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二则矛与盾》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寓言二则矛与盾》教学设计.doc(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寓言二则矛与盾教学设计 寓言二则矛与盾教学设计1设计理念:古代寓言二则是人教版五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册第六组(这是本册教材的最后一组课文)的一篇课文。本课有两篇古代寓言,一篇是矛与盾,一篇是郑人买履。选编这两篇*,旨在让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初步接触古文,初步了解汉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有着几千年悠久的历史,初步感受古文遣词用语的凝练、精要之处。这两则寓言故事篇幅短小,读起来琅琅上口,但由于学生是刚刚开始接触古文,所以注意指导学生练习读通顺仍是*的学习重点之一。矛与盾教育人们说话做事不要自相矛盾;郑人买履教育人们做事情不要教条主义。教学中要营造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初步
2、掌握朗读古文的方法,了解古文的内容,理解寓言中所蕴含的意思。一、布置预习,读通课文1、在学习之前先请学生认真读课文,告诉学生读古文的一些方法,比如先把不熟悉、不认识的字在课文中找出来加注拼音,然后尝试着读课文,读的过程中要结合课文注释大概了解课文内容,根据课文内容练习读出古文的停顿。2、在学习之前,还可以请学生独立或自由组合查阅一些资料,积累有关古文的知识,阅读一些比较浅显的古代寓言或古文,在家长的帮助下或与同学们的交流中,获得知识。3、再次尝试着读这两则寓言。(目的是激发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帮助他们积累有关古文的知识)二、自主读书,探究理解1、出示课本中的插图或其他有关的图片。(教师可自己制
3、作多媒体课件,但不要把故事全部展示给学生)同学们已经读过了这篇课文,知道矛与盾讲的是什么故事吗?请大家说一说。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请再默读课文,想想应该怎样做就能读懂。(检查学生是否读懂了课文,请学生根据以往的阅读经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习方法渗透在学习过程中)2、请同学们再次放声朗读这个故事,可以摇头晃脑地读,还可以加上动作读,读过之后想一想:你觉得故事中的这个人是怎样的一个人,你是从课文中哪些地方读出来的,(本篇课文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特点,让学生自己在读书的过程中体会人物的特点;卖矛与盾的人一会地称赞自己的盾无比坚固,一会儿又夸自己的矛无坚不摧,形成了“矛盾”)
4、三、合作学习,交流分享1、小组交流讨论,共享收获。(使学生个体的感受在与其他同学的合作中得到补充或矫正,在合作中学会交流、学会倾听,学习与他人分享,使学习灵动起来)2、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表演矛与盾,先请小组内同学间互相表演,然后在班里表演。(通过表演的形式,进一步使学生理解人物的特点,为下一步学习作铺垫)3、请再次读这则寓言,想一想它的寓意是什么瞒自己写下来,小组交流。(理解寓言的关键在于旁人的话: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后来,“矛盾”这个词语连用比喻自己的言语、行为或想法前后不一互相抵触,“自相矛盾”这个成语的出处就在这里)(在读通读顺读懂之后,使个体与合作学习变得有价值,使学生再往深层次
5、发展自己归纳总结并练习写下来,给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小组交流又进一步体现互助、合作、协同攻关)4、在理解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背诵课文。(理解了的东西容易记得牢,这篇古文短小很容易背诵)四、拓展延伸,利用资讯课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收集来的资讯,办一期小报。可以以寓言精粹、寓言故事、寓言小报等为报名,贴在壁报栏里,以实现资源共享。教学反思今天上完了矛与盾,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现实的社会生活潜移默化地在我们的孩子身上烙上了印记。那是我设计最后的拓展环节:同学们,如果老师是一个军需处处长,因为战势的需要,要买这些矛与盾,同学们是矛与盾的推销者,你应该怎样才能够成功地推销这些矛与盾呢?并且如何才能建立良
6、好的供需要求的呢?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了。学生纷纷讨论。三分钟后他们开始了令我震惊的回答:在孩子们积极而热烈的回答中,我提炼出以下几种答案:1、我打价格战,打五折。(仿佛时下低级服装店中,蹩脚的促销手段)2、我降价,将生产工艺提高,生产3把矛的原料变成生产5支矛的。(偷工减料,据说,中俄边境贸易一度异常火爆,廉价的中国鞋、服装很抢手。可是没多久中国的这些商品就卖不动了,且被戏称为“礼拜鞋”、“礼拜服”只是只是穿了一个星期就出现了质量问题。于是中国的商品成了廉价的“劣质品”的代名词。有的地方甚至打出了“中国商品滚出我们的市场的旗号”。因为短期利益的驱使,一味靠廉价作为竞争筹码。所以放眼现在的国际市
7、场,中国的品牌能叫响的的屈指可数。看来孩子们从中学到的也是这中蹩脚的竞争生存之道。)3、我给这个军需处长回扣20%,我舅舅是个医药代表,他就是用这种方法把药卖给了医院的(令人震惊啊。这是行贿受贿啊!难怪药价不下药价居高不下。等他们长大之后,不知道将会用什么方法来演绎将来的社会?)4、我买二送一,送一盒创可帖(打战的需要这是一条颇有远见的销售策略,如果孩子的阅历更丰富些,可以有更好的搭配促销内容)5、我重金聘请吕布做我的产品的形象代言人,对进行产品进行包装。(虚假广告的自我吹嘘,当然也不排除这种方式树立品牌效应的积极因素。)当孩子们面红耳赤地将自己的推销方案说出来的时候,我绝对不能放任这种可怕的
