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轮机械原理-第二章单级蒸汽透平.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692591 上传时间:2023-08-10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叶轮机械原理-第二章单级蒸汽透平.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叶轮机械原理-第二章单级蒸汽透平.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叶轮机械原理-第二章单级蒸汽透平.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叶轮机械原理-第二章单级蒸汽透平.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叶轮机械原理-第二章单级蒸汽透平.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叶轮机械原理-第二章单级蒸汽透平.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叶轮机械原理-第二章单级蒸汽透平.ppt(8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单级蒸汽透平,单级透平(汽轮机):,单级蒸汽透平与透平级的区别,只有一个透平级的透平(汽轮机)。,从结构上:,透平级:仅是蒸汽透平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作单元);,单级透平:,透平级,整机,它包括:透平级(通流部分),汽缸、转子、进排汽管路、前后轴承箱、汽封装置以及调节、保安系统等。,从流动过程、能量转换的损失、作功上:,级通流部分中的流动情况和能量转换,级的喷管/动叶1/导叶/动叶2/余速损失,轮周功率和轮周效率,级前喷管动叶1导叶动叶2级后,涉及:从汽轮机进口到排汽口的流动情况和能量转换。,考虑:级的喷管/动叶1/导叶/动叶2/余速损失 其它能量损失(如:进排汽节流损失、摩擦损失、鼓风

2、损失、弧端损失、湿汽损失、漏汽损失等),功率和效率:轮周功率、内功率、有用功率 轮周效率、相对内效率等,单级透平,蒸汽流程:阀前主汽阀调节阀进汽部分 透平级排汽部分汽缸外,单级蒸汽透平的功率:,0.5 kW 3000 kW,单级蒸汽透平的用途:,原动机:,发电:,驱动大型水 泵、给水泵、油泵、引风机、鼓风机等设备;,单级蒸汽透平基本要求:,结构简单、轻巧,成本低,运行方便可靠;,热耗率、汽耗率低,效率高。,实例少,单级蒸汽透平基本特征:,采用双列复速级,双列复速级所能利用的焓降大,作功能力大。,高背压,省略汽轮机凝汽系统,减小机组结构复杂性和运行维修工作量;通流部分出口比容小,容积流量也小,汽

3、轮机的几何尺寸小,制造成本低。,大焓降,双列复速级所利用焓降约为单列级的四倍。,小流量,在一定功率 下,所需流量就小。,部分进汽,高转速,单级蒸汽透平的类型与结构,四种类型(按蒸汽的流动方向):,轴流式双列复速级,新蒸汽通过主汽阀、引入蒸汽室,再经过调节阀 和喷管汽室进入喷管;,全部喷管位于上汽缸的一个圆弧段,部分进汽度小于0.5;,蒸汽在动叶栅中作功后经排汽管离开透平。,单级蒸汽透平的类型与结构,四种类型(按蒸汽的流动方向):,轴流式双列复速级,新蒸汽通过主汽阀、引入蒸汽室,再经过调节阀 和喷管汽室进入喷管;,全部喷管位于上汽缸的一个圆弧段,部分进汽度小于0.5;,蒸汽在动叶栅中作功后经排汽

4、管离开透平。,图2.2 轴流式单级汽轮机纵剖面图,回流式透平,流动特征是:蒸汽先向前流动;然后再向后流动;接着又向前流动;最后排出汽缸。,图2.3 回流式透平速度三角形,特点:只有一排动叶栅,发挥三列复速级的作用;,蒸汽双向流过一列动叶栅。动叶是完全对称的。有:,动叶叶高不变(),但进汽速度差别很大(),相应的部分进汽度变化也很大()。,图2.4 回流式汽轮机纵剖面图,周向旋流式透平(Terry 透平),特点:,透平动叶汽道是在轮缘上直接铣出来的半圆形 斜槽,汽流通过动叶栅时的流动方向是圆周向(同动叶旋转方向一致);,这种透平可以利用较大的焓降,且结构简单。,图2.5 周向旋流式汽轮机纵剖面图

