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史地层学简介》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631274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1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史地层学简介》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地史地层学简介》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地史地层学简介》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地史地层学简介》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地史地层学简介》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史地层学简介》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史地层学简介》PPT课件.ppt(8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地史地层学,(历史地质学或地史学)课程及课件简介,一、地史学的内容和研究对象,地史学也称地史地层学,它是研究地球地质发展历史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主要为地质历史中形成的地层以及反映地球发展历史的其他物质记录,具体为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的形成、演化历史和宇宙间的关系。地史学的研究对象为形成于地史时期的地层,所谓地层是指地球表面保存的层状岩石的综合。包括沉积岩地层、火山岩地层和变质岩地层。,地球的起源与演化,46亿年前太阳星云中分化形成原始地球温度较低,轻重元素浑然一体,尚无圈层分异。原始地球一旦形成,有利于吸集更多星子使体积和重量迅速增加同时因重力分异、放射性元素蜕变和星体撞击而增

2、温。,4600 Ma,天文演化,地质演化,原始地球内部达到熔融状态时,亲铁元素比重大而下沉形成铁镍地核,亲石元素上浮组成地幔和原始地壳。更轻的液态和气态成分,通过火山喷发溢出地表形成原始大气圈、水圈。,地球初始圈层分异的时间约在42亿年前。,地球的起源与演化,天文演化,4600 Ma,地质演化,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慢,外核,内核,地球的4大圈层 3个层次,地球的4大圈层,3个层次,core,地史地层学的学习研究任务包括:学习研究地史时期生物界形成和发展的 生物进化史;学习研究地史时期地层沉积古地理变迁的沉积发展史;学习研究地史时期大陆和海洋板块的格局、板块离合过程、构造演化历史的构造运动史

3、三个方面。,从混沌初开,满目荒芜,到繁荣似锦,无限风光,(5.4亿年),地球生物演化史,5亿年前的生物,4亿年前的生物,3亿年前的生物,2亿年前的生物,1亿年前的生物,2-3百万年前古人类的出现,显生宙的生物集群绝灭,地史学的研究内容涉及地球的形成、生命的起源、生物的演化、古地理的变迁、板块的离合以及地球不同圈层的相互作用等。,它可以进一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研究地层的形成顺序、时代,划分地层单位,建立地层系统和进行地层时空对比(地层学);二是根据地层的沉积组分、沉积相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地层形成的古环境、古地理及其演化(沉积古地理学);三是根据地层的沉积组合、沉积古地理、古生物地理、古气候、古

4、地磁及其他构造标志恢复地层形成的古构造背景、古板块分布格局及其离合史(历史大地构造学),化石层序律的意义,根据化石内容1 对比不同剖面的地层;2 确定地层的相对顺序及相对时间.,三剖面相距500KM,地层层序的建立就是要根据地层层序律和化石层序律来进行的。当我们对一个地区的地层进行研究时,根据化石特征推断出地层时代的相对新老,确立地层的上下关系,再根据地层的接触关系,建立地层柱状图。,侵入型,喷出型,岩石风化碎屑,岩浆,沉积岩,变质岩,高温高压变质,高温高压变质,风、流水、等外力作用将岩石碎屑物由高处搬运到低处沉积,接触岩浆后重融、再生,自然界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及相互演化变迁的作用,变质岩,岩浆

5、,冷却凝固,岩浆岩,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沉积岩,变质作用,变质作用,重融再生,外力作用,重融再生,重融再生,自然界三大类岩石相互演化变迁的作用,地层接触关系:连续(整合)间断(不整合),角度不整合,非整合不一致,平行不整合,整合连续,1、沉积环境:一个具有独特的 物理、化学和生物 特征的自然地理单元。,2、沉积相(沉积的面貌)反映沉积记录成因(环境、条件和沉积作用)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的综合。即沉积记录成因的物质表现。,岩相,生物相,碳酸岩岩性,页岩,沙岩,页岩&煤系,3.相变地层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及其所反映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在空间(横向)上的变化。,岩相改变,有相变发生吗?,相定律,

6、表示“古现场(明显),它们是恐龙足迹和它们能告诉我们关于:,恐龙的举止;恐龙的生态;恐龙的生活环境,综合的解释:,综合地层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以推断其成因,鹦鹉螺、三叶虫、恐龙、鱼、植物、菊石,石英砂岩,长石砂岩,杂砂岩,成分分析,石英长石燧石云母岩石,碎屑,席状,楔状,沉积体形态分析,山口沉积作用,山口沉积作用,河口沉积作用,华北板块张夏剖面寒武纪地层分析,紫红色钙质页岩夹泥质灰岩泥裂、雨痕、岩盐假晶、波痕和鱼骨状交错层理干热条件下的滨浅海沉积,含三叶虫中华莱德利基虫,紫色泥岩为主,向上碳酸盐含量增高,滨、浅海沉积,鲕粒灰岩为主,含德氏虫等,波痕、交错层理发育潮下高能环境,灰岩、泥质灰岩和竹

7、叶状灰岩,含蝙蝠虫和蝴蝶虫,竹叶状灰岩是同生砾岩风暴,1,2,张夏组,毛庄组,徐庄组,3,长山组,馒头组,崮山组,凤山组,一、地层与地层学,地层的概念,地层:各种层状岩石的统称。包括所有的沉积岩,部分火成岩和变质岩。,岩石圈板块的划分,1968年法国人勒皮雄根据地震带、地形和地质等方面的资料将全球划分为七大板块: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板块、非洲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和南极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板块,非州板块,印度板块,欧亚板块,板块的边界类型,离散型的板块边界会聚型的板块边界平错型的板块边界,二是会聚型的板块边界:B-type 大洋陆地A-type 陆地陆地Otyp

