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健心理》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630258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PPT 页数:117 大小: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健心理》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变健心理》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变健心理》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变健心理》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变健心理》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变健心理》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健心理》PPT课件.ppt(1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专业理论系列课程讲授纲要,第四章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证 培训师 高级考评员 广东省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鉴定专家组 组 长 广州医学院 李幸民,关键词,健康心理健康心理变态心理问题(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疑似神经症)相关障碍心身障碍身心疾病,精神障碍心理障碍,心理健康,1946年国际大会 1951年马斯洛十标准 1958年英格里希 我国专家观点 历史过程,概念,基本标准,心理健康十标准论 心理健康三标准论,如何正确理解心理健康,WHO定义:躯体、心理、社会功能的完好状态。躯体 心理 社会,均为变量,健康新概念,如何正确理解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

2、与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不能等同。没有绝对的界限,只是程度的差异。动态性,健康人的行为并不是时刻都符合健康标准。标准是理想尺度,提供了衡量是否健康的标准,指明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努力方向,同时也是心理咨询的目标方向。,心理变态的表现形式,心理变态是心理、情绪和行为失常的统称。心理“障碍”专指,如情感障碍性精神病、青少年行为障碍及其它行为(如,酗酒、吸毒等)障碍。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疑似神经症)介于精神病性与非精神病性之间。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是程度区别,属于最常见的非精神病性心理异常。如:婚姻家庭问题、社会适应、人际交往等。,心理健康状态,常态,正 常 状 态,心理健康,偏态,不平衡状态,心

3、理问题,变态,不健康状态,心理疾病,心身障碍 身心疾病,心因性 躯体功能障碍 无病理变化 无明显精神障碍 心理咨询对象,发病与心理因素有关 躯体及脏器功能障碍 病变部位有病理变化 溃疡病、皮肤病等,“身心 心身”关系,学科(一),精神病学 变态心理学,心理学分支学科 变态原因、机制、结构 区别正常以及判断标准 异常的分类 人格理论解释异常,医学分支学科,临床心理学 健康心理学,对个体能力特点测评 心理咨询和治疗,心理学年轻的分支学科 疾病的心理学问题 健康干预并非疾病治疗,学科(二),第一节 关于变态心理学 心理正常群体与心理异常群体。有精神障碍的群体占人群总体的比例为 13.47%即便是有精

4、神障碍的人,他们的心理活动也并不全是异常的。变态心理学相当多的心理异常,目前尚找不到器质性损害的证据,只能将他们暂称为脑的功能性障碍。,第一单元 变态心理学的对象变态心理学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具体研究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也是精神病学的对象。各自的侧重点不同。,第二单元 学科简史一、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希波克里特提出了天才的推论,体液学说。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二)行为主义的解释(三)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第二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第一单元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概念正常的心理活动,具有三大功能: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

5、顺利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组织正常运行;能使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以便创造性地改造世界,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第二单元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区分,一、常识性的区分(一)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二)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三)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四)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二、非标准化的区分(一)统计学角度(二)文化人类学角度(三)社会学角度(四)精神医学角度(五)认知心理学角度,三、标准化区分医学标准统计学标准内省经验标准社会适应标准,四、心理学的区

6、分原则(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二)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三)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第三节 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常见心理异常的主要症状是心理咨询师必备的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知识,是为了鉴别精神障碍和非精神障碍,以便精神障碍转诊给精神科医生,留下非精神障碍,作为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对象。,对于有精神障碍的人,即通常所说的精神病患者,也要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但它只是辅助性的,而且是有条件的。具体条件如下:必须是在经过系统临床治疗,病理性症状缓解或基本消失以后;主要目标应是社会功能的康复与预防复发;必须密切配合精神科医生一起实施。,第一单元 认知障碍,一、感知障碍(一)感觉障碍(二

7、)知觉障碍 1.感觉过敏 1.错觉 2.感觉减退 2.幻觉 3.内感性不适,幻觉,最为常见的是幻听,幻视次之。(1)幻听(2)幻视(3)幻嗅(4)幻味(5)幻触(6)内脏性幻觉,按幻觉体验的来源,有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两种。真性幻觉:患者的幻觉形象清晰、生动,位置精确,与客观事物一样,并引发相应的情感和行为反应。假性幻觉:幻觉形象模糊、不生动、位置不精确,与客观事物不一样。它产生与患者的主观空间(如脑内、牙齿内),叙述幻觉不是通过相应的感觉器官感知到的。,按幻觉产生的特殊条件,又有功能性幻觉、思维鸣响、心因性幻觉等。功能性幻觉:在某个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的同时出现的幻觉。思维鸣想或思维回想:

