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四则》教学课件.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569067 上传时间:2021-03-26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31.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四则》教学课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论语四则》教学课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论语四则》教学课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论语四则》教学课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论语四则》教学课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语四则》教学课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四则》教学课件.doc(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语四则教学课件 论语四则教学课件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4个二类生字,会读古文中重点字的字音。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喜欢学习古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受与体会。教学重点: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内容,感悟其中的寓意。教学难点:借助注释,理解并说出每句话的意思,能正确朗读课文。教学准备:1.收集有关孔子的资料。2.收集有关论语这部书的资料。教学方法:读中感悟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论语大考堂: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而立,()而不惑,()而知天命,()而耳顺,()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学而不思则(),思而

2、不学则()。你还知道哪些名句?二、出示曲阜孔子庙的图片,介绍孔子。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春秋战国时代是最动荡也是特色的一个时期。就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下,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在鲁国诞生。他就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三、读文,扫清阅读障碍。四、借助工具书理解课文。1.课文翻译:论语开宗明义告诉我们应该开心的两桩事情:“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还有一桩不应该生气的事情:“人不知而不愠。”孔子说:“学习能够经常反省,实践不断获得新的收获,内心里不是很喜悦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聚集而来,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理解你,而你一点也不怨恨,这难道不是君子的风度吗?”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

3、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2.有关课后“为学”名言的理解:(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春秋孔子(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2)业精于勤,荒于嬉。唐韩愈(学业的精深造旨得之于勤奋,在玩耍与游戏中荒废了。)(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战国荀子(还没有刻完就不刻了,这样半途而废,即使是朽木也不能折断;坚

4、持不懈地刻镂,哪怕是坚硬的金石也可以雕刻成功。这句话强调的是坚持不懈。)五、作业:背诵你喜欢的论语中的句子。板书设计:论语四则孔子论语纪录孔子及其弟子语言的语录体散文集。重点字:说乐愠罔殆六、课后小结:论语四则教学课件2一、教学目标1.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3.联系自身学习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二、基础知识患:防患于未然防患未然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三、教材分析1.教材特点: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论语为载体,了解孔子的思想。2.教学重点:理解

5、课文每句话的意思,重点欣赏书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3.教学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内蕴4.教学突破点:诵读法。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欣赏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而该经典主要是谈学习态度、方法和思想修养的,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营造背诵课文的气氛,在读中理解、领会其内涵,力争当堂熟读成诵。四、教法设计(一)导入新课:提及“朝圣”,我们自然会联想到那跪拜、跋涉着的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向圣地麦加前行的浩荡壮观情景,还有电影红河谷那一老一少一步一拜朝前走令人震撼的一幕。而在我国人们也把到山东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同学们知道它的缘故吗?作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

6、板书文题),在我国历影响很大,为儒家的重要经典。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籍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世有“半部论语冶天下”之说。今天,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进论语,去聆听先哲的教诲。(二)关于孔子和论语的简介。(三)教师讲述孔子二三逸事,鼓励学生及时点评。(四)学生根据上述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孔子的美德,如:积极进取,谦虚好学,不肯向命运低头等等。(五)请学生结合自己的初中学习和课外知识,向其他同学推荐论语中自己比较喜欢的一些名句并做简要说明:(六)读课文,理解意思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子曰:“由

7、,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文】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话都明白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智慧的体现.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译文】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要(以他为反面教材)做自省.应该是这个意思。五、资料索引与精华1.孔子孔子在中国是个闻名遐迩、妇孺皆知的人物。老百姓叫他做孔圣人,读书人称他为孔夫子,历人皇帝给他加过许多封号,其中以“大成至圣文宣王”最显赫,以“至圣先师”最为人们所熟悉。孔子是伟大的

8、教育家。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出了一大批有才干的学生。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孔子更是伟大的思想家。他提出了一整套仁学理论,创立了中国思想第一个富有人文特色的哲学体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确立了在中国哲学的总体面貌,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并在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

9、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2.论语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其体式归纳起来有: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论语四则教学课件3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的有关情况及论语,能流利朗读及背诵课文。2.理解每则语录的内容,体味论语的语言风格。3.把握孔子的教育思想,体会孔子所倡导的“

