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教育技术》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676933 上传时间:2023-08-08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2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教育技术》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认识教育技术》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认识教育技术》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认识教育技术》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认识教育技术》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认识教育技术》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教育技术》PPT课件.ppt(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认识教育技术,认识现代教育技术,认识教育技术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教育技术的作用与应用,产生与发展定义与研究范畴,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论传播理论,应用领域和模式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教育技术产生与发展,几个概念教育技术概念的演变,教育技术教育技术,视觉教育视听教育视听传播教育技术,几个概念,教育是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对受教育者的德、智、体等方面施加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其实质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现代教育学把教育区分为广义和狭义 两个概念广义的教育指凡是一切增进人们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和改变人们思想意识的过程,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狭义的教育通常指学校教育。,几个概念,技术传统

2、的理解:认为技术是“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发展而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广泛应用在工业和农业领域,把技术局限于有形的物质方面。信息社会中对技术的理解:认为“技术”基本上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核心内容,即有形的物质工具手段和无形的非物质智能方法。重点放在了工作技能的提高和工作的组织,而不再只是工具和机器。现代技术被描述为提高生产力的系统化的实用知识。,几个概念,教育技术从广义上来说,教育技术就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分为有形技术(物化形态)和无形技术(智能形态)两大类。有形技术是指凝固和体现在有形物体中的科学知识,它包括从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具一直到计算机、网

3、络、卫星通讯等各种现代教育教学媒体。无形技术指的是那些以抽象形式表现出来,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中起作用的技巧、方法和理论(如系统方法)。从狭义上来说,教育技术指的是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中所运用的媒体技术和系统技术。,概念的演变,视觉教育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中阐述了直观教育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要是采用图片、实物和模型等直观教具来辅助教学直观教育。20世纪后,照相、幻灯和无声电影等引进教育领域,可以提供直观、生动、形象的视觉信息,于是产生了视觉教育概念。视觉教育倡导者强调的是利用视觉教材作为辅助,从而使学习活动更为具体化,主张在学校课程中组合运用各种视觉教材,将抽象的概念作具体

4、化的呈现。,概念的演变,视听教育20世纪30年代末以来,无线电广播、有声电影、录音等技术相继在教育中推广和应用,“视听教育”这一术语开始出现。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兴起了视听教育运动。美国教育家戴尔于1946年出版了教学中的视听方法,该书中提出的“经验之塔”理论被公认为视听教育的主要理论根据。,戴尔“经验之塔”,语言直观,模像直观,实物直观,戴尔“经验之塔”,是一种形象化的比拟,说明了人类学习经验从直接参与到用图像替代,再用抽象符号表示的逐步发展过程。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越抽象,各种教学活动可以依据其经验的具体程度,排成一个序列。教学活动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教育不能停

5、留在获得具体经验阶段,而必须向抽象化阶段发展,把具体的经验普遍化,上升到概念。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尽量采用各种教育技术手段来提供具体直观的经验,从而获得更好的抽象,位于经验之塔中层的视听教具比用语言、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较为具体的、易于理解的经验,又能打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把直接经验看得过重,使教育过于具体化,而忽视达到普遍化的充分理解。,概念的演变,视听传播20世纪50年代后,程序教学机、语言实验室、教育电视、电子计算机等更先进的媒体进入教育领域。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也开始渗透视听教育领域,“视听传播”概念被提出。关注教学信息怎样从传播者(教师),经由何

6、种通道和媒体,把何种教学信息传递给受播者(学生)。,概念的演变,视觉教育视听教育 视听传播 视听教学论 视听传播论(经验之塔)“媒体论”的“过程论”的 教育技术观 教育技术观,结论:视听教育代替视觉教育,二者没有质的飞跃,关注和研究的核心都是媒体技术;而视听传播取代视听教育,却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关注和研究的重心从媒体转向了教学传播过程。,概念的演变,教育技术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引入系统方法对教学过程进行系统设计。1970年,美国视听教育协会改名为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简称AECT)。1972年,该协会将其研究与实践的领域称之为“教育技术”。1970年定义(P5)。定义表述了教育技术既

7、是一种媒体技术,又是一种系统技术,即设计、实施和评价学与教全过程的技术。说明了:,概念的演变,教育技术不是具体的媒体或设备,而是一个过程。把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虑,重视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以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为基础。把应用教学系统方法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分为“设计”、“实施”和“评价”等环节。“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论思想。,概念的演变,教育技术是以各种教育机器为主体的教学手段如幻灯、录音、电视、计算机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教育技术是教学信息由信息源(教师或教材)传递到受者(学习者)的整个传播过程。,教学过程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部分组成的系统,教育技术即是一种教学过程的系