8、想法,也没有粗暴的否定。我因势利导:同学们,这种种推销方案能够让我们建立很好的贸易关系吗?你用这种方法能够树立自己的品牌吗?又是一阵热烈的讨论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终于达成了共识产品的质量是竞争的根本,种种投机的方法只是一种鼠目寸光的行为,只会自毁前程课程终于圆满的结束了。但我思考良多:看来,校园将不再是一块净土。我们的孩子以他们稚嫩的视角去观察审视这这个社会。在将来的道路上,他们模仿、重复着父辈的所为。孩子的心灵受到怎样的影响啊!当前社会大环境不好,加上网络时代“红黄黑”各种信息很多,都在影响我们的学生。社会在不断进步,新鲜事物永远层出不穷,道德标准与道德观念也在不断发展。面对追求效率及
9、效益最大化的市场经济浪潮,生命可以变得很无情,人性可以很迷失。面对社会经济成分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以及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面对经济失衡、环境破坏、人性尊严及和平所受到的挑战;面对社会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环境,我们的课堂应该怎样定位?是一层滤网?是一张屏风?我想如同农业生产一样,我们无力改变大自然,但可以建造一个塑料薄膜的暖棚,使小气候起大作用,也能获得丰收。我们无力改变整个世界,但我们可以努力争取自己所耕耘的那方小天地获得累累硕果。每天每人都做一点,世界也是美好的春天。寓言二则矛与盾教学设计2学习目标1.学会生字:寓、矛 、盾、誉、吾。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交背诵。3.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成语
10、包含的道理。4.以此积累词语,进行拓展练习,培养学生观察、聆听、想象等能力及语言创新能力,启迪智慧。教学重难点了解古词义,弄懂寓意,用自己的话创造性地表达。教学手段及方法1.多媒体辅助教学。2.讲授、讲解、讨论、模仿、运用、回顾教学课时一课时教材分析矛与盾是小学六年级(第十二册)第二十五课内容,短小有趣,借买矛与盾的故事讽刺生活中自相矛盾的现象,耐人寻味。文本资源与现实联系点较多,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寓言的寓意,并开展思维和语言训练。教学过程一、沟通今天第一次给大家上课,希望同学们积极思考,努力听讲,踊跃发言,展示才能,共同上好本节课。二、回顾、朗读、揭题1.上学期我们学过哪些古文
11、?2.幻灯片出示古文学弈。朗读提问:古文中包含了哪个成语?学生回答后小结:希望同学们上课也要这样专心致志。3.体会“弗”:弗若:不如;弗许:不允许。你还能说两个带弗的词吗?(弗能:不能;弗敢:不敢)4.揭题: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新的古文,也是一则有趣的而且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道理的古文。(板书课题:25.矛与盾)三、学习矛与盾1.出示幻灯片:题目、图和学习目标。2.明确学习目标(朗读学习目标)。3.看图:说说图上内容,小结。4.让我们来看动画片(点击“请看动画”)5.朗读课文:a、范读;b、试读、指导、幻灯划出节奏、自由读;c、齐读,小结朗读情况。6.学习生字并体会课文内容:a、本课要学的生字有
12、:寓、矛、盾、誉、吾;b、幻灯放大生字逐字识记,并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如,学习“矛”,可以提问 “课文中的那个人怎么吹他的矛的?你能不能模仿他的口气吹一番呢?”等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表扬。c、书写这些生字。7.体会句子意思:a、思考每句意思,同桌小声讨论;b、幻灯逐句出示古文,讨论、理解或表演,再幻灯出示句意;c、齐读译文。8.拓展语文思维空间:a、提问: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寓言故事吗?b、根据学生说的情况小结,然后再提示“请认真看和听动画片”注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及表情还有当时的环境,特别要注意两部动画片的不同之处。c、谁还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呢?相信你说的比动画片上的还好,可以说
13、整个故事,也可以说其中的一个小片断。d、自由发言,小结,幻灯出示译文朗读。9.运用和体会寓意:a、提示:读和这则寓言看了动画片后,大家会觉得好笑,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也常会遇到这类似的好笑事。b、幻灯出示句子,提示:下面的句子哪些有自相矛盾的现象发生呢?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1) 教室内人声鼎沸。正在演讲的班长高呼:“都不要讲话!”。(2)墙上写着四个字:“不准任何人在此写字。”(3)一直不努力,未来成为科学家。(4)一边跟人家说减肥要少吃点,自己胖得走不动了还天天大吃大喝!(5)告诉孩子要守信,可自己常说话不算数。(6)天天说开阔学生视野,但一年一次都没春游。(7)自己想成绩好但又怕上课、背
14、书、做练习。(8)美国一边说要维护和平,一边又发动战争。(9)不想同学骂自己,可是天天骂同学。(10)一阵雷雨下了一天一夜。(11)我们班基本上一半同学达到体育锻炼标准。(12)我猜想他肯定是一个六年级学生。(13)我估计他这道题一定错了。(14)他一坐下来就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梦乡。但想到农民伯伯正在雨中夺粮,他哪里还睡得着呢?(15)我们全班同学都参加祭扫烈士墓的活动,只有王小芳、胡新刚两个同学因为有病没有去。(16)我目不转睛地盯着黑板,把题目从左到右反复看了好几遍。(17)全班所有同学基本上都制定了学习计划。c、讨论上面的句子谈谈体会。d、幻灯出示作文一篇:自相矛盾的王叔,指名朗读。寓言二
