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病虫按照生物特性分类.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695013 上传时间:2023-08-10 格式:PPT 页数:122 大小:2.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艺病虫按照生物特性分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园艺病虫按照生物特性分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园艺病虫按照生物特性分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园艺病虫按照生物特性分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园艺病虫按照生物特性分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园艺病虫按照生物特性分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艺病虫按照生物特性分类.ppt(1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园林植物保护,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害虫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潍坊职业学院园林植物保护精品课程小组,一、本节知识点 1.袋蛾、刺蛾等蛾类害虫的发生与防治;2.蝶类害虫的发生与防治;3.叶甲类害虫的发生与防治;4.其它类食叶害虫的发生与防治;5.软体动物类害虫的发生与防治。二、本节重点 上述害虫的综合防除方案 三、本节难点 上述害虫的生活习性,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冶,园林植物害虫种类很多,根据其为害部位及其为害方式,常将其分为食叶害虫、吸汁害虫、蛀干害虫及地下害虫等。第一节 食叶害虫 园林植物食叶害虫的种类繁多,主要为鳞翅目的蓑蛾、刺蛾、斑蛾、尺蛾、枯叶蛾、舟蛾、灯蛾、夜蛾、毒蛾及蝶

2、类;鞘翅目的叶甲、金龟子;膜翅目的叶蜂;直翅目的蝗虫等。它们的危害特点是:取食叶片,削弱树势。大多裸露生活,虫口密度变动大。多数种类繁殖能力强,产卵集中,易爆发成灾,并能主动迁移扩散,扩大危害的范围。,一、蓑蛾类 蓑蛾类属鳞翅目蓑蛾科。又名袋蛾。雌雄异型。雄蛾有翅,雌蛾无翅。幼虫吐丝缀叶形成护囊,雌虫终生不离幼虫所织的护囊。常见的种类有大袋蛾Cryptothelea variegata Snellen、小蓑蛾Cryptothelea minuscula Butler、白囊蓑蛾Chalioides kondonis Matsumura等。1.大袋蛾(1)分布与危害 又名大蓑蛾、避债蛾、俗名吊死鬼

3、,属鳞翅目蓑蛾科。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等地,山东、河南发生严重。该虫食性杂,以幼虫取食悬铃木、刺槐、泡桐、榆等多种植物的叶片,易暴发成灾,对城市绿化影响很大。,(2)识别特征 成虫雌雄异型。雌虫无翅,体长2530mm,粗壮、肥胖。雄蛾黑褐色,体长2023mm。触角羽毛状。前翅沿翅脉黑褐色,翅面前、后缘略带黄褐色至赫黑色,有45个透明斑。卵产于雌蛾护囊内。,老熟幼虫体长2540mm,雌幼虫黑色,头部暗褐色。雄幼虫较小,体较淡,呈黄褐色。护囊纺缍形,成长幼虫的护囊长达4060mm,囊外附有较大的碎叶片,有时附有少数枝梗,排列不整齐。,大袋蛾,(3)生活习性 多数1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袋囊内越冬。

4、翌年3月下旬开始出蛰,4月下旬开始化蛹,5月下旬至6月份羽化,卵产于护囊蛹壳内,每头雌虫平均产卵3 430粒。6月中旬开始孵化,初龄幼虫从护囊内爬出,靠风力吐丝扩散。取食后吐丝并咬啮啐屑、叶片筑成护囊,袋囊随虫龄增长扩大而更换,幼虫取食时负囊而行,仅头胸外露。初龄幼虫剥食叶肉,将叶片吃成孔洞、网状,3龄以后蚕食叶片。79月份幼虫老熟,多爬至枝梢上吐丝固定虫囊越冬。,其他袋蛾有:,茶 袋 蛾,白囊袋蛾,(4)防治措施 1.冬春人工摘除越冬虫囊,消灭越冬幼虫,平时也可结合日常管理工作,顺手摘除护囊,特别是植株低矮的树木花卉更易操作。2.药剂防治。虫量多时可喷90%晶体敌百虫或40.7%毒死蜱乳油1

5、 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倍。根据幼虫多在傍晚活动的特性,宜在傍晚喷药。喷药时应注意喷施均匀,要求喷湿护囊,以提高防效。3.生物防治。用青虫菌或Bt.制剂500倍液喷雾,保护蓑蛾幼虫的寄生蜂、寄生蝇。,二、刺蛾类(一)刺蛾类概述属鳞翅目刺蛾科。幼虫蛞蝓形,体上常具有瘤和枝刺。蛹外常有光滑坚硬的茧。在园林植物上主要有黄刺蛾Cnidocampa flavescens(Walker)、桑褐刺蛾Setora postornata(Hampson)、扁刺蛾Thosea sinensis(Walker)、丽绿刺蛾Latoia lepida(Cramer)、褐边绿刺蛾L.consocia(

6、Walker)、两色绿刺蛾L.bicolor(Walker)等。1.黄刺蛾(1)分布与危害 又名洋辣子。该虫分布几乎遍及全国。是一种杂食性食叶害虫,主要危害重阳木、三角枫、刺槐、梧桐、梅花、月季、海棠、紫薇、杨、柳等120多种植物。初龄幼虫只食叶肉,4龄后蚕食叶片,常将叶片吃光。,(2)识别特征 成虫体橙黄色。触角丝状。前翅黄褐色,基半部黄色,端半部褐色,有两条暗褐色斜线,在翅尖上汇合于一点,呈倒“”字形,内面一条伸到中室下角,为黄色与褐色的分界线,后翅灰黄色。老熟幼虫体长1625mm,黄绿色。体背面有一块紫褐色“哑铃”形大斑。蛹黄褐色,茧灰白色,茧壳上有黑褐色纵条纹,形似雀蛋。,(3)生活习