8、是特殊形式的幻觉。表现为患者能听到自己所思考的内容。心因性幻觉:是强烈的精神刺激引发的幻觉。幻觉内容与精神刺激因素有密切的联系。,(三)感知综合障碍患者感知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如大小、长短、远近时产生的变形。该症状分为“视物显大症”、“视物显小症”。统称为视物变形症。“非真实感”:患者觉得周围事物像布景、“水中月”、“镜中花”,人物像是油画中的肖像,没有生机。“窥镜症”:患者认为自己面孔或体形改变了现状,自己模样发生了变化,因而在一日之内多次窥镜。,二、思维障碍,(一)思维形式障碍 1.思维奔逸:一种兴奋性的思维联想障碍,主要指思维活动量的增加和思维联想速度加快而言。2.思维迟缓:一种抑制性的

9、思维联想障碍,与上述思维奔逸相反,以思维活动显著缓慢,联想困难,思考问题吃力,反应迟钝为主要临床表现。,3.思维贫乏:患者思想内容空虚,概念和词汇贫乏,以一般性的询问往往无明确的应答性反应或回答非常简单。回答时的语速并不减慢,这是思维贫乏和思维迟缓精神症状鉴别要点之一。4.松弛思维或思维散漫:患者的思维活动表现为联想松弛,内容散漫。,5.破裂性思维:患者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思维联想过程破裂,谈话内容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性和应有的逻辑性。6.思维不连贯:严重的破裂性思维,在意识清楚的去情况下,不但主题之间,语句之间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性和应有的逻辑性,而且在个别词句之间也缺乏应有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10、,语言更加支离破碎,语句片断,毫无主题可言,成为词语杂拌。,7.思维中断:患者无意识障碍,又无明显的外界干扰等原因,思维过程在短暂时间内突然中断,常常表现为言语在明显不应该停顿的地方突然停顿。8.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患者再思考的过程中突然出现一些与主题无关的以外联想,患者对这部分以外联想有明显的不自主感,认为这种思想不是属于自己的,是别人强加给他的,不受其意志的支配,称思维插人。若患者在思考的过程中突然认为自己的一些思想(灵感或思想火花)被外界的力量掠夺走了,称思维被夺。,9.思维云集:又称强制性思维,是一种不受患者意愿支配的思潮,强制性地大量涌现在脑内,内容往往杂乱多变,毫无意义,毫无系统,

11、与周围环境也无任何联系。10.病理性赘述:患者在与人交谈过程中不能简单明了、直截了当地回答问题,在谈话中夹杂了很多不需要的细节。11.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指患者主动地以一些普通的概念、词句或动作来表示某些特殊的、不经患者解释别人无法理解的含义。,12.语词新作:患者自己制造一些文字、图形成符号,并赋予其特殊的含义。13.逻辑倒错性思维:以思维联想过程中逻辑性的明显障碍为主要特征。患者的推理过程十分荒谬,既无前提,又缺乏逻辑根据,尽管如此,患者却坚持己见,不可说服。,(二)思维内容障碍,1.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它的特点是:第一,以毫无根据的设想为前提进行推理,违背思维逻辑,得出不符合

12、实际的结论;第二,对荒唐的结论坚信不移,不能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进行知识教育以及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纠正这种荒唐的结论。,(1)关系妄想:患者把实际与他无关的事情,认为与他本人有关系。(2)被害妄想:患者坚信周围某人或某些团伙对他进行跟踪、打击、陷害,甚至在其食物和饮水中放毒。(3)特殊意义妄想:患者认为周围人的言行,日常的举动,不仅与他有关,而且有一种特殊的含义。,(4)物理影响妄想:患者认为自己的思维、情感、意志行为活动受到外界某种力量的支配、控制和操纵,患者不能自主。(5)夸大妄想:患者夸大自己的财富、地位、能力、权利等。(6)自罪妄想:又称罪恶妄想。患者毫无根据地认为自己犯了严重错误和罪行,甚

