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试卷.docx(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试卷(一)注意事项:1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2 .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的是()。A.裴斯泰洛奇B.昆体良C.夸美纽斯D.卢梭3 .人的发展需要经过乳儿、幼儿、童年、少年、青年等时期,这表明人身心发展具有()。A.稳定性B.可变性C.差异性D.阶段性4 .强制性是()的本质特征。A.幼儿教育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D.义务教育5 .在日常生活条件下,适当控制条件并结合教育教学工作
2、,以引起某种心理活动而进行的心理研究方法是()oA.教育观察法B.自然实验法C实验室实验法D.教育调查法6 .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持这种观点的教育家是()oA.孟子B.荀子C.格赛尔D.威尔逊7 .欧洲中世纪教育、法西斯教育、军国主义教育等,不仅扼杀了人的个性发展,而且也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这体现了教育的()oA.个体发展功能B.社会发展功能C.正向功能D.负向功能8 .学记中“藏息相辅”教学原则强调()。A.教学要遵循一定的顺序进行B.启发式教学C.教学要把握最佳时机D.课内与课外相结合9 .利用良好的班风和校风来教育学生,这属于()
3、。A.榜样示范法B.说服教育法C.陶冶教育法D.实际锻炼法10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11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C.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D.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10 .老师两次用同一张试卷测试相同的学生,结果两次学生的分数相同,这种分数的稳定和不变是测试的()。A.难度B.信度C.效度D.区分度11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下列选项中属于缺失需要的是()0A.自我实现需要B.自尊需要C.认知需要D.审美需要12 .某学生违反校规校纪,受到一个处分,经过一段
4、时间教育,发现该生表现越来越好,为了巩固其良好行为,学校撤销了处分,这种做法在心理学上叫()。A.消退B.抑制C.负强化D.正强化13 .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持这种基本观点的学习理论是()。A.完形一顿悟说B.尝试-错误说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4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的趋势是()。A.时快时慢B.快者愈快C.先快后慢D.先慢后快15 .工人操作机器时,能熟练做到眼、耳、手并用,这体现的注意品质是()oA.注意分散B.注意转移C.注意分配D.注意广度16 .幼儿往往认为所有会动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因此当他们看到月亮会动时,就坚持认为月
5、亮是有生命的。这种构建知识的方式是()。A.同化B.顺应C.图式D.平衡17 .为防止考试焦虑症发生,学校咨询人员提前对学生集体指导、讲授自我放松缓解紧张的方法属于()oA.早期干预B.缺陷矫正C.发展指导D.问题预防18 .如果中学生能够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检查与分析,就意味着他已经掌握了一些()o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元认知策略19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和“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的分别是()oA.个性的整体性和可塑性B.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塑性C.个性的稳定性和独特性D.个性的社会性和独特性20 .认知内驱力属于()oA.内部动机B.外部动机C.正迁移D.负迁
6、移21 .中小学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方式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即()。A.民主型、惩罚型、放任型B.权威型、放任型、民主型C.放任型、监督型、正义型D.惩罚型、正义型、权威型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22 .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23 .不同学习者的练习曲线只存在差异,没有共同点。24 .道德意志是道德行为的直接动因。25 .技能就是一般的习惯动作。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26 .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27 .简述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28 .简述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29 .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四、材料分
7、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30 .材料:赵老师是某中学的一名青年教师,现在正担负着班主任工作,他深深服膺于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格言,发誓要做一名热爱学生的优秀教师。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他一心扑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上。为了了解和接近学生,以便取得学生的依赖,他与学生一起参加课外甚至校外活动,如打球、下棋、逛电子游戏厅等,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有求必应。但是,一个学年下来,赵老师却感到非常沮丧:不仅学校领导批评他过于放纵学生,而且班上的同学也对他的管理方式颇有微辞,抱怨老师有偏向。为此,赵老师非常苦恼,几乎动了辞掉班主任职务的念头。
8、问题:(I)请从教育学有关原理的角度,指出赵老师工作的主要问题在哪里?(2)试结合教师素养的理论观点,谈谈如何改进赵老师的工作。31 .材料:下面是一位14岁男生的日记摘抄:大人们常说“少年不知愁滋味”,其实他们并不了解我们。不到两年,我长高了,吃得多了,有了自己的主见,而不再是“小小少年北但是在父母眼里,我仍然还是个孩子,逛公园、逛商店或外出散步,妈妈还是像过去一样,拉着我的手,生怕我会走丢似的。要是被同学看见了,真是丢死人了。更让我苦恼的是,妈妈总是事无巨细地管着我,每天骑车上学,妈妈总是不停地唠叨:“马路上多加小心”;晚上做完作业,刚打开电视想看看体育新闻,妈妈又会问:“作业做完了吗?早