7、性 1年12代,以老熟幼虫在枝叉等处结茧越冬,翌年56月份化蛹,6月出现成虫,成虫有趋光性。卵散产或数粒相连,多产于叶背。卵期56 d。初孵幼虫取食卵壳,而后在叶背食叶肉,4龄后取食全叶。7月份老熟幼虫吐丝和分泌粘液做茧化蛹。,2.扁刺蛾(1)分布与危害 又名黑点刺蛾。分布很广,在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及四川、云南、陕西等地区均有发生。食性很杂。危害悬铃木、榆、杨、柳、泡桐、大叶黄杨、樱花、牡丹、芍药等多种林木花卉,以幼虫取食叶片。(2)识别特征 成虫体翅灰褐色。前翅灰褐稍带紫色,有1条明显的暗褐色线,从前缘近顶角斜伸至后缘。后翅暗灰褐色。触角褐色,雌虫丝状,雄虫基部数十节呈栉齿状。前足具白斑

8、。老熟幼虫体长2126mm,体绿色或黄绿色。椭圆形,各节背面横向着生4个刺突,两侧的较长,第4节背面两侧各有小红点。茧椭圆形,黑褐色,坚硬。,扁 刺 蛾,茧,成虫,幼虫,茧,(3)生活习性 1年13代,以老熟幼虫结茧在土中越冬。6、8两月为全年幼虫危害的严重时期。成虫傍晚羽化,有趋光性。卵散产于叶面,初孵幼虫剥食叶肉。5龄以后取食全叶,幼虫昼夜取食。9月底以后开始下树结茧越冬。,其他刺蛾有:,桑褐刺蛾,褐边绿刺蛾,丽绿刺蛾,双齿绿刺蛾幼虫,中国绿刺蛾,(二)刺蛾类的防治措施 1.消灭越冬虫茧。可结合抚育修枝、冬季清园等进行。2.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3.初孵幼虫有群集习性,人工摘除虫叶。4.药剂

9、防治。中、小龄幼虫。可喷施Bt.乳剂500倍液、20%菊杀乳油2 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10001500倍液、或生物杀虫剂灭蛾灵1 000倍液。5.保护天敌。如上海青蜂、姬蜂等。,三、斑蛾类(一)斑蛾类概述 属鳞翅目斑蛾科。在园林植物上常见的有梨星毛虫Illiberis pruni Dyar、朱红毛斑蛾Phauda flammans walker、大叶黄杨斑蛾Pryeria sinica Moore 等。1.梨星毛虫(1)分布与危害 又名饺子虫、梨叶斑蛾等。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西北等地。危害梨、苹果、海棠、樱桃等植物。以幼虫危害叶片、花蕾等,吐丝将叶片向正面对折或将两叶粘合,幼虫匿居

10、其中,吞食叶肉。,(2)识别特征 成虫体翅黑色,翅半透明,无光泽。雌蛾触角锯齿状,雄蛾触角羽毛状。初龄幼虫淡紫色,老龄幼虫淡黄色,纺锤形。各节背面有黑斑一对,每一体节有6个星状毛丛,故名星毛虫。,(3)生活习性 1年发生1代,个别地区1年2代,以23龄幼虫在树干裂缝及粗老翘皮下、土块缝隙中等处结茧越冬。翌年4月上旬梨树发芽时,幼虫出蛰,咬食花蕾、嫩叶,展叶后将叶缀合成饺子状,在其内啃食叶肉,幼虫有转叶危害习性。幼虫6月上中旬老熟后在叶片内化蛹,6月下旬羽化成虫,产卵于叶背。幼虫于7月下旬开始越冬。,2.朱红毛斑蛾(1)分布与危害 又名火红斑蛾、榕树斑蛾。分布于广东、云南等省。危害榕树、高山榕、

11、印度橡胶榕等各种榕属庭园树木,危害相当严重。(2)识别特征 成虫触角双栉齿状,黑色,端部灰白色。体及翅红色,前翅和后翅的臀区有1个大的深蓝色斑。胸部背面及腹部两侧红色的体毛较长。胸、腹部的腹面体毛为黑色。卵扁椭圆形,呈鱼鳞状排列。初孵幼虫呈米黄色,老熟幼虫体长1719mm,每体节有4个白色毛突,每个毛突着生一根棕色毛。蛹纺锤形,翅芽达第五腹节,腹末缺臀棘。,朱红毛斑蛾1.成虫 2.幼虫,(3)生活习性 该虫在广州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结茧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为化蛹盛期。4月上、中旬为羽化盛期。第一代幼虫出现危害在4月下旬至6月下旬,第二代幼虫危害在7月中旬至10月中旬,9月下旬便开始陆续结

12、茧过冬。产卵在树冠顶部的枝条叶片上。初孵幼虫啃食叶表皮,随虫龄增大,将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严重时叶片全部吃光。老熟幼虫在树干基部附近杂草石缝或树根间隙结茧化蛹。寄生天敌有绒茧蜂和花胸姬蜂。,3.大叶黄杨斑蛾(1)分布与危害 大叶黄杨斑蛾又名大叶黄杨长毛斑蛾,冬青卫矛斑蛾。属鳞翅目,斑蛾科。主要分布于上海、南京、苏州、杭州,近几年来,在北方危害也逐年加重。危害大叶黄杨、大花卫矛、扶芳t藤、丝棉木等。以幼虫取食叶片,严重时将叶片吃光。,(2)识别特征 成虫虫体略扁,头、复眼、触角、胸、足及翅脉均为黑色。前翅略透明,基部13为淡黄色,端部有稀疏的黑毛,后翅色略浅,翅基部有黑色长毛。足基节及腿节着生暗