15、则矛与盾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学习本则寓言中的五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理解故事内容。3、领悟文中所告诉的道理,在日常生活中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教学重点:理解*内容。教学难点:理解寓意。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一套。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出示矛和盾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古代的两种兵器矛和盾。并作简要介绍。再出示以矛攻盾的图片,以及课文插图。问:这个人在干什么?(在卖矛和盾)今天我们就去现场看看,他是怎么夸他的矛和盾的。(板书:矛和盾)这是一篇文言文,以前我们已经接触过这类*。我们应该怎么样来学习这类*呢?(出示:学习方法)学生齐读。二、朗读课文,学习生
16、字。1、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听配乐朗读,注意听清停顿、重音。3、生再读课文。尽量模仿范读,读准字音,读好停顿和重音。4、跟读。以达到朗读效果。三、理解句意。1、生根据注释自己理解,同桌互相交流。2、全班交流。(出示带注释的原文)让学生弄清每句话的意思。3、指名说出全文意思。教师适当点拨。4、小结全文意思。(出示课件:原文译文)5、想一想,写一写:围观的人走散了,这个楚国人会怎样?(出示课件)四、表演这则故事。这则故事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自相矛盾”。五、归纳寓意。讨论: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小结:(出示课件)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
17、说,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现实社会中有这样的人吗?说一说。六、阅读课文。再读课文,试背课文。七、阅读材料。观看自相矛盾的视频材料。八、总结。刚才的片段好笑吧。在笑过以后,人们都能悟出一个深刻的道理。像这样的短小故事还很多,被人们收集在韩非子里。(出示课件)板书设计:25、矛与盾(锋利)矛 盾(坚固)自相矛盾(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寓言二则矛与盾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朗读并背诵课文。2.引导学生理解寓言内容,能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3.帮助学生学会“矛、弗、卮、遂”4个会认字和“矛、盾、弗、祠、遂”5个会写字。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18、。教学难点: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要教学生结合注释,或理解文中一些字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内容。课前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自相矛盾教学过程一、透过课题知内容学生齐读课题,审题质疑:(展示课件第二至三屏)(一)矛是什么样子的?它的作用是什么?(二)盾是什么样子的?它又有什么作用?(三)课文写了关于矛和盾的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四)教师小结:课文写了古时候有一个卖盾和矛的楚国人,由于片面地夸大了盾和矛的作用,结果出现了自己说的话前后互相抵触的尴尬局面的故事。(五)简介:1.作者:韩非韩非子难势2.寓言:体裁特点3.过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这节课,我们要首次学习一种既古老又新奇的语言文言文。大
19、家还记得吗?在四、五年级的时候,我们曾经接触过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一些名言警句。大家回忆一下:那些名言警句的语言和我们现在的语言有什么不同之处?二、根据内容_路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熟读成诵。(展示课件第四屏)全文只有一段,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有一个卖盾和矛的楚国人,在夸耀自己的盾与矛。第二层:人们听了他的话后的反应,使这个楚国人无言以对。三、沿着思路译课文(一)学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会认“矛、弗”2个生字,会写“矛、盾、弗”3个生字。观察课文插图,对照课文下面的注释,想想每一句话的意思,教师适时点拨。(展示课件第五至十六屏)(二)小组讨论,然后交流。(审题质疑,
20、初知矛和盾的感性形象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为下文的顺利教学和自主学习扫清障碍。)1.演一演:假如你就是那个楚人,你将怎样夸耀你的盾?请你模仿一下他在集市上大声吆喝叫卖的样子。2.议一议: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怎样说?3.演一演:假如你就是那个楚人,你又将怎样夸耀你的矛?请你模仿一下他在集市上大声吆喝叫卖的样子。4.议一议: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又会怎样想?又会怎样说?四、联系课文悟道理用自己的话给学习小组内的其他同学讲一讲这则寓言故事。(展示课件第十七至十八屏)(1)交流讨论:为什么会出现“其人弗能应也”的尴尬局面?(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读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说话办事前后要一