5、,辐流式速度级透平,只适用于功率要求很小的场合。,图2.6 辐流式汽轮机纵剖面图,单级透平的损失、功率和效率,单级透平,由于结构和流动而产生能量损失的地方也多,导致能量转换效率低。,包含主汽阀、进排汽部分、透平级等许多零部件。,蒸汽流经的路程和零部件多。,节流损失,原 因:是由于进汽阀门和进汽管道引起的能量损失。,影响因素:与排汽管的直径和结构、排汽速度有关。,计算公式:,进汽节流损失:,图2.7 多级汽轮机示意图和焓-熵图,排汽节流损失,原 因:主要是排汽管道中的摩擦损失。,影响因素:与排汽管的直径和结构、排汽速度有关。,计算公式:,式中:与排汽管结构形式和汽流速度有关的 阻力系数,=0.0

6、50.1(速度高取偏大值),排汽管中的汽流速度。凝汽汽轮机:m/s;背式汽轮机:m/s。,在汽流速度范围内,排汽管压力损失:,轮周损失,流动损失:喷管能量损失 动叶能量损失 导叶能量损失 动叶能量损失,余速能量损失:,透平结构损失,原因:考虑汽流的不稳定性以及通流部分中(动叶叶顶)漏汽等结构因素产生的损失;,大小:结构损失使双列复速级的轮周效率下降约2.5%,其结构损失系数为:,轮面摩擦损失:,蒸汽分子对环形叶轮产生的摩擦引起的损失。,部分进汽损失:,由于部分进汽引起的能量损失。,在不进汽弧段区域,动叶栅的风扇作用所消耗能量;,高速汽流将动叶中“呆滞”的蒸汽推动起来所消耗的能量。,机械损失:,

7、透平轴承、齿轮箱、调速器、附属油泵等机械设备所消耗的能量。,实线:机械效率与有效功率的关系曲线;虚线:变速齿轮效率与机组功率的关系曲线图2.8 汽轮机机械效率与有效功率的关系曲线,汽轮机组的效率及动力装置的评价指标,汽轮机的轮周效率:,考虑损失:,轮周损失,评价对象:,喷管损失、动叶损失导叶损失、动叶损失余速损失,汽轮机通流部分设计制造的先进性指标,汽轮机的相对内效率:,考虑损失:,轮周损失(喷管/动叶/导叶/动叶/余速),结构损失、轮面摩擦损失、鼓风损失、弧端损失,评价对象:,透平级内能量转换过程完善程度的指标,汽轮机的内效率:,考虑损失:,评价对象:,汽轮机内能量转换过程完善程度的指标。,

8、汽轮机的有用效率(发电效率):,考虑损失:,机组的所有内部损失,机械损失发电机损失,评价对象:,汽轮发电机组工作完善程度的指标。,2.2 双列复速级的通流部分和轮周效率,一、叶栅特性数据,双列复速级,有四排叶栅:喷管叶栅/第一列动叶栅/导向叶栅/第二列动叶栅,四排叶栅工作条件相差很大,叶型几何特性和空气 动力特性也有很大不同,不能通用;,为减小双列复速级通流部分中的流动损失,有必要 选用四种特性不同高效率叶栅组成复速级通流部分;,双列复速级的四个叶型总是成套使用,每个叶栅都有各自的几何特性和气动特性。,二、通流部分结构参数,选择双列复速级的叶栅型式(成套选择),确定四列叶栅的高度;,进行双列复

9、速级的热力计算(速度三角形、轮周功率 和轮周效率等的计算)。,两方面的工作:,已知参数:,复速级的进口蒸汽状态参数:,复速级的出口压力:,复速级的转速:,复速级的流量或功率:,初步计算:,首先不考虑叶栅的流动损失,取:,确定或选定透平级的基本参数,包括:等熵滞止焓降、速比、平均直径、圆周速度、反动度 和反动度的分配 汽流出口角 等。,进行双列复速级速度三角形计算。,初步确定四排叶栅的出口面积和叶片高度,喷管面积:,动叶面积:,导叶面积:,动叶面积:,几计何算参面数积,喷管叶高:,动叶叶高:,导叶叶高:,动叶叶高:,选择双列复速级的叶栅型式,初步确定四排叶栅的相对节距,并查出安装角,从叶栅特性图

