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663398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课件】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教学课件】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教学课件】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教学课件】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教学课件】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课件】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课件】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ppt(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人教版初三化学,课题2,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原理: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原理:CaCO3 2HClCaCl2+H2O+CO2,1.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的原因:,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时,会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2.不能用碳酸钠或碳酸钙粉末代替大理石的原因:,反应速率太快,难以控制。,3.不能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的原因:,浓盐酸易挥发,会使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而不纯,实验室制取氧气装置,H2O2和MnO2混合物制氧气 固液常温型,加热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制氧气 固体加热型,发生

2、装置,收集装置,二、装置的确定,发生装置选择依据,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固体和固体反应,固体和液体反应,液体和液体反应,(是否需要加热、加催化剂等),收集装置选择依据,难溶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比空气的密度大的气体且不与空气发生反应,比空气的密度小的气体且不与空气发生反应,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气体的密度,气体的溶解性,氧气的制取装置,固体,加热,密度大于空气,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溶解性,密度,不易溶于水,发生装置,收集装置,2kMnO4=k2MnO4+MnO2+O2,探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利用所给仪器以组为单位组装仪器,并讨论装置的优

3、缺点,1、实验操作步骤有哪些?应当注意什么?2、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是CO2?,检查装置气密性、装药品(先固后液)、验证气体、收集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将燃着木条 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集满。,3、怎样检验瓶内CO2已收集满?,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药品:,CaCO3+2HCl=CaCl2+H2O+CO2,检查装置气密性、装药品、收集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将燃着木条 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集满。,小结,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方法:,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原理:,操作步骤:,检验:,验满:,某同学用下图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回答

4、下列问题:(1)当左边气体发生装置连接好了之后,接着应进行的步骤是:如何进行:。(2)实验时,加入试剂的顺序:(3)收集时,导管接近集气瓶底部的原因是:(4)长颈漏斗下端插入液面以下的原因是:(5)实验时,二氧化碳始终收集不满的原因,可能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向长颈漏斗中加水,使得长颈漏斗的下端浸入液面以下,堵住导管继续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如发现长颈漏斗中液面不下降,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先加石灰石再加稀盐酸,排尽集气瓶中的空气,以便收集较纯净的CO2,防止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装置的气密性不好;长颈漏斗的下端未浸入液面以下,此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有哪些错误?请改正?,反馈练习,A,A.长颈漏斗的末端没有伸到液面以下,B,B.伸入锥形瓶内的导气管太长,错误:,C,C.收集方法不对,改正:,A.长颈漏斗末端必须伸到液面以下,B.伸入锥形瓶内的导气管只需露出橡皮塞,C.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D.导气弯管改成直管,知识迁移:,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气体,已知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则制取并收集甲烷的实验装置?,A,B,C,D,E,答 案:A和C、A和E,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