8、统方法,其核心是对教与学进行最佳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媒体观,过程观,系统观,概念的演变,1972年AECT定义:“教育技术是这样一个领域,它通过对所有学习资源的系统鉴别、开发、组织和利用,以及通过对这些过程的管理,来促进人类的学习”1977年AECT进行修改后作为正式文件出版。1972、1977年定义说明了教育技术这个实践领域是一个以某种理论为基础,以学习者为中心,借助资源、运用系统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类学习问题的一个综合的复杂的过程。,教育技术定义与研究范畴,AECT94定义研究范畴,AECT94定义,1994年,AECT出版了西尔斯(Seels)和里奇(Richey)的著作教学技术:领域的定

9、义和范畴,重新界定了“教育技术”的最新定义:教学技术(Instructional Technology)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1.研究对象:学习过程 学习资源:,2.本质特征:以学习者为中心,应用系统方法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其核心是教学设计。,3.目的:通过对学习过程的优化设置和学习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教学最优化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学效率,扩大教育规模。,人类资源:非人类资源:,教学媒体:教学环境:,教师、班级,

10、硬件,硬环境 软环境:,(教学模式)个别化教学模式 协作型教学模式,AECT94定义,AECT94定义,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运用系统方法来解决学习问题。强调用物质手段来解决学习问题,即选择使用原有的学习资源或设计开发新的学习资源来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以科学理论为基础。领域的侧重点放在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上,它合理地强调了学习产出而不是教学的中间过程。,AECT94定义,AECT定义内涵学习过程是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学习资源是优化学习过程的必要条件。系统方法是教育技术的核心。教育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研究范畴,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管

11、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范畴,设计:学习过程和资源的设计教学系统设计(ISD)教学信息设计 教学策略学生特征,对信息内容和信息结构的设置,是一个包括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教学各步骤的组织化过程。,对选择并安排教学事件和教学活动进行的详细阐述。,指影响学习过程有效性的学生的各种经验背景。,研究范畴,开发开发是把设计方案转化为物理形式的过程。该范畴包括在教学中广泛使用的各种技术。基础是媒体制作,媒体性能的变化导致该范畴的变化。印刷技术视听技术计算机辅助技术整合技术,研究范畴,利用使用学习资源和过程的活动媒体利用:是对学习资源的系统使用。革新推广实施和制度化政策和法规,研究范畴,管理对学习

12、过程和资源的管理,主要包括教学系统、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研究计划与项目的管理。项目管理资源管理传送系统管理信息管理,研究范畴,评价对学习过程和资源的评价,主要包括对教育、教学系统的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并以此作为质量监控的主要措施。问题分析标准参照测量:是确定学生对预定内容掌握程度的一种评价技术。主要依据学生的达标程度。形成性评价: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总结性评价:在学习完成后进行的评价。,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科学领域中技术学层次上方法论性质的学科,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广泛吸收和应用了多门相关学科的相关理论,尤其是教育科学、学习理论、教育传播学和系统科学的交叉渗透,

13、共同构成了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推动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持续发展。,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论传播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揭示人类学习的本质和规律,解释和说明学习过程的心理机制,指导人类学习特别是指导学生学习和教师课堂教学的心理学原理或学说。当代学习理论存在着不同的派别,其中对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最有影响的三大派别分别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主要解释学习是在既有行为之上学习新行为的历程。行为主义是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产生的一个心理学派别。行为主义学派的基本观点:用客观的方法研究客观的行为,提出“心理即行为”和

14、著名的“刺激-反应(S-R)”联结公式,即刺激得到反应学习。即学习是个体在刺激情境中表现反应时所产生的刺激反应的联结。,行为主义学习理论,20世纪40-50年代以美国斯金纳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强调“强化”在心理发展中的积极意义。将条件作用下的学习历程分为两类:反应型条件作用:即个体行为中已具有的刺激反应联结,经过刺激替代的方式,建立新的刺激反应联结,又称“反射学习”。操作性条件作用:对个体在刺激情境中自发性的多个反应中,选择其一予以强化,建立刺激反应联结的历程,又称操作学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斯金纳 操作条件公式 反应+强化 增强反应,反应不强化 减弱反应,反应+惩罚 压抑反应。斯金纳在长期研