10、查出并取定相对节距为:,相对节距:,保证:,利用选取的汽流出口角:,查出四排叶栅的安装角:,初步确定四排叶栅的流动损失系数和速度系数,根据叶栅特性曲线和计算数据,查出四排叶栅的能量损失系数:,计算四排叶栅的速度系数:,迭代计算:,利用初步计算得到的四排叶栅的速度系数,进行复速级实际速度三角形计算,并确定相应参数。,重新计算四排叶栅的出口面积()和叶片高度(),核算四排叶栅的相对节距(),三、双列复速级的轮周效率,喷管损失:,动叶损失:,导叶损失:,动叶损失:,余速损失:,轮周效率:,2.3 摩擦损失、鼓风损失和弧端损失,一、叶轮摩擦损失,摩擦损失原因:,蒸汽粘性、汽流速度沿轴向梯度 叶轮表面的

11、摩擦阻力消耗部分轮周功。,叶轮两侧的旋涡区,产生涡流,也消耗一部分轮周功。,摩擦损失位置:,叶轮的两个端面/叶轮前后的两个空间。,摩擦损失:,克服叶轮摩擦阻力和涡流所消耗的轮周功。,摩擦损失功率的计算方法(通常用实验方法来确定):,斯托道拉(Stodola)整理的经验公式:,摩擦损失功率影响因素:,转速 n 级平均直径 dm 密度,叶轮摩擦损失系数:,二、鼓风损失,原因:鼓风损失是部分进汽透平级所特有的一种损失。,当透平级是部分进汽()时,喷管叶栅是布置在某一弧段上;从喷管流出的高速蒸汽也仅仅分布在这一弧段上。,动叶布置在叶轮整个圆周上的。,这种情况下,动叶通道不是连续地通过工作汽体。,对应进

12、汽弧段的动叶栅,就有高速汽流进入,汽流膨胀、作功。该进汽部分的动叶栅正常工作。,对应非进汽弧段的动叶栅,没有汽流进入,但该部分叶栅通道内存在着“基本静止的汽体”。这部分的动叶栅就像“风扇叶片”一样起鼓风作用,使“基本静止的汽体”通过动叶通道。,非进汽弧段的动叶起了风扇作用,相应地就消耗了一部分能量,称为鼓风损失。,鼓风损失产生的位置:,非进汽弧段,鼓风损失功率(半经验公式):,对单列有护罩的透平级(用护罩相当于鼓风区域减小):,图2.10 采用护罩的部分进汽级的示意图,对双列复速级(有护罩):,鼓风损失系数:,摩擦鼓风损失:摩擦损失和鼓风损失合称,其中:k3 考虑工质性质系数(过热蒸汽:k3=

13、1.0;饱和蒸汽:k3=1.21.3)A,B 经验系数(A=1.0,B=0.4)平均密度。单列级:双列级:,图2.11 喷管组两端的不稳定汽流,三、弧端损失,原因:弧端损失也是部分进汽透平级所特有的一种损失。,当透平级是部分进汽()时,动叶栅不是连续工作。当动叶栅转到进汽弧段时,汽流在动叶内膨胀、作功;当动叶栅转到非进汽弧段时,没有汽流进入动叶栅作功。,对应非进汽弧段:动叶通道内充满了“呆滞”的汽体。当动叶栅从非进汽弧段转向进汽弧段时,从喷管出来的高速汽流为了能够进入动叶通道,就必须推动和加速“呆滞”在动叶通道中的汽体,消耗一部分能量。,图2.11 喷管组两端的不稳定汽流,当动叶栅从进汽弧段转

14、向非进汽弧段时,由喷管组最后一个喷管通道出来的蒸汽,受到动叶栅旋转的影响以及汽流的不稳定性,也引起一部分能量损失。,图2.11 喷管组两端的不稳定汽流,这两种能量损失合称为透平级的弧端损失(斥汽损失)。,弧段损失产生的位置:,1)从非进汽弧段向进汽弧段的过渡区域;2)从进汽段向非进汽段的过渡区域。,弧段损失的功率(半经验公式):,弧段能量损失系数:,双列复速级:,单列级:,0.6,四、级的相对内效率,轮周损失:,喷管损失、动叶损失、导叶损失、动叶损失、余速损失,结构损失:,摩擦损失:,鼓风损失:,弧端损失:,透平级的理想焓降(作功能力):,1)透平级相对内效率,2)、对相对内效率 的影响,从前

