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扬名菜典故》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635866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3.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淮扬名菜典故》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淮扬名菜典故》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淮扬名菜典故》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淮扬名菜典故》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淮扬名菜典故》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淮扬名菜典故》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淮扬名菜典故》PPT课件.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淮扬名菜典故,Presented by Dannis YuanApr.2014,课 程 梗 概,一 淮扬菜的历史简介二淮扬菜菜品介绍三淮扬菜名典实例四结语,为什么要介绍菜肴典故?1.反映酒店以及服务人员的基本素质2.可以逐步锻炼自己的胆量,提高自身的能力3.满足或引导客人的消费4.形成一种口碑,让客人学会品尝代替我们宣传5.其实这也是一种营销手段,可以让客人更加深 刻记住菜肴,促进销售 增加盈利,学习典故的目的,古时淮安被称作淮上江南,更被诗人称作“壮丽东南第一州”。尚书录:夏代有“淮夷贡鱼”,这似应为淮菜乃至淮扬菜系最初的文献记载。淮菜在隋唐之际便已是驰誉神州的中国四大古典菜系之一。明清时

2、期,淮扬宴席的发展形成一个高潮。明万历年间淮安府志记载:“淮安饮食华侈,制度精巧,市肆百品,夸视江表。”这“制度”之中,就包括饮宴规格、规矩。清代康熙年间的淮安府志中则记载:“涉江以北,宴会珍错之盛,淮安为最。民间或延贵客,陈设方丈,伎乐杂陈,珍氏百味,一筵费数金。”乾隆、嘉庆年间,有关淮扬宴席的记载更多。,淮扬菜的历史,淮扬菜的历史,时至今日,淮扬菜更是名厨辈出,高手如林。他们不仅继承、发扬了优良传统,而且深谙创新是发展之灵魂、兴盛之动力的道理,不断开拓、创新,创新菜点层出不穷,菜品多种多样,并且引起海内外的广泛兴趣。淮扬菜正稳步走向新的高度。,淮扬菜菜品介绍,精品篇,文楼汤包,清蒸淮白鱼,

3、淮扬菜菜品介绍,创新篇,盱眙龙虾,活鱼锅贴,淮扬菜菜品介绍,时令篇,洪泽湖大闸蟹,丝瓜茶馓,淮扬菜菜品介绍,乡土篇,金湖藕夹,槐花涨蛋,淮扬菜菜品介绍,面 点 篇,淮安大馄饨,文楼汤包,阳春面,茶馓,淮扬菜菜品介绍,冷盘篇,高沟捆蹄,淮安茶干,软兜长鱼,选材:选用笔杆粗的细黄鳝,活汆用竹刀剔骨,不改刀,加入蒜片、蒜黄一起爆炒,吃的时候,可以先品尝它的原汁原味,如在略加点香醋,可以品尝到它的三大特点:软嫩、活嫩、滑嫩。,淮扬名菜典故实例,软兜长鱼,淮扬名菜典故实例,淮扬名菜典故实例,软兜长鱼 关于“软兜”三种说法:早年间作坊很小,锅也小,汆杀长鱼的时候怕长鱼窜逃,先用布兜或网兜兜起。成菜上桌时,

4、客人用筷子夹起长鱼的脊背肉,两端自然下垂,相似小孩的肚布兜。指当地的风土人情,凡请客吃饭,客人前面总有三样,筷子一双、勺子一把、无腿酒杯一只,长鱼好吃,若有油汁滴于桌上,不够文雅,故用小勺兜着吃。,淮扬名菜典故实例,相传河道总督高斌乃乾隆皇帝的老丈人,坐镇淮安长达13年。乾隆18年夏,淮河洪水泛滥,作为管理河务的总督高斌不仅没有想方设法疏浚河道,还隐瞒不报继续沉醉在自己的逍遥世界之中。但世上终究没有不透风的墙,乾隆皇帝得知后龙颜大怒,立即下旨免去高斌河道总督一职,枷号示众。高总督在淮安还不知道京城有人告其状,依旧过着锦衣玉食的日子。有一日,总督府的厨师按照高斌的意思以长鱼为原料做了一道新菜请其