13、黄色长毛。腹部桔红或桔黄色,上有不规则的黑斑。胸背及腹背两侧有橙黄色长毛。初孵幼虫淡黄色老熟后黑色。胸腹部淡黄绿色。前胸背板中央有一对椭圆形黑斑,呈“八”形排列,在其两侧各有一圆点。臀板中央有一“凸”字形黑斑,两侧各有一长圆形黑班。,大叶黄杨斑蛾,(3)生活习性 该虫一年发生一代,以卵在枝梢上越冬,翌年3月越冬卵开始孵化并进行危害。以卵在丝棉木12年生枝条上越冬。翌年4月中旬丝棉木发芽,卵开始孵化,初孵幼虫群集在芽上危害,将芽吃成网状;2龄幼虫群集在叶背取食下表皮和叶肉,残留上表皮;3龄后开始分散危害,将叶片吃成孔洞、缺刻,重者吃光叶片。幼虫期3035 d,5月中下旬幼虫老熟,吐丝下垂入23c

14、m表土中结茧化蛹。前蛹期1012 d,蛹期109 d左右。,(二)斑蛾类的防治措施 1.结合冬春修剪,剪除虫卵;生长期人工捏杀虫苞、捕捉成虫等;以幼虫越冬的,可在幼虫越冬前在干基束草把诱杀。2.幼虫期喷洒青虫菌500倍液、40.7%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50%杀螟松和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2.5%的溴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四、尺蛾类(一)尺蛾类 概述 尺蛾类属鳞翅目尺蛾科。在园林植物上主要有国槐尺蛾Semiothisa cineraria Bremer et Grey、木橑尺蛾Culcula panterinaria Bremer et grey、沙枣尺蛾Apocheima

15、cinerarius Erschoff、油桐尺蛾Buzura suppressaria Guene、丝棉木金星尺蛾Calospilos suspecta(Warren)等。1.国槐尺蛾(1)分布与危害 又名吊死鬼、槐尺蛾。山东、河北、北京、浙江、陕西等地均有分布。主要危害国槐,龙爪槐、有时也危害刺槐,以幼虫取食叶片,严重时可使植株死亡。是我国庭园绿化,行道树种主要食叶害虫。99年在全国各分布区大发生。,(2)识别特征 成虫体长1217mm,体黄褐色,有黑褐色斑点。前翅有三条明显的黑色横线,近顶角处有一近长方形褐色斑纹。后翅只有2条横线,中室外缘上有一黑色小点。老熟幼虫体长3040mm,体背紫红

16、色。蛹体长1317mm,紫褐色。,国槐尺蛾的成虫与幼虫,(3)生活习性 1年34代,以蛹在土中越冬。越冬代成虫每年5月上旬出现。成虫有趋光性。卵散产于叶片正面、叶柄或嫩枝上。幼虫期共有6龄,56龄为暴食期。幼虫有吐丝下垂习性,故又称“吊死鬼”。,槐尺蛾幼虫被寄生蜂寄生状,2.木橑尺蛾(1)分布与危害 分布于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四川、台湾等省。食性杂,危害杨、柳、榆、槐、黄连木、核桃及菊科、蔷薇科、锦葵科、蝶形花科等多种植物,以幼虫食叶。(2)识别特征 成虫体长2031mm。雌蛾触角为丝状,雄蛾为羽毛状。翅底白色,翅面上有许多灰色和橙色斑点,在前翅基部有一个近圆形的橙色大斑,前后翅的外横线上

17、各有一串橙色和深褐色圆斑。老熟幼虫体长6585mm,体色变化较大,黄绿、黄褐及黑褐色。头顶两侧具峰状突起,头与前胸在腹面连接处具一黑斑。蛹黑褐色。,木橑尺蛾1.成虫 2、3.卵及卵块 4.幼虫5、6.蛹及蛹尾部卵 7.被害状,木橑尺蛾的成虫与幼虫,(3)生活习性 在河北、河南、山西一带,1年1代,以蛹在土中越冬。7月中、下旬为羽化盛期。成虫有趋光性,白天静伏于树干、树叶等处,产卵于寄主植物的皮缝或石块上,块产。幼虫盛发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幼虫期3045 d。老熟幼虫于8月中旬开始化蛹,盛期为9月。,3.丝棉木金星尺蛾(1)分布危害 丝棉木金星尺蛾(Calospilos suspecta W

18、arren)又名大叶黄杨尺蠖。华北、华南、西北及华东地区均有分布。主要为害丝棉木、大叶黄杨及榆等,其中大叶黄杨受害最重。(2)识别特征成虫翅底银白色,具有大小不等、排列不规则的银灰色斑纹。前翅外缘有连续的淡灰色斑,外横线呈1行淡灰色斑,上端分岔,下端有一黄褐色大斑。中室端部有1大斑。翅基有一深黄褐、灰色花斑。腹部金黄色,有由黑点组成的条纹9行,雄蛾腹部斑纹7条,后足胫节内侧有黄色毛丛。,老熟幼虫体长33mm左右,体黑色,前胸背板黄色,有5个近方形的黑斑,足黑色。背线、亚背线、气门上线及亚腹线白色,气门线及腹线黄色。,丝棉木金星尺蛾成虫与幼虫,(3)生活习性 每年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在被害寄主下