13、至自己是罪大恶极,死有余辜,应受惩罚,以至拒食或要求劳动改造以赎其罪。,(7)疑病妄想:患者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躯体疾病或不治之症,因而到处求医,即使通过一系列详细检查和多次反复的医学验证都不能纠正其歪曲的信念。(8)嫉妒妄想:患者坚信配偶对其不忠,另有外遇。因此,患者跟踪监视配偶的日常活动,甚至检查配偶的内裤等,想法设法寻找所谓的证据。,(9)钟情妄想:这一种妄想实际是一种被钟情妄想,患者坚信某异性对自己产生了爱情,即使草到对方的严词拒绝,反而认为对方是在考验自己对爱情的忠诚。(10)内心被揭露感:又称被洞悉感。患者认为其内心的想法或者患者本人及其家人之间的隐私,未经患者语言文字的

14、表达,别人就知道了。,根据妄想内容的不同,还可以分出很多其他种类的妄想,如被窃妄想、变兽妄想、非血统幻想等。按照妄想的起源以及妄想与其他精神症状的关系分类,可以将妄想分为原发性妄想和继发性妄想两大类。,(1)原发性妄想 是突然发生、内容不可理解,与既往经历和当前处境无关,也不是起源于其他精神异常的一种病态信念。(2)继发性妄想 是指以错觉、幻想、逻辑推理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等精神异常为基础所产生的妄想,或者在某些妄想的基础上产生的另一种妄想。,2、强迫观念 又称强迫性思维,是指一种观念或概念,反复地出现在患者的脑海中。3、超价观念 是一种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三、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

15、(一)注意障碍1、注意减退 2、注意狭窄(二)记忆障碍1、记忆增强 是一种病理的记忆增强,表现为并前不能够并且不重要的事情都会议起来。,2、记忆减退 表现为远记忆力和近记忆力的减退。3、遗忘 对局限于某一事件或某一时期的经历不能回忆。4、错构 是记忆的错误,对过去曾经经历过的事情,在发生的时间、地点、情节上出现的错误回忆,并坚信不移。,5、虚构 患者在回忆中将过去事实上从未发生的事情,说成是确有其事。如,柯萨可夫综合征,又称遗忘综合征。(三)智能障碍1、精神发育迟滞2、痴呆,(四)自知力障碍自知力是患者对自己实际存在的躯体疾病病和心理异常的认知和判断能力。自知力是判断精神障碍患者好转程度极其重

16、要的标志。自知力很重要,它是区别精神病和神经症的极其重要的标志。,第二单元 情感障碍一、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一)情感高涨(二)情感低落(三)焦虑(四)恐怖,二、以性质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一)情感迟钝(二)情感淡漠(三)情感倒错,三、以器质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一)情感脆弱(二)易激惹(三)强制性哭笑(四)欣快,第三单元 意志行为障碍一、意志增强二、意志缺乏三、意志减退四、精神运动性兴奋五、精神运动性抑制:木僵/违拗/蜡样屈曲/缄默/被动性服从/刻板动作/模仿动作/意向倒错/作态/强迫动作,常见心理障碍,主要症状表现 认知障碍 感知觉障碍感觉过敏:冷热声光,感受性 错觉:歪曲的知觉,病理性持

17、续 幻觉:不存在的感知到了,反复出现 肯定是病理性,如精神分裂症,思维障碍,思维形式障碍思维贫乏 空洞、贫乏、话少、不急(精分)思维迟缓 话少、联想困难(抑郁症)强制思维 外力强加大量思维内容、不固 定、不主动控制(精分)思维内容障碍 妄想 病态、意识清晰超价观念 片面、偏激(人格障碍)强迫观念 强迫与反强迫,非外力(强迫症),妄想 超价观念 强迫观念,固定观念 主观被迫感痛苦感 想主动控制 主动求治,意识清晰,病态结果 无事实根据 与切身、个人特征、经历有关,错误观念 有事实根据 逻辑不荒谬 与切身利益相关,记忆障碍,记忆减退 错构 虚构,器质性-老年性痴呆 非器质性-不是真正记忆减退,病性

18、或器质性,注意障碍 注意增强-主动注意增强(内、外)注意涣散-主动注意不集中分散 注意减退-主动被动都减弱 注意转移-被动注意增强 注意衰退 对外界不注意 注意障碍病性抑或非病性,智能障碍,精神发育迟滞 痴呆,不属于咨询对象,情绪情感障碍,情感淡漠 愉悦悲愤没反应,精分 情绪低落 负性情感增强,悲伤、抑郁 焦虑 过分担心自身安全,紧张恐惧 情感脆弱 情感调节障碍,意向行为障碍,意向缺乏-高级减退 意向增强-高低增强 意向导错-食性欲倒错 强迫意向和强迫动作,个体各种要求总和,有高级(心理社会)、低级(生物),自知力障碍,对疾病和心理异常辨认判断能力;重性精神病自知力丧失,没有病识感;神经症有病