10、为学之道”。教学重难点1.积累归纳,理解文中重要实词的意思及有关句子的含义。2.把握孔子的教育思想,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刚入学,在小学时又强调快乐学习,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够重视,因此学生在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论语?十二章是学生本学期接触的第二篇古文,由于初一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基础较差,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掌握较差,实词积累少,因此在阅读中存在一定困难。所以*要在熟练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拔钉子”的方法,掌握重点词语。并且注意积累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知识。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设计(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导入有人说,

11、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也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二、读儒家经典1.介绍孔子及论语。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被后世尊称为“圣人”。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曾长期聚徒讲学,开私人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三千人,通六艺者72人。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关于孔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全书共二十篇,行文以对话体为主,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南宋朱熹把论

12、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2.轻松听一听:学生听教师朗读课文,听准字音,听清节奏,圈点勾画生字词。3.大胆读一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全班齐读,感知课文内容。多读几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根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理解句子的意思。4.合作译一译:四人一小组,边读边口译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弄懂字词句的含义。注意以下重点词语和句子。三省、愠、说、罔、殆、信、传、矩、十有五、堪饭疏食,饮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择其善者而从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

13、不如乐之者。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三、论儒家经典1.在弄懂文意的基础上小组合作讲讲每一则语录的意思。参考:第一则主要谈学习方法以及怎样做人。“学”是认知过程,“习”则是巩固提高的过程,二者有机统一,才能学有所成。“人不知而不愠”,这是谈个人修养的崇高境界。第二则讲治学的人的品德修养。“吾日三省吾身”后面用了一个冒号,表示它是总领后面的内容。“三省吾身”在今天也仍然有它的现实意义。第三则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

14、阶段。也就是在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第四则主要谈对知识的巩固与创新。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不断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才能为人师表,简练的话语中蕴含深刻的哲理。第五则讲的是学习方法,强调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的必要性,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第六则是讲孔子称赞颜回,对

15、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第七则讲的是兴趣是的老师。孔子在这里没有具体指懂得什么,看来是泛指,包括学问、技艺等。第八则是要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第九则讲的是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已成为至理名言。第十则讲要珍惜时间,孔子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第十一则讲人要立志。“志”就是人的志向、志气。“匹夫不可夺志”,反映出孔子对于“志”的高度重视,甚至将它与三军之帅相比。人要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他应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受威胁利诱,始终保持自己的“志向”。第十二则讲教育方法问题。即: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就与切身有关的问题提出疑问并且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2.再读课文,思考并讨论哪几则讲的是学习态度,哪几则讲的是学习方法,哪几则讲的是品德修养?谈学习方法的有:第一则、第四则、第五则、第十二则。谈学习态度的有:第七则、第九则。谈品德修养

17、的有:第一则、第二则、第六则、第八则、第九则、第十一则、第十二则。3.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下面问题。宋开国丞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结合所学的论语十二则,说说你的理解。学生讨论,教师指导: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结束语: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习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论语四则教学课件4教学目标: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理解

18、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积累文言词汇。授课时间:20XX年3月7日 星期四 第五节 授课教师:薛庆玲 教学过程:一、回顾上学期学习内容。二、新课: 1.出示学习内容:范读。全班齐读:多读几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根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理解句子的意思。正音、正字:理解课文内容。2.自主、合作、探究:先仔细读几遍,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果开始不理解懂,试着再读几遍。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教师要求学生,自己理解了的,讲给同学、老师听听。不理解的,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实在不懂,请教老师。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学生能讲清的,教师再度明确。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教师要讲明白,讲透彻。三、反

19、复朗读,直到成诵。四、作业:背诵课文。预习剩余部分内容。第2课时 2教学内容:论语诵读。教学目标: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积累文言词汇。授课时间:20XX年3月14日 星期四 第五节 授课教师:薛庆玲 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二、新课: 1.出示句子:2.反复读,读准字音。 3.质疑交流:文字词句的理解,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4.自主、合作、探究:先仔细读几遍,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果开始不理解懂,试着再读几遍。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教师要求学生,自己理解了的,讲给同学、老师听听。不

