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复习课件(理).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639015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84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复习课件(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一单元复习课件(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一单元复习课件(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一单元复习课件(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一单元复习课件(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复习课件(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复习课件(理).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辛亥革命后,上海时报发表的考师范之笑话一文中,刊载了这样一则消息,江苏第一师范学校举行一次有三百多名中小学生参加的问卷调查,要求学生列举出自己崇拜的人物,调查统计结果如下:,历史链接,为什么孔子、孟子高居前位?为什么诸葛亮、范仲淹、岳飞榜上有名?,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课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儒家思想的演变,1、知道儒家代表人物及观点,认识“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背景及历史意义2、知道罢黜百家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4、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并结合其基本观点简要说明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认识其具有的进步意义,复习目

2、标,儒家思想在产生后的不同历史时期境遇不尽相同,请你归纳其内容,并分析在不同时期境遇不同的原因。,思 考,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及其原因,社会发生大变革,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孟子、荀子的改造使其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秦崇尚法家,焚书坑儒,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时代要求,社会动荡;受佛教和道教的冲击,吸收佛、道精华,更好地适应统治需要。,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产生,蔚然大宗,遭受打击,正统,危机,复兴、重新确立正统,批判继承,仁、礼、以德治民,春秋,战国,秦,西汉,魏晋南北朝,宋明,明清,仁政、民贵君轻、君舟民水,春秋大一统、君权神授,“理”“天理”,单元总结,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趋势,

3、春秋 战国 秦朝 西汉汉武帝 宋明 明清,兴起,蔚然大宗,遭到打击,正统,新发展:理学,批判继承,拓展探究:儒学成为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想的原因?,1、一方面是因其思想内核如“三纲五常”、“春秋大一统”、“存天理,灭人欲”等主张,在根本上都有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需要。,2、另一方面是因为儒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随时代需要的变化而不断自我更新。,“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经济上: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政治上:分封制崩坏,诸侯争霸,社会动荡。阶级条件:“士”阶层活跃和受重用 思想文化上:“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基础知识梳理,下面对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影响的叙述,

4、正确的有 促进了中国古代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A B C D,C,典型例题,基础知识梳理,春秋时期:产生,创始人:孔子,孔子的主要思想:,克己复礼,核心“仁”,有教无类,春秋末年,跟着孔子学习后,你可能:做官时会强调“仁”和“礼”做教师时会注重因材施教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注重自己内心道德修养 生活中淡薄功利,主张“无为”“逍遥”。A B C D,A,战国时:,孟子,荀子,蔚然大宗,易错易混点拨,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比较,仁的思想,民本思想,同,异,人性论,爱人,仁政,仁义,以德治民,民贵君轻,君舟民水,

5、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孔子,孟子,荀子,思想家,思想比较,汉代正统地位的确立,基础知识梳理,董仲舒,汉武帝,1、改造儒学,春秋大一统,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独尊儒术措施及影响,1、全面肯定董仲舒新儒学思想,2、起用儒学家参政,儒学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3、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4、中央兴办太学,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儒学地位大大提高,在民间处于独尊地位。,结果: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基础知识梳理,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A吸收了佛教、

6、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C,深化理解,深化理解,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主要是利用了改造后的儒家()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B“民贵君轻”的思想C“仁”与“礼”的学说D“大一统”的思想,D,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 天体运行法则 B 社会发展规律 C 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C,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A万物只有一个本原理 B理在气先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C,明清时期儒学的新发展,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思想,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而非反儒家思想。,对明清时期儒学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