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第十四章生物氧化.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664514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4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课件】第十四章生物氧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教学课件】第十四章生物氧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教学课件】第十四章生物氧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教学课件】第十四章生物氧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教学课件】第十四章生物氧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课件】第十四章生物氧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课件】第十四章生物氧化.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四章 生物氧化,主要内容 高能磷酸化合物高能磷酸化合物的类型,ATP的特殊作用,磷酸肌酸和磷酸精氨酸的贮能作用 呼吸链呼吸链的概念,呼吸链电子传递的顺序,电子传递抑制剂,呼吸链的多型性 氧化磷酸化作用磷酸化的部位,解偶联作用,氧化磷酸化作用的机理,第一节 高能磷酸化合物,高能磷酸化合物的类型ATP的特殊作用磷酸肌酸和磷酸精氨酸的贮能作用,一、高能磷酸化合物的类型在生物体内具有高能键的化合物是很多的。根据键的特性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磷氧键型 氮磷键型 硫酯键型 甲硫键型,1、磷氧键型(OP)磷氧键型又可分为以下三种:(1)酰基磷酸化合物,(2)焦磷酸化合物,(3)烯醇式磷酸化合物,2、氮

2、磷键型,3、硫酯键型,4、甲硫键型,二、ATP的特殊作用ATP在细胞的酶促磷酸基团转移中是一个“共同中间体”。ATP可以接受在它以上的化合物的磷酸基团,所形成的ATP又可将磷酸基团转移给其他的受体,形成在ATP以下的磷酸化合物。,ATP释放自由能影响因素:1.ATP三个磷酸基团空间作用;2.ATP水解产物ADP3-和HPO42+具有能量最小构象;3.低浓度的H+推动ATP4-向分解方向进行。,三、磷酸肌酸和磷酸精氨酸的贮能作用脊椎动物是磷酸肌酸作为磷酸原 无脊椎动物则以磷酸精氨酸作为磷酸原,第二节 呼 吸 链,呼吸链的概念呼吸链电子传递的顺序电子传递抑制剂呼吸链的多型性,一、呼吸链的概念在生物

3、氧化过程中,代谢物脱下的氢经过一系列的传递体(如NADH和FADH2)的传递,最终交给分子氧生成水,同时将释放的能量偶联形成ATP,这一电子传递体系称为呼吸链。,二、呼吸链电子传递的顺序,三、电子传递抑制剂能够切断呼吸链中某一部位电子流的物质,称为电子传递抑制剂。经典的抑制剂有以下几种:(1)鱼藤酮、安密妥以及杀粉蝶菌素(2)抗霉素A是由链霉菌分离出的抗菌素(3)氰化物、硫化物、叠氮化物和一氧化碳等,四、呼吸链的多型性呼吸链在不同生物种类之间存在中间传递成员的不同;在同一生物体、同一细胞内还存在末端氧化酶体系的多样性。,生物界中末端氧化酶体系有五种类型:1、细胞色素氧化酶体系2、酚氧化酶体系3

4、、抗坏血酸氧化酶体系4、黄素蛋白氧化酶5、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物酶,1、细胞色素氧化酶体系细胞色素是以铁卟啉为辅基的蛋白质,因为有颜色,所以称为细胞色素。细胞色素的种类很多,已发现的有存在于线粒体中的aa3、b、c、c1和存在于微粒体中的b5,P-450等多种,活性中心是卟啉环中的铁离子(Fe2+/Fe3+),功能是传递电子。,2、酚氧化酶体系酚氧化酶是一种含Cu的氧化酶,在呼吸过程中的作用如下:,3、抗坏血酸氧化酶体系抗坏血酸氧化酶也是含Cu氧化酶。在这一末端氧化酶体系参与的呼吸链中还需要谷胱甘肽(GSH)在NADP和抗坏血酸之间作递氢体。,4、黄素蛋白氧化酶 一切以FMN或FAD为辅基的酶或

5、传递体都可称为黄酶,它的作用是不经过细胞色素或其他传递体而将氢直接交给分子氧,生成过氧化氢。作用模式如下:,5、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物酶过氧化物酶及过氧化氢酶总称为氢过氧化物酶,也是含铁卟啉衍生物辅基的酶。这两种酶在生物组织中起着消除H2O2的“解毒”作用。反应模式如下:,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物酶催化 或,第三节 氧化磷酸化作用,磷酸化的部位解偶联作用氧化磷酸化作用的机理,生物体中高能磷酸化合物的生成有两种类型:,底物水平的磷酸化作用:底物先生成磷酸化或硫酯化的衍生物,然后用以生成ATP。例如,糖酵解反应中生成的1,3-二磷酸甘油酸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以及三羧酸循环中琥珀酰CoA合成酶催化的反应

6、。氧化磷酸化作用:与呼吸链偶联的磷酸化作用。,一、磷酸化的部位呼吸链中在三个部位有较大的自由能变化,这三个部位每一步释放的自由能,都足以保证ADP和无机磷酸形成ATP。如下图,二、解偶联作用在完整线粒体内,电子传递与磷酸化之间紧密偶联,但这两个过程可被解偶联剂,如2,4-二硝基酚(DNP)解偶联,这时虽然能进行电子传递,但不能发生ADP的磷酸化作用。这一过程称为解偶联作用。解偶联效应的生物利用:如在冬眠动物和适应寒冷的哺乳动物中,它是一种能够产生热以维持体温的方法。,三、氧化磷酸化作用的机理化学渗透学说,形成质子梯度,当两个质子穿过膜上的F1-F0复合体(即ATP酶)再回到内膜内部时,由ADP和无机磷酸就形成一个ATP分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