15、究中形成了学习和机器相联系的思想,制造了教学机器来实现其“小步子呈现信息”、“及时强化”的程序教学。程序教学的思想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辅助教学之中。,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重视知识、技能的学习,重视外部行为的研究。主张心理学只研究外显行为,反对研究意识和内部心理过程,把个体行为归结为个体适应外部环境的反应系统,即所谓“刺激反应”系统,学习的起因被认为是对外部刺激的反应。不关心刺激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因此认为,只要控制刺激,就能控制行为和预测行为,从而也就能控制和预测学习效果。,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缺点是只强调行为,把人的所有思维都看作是由“刺激反应

16、”间的联结形成的,人被视为消极被动的机械结构,任由环境摆布,否定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行为主义理论并非一无是处,例如在动作技能与操作练习等学习过程中就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和现实意义。,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派源于德国的格式塔心理学。所谓格式塔,是一个德语词,意即完形。该学派主张思维是整体的、有意义的知觉,重视创造性,重视理解。格式塔理论反对只研究人的行为,主张研究人的意识(主要是知觉)是如何组织成为一个整体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获得知识和道德价值观都不是从环境中直接将知识内化,而是将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从内部通过创造、协调来建构知识。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的意义

17、学习论强调认知接受学习,以“认知结构同化论”为基础。提倡把知识按照上下位概念组织成层次结构,然后再按这种层次组织教学序列,而学生按照教师的传递顺序,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是一种描述和解释学生学习过程的学说,特别强调学习的主动探索,认为从事物变化中发现其原理原则,才是构成学习的主要条件。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思想,学习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等问题。,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的核心观点是认知加工。认为人的知识不是外部刺激直接给与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心

18、理过程包括学习态度、心理需求、兴趣、爱好以及原有的认知结构及过去已经建立起来的知识与经验),学习过程是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兴趣和爱好,并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对当前外界刺激主动做出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因而,教师的任务不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然后再将当前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有机地联系起来。学生不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器”,而是主动对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有选择性加工的主体。,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他反对行为主义不重视人类本身;同时也认为认知主义虽然重视人类认知结构,但却忽视了人类情感、价值和态度等方面对学习

19、的影响。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学习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丰满人性的形成;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必须受到尊重,任何正常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人际关系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它在学与教的活动中创造了良好的“接受”气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把自我实现看成是促进人成长和发展的最大内驱力,甚至是推动人类前进的动力。因此,自我实现应成为教学的唯一目标。人本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主张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自由发展。强调人类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情感因素、动机因素、人际关系和沟通作用。,教学理论,指为合理的设计教学情境,达到学校教育目的所建立的一套系统理论。主要研究内容:师生的主客体关系

20、、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等问题。教学中不同的师生主客体关系往往会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式,同时也影响着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和运用。教学组织形式理论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如何把学生组织起来,并通过什么形式与之发生联系。,教学理论,教学模式的分类与选择对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效果至关重要。从教学的认识论和学习理论的角度出发,可以把目前的教学模式归纳成六大类,分别为接受性教学模式、发现性教学模式、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情感性教学模式、合作性教学模式和个别化教学模式。,系统论,系统方法对具体地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的问题带来新的思路对于复杂的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像工程中使用的系统方法

21、一样,广泛采用定义系统和子系统的方法来定义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空间。系统方法是教育研究的技术学层次处理问题的核心,是教育技术理论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控制论的创始人贝特郎菲认为,系统是处于一定联系中的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成分的总和。,系统论,教育技术的系统方法指是为了更好地达到教育教学以及相应的实践活动的目标,而对教育系统构成的要素、组织结构、信息流动、教育教学环境和教育教学控制机构分析与设计的技术。系统方法的实施步骤:分析确定问题、确认需求和目标;选择和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发展解决问题的方案;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鉴定实施的有效性;修改。,传播理论,传播理论始于20世纪40年代末,主要探讨自然界

22、一切信息传播活动的共同规律。传播理论是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传播模式说明了教学传播过程所涉及的要素美国政治家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清晰地描述了大众传播过程中的五个基本要素。运用“5W”公式分析教学传播活动,可以看到教学过程也涉及这些类似的要素:,传播者 讯息 媒体 接受者 效果,图1 拉斯韦尔直线式传播模式图,传播理论,布雷多克“5W”基础上提出了“7W”模型,因此教学传播过程又增加了以下两个要素:,传播理论,传播理论揭示了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动态的传播过程传播的最终效果不是由传播过程中某一部分决定的,而是由组成传播过程的信息源、信息、通道和受者四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共同决定的,而传播过程中