21、致,不能自圆其说。)(3)想一想:在你的周围,存在着自相矛盾的人和事吗?五、课堂练习。1、根据拼音写汉字。楚人有()盾与矛者,()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2、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朋友听。3、分小组把这则寓言故事编成一个小品,表演给大家看。板书设计:自相矛盾盾坚固矛锋利(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第二课时画蛇添足教学过程一、透过课题知内容学生齐读课题,审题质疑:(展示课件第十九屏,整理问题。)(1)谁画蛇?为什么要画蛇?(2)蛇有足吗?为什么要给蛇添上足?(3)课文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哲理?(4)教师小结:课文写了楚国有个人在祭祀后赏赐给下人一壶酒,下人商量通过画蛇比赛决定怎
22、么喝酒,先画完蛇的人又给蛇画上了脚,结果没喝到酒的故事。(5)简介:战国策齐策(6)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自相矛盾这则寓言故事,从中我们明白了寓言这种体裁一般都包含了深刻的哲理。那么,画蛇添足这个寓言又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它又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二、根据内容_路1.学生示范朗读课文,教师适时指点纠正,2.学生熟读成诵。(展示课件第二十屏)3.全文共四个自然段,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分为三层:第一层(第1自然段):楚国有个人在祭祀的时候,赐给他手下的人一壶酒。第二层(第2自然段):几个人商量怎么喝这壶酒。第三段(第34自然段):先画完蛇的人又给蛇画上了脚,结果没喝到酒。三、沿着思路译课文(1)学
23、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会认“卮、遂”2个生字,会写“祠、遂”2个生字。(2)观察课文插图,对照课文下面的注释,想想每一句话的意思,教师适时点拨。(展示课件第二十一至三十一屏)(3)小组讨论,然后交流。1.故事的起因有几句话?2.他们为什么要画蛇?3.“蛇先成”的那个人为什么要给蛇画上足?他那时的表情怎样?怎么做的?怎么想的?说话的语气是怎样的?(教师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4.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是一个什么句子?你能把它换个说法,且意思不改变吗?四、联系课文悟道理用自己的话给学习小组内的其他同学讲一讲这则寓言故事。(展示课件第三十二至三十三屏)(一)交流讨论:为什么“蛇先成”的那个人会“
24、终亡其酒”?(二)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读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三)想一想:在你的周围,存在着画蛇添足的人和事吗?五、课堂练习。1.写出下面句子中“之”字的意思。(1)誉之曰()(2)吾盾之坚()(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4)数人饮之不足()(5)为之足()(6)一人之蛇成()2.分小组把这则寓言故事编成一个小品,表演给大家看。板书设计:画蛇添足吾能为之足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比喻有人自作聪明,做了多余的事,反而弄巧成拙,把事情办糟了。)教学反思:整堂课的教学,就在师生的读读,说说,演演中轻松有趣地进行着,通过这样的形式,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语言文字表面的意思,而且将文中没有具体阐述
25、的内容也生动丰富地表现出来了。让学生深深地明白了一个人说话处事应实事求是的道理。教学结束前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体会,大多谈得比较到位。可见,学生不仅读懂了“自相矛盾”这个故事,而且真正明白了这个成语中蕴含的道理,而这些收获都是学生在自读交流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悟得的,一定会真正地深入其内心世界。寓言二则矛与盾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学会4个会认字和5个会写字。2、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寓言的内容。能够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3、朗读并背诵课文。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寓意。教学难点:掌握结合注释及理解重点字词的方法,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4个会认
26、字和5个会写字。2、正确朗读自相矛盾,借助注释及字典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教学难点: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教学过程:一、导入:1、猜画谜,激发学生学寓言的兴趣。(出示一些经典寓言故事的图片)2、教师引导学生:低、中年级时,我们学过不少寓言故事,还记得吗?都有哪些?寓言就是以浅显而生动的小故事,向人们讲述做人、做事的道理。但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则寓言故事与以往的表达方式上有些不同,是什么呢?打开书,快速浏览,你发现什么?-是两则文言文。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以前我们学过一些古诗,怎样才能将文言文读准确,有什么方法吗?请
