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682357 上传时间:2023-08-09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3.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3章:基因的本质,为什么后代与亲代如此相似呢?,1、在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哪一种物质能够在亲子代细胞间保持数目和结构的稳定?,2、染色体的化学组成是什么?,染色体,DNA和蛋白质,【思考】,染色体,谁是遗传物质呢?,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20世纪20年代:人们认识到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美国科学家 艾弗里(1877-1955),首先通过实验证据对“蛋白质是遗传物质”这一观点提出挑战的科学家是谁?,艾弗里的实验又是在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斯的实验基础上进行的,R型菌,S型菌,光滑,有,有,粗糙,无,无,二、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体内转

2、化),1、将R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 内,小鼠不死亡。,分析:R菌不致死,无毒。,2、将S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分析:S菌使小鼠致死,有毒性。,3、将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细胞结构破坏,DNA 未破坏)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分析:S菌死亡后失去毒性,不致死。,4、将无毒的R型活菌与加热杀死后的S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并分离出S活菌。,转化,+,活R,死S,活S,S中的转化因子,无毒性的R型细菌在与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变成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分析:,转化,结论:已经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即遗传物质。,转化因子是

3、什么呢?,三、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3)实验结果是,只有DNA与R型活细菌混合,才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DNA的纯度越高,转化就越有效。,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或蛋白质的作用。,实验组:DNA与R活菌单独培养。其它都是对照组。,DNA是使R型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2)实验中的实验组以及对照组,(4)实验结论是,寻找转化因子,(1)实验关键的设计思路,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只提出“S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并没有具体证明哪种物质是遗传物质。最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是艾弗里。,注意:,S型,+,R型,多数,少数,基因重

4、组,背景资料:,艾弗里的实验不但没有使科学界接受,反而引起了科学界许多人怀疑。,终于在1952年,由美国科学家赫尔希和蔡斯找到了一种理想的实验材料T2噬菌体,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从而证实了,科学界的怀疑、否定,不但没有能动摇艾弗里等人继续探索的坚定信心,反而加强了他们的信念,为进一步明确、探索而奋斗。,在1949年艾弗里及同事将DNA中蛋白质的污染降到0.02%,但仍未能改变人们的观点。,是否有更好的实验材料,可以不用经过人工提纯DNA,就能单独地去观察DNA或蛋白质的作用呢?,有没有可能DNA上仍沾有蛋白质,极少的蛋白质就是转化因子呢?,?,更具说服力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四、噬菌

5、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病毒(根据寄主不同),植物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DNA病毒,病毒(根据遗传物质不同),RNA病毒,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实验材料:,T2噬菌体,大肠杆菌,、结构:,(一)、T2噬菌体,3、增殖特点:,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在 的作用下,利用 的物质来合成成,进行增殖。,自身遗传物质,大肠杆菌体内,自身的组成成分,外壳:,内部:,蛋白质,DNA,2、代谢特点:,只能寄生在大肠杆菌内,不能独立进行新陈代谢,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合成(复制),组装,释放,完成增殖,产生子代,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分哪几步?,DNA和

6、蛋白质,应分别标记哪一种元素?,DNA标记P;蛋白质标记S。,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遗传物质是DNA.噬菌体进入细菌中的是DNA,这样就形成了与亲代一样的噬菌体,它的蛋白质不是亲代连续下来的,是由DNA控制合成的。,实验说明什么?根据是什么?,相关链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噬菌体肉眼看不见,用何种方法可知进入细菌内的而不是蛋白质?,同位素标记法,蛋白质和DNA能否一起标记?,不能,应该分别标记,过程探究3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如何让噬菌体被标记?,(先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去侵染这种大肠杆菌),培养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噬菌体-蛋白质(35S),32P,35S,培

7、养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噬菌体-DNA(32P),标记噬菌体的方法,过程探究3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上清液主要成分是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沉淀物主要成分是含噬菌体的大肠杆菌,过程探究3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用放射性同位素35S 标记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子代噬菌体,35S,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没有进入到细菌中,无35S,亲代噬菌体,想一想:这一结果说明了什么?,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噬菌体内部DNA,32P,子代噬菌体,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到细菌中,亲代噬菌体,有 32P,想一想:这一结果又说明了什么?,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35S标记噬菌体,+细菌

8、,搅拌,离心,上清液:噬菌体外壳,放射性高沉淀物:细菌 放射性低,细菌内无放射性,使细菌与噬菌体外壳分开,为什么?,因为被35S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不进入细菌内,在上清液中,沉淀物中为什么还具有低的放射性?应该没有才是啊?,搅拌离心不充分,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细菌内有放射性,32P标记噬菌体,+细菌,搅拌,离心,上清液:放射性低 沉淀物:细菌 放射性高,因为被32P标记的噬菌体DNA进入细菌内,不在上清液中,上清液中为什么还具有低的放射性?应该没有才是啊?,因为被32P标记的噬菌体可能还没有完成侵染过程,或者子代噬菌体已经释放,经离心到了上清液中,为什么?,时间限制要严格:

9、既要保证噬菌体已经完成侵染;又要保证子代噬菌体未释放。,实验结果,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NA分子在亲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是遗传物质,DNA是遗传物质,以上两个实验并没有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四)、实验结论:,DNA是唯一的遗传物质吗?,五、RNA是遗传物质,有些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它们不含有DNA,只含有RNA。在这种情况下,RNA就起着遗传物质的作用。,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人的遗传物质是()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细菌的遗传物质是()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RNA,DNA或RNA,DNA,DNA,DNA,DNA,大多数

10、生物以 为遗传物质,少数生物以 为遗传物质,所以 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DNA,RNA,核酸,归纳总结。从三个实验的结论中,拓展出下列规律:,(3)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非细胞结构的生物体内(病毒),只有一种核酸,只有一种遗传物质,即DNA或RNA;(2)在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内(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只有DNA是遗传物质;(3)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归纳总结:,1注射后能使小白鼠因患败血病而死亡的是()AR型肺炎双球菌B加热杀死后的R型肺炎双球菌C加热杀死后的S型肺炎双球菌D加热杀死后的S型

11、肺炎双球菌与R型细菌混合,学习自测,D,2噬菌体外壳的合成原料直接来自于()A细菌 B噬菌体 C原噬菌体外壳降解 D环境,A,3用噬菌体去感染体内含32P的细胞,在细菌解体后含32P的是()A子代噬菌体DNA B子代噬菌体所有部分 C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 D子代噬菌体不含32P,A,思考与讨论,1.细菌和病毒作为实验材料,具有的优点是:(1)个体很小,结构简单,容易看出因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细菌是单细胞生物,病毒无细胞结构,只有核酸和蛋白质外壳。(2)繁殖快。细菌2030 min就可繁殖一代,病毒短时间内可大量繁殖。,2.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或蛋白质的作用。,3.艾弗里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有细菌的培养技术、物质的提纯和鉴定技术等。赫尔希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有噬菌体的培养技术、同位素标记技术,以及物质的提取和分离技术等。,课后练习,基础题 1.(1)();(2)()2.C 3.D拓展题大肠杆菌裂解后,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是在亲代噬菌体的遗传信息的作用下,以大肠杆菌的氨基酸为原料来合成蛋白质外壳的。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作为遗传物质至少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能够精确地复制自己;具有贮存遗传信息的能力;结构比较稳定,能够指导蛋白质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和新陈代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