5、试吃,高斌吃完后大加赞赏并问其菜名,恰在此时传旨的太监到达,在一旁的厨师只听见圣旨中有一句“吃不了兜着走”,心想皇帝能把自己的老丈人怎么样,还不是软兜了(淮安方言巧妙免去的意思)。软兜长鱼因此而得名,成为淮扬菜的代表之作。,淮扬名菜典故实例,朱桥甲鱼羹,淮扬名菜典故实例,朱桥甲鱼羹 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小说之一的西游记,其中最经典的莫过于咱们的美猴王大闹天宫一段,现在上桌的这道朱桥甲鱼羹,其来历便可以从中找到。话说孙悟空在砸了灵霄宝殿之后来到了太上老君的炼丹房,看见宝葫芦里的仙丹忍不住便左抓一把右拿一撮的偷吃起来。吃的嘴巴鼓鼓的还在继续塞,难免会有仙丹从嘴边滑落。正巧就有那么一颗仙丹落在了咱们淮安

6、的朱桥镇河塘里。朱桥镇乃是一座水乡,境内河网密布,湖泊星罗棋布。仙丹落入河网之后,使得生长于此的水生物拥有了仙气,特别是这里的甲鱼肉质鲜美,味鲜爽口、肉质鲜嫩、别具一格而出名,成为淮扬名菜之一。,淮扬名菜典故实例,平桥豆腐,淮扬名菜典故实例,平桥豆腐 淮扬菜名菜,出自于淮安古镇平桥,已入满汉全席,选用本地的嫩豆腐,加工成一致的菱形状。首先,用鲫鱼脑和鸡汤调口;然后用菜勾芡的时候,淋了一些明油,因水油不溶,故而推动手勺搅动,盛菜时看似不热,实际很烫,勺不起,气不起,勺起,气起的说法。,淮扬名菜典故实例,相传,清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下江南途经咱们淮安古镇平桥。当地一个叫林百万的财主想方设法打通各个环

7、节,成功接驾献菜。他绞尽脑汁地想出用当地豆腐烩草鱼脑烹制了一道菜肴贡献给皇帝,皇帝品尝后赞叹其美味,连声称赞好菜、好菜,皇帝说好自然就好,并赐封为“天下第一菜”。它还具有味香汤热、鲜嫩油润的特点。各位领导别看这刚上桌的豆腐没多少热气,看似不烫,但实际很烫,请各位小心慢用。,淮扬名菜典故实例,钦工肉圆,淮扬名菜典故实例,钦工肉圆 淮安地处淮河下游,历来水患频繁,因此也留下了许多与治水有关的故事。这道上桌的钦工肉圆便与治水有关。据说在清康熙年间,由于淮水泛滥成灾,所以皇帝特派钦差大臣到钦工镇督查河工,当地官吏无以招待,即以地方特产肉圆献上。此钦差一尝,认为口感甚佳。在督完河工后,恰逢太后寿诞便带上

8、厨师进京献菜,皇帝品尝后大加赞赏,于是钦工肉圆就成了清廷贡品。其特点是光滑细嫩,富有弹性,色白汤浓,味道鲜美。在咱们当地至今还留传着这样的民谣:“钦工肉圆撂过墙,拾起还是圆又光;掉在地上跳几跳,吃到嘴里嫩又香。”,淮扬名菜典故实例,码头羊肉,淮扬名菜典故实例,码头羊肉 淮安人杰地灵,历史上名人辈出,兴汉三杰之一的韩信便出生于此。提到韩信咱们立刻会想到诸如:一饭千金、胯下之辱等众多故事。现在桌上的这道码头羊肉也和韩信有着关系。话说漂母死后,韩信不忘当年的一饭之恩来到其墓地所在的码头镇,命令手下十万将士每人手捧一把土撒与漂母墓上,将墓堆成十丈高的小山头。而后又下令用巨型军锅烹煮羊肉犒劳将士,以此来