9、点休息,明天一大早还得上学呢!”运动鞋想买阿迪达斯的,妈妈非要买耐克的,,走进教室,我总觉得有几十双眼睛在盯着我,跟女同学打个招呼会感到脸红心跳;一次考试取得好成绩会欣喜若狂,一次小考考砸了会垂头丧气;为了一个小问题,会与同学争得面红耳赤;当答不出老师的提问时,又会觉得羞愧难当,,在同学的眼里,我帅吗?在老师和同学的心目中,我是一个好学生吗?,,尽管有这么多烦恼,父母却浑然不知,有时候想和他们交流,但又觉得有些难以启齿,真不知道该向谁诉说。仔细观察班上其他同学,虽然他们表面上显得若无其事,但似乎又都与我有着同样的问题、困惑和迷茫,,问题:试分析日记内容反映的初中生的典型心理特点。(二)注意事项
10、:1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2 .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A.学记B.普通教育学C.大教学论D.教育论3 .教育与社会诸多因素有密切联系,其中,决定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是()oA.政治与经济制度B.生产力水平C.科技水平D.文化传统4 .“关键期”的存在表明了个体身心发展具有()的特征。A.差异性B.连续性C.不平衡性D.顺序性5 .下列关于教育行动研究理解不正确的是(),A.它是以解决学校中某一实际问题为导向的现场研究8 .它是以实践经验为基础
11、的研究C.它是一种具有较高动态性的研究D.它是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的研究9 .办学宗旨、教育理念、校风校训等属于()oA.校园物质文化B.校园制度文化C.校园精神文化D.学生文化10 在地理课上,地理老师用地球仪做教具进行教学,体现了()教学原则。A.启发性B.直观性C.巩固性D.循序渐进11 课程的特点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种课程类型体现了()的理论。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隐性课程12 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办教育,注重培养合格的公民,所体现的教育目的理论是()oA.个人本位论B.宗教本位论C.社会本位论D.兴趣本位论13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和教材
12、获得知识的方法是()oA.自学法B.读书指导法C.练习法D.参观法14 .建构主义强调知识具有()的特点。A.主观性B.客观性C.普遍适应性D.永恒性15 .个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解答的认知方式为()认知方式。A.场独立型B.场依存型C.辐合型D.发散型16 .认为迁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这一迁移理论是()oA.形式训练说B.相同要素说C.经验内化说D.关系转换说17 .对学生进行归因训练时,最好引导学生将考试失利的原因归之于()oA.运气不好B.能力不足C.考试太难D.努力不够18 .小明进入中学以后,经常对父母的管束
13、感到厌倦,甚至逆反,总希望能脱离父母的监视。这是中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A.自主性B.丰富性C.跌宕性D.两极性19 .在学习的认知策略中,记忆术等属于()o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20 .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一是(),二是寻求发展。A.行为矫正B.学会适应C.克服障碍D.学会调适21 .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是()。A.讲解B.示范C.强化D.练习22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A.导向性原则B.疏导原则C.教育一致性与连续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23 .李红学习了英语语法后,加深了对以前学过的中文语法的理解,这种现象属于()。A.负向迁移B
14、.垂直迁移C.顺向迁移D.逆向迁移24 .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相比更有利于()。A.发展学生个性B.促进温故知新C.加强教学相长D.坚持循序渐进25 .根据艾里克森的观点,以培养自我同一性为主要发展任务的年龄阶段是()oA.36岁B.612岁C.1218岁D.1824岁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22 .教育可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23 .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学生的方言对其英语读音的影响属于负迁移。24 .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强化了教育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25 .对于大多数学习而言,集中复习的效果优于分散复习。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
15、小题10分,共40分)26 .简述讲授法运用的基本要求。27 .简述促进中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方法。28 .简述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29 .简述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30 .材料:魏老师对刚接任的一个班级进行摸底测验,满分100分的试卷,有个学生的语文只考了8分。魏老师找他谈话。谈话中,魏老师开门见山地说:“我听语文老师说,你上课根本就不听讲,是吗?”学生答:“是。”“听你父母说,你在家也不写作业,是吗?”学生回答:“是,我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想做。”魏老师说:“你根本不听讲、不学习,还能考8分,说明你挺聪明的,要
16、是你稍微努力一下,肯定会比这次考得好。”魏老师把他叫到自己跟前打开试卷,帮他分析每一道题,告诉他哪些是只要去学习记忆就可以掌握的,哪些是需要努力才可以完成的。在以后的日子里,魏老师允许这个学生上课不听讲,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学习。在期中考试时这个学生考了40多分。之后魏老师继续帮他检查学习的效果,帮他确定学习内容,不断地督促、检查他的学习落实情况。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他已经可以考到70多分了。就这样,魏老师转化了一个语文成绩很差的学生。问题:请用教学原则和教学评价理论对该案例进行分析。31 .材料:一位在农村学校任教的数学老师在强调“不同名数不能相加”这一定律时,用反问的形式向全班同学说:
