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本十五章节.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637951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PPT 页数:7 大小:198.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本十五章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西方经济学本十五章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西方经济学本十五章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西方经济学本十五章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西方经济学本十五章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本十五章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本十五章节.ppt(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西方经济学(本)第十五章,王永智,一、货币政策的含义、内容及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内容包括货币政策的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目标是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一般是指经济发展的目标,一定要选择准确。货币政策工具是指要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取的政策手段,一般包括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和法定准备率等。货币政策的选择就是通过改变货币政策工具的变量达到政策目标。,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指货币政策发生作用的过程。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率、存款准备率和其他政策工具等,来调节商业银行的准备金、

2、利率和贷款规模,从而调节全社会的货币供给量,最终影响国民收入、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和国际收支平衡。,三、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货币政策的目的在于通过控制货币供给,影响利率,从而影响投资,并最终影响国民收入。,1、调整法定准备率。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改变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率来控制货币供给。当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调低法定准备率。反之,当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在法律规定的上限以下提高法定准备率,商业银行的贷款数量减少。,2、变更再贴现率。当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以吸引商业银行将手中持有的债券向中央银行贴现,从而增加商业准备金,以鼓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刺激消费和投资;当经济过热时,

3、中央银行为了控制货币数量和商业银行的放款规模,提高再贴现率,从而减少商业银行的贷款数量。,3、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影响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手段。当经济不景气时,为了刺激总需求,中央银行便在公开市场上买进商业持有的政府债券。当经济过热,中央银行便在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商业银行购买债券后,可以贷出的货币减少,从而中央银行达到了控制货币、控制投资,进而影响经济运行的目的。,一般说来,由于调整法定准备率对整个经济的影响程度很大,在实践中较少使用。变更贴现率可以间接地控制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因而在实践中较为常用。公开市场业务不仅便于操作,而且很容易进行数量控

4、制,而且很容易进行数量控制,因而在实践中最为常用。,四、货币政策的局限性:1、流动偏好陷阱。依照凯恩斯理论,当利息率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流动偏好引起的货币需求趋向于无穷,即人们处于流动偏好陷阱。此时,无论货币供给量增加多少,其降低利息率的作用都非常小。这表明,当经济处于流动偏好陷阱状态时,货币政策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投资的作用是有限的。,2、政策时滞的影响。与财政政策一样,货币政策的效果也受到政策时滞的影响。从中央银行对经济形势作出判断、分析、制定政策到实施,都会产生滞后。,3、货币政策手段本身的局限性。变更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间接控制商业银行准备金的重要手段,但这种手段的效果受到商业银行行为的制约。例如,当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时,商业银行未必增加贴现,至少不一定按照中央银行的意图增加再贴现数量。,货币政策是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间接手段,它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对收入的影响。,六、财政货币政策的内容框架图,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框架,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税收,公债,政府购买,转移支付,公开市场业务,调整法定准备率,调整再贴现率,拉弗曲线,内债和外债,税收收入和税率之间的关系,其它政策工具,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社会保障福利、农业补贴、公债利息,包括:道义劝告、规定证券交易的自有资金比例、规定首付款比例与分期付款期限、直接信用干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