20、理解的,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实在不懂,请教老师。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学生能讲清的,教师再度明确。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教师要讲明白,讲透彻。4.背诵、积累。三、总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第3课时 3教学内容:论语诵读。教学目标: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积累文言词汇。授课时间:20XX年3月21日 星期四 第五节 授课教师:薛庆玲 教学过程:一、导入:检查背诵:指生背诵上节课积累的论语。二、新课: 1.出示句子:师范读,学生练习读,再指生朗读。 2.自由读一读,读准字音。可以在小组内读,也可以和同桌合作读一读,互相纠正字音,读熟。 3.交流对句子的理解。学生

21、联系生活实际试着理解,可以质疑。 4.朗读、背诵,加深理解。三、总结:师: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希望课下多和同学进行交流。让我们共同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古典文化,并发扬光大。学生交流学习体会。四、作业: 课后继续背诵。第4课时 4教学内容:论语诵读。教学目标: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积累文言词汇。授课时间:20XX年3月28日 星期四 第五节 授课教师:薛庆玲 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二、新课: 1.出示句子:2.反复读,读准字音。 3.质疑交流:文字词句的理解,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4.自主、合作、

22、探究:先仔细读几遍,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果开始不理解懂,试着再读几遍。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教师要求学生,自己理解了的,讲给同学、老师听听。不理解的,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实在不懂,请教老师。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学生能讲清的,教师再度明确。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教师要讲明白,讲透彻。4.背诵、积累。三、总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第5课时 5教学内容:论语诵读。教学目标: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积累文言词汇。授课时间:20XX年4月11日 星期四 第五节 授课教师:薛庆玲 教学过程:一、导入:检查背诵:指生背诵上节课积累的论语。二、新课: 1.

23、出示句子:师范读,学生练习读,再指生朗读。 2.自由读一读,读准字音。可以在小组内读,也可以和同桌合作读一读,互相纠正字音,读熟。 3.交流对句子的理解。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试着理解,可以质疑。 4.朗读、背诵,加深理解。三、总结:师: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希望课下多和同学进行交流。让我们共同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古典文化,并发扬光大。学生交流学习体会。四、作业: 课后继续背诵。第6课时 6教学内容:论语诵读。教学目标: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积累文言词汇。授课时间:20XX年4月18日 星期四 第五节 授课教师:薛庆玲 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二、新课:

24、 1.出示句子:2.反复读,读准字音。 3.质疑交流:文字词句的理解,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4.自主、合作、探究:先仔细读几遍,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果开始不理解懂,试着再读几遍。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教师要求学生,自己理解了的,讲给同学、老师听听。不理解的,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实在不懂,请教老师。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学生能讲清的,教师再度明确。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教师要讲明白,讲透彻。4.背诵、积累。三、总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第7课时 7教学内容:论语诵读。教学目标: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

25、自己。积累文言词汇。授课时间:20XX年4月25日 星期四 第五节 授课教师:薛庆玲 教学过程:一、导入:检查背诵:指生背诵上节课积累的论语。二、新课: 1.出示句子:师范读,学生练习读,再指生朗读。 2.自由读一读,读准字音。可以在小组内读,也可以和同桌合作读一读,互相纠正字音,读熟。 3.交流对句子的理解。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试着理解,可以质疑。 4.朗读、背诵,加深理解。三、总结:师: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希望课下多和同学进行交流。让我们共同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古典文化,并发扬光大。学生交流学习体会。四、作业: 课后继续背诵。第8课时 8教学内容:论语诵读。教学目标: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26、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积累文言词汇。授课时间:20XX年5月2日 星期四 第五节 授课教师:薛庆玲 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二、新课: 1.出示句子:2.反复读,读准字音。 3.质疑交流:文字词句的理解,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4.自主、合作、探究:先仔细读几遍,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果开始不理解懂,试着再读几遍。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教师要求学生,自己理解了的,讲给同学、老师听听。不理解的,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实在不懂,请教老师。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学生能讲清的,教师再度明确。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教师要讲明白,讲

27、透彻。4.背诵、积累。三、总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第9课时 9教学内容:论语诵读。教学目标: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积累文言词汇。授课时间:20XX年5月9日 星期四 第五节 授课教师:薛庆玲 教学过程:一、导入:检查背诵:指生背诵上节课积累的论语。二、新课: 1.出示句子:师范读,学生练习读,再指生朗读。 2.自由读一读,读准字音。可以在小组内读,也可以和同桌合作读一读,互相纠正字音,读熟。 3.交流对句子的理解。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试着理解,可以质疑。 4.朗读、背诵,加深理解。三、总结:师: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希望课下多和同学进行交流。让我们共同