17、“一头牛和一匹马能相加吗?”其他同学都回答:“不能相加”,只有一名学生脱口而出:”等于两头牲畜。”教师勃然大怒,他喝令这名学生站起来,厉声训斥道:“你妈和你爸相加能等于两头动物吗?该学生愤然坐下,全班同学一片哗然。问题:请用心理学有关理论评析这位老师的做法。(三)注意事项:1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2 .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最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教育文献是()oA.大学B.中庸C.孟子D.学记3 .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所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称为()
18、oA.学生文化B.校园文化C.学校制度D.学校传统4 .学校教育对个人发展的特殊功能体现在()oA.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体的功能8 .具有即时价值,但不具有延时价值C.具有均衡发展个体的功能D.培养受教育者知识利用和超越环境的意识和能力9 .外部影响转化为内部发展的要素的根据是()。A.实践B.主观能动性C.教育D.训练10 在我国历史上,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以“读经尊孔”为教育宗旨,第一次以法令形式颁布并实施的学制是()o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11 系统地收集学生学习行为的有关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是()oA.教学计
19、划B.教学设计C.教学评价D.教学过程12 下列选项中没有体现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的是()。A.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B.不断更新教学方法C.创造性运用教学规律D.言行举止上为学生做示范13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所学知识向学生进行提问属于()。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相对性评价14 “大有大成,小有小成”是()教学原则具体运用的结果。A.自觉积极性B.启发性C.巩固性D.因材施教15 .最近一周小明的情绪一直不高,他的班主任王老师为了了解情况,去小明家进行家访,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A.创造性B.长期性C.示范性D.空间的广延性16 .学期结束时,班主任都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发
20、展变化情况进行评析,这项工作属于()。A.建立学生档案B.班主任工作总结C.班主任工作计划D.操行评定17 .王明同学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但稳定性差,缺少耐性,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oA.多血质B.胆汁质C.黏液质D.抑郁质18 .一般来说,喜欢人云亦云,社会敏感性高,爱好社交的人属于()认知风格。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沉思型D.冲动型19 .“矫正错误”是注意的()0A.选择功能B.整合功能C.维持功能D.调节和监督功能20 .下列学习策略中,属于复述策略的是()oA.关键词法B.做笔记C.记忆术D.画线21 .已掌握了“问题”的概念,新学习“结构良好
21、问题”的概念,这种学习属于()。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组合学习D.并列学习22 .下面说法属于学习负迁移类型的是()。A.举一反三、触类旁通B.将所学的原理应用于现实问题解决C.两种学习材料有相似,学了后一种,巩固了前一种的学习D.总是把前面的学习材料和后面的学习材料搞混18 .()是道德判断的最高阶段,表现为能以公正、平等、尊严这些最一般的原则为标准进行思考。A.“好孩子”阶段B.社会契约定向阶段C.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D.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19 .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对学生晓之以理,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认识,又要对学生导之以行,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体现了德育原则的()。A.导向性原则
22、B.疏导原则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D.知行统一原则20 .当学生获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和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A.准备律B.练习律C.动机律D.效果律21 .学记中对学习和记忆的论述中指出:“学无当于五官,五官不得不治。”这体现了记忆需要()oA.注重复习方法B.经常复习C.多种编码方式D.多种感官参与复习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22 .义务教育的实质是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质生源。23 .阿特金森的研究表明,力求成功者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24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一直保持随
23、意注意。25 .德育应该遵循疏导原则,因此,正确的德育要严禁惩罚。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26 .简述学习策略的特征。27 .简述如何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28 .简述我国中学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29 .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30 .材料一:研究发现,美国某个知名家族,其祖辈是著名的律师、神学家、哲学家等,家族的后辈里出现了多个大学校长、教授等各界精英。材料二:华生说:“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
