和杂物应剔除,钢筋应除锈,并采取措施使新、旧混凝土可靠结合。6.3.5.2 压力灌浆的环氧树脂浆液或环氧树脂砂浆应进行试配,其可灌性和固化性应满足设计、施工要求;灌浆前应对裂缝进行处理之后埋设灌浆嘴;灌浆时,可根据裂缝的范围和大小选用单孔灌浆或分区群孔灌浆,并应采取措施使浆液饱满密实。,6多层钢筋混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