19、松土层中化蛹越冬。3月底成虫出现,5月上中旬第一代幼虫及7月上中旬第二代幼虫为害最重,常将大叶黄杨2食成秃枝,甚至整株死亡。成虫多在叶背成块产卵,排列整齐。初孵幼虫常群集为害,啃食叶肉,3龄后食成缺刻。3、4代幼虫在10月下旬及11月中旬吐丝下垂,入土化蛹越冬。,(二)尺蛾类的防治措施 1.结合肥水管理,人工挖除虫蛹。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2.幼虫期喷施杀虫剂,如50%辛硫磷乳油或20%菊马乳油1 0001 500倍液、2.5%功夫乳油2 0003 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或10%氯氰菊酯乳油或5%定虫隆乳油1 5002 000倍液。,五、毒蛾类(一)毒蛾类概述毒蛾属鳞翅目毒蛾科。在园林

20、植物上常见的主要有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Linnaeus、乌桕黄毒蛾 Euproctis bipunctapex(Hampson)、杨雪毒蛾Stilpnotia candida Chao、刚竹毒蛾Pantana phyllostachysae Chao、侧柏毒蛾Parocneria furva Leech、棉古毒蛾Orgyia postica(Walker)等。1.舞毒蛾(1)分布与危害 又名舞舞蛾、柿毛虫、秋千毛虫等。分布广,食性杂。可危害500多种植物。分布于东北、华北,陕西、新疆、云南、四川等地。以幼虫取食叶片,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2)识别特征 成虫雌、雄异形。雌蛾

21、体长约28mm。前翅有4条黑褐色锯齿状横线,前、后翅外缘脉间各有1个褐色斑。雄蛾体长1621mm,茶褐色。前翅翅面上具有与雌蛾相同的斑纹。卵成块状,卵块上覆有很厚的黄褐色绒毛。老熟幼虫体长5070mm,头黄褐色,具“八”字形黑纹,体背有2纵列突出的毛瘤,靠近头部的5对为蓝色,后6对为红色,毛瘤上生有棕黑色短毛。,(3)生活习性 1年1代,以完成胚胎发育的幼虫在卵内越冬。卵块在树皮上、石缝中等处。翌年45月树发芽时开始孵化。12龄幼虫昼夜在树上群集叶背,白天静伏,夜间取食。幼虫有吐丝下垂,借风传播习性。3龄后白天藏在树皮缝或树干基部石块杂草下,夜间上树取食。6月上、中旬幼虫老熟后大多爬至白天隐藏

22、的场所化蛹。成虫于6月中旬至7月上旬羽化,盛期在6月下旬。雄虫有白天飞舞的习性。,2.黄尾毒蛾(1)分布危害 又名桑毛虫、桑毒蛾、黄尾白毒蛾等。分布于东北、华北、华南、华东等地,为害乌桕、桑、李、梅及樱花等多种林木。幼虫取食叶、芽,尤其是越冬幼虫剥食春芽严重,可将树芽食光。幼虫毒毛触及人体后常引起红肿疼痛。(2)识别特征 成虫体、翅白色。前翅内缘近臀角有浅黑斑,腹末具棕黄色毛丛。幼虫 体长2638mm,黄色。背线及气门下线红色;亚背线、气门上线、气门线褐色,均断续不连。每节有毛瘤3对,上生有长短不一的褐色毒毛。,成 虫,(3)生活习性 华北一带每年12代,长江流域一带每年34代,广东一年6代。

23、以幼虫在树干缝隙、树洞蛀孔吐丝结茧越冬。4月初,幼虫破茧爬出啃食春芽,6月上旬羽化。成虫傍晚活动,具有趋光性,夜间产卵,每雌产卵150-600粒。其它各代幼虫分别在6月中旬、8月上旬、9月下旬出现。初孵幼虫群集取食,4龄后分散。幼虫具假死性,受惊后吐丝下垂转移。老熟幼虫在树皮裂缝、卷叶内结茧;或在林木附近土块下、篱笆、杂草丛中结茧。10月底11月初结茧越冬。,(二)毒蛾类的防治措施 1.消灭越冬虫体。如刮除舞毒蛾卵块,搜杀越冬幼虫等。2.对于有上、下树习性的幼虫,可用溴氰菊酯毒笔在树干上划12个闭合环(环宽1cm),可毒杀幼虫,死亡率达86%99%,残效810 d。也可绑毒绳等阻止幼虫上、下树

24、。3.灯光诱杀成虫。4.人工摘除卵块及群集的初孵幼虫。幼虫越冬前,可在干基束草诱杀越冬幼虫。5.药剂防治。幼虫期喷施5%定虫隆乳油1 0002 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4 000倍液、25%灭幼脲号胶悬剂1 5002 500倍液等;用10%多来宝悬浮剂6 000倍液或5%高效氯氰菊酯4 000倍液喷射卵块。,六、夜蛾类(一)夜蛾类概述夜蛾类属鳞翅夜蛾科。在园林植物上普遍发生的有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 Fabriceus、银纹夜蛾Argyrogramma aganata Staudinger、臭椿皮蛾Eligma narcissus Cramer、黏虫Leucania s