24、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一一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J材料三:东汉名将马援,小时候并不怎么样,而他的同学朱勃却学识渊博,举止娴雅,他见了很是惭愧,他的哥哥安慰说:“朱勃是小器,早成;你是大器,晚成J马援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奋发努力,更加刻苦,后来很有作为。问题:(1)结合上述材料,论述遗传和环境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2)论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其他因素。31 .材料:杨蒙是高中学生,学习认真、刻苦,成绩一直不错。一次,在期中考试时由于感冒发烧没有考好,结果成绩下滑,受到了老师的批评(老师不知她带病考试)。此后,每当面
25、临考试时,杨蒙都很紧张,在考试前几天就开始担心,害怕考试失败。为了能考好,她考前每天都复习得很晚。考试时,杨蒙经常感到注意力很难集中,脑子里也一片空白,明明掌握的知识也都忘记了。同时还伴随着紧张、心慌、手发抖、出汗、小便急、全身绷紧等症状。可考后她发现这些题目都会做,只是由于没发挥好而失败,因而更加害怕考试。为此,杨蒙非常痛苦,不知道如何摆脱。根据上述案例,请分析:(1)杨蒙的这种症状是一种什么心理问题?(2)本案例中,造成这一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针对这类问题,请列举两种常见的心理训练方法。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模拟试卷(一)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Ao
26、解析:裴斯泰洛奇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2 .【答案】Do解析: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的更替的,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过渡做准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3 .【答案】Do解析:义务教育的特点是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4 .【答案】B。解析:根据自然实验法的定义即可得出正确答案。5 .【答案】Bo解析:荀子是性恶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生来就是恶的,需要外在力量加以调教。孟子、格赛尔、威尔逊是内发论的代表人物,认为人的发展依靠人的本性和内在力量。6 .【答案】
27、Do解析:按教育作用的性质可以将教育功能划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负向功能是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上述体现的是教育的负面作用,即教育的负向功能。7 .【答案】Do解析:“藏”原为“臧”,通内脏的“脏”,“息”是指呼吸的气息,意思是人自身的内脏和大气相配合,才能呼吸自如。引申意为教学中要注重正课教学与课外活动的相互配合。8 .【答案】Co解析:用班风和校风教育学生可以起到熏陶和感染的作用,是陶冶教育法。9 .【答案】C。解析: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体现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10 .【答案】B0解析:信度是指
28、测验的稳定性、可靠性和一致性的程度。如果两次考试学生分数相同,说明测验的信度高。11 .【答案】B0解析:缺失性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和尊重需要。12 .【答案】C0解析:负强化是主要是让孩子摆脱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良好行为的出现的概率。撤销处分是一种摆脱厌恶刺激的做法。13 .【答案】D0解析: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要从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14 .【答案】C0解析:艾宾浩斯认为,遗忘的进程是不均匀的,先快后慢。15 .【答案】C0解析:注意的分配是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16 .【答案】A0解析:同
29、化是指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景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顺应是指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刺激的影响。题干中孩子没有改变自己“有生命”这一图式,因此属于同化。17 .【答案】D0解析:为防止考试焦虑症发生,学校咨询人员提前对学生集体指导、讲授自我放松缓解紧张的方法属于问题预防。18 .【答案】D。解析: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即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控的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学生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检查与分析,从而根据检测、跟踪结果做出调整,说明他已经掌握了
30、元认知策略。19 .【答案】C0解析:“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的是个性的稳定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体现了个性的独特性。20 .【答案】Ao解析:认知内驱力是一种学生渴望了解和理解,要求掌握知识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倾向,属于内部动机。21 .【答案】B0解析:中小学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方式一般分为权威型、放任型、民主型三种类型。二、辨析题22 .【参考答案】此观点是错误的。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其中,遗传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可能性,环境则将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教育则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身心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3 .