27、学生尝试自己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同时注意断句。2、指名读生字、词语。“矛、盾、锐利、坚固、祠、遂、弗”请学生到黑板前,板书第一则寓言的题目。教师强调“矛盾”二字书写并字面解题。3、教师范读课文。4、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三、细读课文,深入体会。1、指名读*,讲一讲故事大意。2、故事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呢?学生读第一句。教师出示:楚人有鬻盾与矛者你知道了什么?怎么知道的?-“从前楚国有一个人卖矛和盾。”“鬻”的理解学生是通过书下的注释了解的。在此提示学生学习文言文要善于运用书_释帮助理解。3、他是如何叫卖的?你知道了什么?分别请学生读那个人叫卖的两句话的。学生解
28、释句子大意。-理解过程中“坚、利、于”等词语学生在注解里无法找到解释,可引导学生翻阅字典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并给予肯定和鼓励。学生带着理解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他为什么要这样夸耀自己的矛、盾?之前他会想什么?叫卖时的语气、神态、动作是怎样的?周围的人听会又会有哪些表现呢?出示填空:自主思考,集体交流,四人小组内可以演一演。指导学生有感情讲一讲小故事,并有感情地朗读句子。4、人群中,有这样一个人,他不仅在听,更在想,于是他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指名读,谈理解。楚国人的反映怎样?-“应”:回答。“弗能应”:不能够回答。能用一个词语表达吗?-无言以对、哑口无言。5、为什么“弗能应也
29、”?-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矛、盾的作用,结果出现了自己说话相互抵触的情景。6、那么,你怎样理解“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呢?-比喻说话、做事相互抵触。四、生活中有没有“自相矛盾”的时候呢?或者你觉得这个成语用在什么情况下合适呢?想一想、交流。五、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尝试背诵。用现代汉语讲一讲这个故事。板书设计:2寓言二则之自相矛盾我的矛我的盾物莫能陷也于物无不陷也锐利戳得穿坚固戳不穿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正确朗读画蛇添足,借助注释及字典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理解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背诵课文。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寓意。教学难点: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
30、从中受到教育。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上一课,我们学习了韩非子难势里的一则小故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故事,这次带给大家的是战国策齐策里的故事,听一听、猜一猜。(放录音讲故事看幻灯片猜成语)你们能不能根据刚才听到的故事和看到的图画猜出这个故事的题目呢?(引出课题画蛇添足)二、读悟探究:(一)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读准字音)(二)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读音和断句。)(三)说一说小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是怎样发生?怎样发展?结果怎样呢?(四)发生:学生读1、2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大意。(教师注意引导结实“足、余、之、成”等词语,并鼓励学生用上上节课的学习方法。)(五)教师:而后发生
31、了什么事情呢?谁来读读?用自己的话说大意。(教师注意引导关键词语的理解)“一人蛇先成”,他是这样说?怎样做的?读一读你感受到什么?“吾能为之足”指导学生用十分傲慢的语气去读,摆出那幅洋洋自得的神态来。(个别读)(六)教师:他很得意!可是最后却没有喝到酒,为什么呢?“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理解这句话。指导学生读出反问的语气,将质疑、不屑的神情表现出来。(个别读、分组读。)出示:为蛇足者,终亡其酒。故事的结果怎样?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个人“终亡其酒”呢?-他自作聪明,违背事物本来的面目,弄巧成拙,办糟了事情。带着理解读一读。三、学以致用:1、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2、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过“画蛇添足”的时候,用这个成语造句。教师点拨:比如同学们写作文,本来结构完整,可常常添上一些废话凑数,这可以说是什么?四、总结全文:1、有感情地朗读寓言故事,并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寓意是什么?2、你能将文言文讲给别人听吗?选择一篇试背。(教师可以提供课文留白或成语故事的图片)五、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2、分小组选择一个故事演一演。可以在学习“百花园一”时交流展示。3、收集一些语言故事,了解一下寓意。板书设计:2寓言二则之画蛇添足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寓意: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