25、eparate Walker、变色夜蛾Enmonodia vespertilio(Fabriceus)等。1.银纹夜蛾(1)分布与危害 又名黑点银纹夜蛾、豆银纹夜蛾。分布广,遍及全国各地。危害菊花、大丽花、一串红、海棠、香石竹等多种花卉。,银 纹 夜 蛾,(2)识别特征 成虫体长1517mm,体灰褐色,胸部有两束毛耸立着。前翅深褐色,其上有二条银色波状横线,后翅暗褐色,有金属光泽(图4-12)。老熟幼虫体长2532mm,青绿色。腹部5、6及10节上各有一对腹足,爬行时体背拱曲。背面有6条白色的细小纵线。(3)生活习性 1年28代,发生代数因地而异。东北,河北、山东1年25代,上海、杭州、合肥4

26、代,闽北地区68代,以老熟幼虫或蛹越冬。北京1年3代,56月间出现成虫,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产卵于叶背。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取食叶肉,能吐丝下垂,3龄后分散危害,幼虫有假死性。10月初幼虫入土化蛹越冬。,2.斜纹夜蛾(1)分布危害 东北、华北、华中、华西、西南等地均有分布。尤以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各省危害严重。食性杂。以幼虫取食叶片,花蕾及花瓣。(2)识别特征 成虫体长1420mm。胸、腹部深褐色,胸部背面有白色毛丛。前翅黄褐色,多斑纹,外横线间从前缘伸向后缘有3条白色斜线,故名斜纹夜蛾。后翅白色。卵半球形,卵壳上有网状花纹,卵为块状。老熟幼虫体长3851mm,头部淡褐色至黑褐色,胸腹部颜色多变

27、。一般为黑褐色至暗绿色,背线及亚背线灰黄色,在亚背线上,每节有一对黑褐色半月形的斑纹。,(3)生活习性 发生代数因地而异,在华中、华东一带,一年可发生57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年3月羽化,成虫对糖、酒、醋等发酵物有很强的趋性。卵产于叶背。初孵幼虫有群集习性,白天栖居阴暗处,傍晚出来取食。幼虫老熟后即入土化蛹。此虫世代重叠明显,每年710月为盛发期。,斜 纹 夜 蛾,(二)夜蛾类的防治措施 1.清除园内杂草或于清晨在草丛中捕杀幼虫。人工摘除卵块、初孵幼虫或蛹。2.灯光诱杀成虫或利用趋化性,用糖醋液诱杀。糖:酒:水:醋(2:1:2:2)少量敌百虫。3.幼虫期喷Bt.乳剂500800倍液、50%辛硫

28、磷乳油1 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或10%氯氰菊酯乳油或2.5%功夫乳油2 0003 000倍液、5%定虫隆乳油1 0002 000倍液、20%灭幼脲号胶悬剂5001 000倍液等。,七、天蛾类(一)天蛾类概述天蛾类属鳞翅目天蛾科。我国天蛾科昆虫种类约130种,园林植物上常见的有霜天蛾Psilogramma menephron Cramer、鬼脸天蛾Acherontia lachesis(Fabricius)、咖啡透翅天蛾Cephonodes hylas(Linnaeus)、蓝目天蛾Smerinthus planus Walker等。1.霜天蛾(1)分布与危害 又名泡桐灰天蛾。分布于华

29、北、西北、华东、华中、华南等地。危害梧桐、丁香、女贞、泡桐、白蜡、苦楝、樟、楸等园林花木,以幼虫食叶。,(2)识别特征 成虫体长4550mm,体翅灰白色。胸部背面有由灰黑色鳞片组成的圆圈。前翅上有黑灰色斑纹,顶角有一个半圆形黑色斑纹,中室下方有两条黑色纵纹,后翅灰白色。腹部背中央及两侧各有一条黑色纵纹。老熟幼虫体长7596mm,有两种体色;一种是绿色,腹部18节两侧有一条白斜纹,斜纹上缘紫色。尾角绿色;另一种也是绿色,上有褐色斑块,尾角褐色,上生短刺。,霜 天 蛾,(3)生活习性 1年13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年4月下旬至5月羽化。67月份危害最烈,可食尽树叶,树下有深绿色大粒虫粪。8月下旬至

30、9月中旬第2代幼虫危害。10月底幼虫老熟入土化蛹越冬。成虫有趋光性,卵多散产于叶背。幼虫老熟后在表土中化蛹。(二)天蛾类的防治措施 1.结合耕翻土壤,人工挖蛹。根据树下虫粪寻找幼虫进行捕杀。2.利用新型高压灯诱杀成虫。3.虫口密度大,危害严重时,喷洒Bt.乳剂6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10%多来宝或50杀螟松乳油1 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2 000倍液。,几种常见天蛾,八、枯叶蛾类枯叶蛾类属鳞翅目枯叶蛾科。在园林植物上发生普遍的有黄褐天幕毛虫Malacosoma neustria testacea motschlsky、松毛虫类Dendrolimus sp.

31、、栗黄枯叶蛾Trabala vishnou Lefebure等。1.黄褐天幕毛虫(1)分布与危害 又名天幕毛虫、顶针虫。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均有分布。危害杨、梅、桃、李、杨、柳、榆、栎、苹、梨、樱桃等多种阔叶树木。该虫食性杂,以幼虫食叶,严重时能将大面积阔叶林全部吃光。,(3)生活习性 1年1代,以卵在小枝条上越冬。翌春孵化,初孵幼虫吐丝作巢,群居生活。稍大以后,于枝杈间结成大的丝网群居。白天潜伏,晚上外出取食。老龄幼虫分散取食。6月末7月初幼虫老熟并在叶间做茧化蛹。7月中、下旬羽化成虫。卵产于细枝上,呈“顶针状”。成虫有趋光性。,2.马尾松毛虫(1)分布与危害:主要以幼虫危害马尾松针叶,