31、【参考答案】此观点是错误的。虽然不同的学习者的练习曲线存在差异,但也具有共同点,表现在:第一,开始时进步快;第二,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第三,后期进步较慢;第四,总的趋势是进步的,但有时出现暂时的退步。24 .【参考答案】此观点是错误的。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种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其中,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道德意志是在道德情感的基础上,一个人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通常表现为一个人的信心、决心和恒心。一个人只有在产生了正确的道德情感的基础之上,才会以情感为指导产生强烈的道
32、德意志进而转化为道德行为。因此,道德情感是道德行为的直接动因,而非道德意志。25 .【参考答案】此观点是错误的。技能中的各种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习惯是自然习得的,它既可能符合法则,也可能不符合法则;而技能是通过系统的学习与教学,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动作经验的不断内化而形成的。三、简答题26 .【参考答案】教育目的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三个层次。(1)国家的教育目的。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
33、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3)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27 .【参考答案】(1)操作定向:也称作操作的认知阶段,即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和程序的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2)操作模仿:学习者通过观察,实际再现特定的示范动作或行为模式。(3)操作整合:是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依据其内在联系联结起来,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4)操作熟练:是操作技能掌握的高级阶段,
34、这个阶段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28 .【参考答案】(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29 .【参考答案】(1)相似性。包括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和学习情境的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一般而言,经验的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越大,效果越好;反之,迁移的范围越小,效果也越差。(3)学习心向与定势。心向与定势常常指的是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定势对迁移有促进和阻碍两种影响。除这些
35、基本因素外,诸如年龄、智力、学习者的态度、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迁移的产生。四、材料分析题30.【参考答案】(1)赵老师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来鞭策自己是正确的,立下的志愿也很好,但他为了取得学生信赖,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德育的基本原则。德育要将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赵老师方法失当,爱严相失。(2)赵老师应加深教师的基本素养,特别是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能力素养,要懂得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到的知识分析、再创造,制定一套可行的方案。要尊重信任学生,也要严格要求学生。31.【参考答案】日记
36、内容主要反映出初中生在青春期前后的自我意识和情绪情感两个方面的心理特点。(1)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评价的发展: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增强,表现在有主见、注重同学和老师的评价;自我评价更加全面,从关注生理的自我(关注身高、外貌)向心理的自我转变(关注自己的烦恼、感受),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自我体验的发展:成人感显著增强,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希望独立于父母,产生反抗心理;心理上出现闭锁性,很多事情难以启齿,无从倾诉;自我体验更复杂、深刻,日记显示该学生对于自我的思考更加深入。(2)情绪情感的两极性特征从日记中的许多情绪描述如“欣喜若狂”“垂头丧气”等可以看出,强烈、狂暴和温和、平静共存。从“难以启
37、齿”和希望倾诉之间的矛盾可以看出,内隐性和表现性并存。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模拟试卷(二)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答案】C。解析: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发展的学科。2 .【答案】Ao解析:教育的领导权由谁来掌握,这是由社会政治制度直接决定的。一个国家设立怎样的教育制度,什么样的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进入不同教育系列的标准怎样确定,基本上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3 .【答案】Co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启示教育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地进行教育。4 .【答案】Do解析:行动研究是从实践中寻找需要
38、解决且值得研究的问题的研究,不是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的。5 .【答案】Co解析:校园精神文化包括办学宗旨、教育理念、共同愿望、道德观念、共有价值观、校风、班风、教风、学风、校旗、校歌、校徽、校报等。故本题选C。6 .【答案】Bo解析:地球仪是直观教学中的直观教具。7 .【答案】Bo解析:活动课程是相对于系统的学科知识而言的,由一系列活动组成,侧重于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如实验、参观、表演、绘画、游戏、手工制作等。活动课程的特点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8 .【答案】C。解析:社会本位论者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确定。他们认为,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与发展从属于社会,评价
39、教育的价值应当以教育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9 .【答案】Bo解析: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和教材获得知识的方法是读书指导法。10 .【答案】Ao解析:建构主义知识观认为知识只是对现实的一种推测和假设,具有主观性。11 .【答案】C0解析:辐合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辐合思维的特征,表现为搜集和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最适当的唯一正确的解答。12 .【答案】B0解析:共同要素说也称为相同要素说,认为迁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条件就是两种学习之间有共同的要素。13 .【答案】D0解析:把成败归因归为努力程度,会产生强烈的情绪体验。14 .【答案】A0解