19、识感。,心理异常关系图(一),心理异常 一般、严重问题(含部分障碍)、精神病性等 婚姻、社交、适应 神经症性(时间一个月)心理问题 行为异常泛化 抑或精神病性(时间一个月)精神分裂症等,心理异常关系图(二),区分病与“非病”,一般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精神病性,CCMD 3,精神病障碍 精神分裂症 偏执性精神病 反应性精神病 器质性精神病于症状性精神病 心境障碍,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一、精神分裂症(一)病因和发病机理(二)临床表现(三)临床分型 偏执型 青春型 紧张型 单纯型 未定型(四)诊断和鉴别诊断(五)治疗,常见的精神疾病,(一)病因和发病机理(二)临床表现

20、1.躁狂症:中心症状 2.抑郁症:中心症状、典型表现、极端表现(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主征+病情特点 2.鉴别诊断:重点与精神分裂症区别,情感性精神障碍,(四)治疗 1.躁狂症 2.抑郁症 三.偏执性精神障碍(一)病因(二)临床表现(三)诊断的鉴别诊断(四)治疗:以心理治疗为主,(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依据 2.鉴别诊断:癔症、SP和抑郁症(四)治疗 1.调整环境 2.支持性心理治疗 3.药物对症治疗,(一)病因和发病机理1.精神因素2.病前性格(二)临床表现与分型1.急性心因性反应2.延迟性心因性反应3.反应性精神病,心因性精神障碍,一.涵义:神经症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二.临

21、床特征三.发病及分类四.诊断标准五.若干具体表现的诊断与治疗,神经症,神经性障碍 恐怖症 焦虑症 强迫性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 神经衰弱 反应性精神障碍及癔症 人格障碍 心理生理障碍,人格的涵 义 人格障碍的共同特点一、临床表现与分型(一)反社会人格障碍(四)癔症型人格障碍(二)偏执型人格障碍(五)冲动型人格障碍(三)分裂型人格障碍(六)强迫型人格障碍二、诊断与处理,人格障碍,一、性功能障碍(一)男性性功能障碍 阳痿 早泄不射精(二)女性功能障碍 性欲抑制 性厌恶 性唤起障碍 阴道痉挛 性交疼痛 性高潮障碍 二、性变态 同性恋 露阴癖 窥阴癖 恋物癖 性施虐与性受虐癖等,性心理障碍,第五节 心理健

22、康与心理不健康,第一单元 关于心理健康的描述性定义第二单元 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第三单元 相关概念的区分及内涵,P284,第一单元 关于心理健康的描述性定义,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第二单元 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准必须是与心理健康有密切相关的因素。比如,抵抗心理压力的能力越强,就越不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又如,在正常智商范围内,智力水平与心理健康的高低并无明显相关,也就是说智商高并不意味着心理健康。智商低也并不意味着心理就不健康。,一、评估心理健康的三标准(许又新1988),体验标准:是指以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内心世界的状况,是否

23、有良好的心情和恰当的自我评价等;操作标准:是指通过观察和测验等方法考察心理活动过 程及其效率,如工作及学习效力高低,人际 关系是否和谐等;发展标准:着重对人的个体心理发展状况进行纵向考 察与分析作为评价指标。,P285,1、体验标准2、操作标准3、发展标准,主观自评 临床主述,客观评估 精神(心理)测量,既 往 史,一、评估心理健康的三标准,1、周期节律性 节律紊乱,心理健康。2、意识水平 注意水平,心理健康。3、暗示性 易受暗示性者,心理健康。4、心理活动强度 对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健康。5、心理活动耐受力 对慢而长的精神刺激耐受健康。,二、心理健康水平的十标准(郭念锋1986),6、心理康复

24、能力康复能力健康。7、心理自控能力自控能力健康。8、自信心 自信心健康。9、社会交往主动性健康。10、环境适应能力 适应性健康。,二、心理健康水平的十标准,第三单元 相关概念的区分及内涵,一、概念的区分(临床心理学领域)二、健康心理和不健康心理的具体内涵,(P287),一、概念的区分(临床心理学领域),1)“心理正常”意味着具备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2)“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这对范畴,是用来讨 论心理上“有病”与“没病”,即“没有精神障碍”或“有精神障碍”。3)心理健康与不健康的概念是讨论“正常心理”水平的高低和程度,应包含在心理正常的范围内。心理不健康不等于有心理疾病。,心理状态,图4-1