15、面的分析来看:,可以看出:,级相对内效率 轮周效率;,最佳速比 有所降低;,三项损失对相对内效率影响大。,3)双列复速级的试验曲线,图2.13 相对内效率计算曲线与试验曲线,可以看出:,两条曲线是比较接近的;,和 的最佳值 基本相符;,试验本身存在一定的误差。,4)最佳部分进汽度,部分进汽透平级,当喷管出口面积一定情况下,,有:,可以看出:,各项损失之和最小,相对内效率 最大。,双列复速级的各项损失为:,四排叶栅的流动损失系数之和:,(与叶高或部分进汽度有关),余速损失系数:,(与叶高或部分进汽度无关),结构损失系数:,(与叶高或部分进汽度有关),摩擦损失系数:,(与叶高或部分进汽度无关),鼓

16、风损失系数:,(与叶高或部分进汽度有关),弧端损失系数:,(与叶高或部分进汽度有关),显然,总流动损失 仅是部分进汽度 的函数。,令:,得到:,说明:,速比的选取应与最佳部分进汽度相对应;,先估算一个最佳速比;计算出;查图得到;重新计算出值,直到相对应。,图2.14 汽轮机纵剖面图,2.6 汽封装置,汽轮机在工作时:,汽缸/隔板是静止不动的;主轴/转子/动叶是高速旋转的。,汽缸内是蒸汽压力;外界是大气压力。,隔板前、后的蒸汽压力也不相同。,在几何尺寸上:在气动参数上:,存在压差,存在环形间隙,必定产生漏汽,漏汽产生两个方面的问题:,损失了作功的工质,减小了汽轮机发出的功率:,破坏了工作环境:,

17、即保证汽轮机的安全运行:又最大限度地减小漏汽量,只能采用汽封装置,汽封装置是汽轮机的一个重要部件,汽封安装在:,2.15 隔板汽封剖面图,汽封的作用:,减小汽缸/隔板与主轴等之间环形间隙的漏汽量。,具体来讲:前汽封:减小高压、高温汽体向机组外 的泄露;后汽封:减小外界空气漏入汽轮机低压 区域(如:凝汽器)中;隔板汽封:减小隔板与转子主轴之间环形 间隙的漏汽量。叶顶汽封:减小动叶叶顶与汽缸之间环形 间隙的漏汽量。,汽封类型:,曲径式汽封,炭精环汽封,水环式汽封,迷宫式汽封,刷子汽封,蜂窝密封,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形式,不再应用,航空已用 汽轮机正在研究阶段,图2.16 曲径式汽封结构图与照片图,炭

18、精环汽封结构图,图2.18 水环式汽封结构图,图2.19 刷式密封结构示意图,图2.20 蜂窝密封图片,图2.21 曲径式汽封结构图,一、曲径式汽封的工作原理,曲径式汽封的结构,在汽轮机主轴上,安装有带槽沟的汽封套筒,它与主轴一起旋转;,汽封套筒+汽封环=曲径式汽封,汽封装置中有许多环形孔口,齿尖处的径向间隙很小,约0.5mm;每两个孔口之间形成一个环形汽室。,在汽缸上则安装有带锯齿的汽封环,它是静止不动的。,曲径式汽封中的流动过程,蒸汽依次通过汽封的环形孔口;每通过一个环形孔口,蒸汽的压力就降低一些;每个孔口前后都存在压差。,蒸汽在从汽封高压端 流向低压端 过程中:,全部孔口两侧压差之和=整

19、个汽封前后的总压差:,图2.9 曲径式汽封压力变化曲线,当蒸汽通过一个环形孔口时:,压力和焓值就降低,汽流获得一定的速度;汽室的空间相对很大,在汽室中形成强烈的旋涡;涡流将汽流动能变成热能回到汽流中;汽室中汽流温度升高,焓值恢复到孔口前的数值。,总体来看:蒸汽通过环形孔口的流动过程,接近一个节流过程;能量转换过程:热能(膨胀)动能(涡流)热能;,环形孔口的漏汽面积基本上是定值:,漏汽面积:,蒸汽流量相同:,蒸汽的压力逐渐降低,汽流密度减小;,根据连续方程:,结论:随着压力逐渐下降,各孔口处汽流速度逐渐增大;孔口的绝热焓降也是逐渐增大,压比则逐渐减小;在总压差 一定下,环形孔口数目越多,每个孔口