40、析:本题考查中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其中,在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中,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独立意识日渐增加o这种自我探索的过程要求他们在情绪情感上逐渐独立于父母。中学生的情绪自主性表现为更强的自我依靠、主动性、对同伴压力的抵抗力,对自己的决定和活动的责任感。由于这种情绪上的自主性,中学生对自己的父母形成了批判性的态度,心理上希望脱离父母,并期望与父母平等。题干中小明的情绪反应符合该特点。15 .【答案】B0解析:记忆术属于精细加工策略。16 .【答案】D。解析: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学会调适,二是寻求发展。17 .【答案】D0解析: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基
41、本条件和途径。18 .【答案】D0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19 .【答案】D。解析:逆向迁移是指后面学习的内容对先前学习的内容产生的影响。新近学习的是英语语法,之前学过的是中文语法,新近学习对之前的学习产生了影响,属于逆向迁移。20 .【答案】Ao解析:课堂教学更注重共性的培养,而课外活动则更多的是针对学生的个性。21 .【答案】C。解析:艾里克森认为1218岁期间,个体表现出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的矛盾,因此,在这一时期要帮助学生建立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二、辨析题22 .
42、【参考答案】此观点是错误的。本题考查的是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首先,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它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部分教育内容。其次,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具有影响作用,但不能够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归根结底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23 .【参考答案】此观点是错误的。从迁移发生的方向划分,可以把迁移分成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其中,顺向迁移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学生的方言对英语读音的影响属于顺向迁移。而正迁移和负迁移是从迁移的性质角度来分类的。24 .【参考答案】此观点是错误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要求
43、: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因此,新课改是削弱了教育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进而更加强调发展性教育评价理念。25 .【参考答案】此观点是错误的。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是针对两个方面而言的,一是时间,二是内容。集中复习就是集中一段时间一下子重复学习许多次,分散复习就是每隔一段时间重复学习一次或几次。从时间上讲,分散学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对于大多数学习而言,分散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尤其是难度大的学习材料更适合于分散复习。三、简答题26 .【参考答案】第一,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既要突出重点、难点,又要系统、全面;既要使学
44、生获得可靠知识,又要在思想上有所提高。第二,注意启发。在讲授中善于诘问并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使他们的认识活动积极开展,自觉地领悟知识。第三,讲究语言艺术。力图语言清晰、准确、简练、形象、条理清楚、通俗易懂,讲授的音量、速度要适度,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以姿势助说话,提高语言的感染力。27 .【参考答案】(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5)价值辨析。除上述各种方法外,角色扮演、小组道德讨论等方法对于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和改变也都是非常有效的。28 .【参考答案】(1)学生的因素:适应不良;厌烦;挫折与紧张;寻求注意与地位;过度活动;性别差异
45、。(2)教师的因素:要求不当;滥用惩罚手段;教师缺乏自我批评精神。(3)环境因素:家庭因素;大众媒体;课堂内部环境。29 .【参考答案】第一,记忆的容量日益增大,短时记忆广度接近成人。第二,对直观形象的材料记忆要优于抽象材料,对图像记忆要优于词语。第三,中学生能主动选择记忆方法,有意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第四,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记忆逐渐成为主要的记忆手段。第五,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较快,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四、材料分析题30 .【参考答案】(1)该案例中魏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综合运用了多种评价方式。(2)因材施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时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
46、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创造条件,尽可能使每个学生的不同特长都得以发挥。魏老师帮学生检查学习的效果,帮他确定学习内容,不断地督促、检查他的学习落实情况,而不是全班同学统一标准,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3)魏老师对刚接任的班级进行摸底测验,属于诊断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的预测。通过这种预测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准备状况,以判断他们是否具备
47、实现当前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条件,为实现因材施教提供依据;从整个教学进程来看,材料中“在期中考试时这个学生考了40多分”“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他已经可以考到70多分了这是形成性评价的一种体现。这种评价是监控学生学习进展最重要的手段,也是进一步教学的基础。对于那些在形成性评价中持续出现困难的学生,教师必须找准导致学习障碍的原因,采取切实有效的补救措施,从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最有价值的建议。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31 .【参考答案】这位老师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