9、寄托对漂母的哀思。大锅煮羊肉,连汤带水再辅以辣椒等佐料,使得肉质醇香酥烂,保持原汁原味。码头羊肉经过历代改进逐渐演变为传统的地方特色菜。,淮扬名菜典故实例,开洋蒲菜,淮扬名菜典故实例,开洋蒲菜 又名“抗金菜”相传南宋时期,巾帼英雄梁红玉在江南一带英勇抗金,屡建战功,特别是黄天荡战役,以水师八千阻击了金兵十万人马,被朝廷封为“安国夫人”。公元1136年,她率兵驻守淮安,被金兵围困,当时粮草已尽,人马困乏,眼看有全军覆灭的危险,梁红玉焦急万分。这天,她发现自己的白马在湖边贪婪地吃一种水草,便想起自己年幼家贫以草充饥的情景。她拔起一根水草,剥去外壳,取出玉条般的嫩心一尝,竟脆嫩爽口,不禁喜出望外。于

10、是,梁红玉立刻发动军民采集此草的根茎代粮,结果军心大振,将士们同仇敌忾,打败了金兵。经过历代厨师的创新,呈现于各位眼前的这道色泽洁白、清香四溢的菜肴便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开洋蒲菜,淮扬名菜典故实例,淮山鸭羹,淮扬名菜典故实例,淮山鸭羹 明清时期,在淮安形成了中医史上较有影响的两淮医派,其代表人物是:被誉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温病条辨的作者吴鞠通。每当病人去其药铺问诊看病,他开出的药方之中最常见到的两味药便是老雄鸭和淮山药。根据医食同源的道理,当地厨师以淮山药和老雄鸭为原料制作出了这道具有滋补身体、调理生息的淮山鸭羹。并且以其山药滑软、鸭肉酥嫩、味柔汤鲜而成为地方特色菜。,淮扬名菜典故实例,洪泽湖鱼圆,

11、淮扬名菜典故实例,洪泽湖鱼圆 相传隋炀帝沿大运河南巡扬州,到达距离淮安西南六十里的破斧镇时突遇大雨,于是龙舟靠岸,炀帝听闻该地名曰破斧觉得不吉利,遂改名为洪泽。炀帝爱吃鱼,所以官员们便召集当地百姓捉鱼准备食材。一位姓元的厨师在厨房内用刀背将鱼肉剁成泥状,以此来发泄对炀帝的扰民之愤。恰在此时,上菜的时间到了,元厨师慌乱之中将鱼泥一团团抓入早已煮沸的豹胎汤内,随之将菜献上。元厨师惴惴不安的在厨房等待,此时圣旨到,问菜何名,惊魂未定的元厨师错听成是问谁做的,慌忙答道元子。而后隋炀帝称赞其洁白鲜嫩,赐名洪泽鱼圆。,淮扬名菜典故实例,脆皮乳鸽,淮扬名菜典故实例,脆皮乳鸽 精选用2830天的小乳鸽,放入卤

12、水中腌制24小时,放入通风凉干,放入8成的油锅中炸制金黄色,改刀装盘 特点:外酥里嫩,香酥可口,酥烂脱骨,不失其形,清嫩爽口,不失其味,淮扬名菜典故实例,清炖蟹粉狮子头 此菜讲究刀工,火候,以及配料,选用肥瘦四、六开的猪肉,手工将其切成一致的石榴状,配以大闸蟹的蟹肉,虾子混入其中,起鲜作用,蟹黄镶嵌其上,用小火慢炖2-3小时,因其肥肉的油被煮出,所以肥肉凹进,瘦肉凸出,其形似狮子,因此而得名 相传隋炀帝下扬州,一日游葵花岗观琼花未成,败兴而归,御厨便烹调一道葵花镶肉献给皇上,皇上吃后龙颜大悦,因其形相狮子头,而这元子又是极品,狮子又是兽中之王,故赐名为狮子头。特点:汤宽慢炖,油而不腻,入口即化,醇香扑鼻,上桌后须用勺子舀着吃,因狮子头已酥烂。,结 语,这里的典故只是提供一个说的范本,不能死搬硬套,对客服务时 要随机应变 加入自己的语言就更加能打动客人,能极大地打动客人食用酒店的菜肴。,谢 谢 大 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