32、也危害湿地松,火炬松等。大发生时能在短时间内,使大面积松针被吃光,状如火烧,成片枯死。(2)形态特征:成虫 体色变化大,有灰白、灰褐、茶褐等色,花纹一般色浅。雄蛾色深。雌蛾触角栉齿状,雄蛾羽状。前翅较宽。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4761cm,头部黄褐色,中、后胸背面有明显的黄黑色毒毛带。,马尾松毛虫,(3)生活史及习性:发生代数因地而异,长江流域1年23代,福建、台湾及珠江流域等省则1年34代。马尾松毛虫以34龄幼虫在针叶丛中,树皮缝或地被物下越冬。雄蛾羽化一般较雌蛾早。卵常成串球状或堆状。成虫有趋光性。初孵幼虫有群集习性和吐丝下垂借风传播习性。3龄后开始分散危害,可啃食整条针叶。幼虫一般6龄,以5

33、6龄食量最大。,(二)枯叶蛾类的防治措施 1.消灭越冬虫体,可结合修剪、肥水管理等消灭越冬虫源。2.物理机械防治。人工摘除卵块或孵化后尚群集的初龄幼虫及蛹茧;灯光诱杀成虫;于幼虫越冬前,干基绑草绳诱杀。3.化学防治。发生严重时,可喷洒2.5溴氰菊酯乳油3 0005 000倍液、50磷胺乳剂1 0001 500倍液、25%灭幼脲号稀释1 000倍液喷雾防治。4.生物防治。利用松毛虫卵寄生蜂。用白僵菌、青虫菌、松毛虫杆菌等微生物制剂使幼虫致病死亡。,九、螟蛾类(一)螟蛾类概述螟蛾类属鳞翅目螟蛾科。在园林植物较常见的有竹织叶野螟Algedonia coclesalis Walker、棉卷叶野螟Syl

34、epta derogata Fabricius、樟瘤螟Orthaga achatina Butler、黄杨绢野螟Diaphania perspectalis(Walker)等。1.黄杨绢野螟(1)分布危害 又名黄杨黑缘螟蛾,属鳞翅目螟蛾科。分布于陕西、河北、江苏、浙江、山东、上海、湖北、湖南、广东、福建、江西、四川、贵州、西藏等地。危害黄杨、雀舌黄杨、庐山黄杨、朝鲜黄杨等。幼虫常以丝连接周围叶片作为临时性巢穴,在其中取食,发生严重时,将叶片吃光,造成整株枯死。,(2)识别特征 成虫:全体被白色鳞毛,体长2030mm,翅展4050mm。前胸,前翅基部、前缘、外缘及后翅外缘,腹部末端被黑褐色鳞毛,

35、故称此虫为黑缘螟蛾。触角丝状,褐色,有百余节,其长可达腹部末端。翅面半透明,有紫红色闪光。中室内有2个白点,1个细小,1个呈新月形。雌雄虫极易区别,雌虫翅缰2枚,腹部较粗大,腹末无毛丛;雄虫翅缰1枚,腹部较瘦,腹部末端有黑色毛丛。幼虫:圆筒形,老熟时全长42mm,头部黑褐色,胸、腹部浓绿色,表面有具光泽的毛瘤及稀疏毛刺。背线绿色,亚背线及气门上线黑褐色,气门线淡黄绿色,基线及腹基线淡青色,背线两侧黄绿色,亚背线与气门上线之间淡青灰色。茧:老熟幼虫在茧中化蛹,茧由丝缀合树叶构成,茧卵圆形,长40mm。,黄杨绢野螟的成虫与幼虫,(3)生活习性 江苏南通1年发生3代,幼虫在寄主两张叶片构成的巢内越冬

36、。越冬代幼虫3月下旬开始活动取食。越冬代及第1、2代蛹期分别为1218天、6天和711天。幼虫一般6龄,少数5龄,越冬代幼虫则为910龄。成虫羽化后,夜间交配,次日产卵;卵多产于叶背,每雌产卵153222粒。幼虫孵化后经512小时后开始取食,一生取食80100片叶,取食期间常用丝连接周围叶片作临时性巢穴。越冬幼虫作巢后,即在其中蜕皮化蛹。,(二)螟蛾类的防治措施 1.消灭越冬虫源,如秋季清理枯枝落叶及杂草,并集中烧毁。2.在幼虫危害期,可人工摘虫苞。4.发生面积大时,可于初龄幼虫期喷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敌敌畏1份+灭幼脲号1份稀释1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

37、液。5.开展生物防治。卵期释放赤眼蜂,幼虫期施用白僵菌等。,十、灯蛾类(一)灯蛾类概述灯蛾类属鳞翅目灯蛾科。在园林植物上常见的有红缘灯蛾Amsacta lactinea Cramer、美国白蛾 Hyphantria cunea Drary、人纹污白灯蛾Spilarctia subcarnea(Walker)等。1.美国白蛾(1)分布危害 美国白蛾属鳞翅目、灯蛾科,又名秋幕毛虫,是危害园林植物的一种重要检疫害虫。它具有食性杂、繁殖力强、传播途径多等特点,其主要寄主有糖械、元宝槭、三球悬铃木、桑树、白桦、榆树、杨属、等植物。在国内主要分布于辽宁、河北、天津市、山东、上海等地。,(2)识别特征老熟幼

