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游戏理论与幼儿园游戏教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讲游戏理论与幼儿园游戏教学.ppt(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讲:游戏理论与幼儿园游戏教学,第一章国外关于幼儿游戏理论的描述,第二章国内关于幼儿游戏理论的描述,第三章对幼儿园游戏教学的再认识,国外主要的游戏理论流派,1、古典的游戏理论(“精力过剩论”“娱乐论”“练习论”“自然展露”)2、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发泄、补偿说”“掌握论”“角色扮演”“宣泄说”)3、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同化、顺应”“游戏发展阶段”“象征性游戏”)4、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最近发展区”“游戏过程说”“角色游戏”)5、游戏的生态学理论(“环境的三层系统”“情境中诸关系”“特征刺激模式”),1.古典的游戏理论,19 世纪下半叶到20 世纪30 年代左右,是儿童游
2、戏研究的初兴阶段。代表人物有:席勒和斯宾塞的“精力过剩论”,拉扎鲁斯的“娱乐论”,霍尔的“复演论”,格罗斯的“练习论”,福禄贝尔的“自然展露”游戏观。,2.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该学派的理论风行于20 世纪40 年代至60 年代,代表人物有弗洛伊德的“发泄、补偿说”,埃里克森的“掌握论”,佩勒的“角色扮演”,门宁格的“宣泄说”。游戏满足了孩子想做大人的愿望。游戏帮助儿童掌握创伤事件,使受压抑的敌意冲动得到发泄。,3、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20 世纪60 年代至70 年代,认知发展学派将儿童游戏研究推到了鼎盛阶段,代表人物是皮亚杰。游戏的认知本质:同化超过了顺应 由于儿童早期认知结构发展的不
3、平衡有两种情况:一是顺应超过了同化:外部的影响超过了自身能力,表现为主体对客体的模仿。二是同化超过了顺应:主体自身的兴趣与需要超过了外部影响而占居主导地位,主体只是为了自我的需要与愿望去转变现实而很少考虑事物的客观特征,这是游戏的特征。,皮亚杰游戏理论的贡献,1.开拓了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考察儿童游戏的新途径。2.认识到了游戏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价值,冲击了游戏-学习对立观3.注重游戏帮助儿童处理情感问题的价值。(一)对新的刚刚出现的、不完善的心理机能进行练习、巩固,使它得到丰富与发展。(二)帮助儿童解决情感冲突,实现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4.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20 世纪60 年
4、代至90 年代,是儿童游戏研究的突破阶段。代表人物是:苏联的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列昂节夫的“游戏过程说”,艾利康宁的“角色游戏”。游戏的主要观点:1活动在儿童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游戏是学前期的主导活动3.强调游戏的社会本质 4强调成人的教育影响,5.游戏的生态学理论,20 世纪70 年代至21 世纪初,是儿童游戏研究的多领域交叉研究阶段。代表人物是帕顿、哈特勒和雪尔等人。本理论更多地采用对自然状态下儿童的游戏做客观的记录和描述,在对这些记录做结构分析的方法。如男孩的在家较多时间参加被动的娱乐和正式的比赛、放肆、不顺从夏令营参加探索性、建设性和戏剧性游戏,结识朋友、同龄人和成人。,第二章 国内关于幼儿游戏理论的描述,中国陈鹤琴关于儿童游戏的论述1.关于游戏的价值(1)发展身体。(2)培养高尚道德。(3)能使脑筋敏锐。(4)为休息之灵丹。,2.关于游戏教学陈鹤琴提出:儿童好游戏是天然的倾向,应以儿童的年龄,给予各种游戏的工具,使他们有适当的游戏。要尊重儿童游戏的意愿,教师应当是儿童的朋友,与儿童非常亲近,一起玩耍,以明了每个儿童的性情能力,便于更好地指导儿童,促进他的发展。陈鹤琴强调,教学要游戏化,要以“做”为中心,通过“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教学方法,开展游戏教学。他指出,只有让儿童主动地、积极地参与游戏,才能使教学活动变得更有趣、更快乐、更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