20、两侧的压力差越小,相应的漏汽量也越小,当汽封最后一个环形孔口的压差足够大时:,汽封出口汽流速度可以 达到当地音速;汽封的漏汽量就达到与 汽封初压 相对应的最大值,即临界漏汽量。,所有环形孔口都是没有斜切部分的收缩喷管:,最后一个孔口的汽流速度在任何情况下都 不会大于 临界速度;,而任何其它孔口的汽流速度都 永远小于 当地音速。,各环形孔口出口蒸汽状态(和)点的轨迹:,图2.10 芬诺曲线,图中的曲线 b d f;芬诺线:每条芬诺线都对应一个汽封漏汽量,所以芬诺线就是等流量线。,曲径式汽封的变工况特性,如果汽封初压、背压、径向间隙 不变,但环形孔口的数目 减少,,汽封漏汽量增大,如果汽封孔口数目

21、、径向间隙、背压 不变,但汽封初压 升高,,汽封漏汽量增大,曲径式汽封中的实际流动过程,实际上,汽流通过汽封各环形孔口时,其汽流速度逐渐增大。,汽流的动能在各汽室中并不能全部转化为蒸汽热能;大部分动能:转化为蒸汽热能使蒸汽焓值增大;小部分动能:仍以一定的速度作为通过下一个 孔口时的初速度。,即使汽封前后的汽流参数、孔口数目以及径向间隙 都不变,汽封的实际漏汽量也必然增大。,如图所示:1 代表理想情况下的芬诺线;2 代表实际情况下的芬诺线。,二 曲径式汽封的漏汽量,曲径式汽封漏汽量 与以下参数有关:,汽封前、后蒸汽参数:,汽封的几何参数:,汽封片(环形孔口)数:,理想情况下汽封的漏汽量,假定1:

22、将汽封中任意一个环形孔口当作一个理想的喷管(没有斜切部分),对第 个孔口:,能量方程为:,有:,其中:、第 个孔口前的 汽流速度 和 压力;、第 个孔口后的 汽流速度 和 压力。,理想情况:初速度,环形孔口出口理论汽流速度:,根据连续方程,通过这个环形孔口的漏汽量为:,将喷管中理想等熵流动的过程方程:代入上式,即可以计算出汽封漏汽量。,假定3:孔口中是等温膨胀过程,理想汽体状态方程来描述:,假定2:忽略汽体的可压缩性,将比容看成一个常数。,取:,漏汽量公式:,上式改变为:,将 代入上式,得到:,可以看出:1)随着压力的降低,各环形孔口的压差增大;2)假定没有改变汽流通过汽封的流动规律。,漏汽量

23、公式变为:,适用于汽封中任一个环形孔口,第1个孔口:,第2个孔口:,第 个孔口:,第 个孔口:,公式:,等式两边各式相加,得到:,汽封漏汽量为:,影响因素:汽封初压、比容、背压;漏汽面积;汽封片数。,实际汽封的漏汽量,误差来源:,将环形孔口的流动当成喷管中的流动;,实际汽体简化为不可压流动,并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进行推导;,用平均值比容、平均压力代替实际变化值;,其它因素(孔口的流动阻力、孔口面积收缩率、相邻孔口间的相互影响、汽封的几何结构等)。,实际汽封漏汽量:,汽封漏汽的临界流量(临界漏汽量),当最后一个孔口的流量达到临界流量时:,有:,临界流量为:,将等温过程方程 代入上式:,有:,其它环

24、形孔口,通过的流量并未达到临界流量:,漏汽量:,得:,有:,汽封是否达到临界的判断公式:,临界漏汽量计算公式:,如果:,如果:,漏汽量为:,漏汽量为:,三、曲径式汽封的设计数据,曲径式汽封结构形式与流量系数 的关系,图2.11 几种曲径式汽封的结构,图2.12 几种曲径式汽封的流量系数,径向间隙 的取值范围,径向间隙设计绝对值:0.3 0.5 mm,从安全运行角度考虑:0.25 mm,实际运行一段时间后:0.6 0.8 mm,漏汽量 和汽封片数 的设计原则,要求:汽封总漏汽量不超过汽轮机进汽量的1%。,措施:压力较高的汽封,将汽封分为23个压力段;,将压力较高的漏汽到可以利用的地方;,漏汽信号:从汽封管中冒出的漏汽量极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