38、虫体长30毫米左右,体黄绿色或灰黑色,体背毛瘤黑色,体侧毛瘤多为橙黄色,毛瘤上着生白色长毛。成虫体长10毫米左右,为纯白色蛾子。,(3)生活习性 美国白蛾在唐山等北方地区一年发生两代,以蛹结茧在老皮树下、表土层及枯枝落叶中越冬。两代幼虫危害期分别发生在5月下旬至7月下旬和8月上旬至11月中旬。初孵幼虫吐白丝结网,群居危害。因幼虫群居危害,每株树上多达几百只乃至上千只幼虫,常把树木叶片蚕食一光,严重影响树木生长,也影响了城市绿化景观效果。,(二)灯蛾类的防治措施1.冬季深翻园地消灭虫蛹。2.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3.发现严重时,可喷施2.5%溴氰菊酯乳油1 5002 000倍

39、液、20%氰戊菊酯乳油4 000倍液、10%多来宝悬浮剂1 500倍液。4.生物防治:利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效果好。,十一、舟蛾类(一)舟蛾类概述舟蛾属鳞翅目、舟蛾科。因幼虫静止时首尾上翘,形似小船而得名。主要有杨扇舟蛾、杨小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Fabricius)、苹掌舟蛾Phalera flavescens(Bremer et Grey)、国槐羽舟蛾Pterostoma sinicum Moore等。1.杨扇舟蛾(1)分布与危害 分布几乎遍及全国各地。以幼虫危害各种杨树、柳树的叶片,在广东、海南岛危害母生,发生严重时可食尽全叶。,(2)识别特征 成虫体淡灰褐色,

40、体长1320 mm,头顶有一紫黑色斑。前翅灰白色,顶角处有一块赤褐色扇形大斑,斑下有一黑色圆点。老熟幼虫体长3238 mm,头部黑褐色,背面淡黄绿色,两侧有灰褐色纵带。第1、8腹节背中央各有一个大黑红色瘤。,(3)生活习性 发生代数因地而异,1年28代,越往南发生代数越多。均以蛹结薄茧在土中、树皮缝和枯叶卷苞内越冬。成虫有趋光性。卵产于叶背,单层排列呈块状。初孵幼虫有群集习性,取食叶肉,3龄以后分散取食,常缀叶成苞,夜间出苞取食。老熟后在卷叶内吐丝结薄茧化蛹。(二)舟蛾类的防治措施 1.消灭越冬蛹。可结合松土、施肥等挖除蛹。2.人工摘除卵块、虫苞。特别是第1、2代,可抑制其扩大成灾。3.初龄幼

41、虫期喷施杀螟松乳油1 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2 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或5%来福灵乳油4 000倍、或用Bt.乳制500800倍液。4.保护和利用天敌。如黑卵蜂、舟蛾赤眼蜂、小茧蜂等。,十二、蝶类(一)蝶类概述蝶类属鳞翅目球角亚目。在园林植物上常见的在粉蝶科的合欢黄粉蝶Eurema hecabe(Linnaeus)、菜粉蝶Pieris rapae(Linnaeus)、凤蝶科的柑橘凤蝶Papilio xuthus Linnaeus、玉带凤蝶P.polytes Linnaeus、蛱蝶科的的茶褐樟蛱蝶Charoxes bernardus Fabricius等。蝶类

42、是一类能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的昆虫,因此,在可能的条件下,我们要保护利用这些昆虫。1.柑橘凤蝶(1)分布与危害 又名花椒凤蝶、黄凤蝶等。分布几乎遍及全国。危害柑橘、金橘、柠檬、佛手、花椒、黄波罗等。以幼虫取食幼芽及叶片,是园林中常见的蝶类。,(2)识别特征 成虫体长2232mm,体黄色,背面中央有黑色纵带。翅面上有黄黑相间的斑纹,亚外缘有8个黄色新月形斑。后翅外缘波状,后角有一尾状突起。老熟幼虫体长4051mm,绿色.后胸有眼状纹及弯曲成马蹄形的细线纹。腹部第1节后缘有1条大形黑带,第46腹节两侧具黑色斜带。头部臭丫腺为黄色。蛹长2932mm,纺锤形,头部分二叉,胸部稍突起。,柑橘凤蝶,(3)生

43、活习性 各地发生代数不一,东北1年2代,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1年34代,台湾1年5代。以蛹悬于枝条上越冬。以3代为例,翌年4月出现成虫,5月上中旬为第1代幼虫,7月中至8月中第2代幼虫,9月上旬至10月第3代幼虫。有世代重叠现象。成虫白天活动,卵单个产于嫩叶及枝梢上。初孵幼虫茶褐色,似鸟粪。幼虫老熟后吐丝缠绕于基物上化蛹。成虫春、夏二型颜色有差异。,金斑喙凤蝶(国家级保护),其他常见的蝶类有:,(二)蝶类的防治措施 1.人工摘除越冬蛹,并注意保护天敌 2.结合花木修剪管理,人工采卵、杀死幼虫或蛹体。3.严重发生时喷施20除虫菊酯乳油2 000倍液、2.50溴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20杀灭菊

44、酯2 000倍液。,十三、叶蜂类(一)叶蜂类概述月蜂类属膜翅目叶蜂总科。在园林植物上较重要的有三节叶蜂科的蔷薇三节叶蜂Arge pagana Panzer、叶蜂科的樟叶蜂Mesoneura rufonota Rhower等。1.蔷薇三节叶蜂(1)分布与危害 又名月季叶蜂、田舍三节叶蜂。分布于华北、华东、华南等地。危害蔷薇、月季、十姐妹、黄刺玫、玫瑰等花卉,以幼虫食叶,严重时可把叶片食光。,(2)识别特征 在危害期主要通过检查寄主叶片被咬成缺刻或黄绿色的、群居危害的幼虫来识别。成虫体长7.58.6mm。前翅黑色,半透明。头、胸、足为黑色,腹部橙黄色。老熟幼虫体长23mm,头淡黄色,胴部黄绿色,各

