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培养基的组成配制与灭菌.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679437 上传时间:2023-08-09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1.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节培养基的组成配制与灭菌.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第二节培养基的组成配制与灭菌.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第二节培养基的组成配制与灭菌.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第二节培养基的组成配制与灭菌.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第二节培养基的组成配制与灭菌.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节培养基的组成配制与灭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节培养基的组成配制与灭菌.ppt(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节 培养基的组成、配制与灭菌,一、培养基的组成和作用 培养基(medium)是植物组织培养的重要材料,是外植体生长的营养物质,只有配制出适宜的培养基,才能使组织培养获得成功。通常植物组织培养所用培养基包括以下六大类成分,即矿质营养、有机成分、植物生长调节剂、碳源、琼脂以及其他附加物等。培养基的主要指标是营养成分及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浓度。,(一)矿质营养:矿质营养又称无机营养,是指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化学元素。,矿质元素的生理作用:(1)组成各种化合物,成为结构物质;(2)构成特殊物质,参与代谢;(3)维持离子平衡、胶体稳定及电荷平衡等电化学作用;(4)影响形态发生和组织、器官的建成等。

2、,根据植物对元素的吸收量,可以把植物必需元素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国际植物生理学会建议将植物所需浓度大于0.5 mmol/l的的元素称为大量元素。低于0.5 mmol/l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根据此规则大量元素种类包括C、H、O、N、P、K、Ca、Mg、S。其中C、H、O为气体元素,其余六种为矿质元素,分别占植物干重的百分数为18、10、70、0.3%、0.07、0.3%、0.3、0.07%、0.05。微量元素包括Fe、B、Mn、Zn、Mo、Cu、Co、Cl等。,1、大量元素:组织培养中,各种矿质营养主要从培养基中获得,N、P、K、Ca、Mg、S等6种大量元素依靠各种无机盐提供。不同植物种类和

3、不同试验目的对元素的使用量要求不同,需经试验确定。目前已选择出多种培养基配方用于植物组织培养。其中以MS应用最广泛。以MS为例6中矿质元素分别由KNO3、NH4NO3、KH2PO4、MgSO4.7H2O、CaCl2.2H2O提供。,大量元素中的氮通常采用硝态氮或铵态氮的形式被使用,但铵态氮浓度过高会对有些植物培养物造成伤害,不适宜使用过高的浓度。而常用MS培养基中既有硝态氮又有铵态氮。,2、微量元素:植物组织的对其需要量极少,过多会产生毒害,如造成蛋白质变性、酶系失活。代谢障碍等。各种微量元素均具有特定的生理功能,如硼与蛋白质的合成及糖类的运输有关;铜能促进离体根的形成;锰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

4、呼吸作用;钼为氮素代谢的重要元素。,微量元素中,铁的用量较大,它对叶绿素的合成起重要作用,由于在较高pH下,FeCl3极易形成Fe(OH)3沉淀,难以被吸收,所以多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与硫酸亚铁形成的螯合物,并且单独配制。,(二)有机成分:主要包括各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如硫胺素(VB1)、烟酸(VB3)、吡哆醇(VB6)、泛酸钙(VB5)、生物素、钴胺素(VB12)、叶酸等以及甘氨酸、谷氨酸、谷氨酰氨、精氨酸、天冬氨酸、天冬酰氨、丙氨酸等。有时添加水解乳蛋白或水解酪蛋白,为牛乳经酶法加工的水解产物,含有20种氨基酸的混合物,用量101000mg/L,通常用于原生质体等培养。此外肌醇是另外一种重要

5、的有机成分,又叫环己六醇,在糖类的转化中起重要作用,此外还参与磷脂代谢及维持离子平衡等生理作用。,(三)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植物激素是植物新称代谢中产生的天然化合物,它能以极微小的用量直接影响植物细胞的分化、分裂以及发育,影响植物的形态建成、开花、结实、成熟、衰老脱落、休眠、萌发等生理活动。在植物组织培养中,主要通过植物激素及生长调节物质对离体的组织、器官的形态发生进行调控。包括诱导细胞分裂、愈伤组织的生长、根芽的分化以及体细胞胚胎发生等。,常用的植物激素及生长调节物涉及五大类植物激素:1、生长素类:IAA、IBA、NAA、2,4-D2、细胞分裂类:6-BA、KT(Kin)、ZT、2ip3、赤霉

6、素类:GA3、GA4、GA74、脱落酸:ABA5、乙烯:ETH,1、生长素类:主要促进细胞伸长生长和细胞分裂,诱导形成愈伤组织,促进生根。常用的有NAA、IAA、IBA、2,4D等。,2、细胞分裂素类: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促进茎增促,抑制茎伸长;诱导芽的分化、促进侧芽萌发;延缓衰老。常用细胞分裂素有BA、KIN、ZT、2ip等。,此外近年来发现苯基脲衍生物具有非常高的细胞分裂素活性,在多种植物上应用。如TDZ,CPPU,4PU等。,3、赤霉素类:主要具有诱导茎的细胞伸长,对根无效;对形成层细胞分化有影响,与生长素协同作用;可以诱导离体成花;打破休眠等功能。常用GA3、GA4等。,4、脱落酸(A