8、e大洋大洋,B-type,A-type,O-type?,南美西部安地斯山脉的形成,南美西部安地斯造山带,第十一章 构造运动,板块边界在空间上的带状分布:,环太平洋火山带地中海-印度尼西亚火山带洋脊火山带,火山带分布示意图,板块边界形成全球火山带的分布,世界火山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带,洋脊火山带,洋脊火山带,世界火山带,环太平洋火山带,板块运动的驱动力,地幔对流,构造运动机制简单台阶断弯褶皱形成过程,断层面,断层线,构造运动形成的断块断层的示意,断层的认识:正断层上盘相对下盘向下滑动的断层,上盘下降,下盘上升,板块运动南美安地斯山脉的形成,构造运动的机制-造山运动的过程,造山运动的机制演示

9、,纵弯褶皱作用的概念:原始水平状态的岩层,在受到侧向的顺层挤压力的作用后发生褶皱弯曲,叫做纵弯褶皱作用,纵弯褶皱作用,褶曲的形成过程,向斜 背斜,褶皱的基本类型,褶皱形成的过程及形态,褶皱构造,褶皱是岩层因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而变形,形成的一系列连续弯曲。岩层的连续完整性末遭到破坏,是岩石塑性变形的表现,褶皱构造,褶皱是岩层因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而变形,形成的一系列连续弯曲。岩层的连续完整性末遭到破坏,是岩石塑性变形的表现。,构造运动使大地发生震动(地震)、地表会出现火山喷发、大海会出现海啸,给人类生存带来威胁。,阿坝,海啸,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逆断层断层上盘相对下盘向上滑动的断层。逆掩断层指断层

10、倾角45的逆断层。,上盘上升,下盘下降,平移断层断层两盘顺断层面走向相对滑动的断层;规模巨大的平移断层称为走向滑动断层。,水平错动,斜向运动1逆平移断层,上盘斜向上升,斜向运动2正平移断层,上盘斜向下降,山东长清县张夏2剖面,2毛庄组,2徐庄组,山东长清县张夏2-3剖面,3崮山组,2张夏组,四、岩相古地理图及其意义,在对某处地区某一时代的地层进行相分析之后,就可以了解该地区在那时的古地理面貌,包括当时的海陆分布,地形、气候等特点。将某个地区某一时代地层的沉积相及其所反映的地层形成环境(古地理面貌)表示在平面图上,即构成岩相古地理图。表示了对该区地质历史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寻找矿产特别是沉积矿产

11、。(见教材18页),T2,含肯氏兽动物群T2-1,E,北部潮湿暖温带-亚热带,中部半干旱-干旱亚热带,南部潮湿亚热带-热带,N,暖温带潮湿亚带,干旱带,热带-亚热带潮湿亚带,暖温带-亚热带潮湿亚带,亚热带潮湿亚带,暖温带潮湿亚带,石煤、钒、磷、钡及多金属黑色岩系:扬子区寒武系早期;生油层:五峰期和龙马溪期;磷块岩:华南寒武系底部;重晶石:寒武系;邯郸式铁矿:马家沟组的碳酸盐岩地层中;石材及化石工艺品:燕子石雕,工艺石材;旅游景点:长江三峡岩溶地貌,龙门石窟(O1m)。,早古生代地层中沉积矿产资源,学习地史地层学的目的,1.研究地球的过去,恢复地球的历史;,2.查明矿产资源和提供地质资料;,3.

12、查明和预测影响人类活动的地震、火山活动、地面沉降、滑坡以及生物大量灭绝等地质事件的时间、地点、性质和规模;,评价地质环境对人类所造成的影响。,同时,地史地层学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众多矿产资源(如能源矿产、部分金属矿产和大多数非金属矿产资源)密切相关,地球历史科学对人类的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也有一定的启迪意义。由此可见,地史地层学是从事地球科学研究、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和地球生态环境保护必备的专业知识,是地质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综上所述,地史地层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了地质学的方方面面,如地壳的形成和演化、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海陆的变迁和板块的离合以及地球不同圈

13、层的相互作用,因此它在地球地质科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结束语,历史性(深知过去);综合性(把握现在;预测未来),读写 了解历史思考 分析现在创新,我们如何学习地史学?,21世纪人类对地球的要求,需要居住在一个宽敞的地球上(人口控制)需要居住在一个清洁的地球上(环境治理)需要居住在一个安全的地球上(灾害防治),侵入型,喷出型,岩石风化碎屑,岩浆,沉积岩,变质岩,高温高压变质,高温高压变质,风、流水、等外力作用将岩石碎屑物由高处搬运到低处沉积,接触岩浆后重融、再生,自然界三大类岩石形成及相互演化变迁的作用,早古生代初期全球存在着五个分离的古大陆。它们是:古北美、古欧洲、古西伯利亚、古中国和冈瓦纳古大陆。,Pz1 全球古大陆分布及其组合形式,造山运动的机制演示,褶皱的基本形态背形指褶皱面上凸式弯曲。向形指褶皱面下凹式弯曲。,褶皱的基本形态,走向,走向,倾向,倾向,倾角,倾角,对褶皱産状的认识,中国主要古板块边界,板块:华北塔里木板块、扬子板块、华夏板块、南海板块、印度板块.主要缝合线:艾比湖居延海至索伦西拉木伦线;修沟玛沁勉略线、北祁连线、丹凤信阳线;班公错怒江线及雅鲁藏布江线;江绍钦防线和琼洲海峡线等。,中国古板块划分简图-1,T1,T1含水龙兽,T3,课程课件简介结束 请大家多提意见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