45、节有3条横向黑点线,腹足6对。,(3)生活习性 1年19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作茧越冬,翌年3月上、中旬化蛹、羽化、交尾和产卵,成虫用产卵管将月季、蔷薇等寄主植物的新梢纵向切开一开口,产卵于其中,使茎部纵裂,并变黑倒折,幼虫孵化后,就爬出来危害叶片,初龄幼虫有群集习性,先啃食叶肉,后吞食叶片。天敌有蜘蛛、捕食性蝽象等。(二)叶蜂类的防治措施 1.冬春季结合土壤翻耕消灭越冬茧。2.寻找产卵枝梢、叶片人工摘除卵梢、卵叶或孵化后尚群集的幼虫。3.幼虫危害期喷洒Bt.乳剂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20杀灭菊酯2 000倍液、25%灭幼脲号胶悬剂3 000倍液。,十四、甲虫类(一)甲虫

46、类概述 甲虫类属鞘翅目的昆虫,在园林植物上常见的甲虫有叶甲科的榆蓝叶甲Pyrrhalta aenescens(Fairmaire)、柑橘台龟甲Taiwania obtusata(Boheman)、杨叶甲(Chrysomela populi Linnaeus)、柳蓝叶甲(Plagiodera versicolora Laicharting)、泡桐叶甲(Basiprionota chinensis Fabricius)葡萄十星叶甲(Oides decempunctatus(Billberg))、瓢虫科的茄二十八星瓢虫Henosepilachna sparsa orientalis Dieke以及金

47、龟子成虫、象甲等。,1.榆蓝叶甲(1)分布与危害 又名榆蓝金花虫,榆毛胸萤叶甲,榆绿毛萤叶甲。辽宁、河北、山东、河南、陕西、江苏、甘肃、台湾等地均有分布。以成虫、幼虫取食榆叶,常将叶片吃光。(2)识别特征 成虫体长78.5mm,近长椭圆形,黄褐色,鞘翅蓝绿色,有金属光泽,头部具一黑斑。前胸背板中央有1个黑斑。老熟幼虫体长约11mm,深黄色。体背中央有1条黑色纵纹。头、胸足及腹部所有毛瘤均漆黑色。前胸背板后缘近中部有一对四方形黑斑,前缘中央有1个灰色圆形斑点。,榆蓝叶甲,(3)生活习性 北京、辽宁一年则发生2代,均以成虫越冬。翌年45月份成虫开始活动,危害叶片,并产卵于叶背,成2行。初孵幼虫剥食

48、叶肉,被害部呈网眼状,2龄以后将叶食成孔洞。老熟幼虫于6月中下旬开始爬至树洞、树杈、树皮缝等处群集化蛹。成虫羽化后取食榆叶补充营养。成虫有假死性。越冬成虫死亡率很高,所以第一代危害不太严重。,2.杨叶甲(1)分布与危害 分布东北、华北,陕西、内蒙、河南、湖北、新疆等地。以幼虫及成虫危害多种杨柳的叶片。(2)识别特征 成虫体长1015mm,近椭圆形。体蓝黑色,有金属光泽。触角短,第16节为蓝黑色,具光泽,第711节为黑色,无光泽。前胸背板蓝紫色,鞘翅红色,近翅基四分之一处略收缩,末端圆钝。老熟幼虫体长17mm,橘黄色,头部黑色。前胸背板有黑色“”形纹,其它各节背面有二列黑点,第2、3节两侧各有一

49、个黑色刺状突起,以后各节侧面于气门上线,下线上也有同样黑色疣状突起,但较扁平。,白杨叶甲1.成虫 2.卵 3.幼虫 4.蛹,(3)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12代,以成虫在落叶杂草或浅土层中越冬。翌年4月份寄主发芽后开始上树取食,并交尾产卵。卵产于叶背或嫩枝叶柄处,块状。初龄幼虫有群集习生,2龄后开始分散取食,取食叶缘呈缺刻状。幼虫于6月上旬开始老熟附着于叶背悬垂化蛹。6月中旬羽化成虫。6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成虫开始越夏越冬。,3.茄二十八星瓢虫(1)分布与危害 属鞘翅目,瓢虫科。分布于黑龙江、内蒙古、台湾、海南、广东、广西、云南、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西藏等。危害茄子、金银花、枸杞、五爪金龙、冬珊瑚

50、、三色堇等。以成虫和幼虫取食叶肉,严重时全叶食尽。(2)识别特征 成虫半球形,黄褐色,体表密生黄色细毛。前胸背板上有6个黑点,2个鞘翅上共有28个黑斑。卵长纺缍形,淡黄至褐色。幼虫淡黄色,体背各节有6个枝刺。,茄二十八星瓢虫,(3)生活习性 1年发生多代。每年以5月发生数量最多,危害最重。成虫白天活动,有假死性和自残性。初孵幼虫群集危害。以成虫在土块下、树皮缝中、杂草丛中越冬。(二)甲虫类的防治措施1.加强植物检疫。防止椰棕扁叶甲随着植物的引种、推广应用和产销交流传播蔓延。2.消灭越冬虫源。清除墙缝、石砖、落叶、杂草下等处越冬的成虫,减少越冬基数。3.人工震落捕杀成虫或人工摘除卵块。4.化学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