23、每一组成部分又受其自身因素的制约。传播过程要素构成教学设计过程的基本要素传播过程要素和教学设计过程要素的比较(P11),教育技术的应用与作用,应用领域应用模式与教育改革的关系,课堂教学远程教学企业培训,以视听技术为基础的集体教学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个别化教学 以过程技术为基础的小组学习 以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的远程教学,应用领域,教育技术总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由于教育对象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的技术手段和操作方法也就不同,从而形成了三个主要的相对独立的实践领域。课堂教学远程教学企业培训,应用模式,教育技术的应用根据社会需求和具体条件的不同划分为不同的应用层次,不同的应用层次采用不同

24、的应用模式。目前教育技术的应用大体上有以下四种模式:以视听技术为基础的集体教学 集体教学主要指在学校班级教学的基础上由于视听教学媒体(如幻灯、技影、视听设备、语言实验室等)的引入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其结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集体授课制。,应用模式,基本特征是:一是教学系统的结构是以学校和教师为中心的集体授课制;二是以视听媒体作为辅助手段或传播手段来进行教学的视听传播方法;三是对教学过程设计的理论基础是传播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以及认知的信息加工理论,它强调对教学系统的设计和视听信息的设计。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个别化教学 个别化教学指以学生为中心,适合满足个别学生需要的教学。是在程序教学发展

25、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教育技术应用模式。优点: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多种感官刺激;使交互方式更多样化;提供资源丰富的教学环境;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与网络结合,在教育教学中的发展潜力将更加强大。,应用模式,以过程技术为基础的小组教学 过程技术指的是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学习,并且能够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教与学的模式和方法。技术主要指思考问题的过程和方式的“软技术”,例如程序教学、合作学习、讨论、游戏和模拟等。过程技术是经过仔细设计的,具有可靠性的,能促进有效学习的,学生主动参与的教与学的模式与方法。最大优势就在于它们提供了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开发的框架,这些框架的应用促进了教学中的交互作用以及主动的联

26、系和反馈。,应用模式,以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的远程教学 远程教学既是集体教学也是个别化教学的一种形式。一般是指以下教育形式:学习者与教师在地点上的分离;实施有组织的教学项目:应用远程传播媒体系统;有双向交流的渠道。有利于实现和满足信息社会的职后教育、在职培训及终身教育的需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与教育改革的关系,对教学改革的作用 现化教育技术的发展促使教育方式发生变革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促成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 现化教育技术的发展促进创新教育的全面实施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科学研究的开展,与教育改革的关系,现代教学媒体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建构提供了

27、理想环境 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认知主体作用 多媒体计算机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多媒体系统的超文本特性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与教育改革的关系,计算机网络特性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并促进高级认知能力发展的协作式学习所谓协作式教学策略要求能为多个学生提供对同一问题用多种不同观点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综合的机会,以便集思广益。常用的协作式教学策略有竞争、协同、伙伴和角色扮演等多种不同形式。协作式是最能体现网络特性,也最有利于 21 世纪新型人材培养的教学策略之一。,与教育改革的关系,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有利于实现培养创新精神和促进信息能力

28、发展的发现式学习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包括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与信息加工能力)是信息社会所需新型人材必需具备的两种重要的能力素质。因特网(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这些知识库和资源库都是按照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特点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因而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超文本,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类思维具有联想特征,人在阅读或思考问题的过程中经常由于联想从一个概念或主题转移到另一个相关的概念或主题。所以按超文本的非线性、网状结构组织管理信息和按传统文本的线性、顺序结构组织管理信息相比较,前者更符合人类思维特点和阅读习惯。,超文本,超文本(Hypertext)是按照人脑的联想思维方式,用网状结构非线性地组织管理信息一种先进技术。计算机网络特性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并促进高级认知能力发展的协作式学习 超媒体就是多媒体加超文本。,超文本,超文本,利用多媒体的超文本特性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 可以按教学目标的要求,把不同媒体信息的各种教学内容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可以按教学内容的要求,把不同教学特征的各种教学资料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可以按学生的知识基础与水平把相关学科的预备知识及开阔视野所需要的扩展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