28、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古典文化,并发扬光大。学生交流学习体会。四、作业: 课后继续背诵。第10课时 10教学内容:论语诵读。教学目标: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积累文言词汇。授课时间:20XX年5月16日 星期四 第五节 授课教师:薛庆玲 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二、新课: 1.出示句子:2.反复读,读准字音。 3.质疑交流:文字词句的理解,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4.自主、合作、探究:先仔细读几遍,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果开始不理解懂,试着再读几遍。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教师要求学生,自己

29、理解了的,讲给同学、老师听听。不理解的,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实在不懂,请教老师。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学生能讲清的,教师再度明确。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教师要讲明白,讲透彻。4.背诵、积累。三、总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第11课时 11教学内容:论语诵读。教学目标: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积累文言词汇。授课时间:20XX年5月23日 星期四 第五节 授课教师:薛庆玲 教学过程:一、导入:检查背诵:指生背诵上节课积累的论语。二、新课: 1.出示句子:师范读,学生练习读,再指生朗读。 2.自由读一读,读准字音。可以在小组内读,也可以和同桌合作读一读,互相纠正字音

30、,读熟。 3.交流对句子的理解。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试着理解,可以质疑。 4.朗读、背诵,加深理解。三、总结:师: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希望课下多和同学进行交流。让我们共同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古典文化,并发扬光大。学生交流学习体会。四、作业: 课后继续背诵。第12课时 12教学内容:论语诵读。教学目标: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积累文言词汇。授课时间:20XX年5月30日 星期四 第五节 授课教师:薛庆玲 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二、新课: 1.出示句子:2.反复读,读准字音。 3.质疑交流:文字词句的理解,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

31、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4.自主、合作、探究:先仔细读几遍,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果开始不理解懂,试着再读几遍。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教师要求学生,自己理解了的,讲给同学、老师听听。不理解的,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实在不懂,请教老师。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学生能讲清的,教师再度明确。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教师要讲明白,讲透彻。4.背诵、积累。三、总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第13课时 13教学内容:论语诵读。教学目标: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积累文言词汇。授课时间:20XX年6月6日 星期四 第五节 授课教师:薛庆玲 教学过程:一、导入:检查背诵:

32、指生背诵上节课积累的论语。二、新课: 1.出示句子:师范读,学生练习读,再指生朗读。 2.自由读一读,读准字音。可以在小组内读,也可以和同桌合作读一读,互相纠正字音,读熟。 3.交流对句子的理解。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试着理解,可以质疑。 4.朗读、背诵,加深理解。三、总结:师: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希望课下多和同学进行交流。让我们共同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古典文化,并发扬光大。学生交流学习体会。四、作业: 课后继续背诵。第14课时 14教学内容:论语诵读。教学目标: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积累文言词汇。授课时间:20XX年6月13日 星期四 第五节 授课教师:薛庆玲

33、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二、新课: 1.出示句子:2.反复读,读准字音。 3.质疑交流:文字词句的理解,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4.自主、合作、探究:先仔细读几遍,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果开始不理解懂,试着再读几遍。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教师要求学生,自己理解了的,讲给同学、老师听听。不理解的,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实在不懂,请教老师。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学生能讲清的,教师再度明确。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教师要讲明白,讲透彻。4.背诵、积累。三、总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第15课时 15教学内容:论语诵读。教学目标:熟练

34、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积累文言词汇。授课时间:20XX年6月20日 星期四 第五节 授课教师:薛庆玲 教学过程:一、导入:检查背诵:指生背诵上节课积累的论语。二、新课: 1.出示句子:师范读,学生练习读,再指生朗读。 2.自由读一读,读准字音。可以在小组内读,也可以和同桌合作读一读,互相纠正字音,读熟。 3.交流对句子的理解。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试着理解,可以质疑。 4.朗读、背诵,加深理解。三、总结:师: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希望课下多和同学进行交流。让我们共同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古典文化,并发扬光大。学生交流学习体会。四、作业: 课后继续背诵。第16课时 16教学

