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第二节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碰撞.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662420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PPT 页数:3 大小:2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课件】第二节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碰撞.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学课件】第二节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碰撞.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学课件】第二节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碰撞.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课件】第二节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碰撞.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课件】第二节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碰撞.ppt(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 二 节 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碰撞,一、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冲突 从汉代以来,长城一线便形成了许多农牧交换的地点。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游牧民族越过长城一线,进入了农耕文化的生态环境。这样,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直接碰撞,在这一激烈的碰撞中,两种类型的文化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游牧文化的落后性与 农耕文化的先进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文化学上所谓的“社会距离”由此产生。这种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之间的“社会距离”,实质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文化心态的冲突。然而在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相互冲突的同时,两者的涵化与融合也随之发生。,二、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交融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游牧文化的载体是匈奴

2、、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农耕文化的载 体则主要是汉族。当游牧民族进入中原时,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在相互冲突的同时,两者的涵化与交融同样是不可避免的。,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交融,并不是单方面的,在游牧民族不断学习汉文化的同时,以汉族为载体的农耕文化也不断吸纳游牧文化的先进因素。如游牧民族的牲畜饲养、驯化、繁殖经验,以及马术、兽医术、皮革制作技术;北方游牧民族的音乐、歌舞;还有他们的“胡服骑射”,都为农耕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总之,魏晋南北朝时期,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即相互冲突,又相互吸纳,使这一时期的文化更趋多元趋向。同时二者的交融,又为中华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并为隋唐时期经济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