25、 P288,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仅仅是心理健康的人和心理健康状况欠佳但没有精神障碍的人。,神经症与正常的分界线(许又新1993),3分:非神经症3-5分:可疑神经症6分:确诊神经症,评分标准,二、健康心理和不健康心理的具体内涵,从静态的角度看,心理健康是一种心理状态,它在某一时段内,展现着自身的正常功能。从发展的角度看,心理健康是一种处于动态平衡的心理过程,它是围绕某一群体心理健康常模,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它涵盖着一切有利于个体生存发展和稳定生活质量的心理活动。心理不健康 是一种处于动态失衡的心理过程。涵盖着一切偏离常模而丧失常规功能的心理活动。,P290,第六节 关于健康心理学,1)概念体

26、系模糊2)发展不成熟 3)健康心理学是被美国心理学会确认不久 的新的分支学科4)是心理学介入医学领域的结果,P290-291,健康心理学的工作领域,A.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中的心理学问题 B.防御压力和治疗反应性心理障碍中的心理学问题C.培养和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心理学问题,P291,一、躯体疾病患者的一般心理特点,(一)对客观世界和自身价值的态度发生改变(好像被人抛弃)(二)把注意力从外界转移到自身的体验和感觉上(三)情绪低落(四)时间感觉发生变化(五)精神偏离日常状态,P292,二、心理学对躯体疾病治疗的意义,医院中医生与患者的关系应包括:1)医生诊治患者的躯体疾病 2)医生应给予患者一定

27、的心理辅导 3)医生应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第七节 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第一单元 概 述第二单元 心理不健康的分类,P294,第一单元 概 述,心理健康咨询的对象:1、心理正常的人 2、心理健康的人 3、心理不健康的人 4、没有精神疾病的人(见P288图示),确定“心理不健康状态”真实存在的三项指标,1症状学效度 A、临床经验证实 B、情绪心理学研究2预 测 效度 A、自然发展的预期 B、外界干预下的预期(非专业 的社会支持、专业的心理咨询)3结 构 效度 A、人口学因素 A、个性心理特征 C、身体健康水平 D、社会变迁会,对于心理不健康状态后果的预期,“自然发展的预期”三种后果:1、在三个月

28、内,部分人有可能自行缓解;2、短期不能化解,不良情绪和行为会泛化到其他类似对象;3、长期得不到改善,可导致心理抗压能力和耐受性下降。,P298,对于心理不健康状态后果的预期,“非专业的社会支持”:亲朋好友、社会福利、援助机构出自道义和关心爱护,对当事人给予的精神或物质的支持与帮助。但是这种支持不能改变较重的心理不健康状况。,P298,对于心理不健康状态后果的预期,“专业的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经过临床诊断、确定目标、采用针对性的方法按咨询方案进行系统的咨询,绝大多数心理不健康状况都可以恢复。,P298,第二单元 心理不健康的分类,第一类型一般心理问题第二类型严重心理问题第三类型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29、(即可疑神经症),P299,一、心理不健康的第一类型心理问题,1)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2)不良情绪持续一个月或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3)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4)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局限于最初事件;5)情绪反应尚未泛化;6)基本维持正常社会功能。,二、心理不健康的第二类型严重心理问题,1)有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2)痛苦情绪间断不间断地持续2月半年;3)遭受的剌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4)痛苦情绪不但被最初的刺激引起,相类似、相关的刺激也可引起,内容充

30、分泛化;5)社会功能 受到一定影响;6)心理冲突是现实性的或道德性的;严重心理问题与神经症鉴别要点:前者“内心冲突的性质”为现实性的或道德性的;“病程”限在1年之内。,三、心理不健康的第三类型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即可疑神经症),这一类心理问题己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或者它本身就是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评分:3-5分 心理健康咨询的对象在实际上涉及到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第八节 压力与健康,第一单元 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第二单元 心理不健康的分类第三单元 压力的临床后果和中介系统,P309,第一单元 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从心理学角度,压力是由外部事件引发的一种体验;人们付出努力去应对生存环境所

31、发生的变化叫做适应;“适应”概念内涵的是:1、对变化的性质和强度进行评估;2、对自我的能力进行评估;3、随环境变化而改变。,一、压力的定义,压力是压力源及环境条件变化对主体提出的要求和个体对它的反应。压力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心理压力,与,身心健康,压力 心理、生理反应 适度 主动适应 过度 身心紊乱,二、压力源的种类,1、生物性压力源:是指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生存与种族延续的事件;2、精神性压力源:是指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正常精神需求的内在和外在事件;3、社会性压力源:是指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社会需求的事件。包括(1)纯社会性的(2)由自身状况造成的人际