7、BA):促进休眠、衰老和脱落。组织培养中较少使用,主要用于调节激素平衡,促进形态建成。,5、乙烯:主要促进衰老和脱落,高浓度易形态变化。,(四)碳源:碳源主要为细胞提供合成新化合物的骨架,为细胞的呼吸代谢提供底物与能源,此外还能维持一定的渗透压。常用的碳源主要是蔗糖,使用浓度在25,此外果糖、葡萄糖、麦芽糖、山梨糖、甘露糖及可溶性淀粉等也常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糖浓度高低直接影响形态建成。,(五)琼脂:琼脂作为固化剂用于组织培养中,起支持植物的作用,不提供营养,为海藻中提取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仅溶于热水(90 oC以上),成为凝胶,冷却后(40 oC以下)即凝固为凝胶。琼脂的用量通常在410g/L

8、.琼脂是组织培养培养基中主要的成本支出,约占80。,琼脂的凝固能力除与原料、厂家的加工工艺有关外,还受高压灭菌时的温度、时间以及pH影响。,(六)有机附加物:1、椰子汁:用量为100200g/L。2、香蕉泥:使用量为150200g/L。3、苹果汁、番茄汁等。,(七)其他成分:1、活性炭:使用量为0.2-1%。,2、抗生素:常用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等,用量在520mg/L。,3、抑制酚类物质形成的物质:(1)抗坏血酸:可以加入培养基或浸泡处理外植体。(2)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加入培养基中。,4、生长抑制剂:常用矮壮素、比久(B9)、多效唑(pp333)、三碘苯甲酸、根皮酚等。,二、培养

9、基的类型:1、高盐浓度培养基:MS、B5、SH等。适用于多数营养需求量较大的植物。2、中等盐浓度培养基:Nitsh、Miller等 大量元素浓度约为MS的1/2。3、低盐培养基:WPM、White等。大量元素浓度约为MS的1/4左右。适用于木本植物的培养。,表3 N6培养基的组成和配方,三、培养基母液及激素母液的配制:由于培养基中元素种类多,用量少,因此每次称量繁琐,因此通常将各种营养成分配制成母液保存,配制培养基时根据需要量取用,从而简化操作,节省时间。营养元素母液根据其性质和反应特性混合。激素母液 根据使用浓度配制。,1、器皿和用具的准备 仪器包括万分之一天平,百分之一天平,pH计 用品包

10、括不同型号的烧杯(2000ml、1000ml、100ml),容量瓶(1000ml、500ml、100ml)、移液管(10ml、5ml、2ml、1ml)、试剂瓶若干(1000ml、250ml)、移液器(1000ul、200ul)滴灌、玻璃棒、试管、各种规格三角瓶(150ml、100ml、50ml)、培养基分装器,漏斗、称量纸、标签纸、不同范围pH试纸、铅笔等。玻璃器皿用前清洗干净。,2、药品及蒸馏水准备:药品采用分析纯或化学纯试剂。水利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3、母液配制:(1)配制母液原则:相同类型的试剂混合;易形成沉淀的药品分开;母液浓度要适宜;用量要认真计算和核对;药品要准确称量。,(2)M

11、S培养基母液的配制:MS培养基母液根据试剂特性通常配成四种母液,即大量元素母液(10或20倍)、微量元素母液(100或1000倍)、Fe盐(100倍)、有机物(100倍)。配置前先进行根据培养基组成和配制体积计算母液试剂用量,然后称取药品,大量元素可以用百分之一或千分之一天平,微量元素,铁盐和有机物用万分之一天平称量。,(3)激素母液的配制:根据各种激素的使用浓度配制适宜的母液,用万分之一天平称取激素,溶剂溶解后加水定容。生长素类、赤霉素类及脱落酸等用95乙醇溶解;细胞分裂素类用1N HCl或1N NaOH溶解。通常激素母液浓度生长素类为0.10.5 mg/ml,细胞分裂素母液浓度为0.21.

12、0 mg/ml.,四、培养基的配制:1、量取母液:营养元素和激素。2、称量蔗糖、琼脂,放入600ml左右蒸馏水的锅内,电路上加热,使琼脂溶化。3、加入母液,混合均匀,调整pH值。4、分装入瓶,每瓶4050ml。5、封口:用46层称量纸封口,之后灭菌备用。,五、培养基的灭菌(高压蒸汽灭菌):1、加热:灭菌前检查灭菌锅内水量是否充足,然后将培养基放于灭菌锅内,改好盖,关闭放气阀,打开电源,加热升温。2、排气:当温度升至0.5kg/cm2时,打开放气阀彻底排出锅内冷空气。然后关闭放气阀,促使压力继续上升。,3、温度控制:当锅内压力升至1.1kg/cm2时,计时1520分钟,计时结束后,关闭电源。4、出锅:当灭菌锅自然冷却后,取出培养基,放置于接种室备用。,六、培养基的保存:1、防尘:防治灰尘污染。2、避光:吲哚乙酸等易于分解,要注意遮光。3、恒温:4 oC可保存36周,室温下两周内用完。4。定期更新:不易长期保存。,200509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