35、内容:论语诵读。教学目标: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积累文言词汇。授课时间:20XX年6月27日 星期四 第五节 授课教师:薛庆玲 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二、新课: 1.出示句子:2.反复读,读准字音。 3.质疑交流:文字词句的理解,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4.自主、合作、探究:先仔细读几遍,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果开始不理解懂,试着再读几遍。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教师要求学生,自己理解了的,讲给同学、老师听听。不理解的,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实在不懂,请教老师。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学生能

36、讲清的,教师再度明确。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教师要讲明白,讲透彻。4.背诵、积累。三、总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论语四则教学课件59、学而时习之(一)教学时间:2017、2、10 教案序号:1 课型:新授课一、教学目标:1、读懂论语相关内容,初步理解文字内容,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2、塑造学生们的人格,提升学生的素养。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句子。2、在学生琅琅上口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了解句子的意思。难点:塑造学生们的人格,提升学生的素养。三、教具、学具的使用:国学课本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

37、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二、读文理解诗的内容出示: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1、朗读课文范读全班齐读感知课文内容。多读几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根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理解句子的意思。正音、正字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语a.教师导学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文言文中的基本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这好理解。但有些词,古今意义发生变化。另外,一些文言虚词,如“之”、“乎”、“者”、“也”之类,意思比较宽泛,在不同的语

38、言环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这就需要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b.自主、合作、探究先仔细读几遍,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果开始不理解懂,试着再读几遍。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句子理解词义,根据词义理解句子。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导学:关于课文翻译,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给学生讲解有关信、达、雅及直译、意译等常识,但要讲得浅显易懂。指导学生逐句翻译前五段。学生较为难以理解,须重点讲解的句子。3、朗读、背诵反复朗读,直到成诵。三、作业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9、学而时习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教学反思:文言文需多读,特别是像论语六则这样要求背诵的*。这篇文言文学生易读错的字比较多,因此第

39、一次朗读我首先安排教师范读,学生正音,第一遍学生的朗读主要以读准字音为目的,之后再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学时间:2016、3、2 教案序号:2 课型:新授课一、教学目标:1、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3、积累文言词汇.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难点:1、培养儿童读书兴趣,提高修养。2、背诵相关段落。三、教具、学具的使用:国学课本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指名学生背诵上节课学习内容。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出示相关段落。二、探究学习后两则全班朗读课文,教师正音。自主研读,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内容。班上交流,重点研读以下几句:9、学而时习之

40、(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探究第一句请同学们讲这句话的字面意思。理解探究深层含义。学生小组内交流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诗句。学生观点摘要: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和这相反 。探究第二句请同学翻译这两句话,其他同学评价、修正、补充。对重点词句教师要讲解。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由学习小组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宽以待人,严以律己,这样就能够远离怨恨了。朗读全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三、指导朗读。提示:朗读时节奏非常重要。四、谁能说一下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学生畅谈收获) 板书设计:9、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反思:论语背诵时,要对句子加以体

41、会运用,利用多媒体来展示重点,方便了教学,也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有所帮助。10、有教无类(一) 教学时间:2016、3、9 教案序号:3 课型:新授课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词句的意思。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句。教学难点: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词句的意思。三、教具、学具的使用:国学课本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你能背诵上一节学习的段落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论语。出示相关段落。二、学习新知。出示: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子曰:“有教无类。”1、教师范读,注

42、意*中难读的字。2、教师领读。3、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三、感悟内容,理解大意。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贯:贯穿,统管。唯:应答声。2、全班交流。师:请两个同学朗读,师生对读,请两名同学背诵,全班背诵。 目的: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3、哪位同学有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之间互相解答。4、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同学之间互相解答。目的:开展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有利于学生的语言积累。四、教师小结。板书设计:10、有教无类(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反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读中进行朗读指导,如字音、节奏等,使学生既对重点字词加深了理解,又明白了全句大意。10、有教无类(二)教学时间:2016、3、16 教案序号:4 课型:新授课一、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2. 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词句的意思。3、以丰富事例影响和感召学生,培养高尚情操。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初步理解意思。难点: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三、教具、学具的使用:国学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初中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