32、适应问题。压力源多是综合性的,错误的认知结构是深层的心理性压力源。,P310,三、压力的测评,1、社会再适应量表 2、日常生活小困扰量表3、知觉压力量表,四、压力的内省体验,压力源的存在、个体的生理状况、心理背景和社会生存环境都是产生压力的条件。但是这些条件本身并不是心理形式的压力。人们经历和体验到的压力实际上是人的内心冲突。内心冲突分为四大类:1、双趋冲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2、趋避冲突:想进入股市获利,又要冒很大风险3、双避冲突:“腹背受敌”只能“听天由命”4、双重趋避冲突:同时面临两种既有利又有弊的选择 时,我们将体验到的冲突,第二单元 压力的适应,一、压力的种类二、压力的适应,一、压

33、力的种类,按压力强度可分为三大类1、一般单一生活压力,其特征:A 在日常生活中无法避免的生活事件 B 在生活的某一阶段中经历某种不足以使个体崩溃的、并可以努力适应的事件。C 这种一般单一生活压力对于承受人来说、其后果不完全是负面的。所谓“吃一堑长一智”2、叠加性压力 同时性叠加:我们往往用“四面楚歌”来形容 继时性叠加:我们往往用“祸不单行”来形容3、破坏性压力(极端压力):我们往往用“飞来横祸”来形容。,一、压力的种类,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P281、314 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与战场疲劳症、灾难综合征(症候群)一样都是由破坏性压力造成。原因有:战争、自然灾难、突然袭击、被强暴等。表

34、现有:情感沮丧、敏感、失眠、焦虑、易激惹、暴怒、攻击行为、与亲人疏远、对当时 的记忆丧失,注意力不集中被强暴后有 呆痴、回避社会活动、失去安全感。治疗方法:早期采用眼动脱敏与再加工EMDR疗法(Francine Shapiro)有较好效果、后期用认知行为治疗CBT。,二、压力的适应三阶段,1、警觉阶段:发现了事件并引起警觉,同时准备战斗。个体表现出呼吸心跳加速,汗腺分泌加快,血压、体温升高等促进新陈代谢的状态;2、搏斗阶段:全力投入对事件的应对过程中,或消除和适应压力、抑或退却;3、衰竭阶段:消耗大量的生理和心理资源,最后精疲力尽。(塞利的三阶段又被称为:一般适应综合征),第三单元 压力的临床

35、后果和中介系统,压力的临床后果:心理健康状态的破坏三个属性 生物属性 精神属性 社会属性,遗传素质、细胞特征等,认知、情绪、经验、动机,文化、交往、道德、风俗,应激源,生 物,社 会,心 理,中 介 系 统,临床相,认 知 系 统,社 会 支 持 系 统,生 物 免 疫 系 统,躯体反应,心理反应,社会行为反应,临床干预,应激性身心障碍逻辑图,压力不直接产生临床相,须经过中介。中介不是垂直关系。中介可以使压力强度,也可以使压力强。,从压力源到临床相的逻辑过程,能引起个体强烈响应的事件,都是与人的本质属性相关联,即生物性的、社会性和精神性的这三种人类本性的基本要求。人经常只对这三种事件产生响应。

36、就像“共鸣”反应。,认知评估系统,面对压力,人们先是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1)评估压力的性质2)评估压力对自身的利、弊及程度 3)评估自己的实力 4)确定自己 能否战胜压力5)确定自己对待压力的方式 人们如果能够正确地认识和评估压力,正确地估计自己的实力,这样可使事件的强度相对降低,否则效果相反。,P316,认知评估系统,行为的自我控制:面对压力,个体能否控制行为 自由地进退;外控型人格:认为命运主宰人的生活、是外归因者;内控型人格:遭遇压力事件后很少怨天尤人,所以 体验到的压力强度比外控型者低;不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能使压力的强度相对增加。,P317,精神属性对心理健康影响示意图,因人而异的放松方法*身体放松:游泳、做操、散步、淋浴、放松训练;*精神放松:听音乐、看漫画、静坐、钓鱼、暗示;*其他放松:瑜伽、冥想、打太极拳、“五感法”等。,祝各位心想事成、身心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