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案例分析.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696161 上传时间:2023-08-10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6.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乡一体化案例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城乡一体化案例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城乡一体化案例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城乡一体化案例分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城乡一体化案例分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乡一体化案例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乡一体化案例分析.ppt(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案例解读,成都市城乡一体化工作典章解读,一、工作背景综合竞争力亟待提高在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上,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无支撑性产业,且产业关联度不强,产业链条不长,产业集中度不高。空间资源和环境容量约束加剧成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城乡居民生活需求的日益提高,对土地等空间资源、环境容量及环境质量提出更高要求,环境准入政策更加严格,资源环境约束将日益突出。就业和社会稳定压力增大成都城乡结构调整,面临新增劳动力、企业下岗职工、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形成的巨大就业压力,且伴生的社会转型和收入分配等各类矛盾可能增多。规划编制质量不高规划工作重城市轻乡村,导致规划编制质量不高、规划滞后、规划意识不强以及

2、规划不够全面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农村发展建设无序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传统农业比重大,现代农业发展滞后,农产品加工业规模偏小,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农民增收难度较大。,案例解读,成都市城乡一体化工作典章解读,二、成都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2004年初,成都市委市政府颁布了“关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意见”发展不足和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成都面临的主要矛盾。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深入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是事关成都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是破解城乡二元分割体制、解决“三农”顽症、形成城乡一体的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

3、有效途径,对加快建设和谐成都具有重要意义。,案例解读,成都市城乡一体化工作典章解读,三、工作目标及相应对策最终实现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的长远目标梳理自身资源禀赋等条件规划生态及旅游发展区、优化型发展区、扩展型发展区和提升型发展区。制定“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规划建设导则,形成支撑现代田园城市战略定位、可持续发展的总体功能布局。构建起覆盖城乡的规划体系建立相互衔接、覆盖城乡的规划体系 在全市域基础上构建一区两带三圈四基地”的空间发展格局。健全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要求的规划管理体制建立政府组织、部门协作、专家咨询、公众参与、规委会决策的城乡规划编制决策机制。实行城乡规划白皮书制度,完善重大规划公示和听证

4、制度。打破城乡规划分治及条块分割的现状,将原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的村镇规划管理职能划转市规划局;在区域中心镇设置规划管理所,在乡镇配置乡村规划师。设置成都市规划执法监督局以及市政府派驻区(市)县城乡规划督察专员,负责全市城乡规划督察管理工作。全市基本形成了“统一规划、属地管理、分级审查、强化监督”的城乡规划管理体系,以及比较完备的与统筹城乡发展相适应的城乡规划法规与标准规范体系。,案例解读,成都市城乡一体化工作典章解读,四、经验总结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优势遵循发展规律。加快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的建设。实现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赋予农民真正意义上的财产权。实现包括劳动力在内的城乡各类生

5、产要素自由流动,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让农村富余人口有序进入城镇,实现安居乐业。抓住产业互动发展的内在规律,实现了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联动推进,这是在我国人多地少、生态脆弱的国情下推进城镇化的可行之路。政府加大城乡改革知识的推广并严格执行上级任务,调动民众参与积极性。大力推动城乡经济的互动,解放乡村生产力,发展区域级生产力,为城乡改革打下结实经济基础。,案例解读,苏州市城乡一体化改革研究,一、工作背景2009年4月,江苏省批准苏州市为“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目标是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城乡一体化。二、工作目标空间形态上城乡有别经济形态上城乡互动社会形态上城乡一体三、工作体系城乡

6、发展规划一体化统筹资源配置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就业社保一体化社会管理一体化,案例解读,苏州市城乡一体化改革研究,四、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工作经验,村庄发展的三种类型:融入城市化城镇规划区,以发展三产为主 就地城镇化工业基础好、人口集中的区域,以发展二产为主农业现代化农业规划保护区,以发展一产为主,案例解读,苏州市城乡一体化改革研究,五、产业布局一体化工作经验,统筹构建农业现代化、产业规模化、产业链系统化的产业布局模式。,以“四个百万亩”作为产业发展目标:百万亩优质粮油 百万亩花卉园艺 百万亩特种水产 百万亩生态林地,苏州市自2009年启动城乡一体化工作至今已建成14个

7、万亩以上、78个千亩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累计建设高效农业170万亩,设施农业31.9万亩,高效农业面积占种养面积比重达到48%。,案例解读,苏州市城乡一体化改革研究,六、公共服务一体化工作经验,以城乡整体为单位,分片区设立城乡服务中心。,五大服务中心:行政办事中心 商业贸易中心 文化活动中心 医疗卫生中心 警务治安中心 苏州市自2009年启动城乡一体化工作至今已建成农村社区服务中心989个,覆盖率达80%。,案例解读,苏州市城乡一体化改革研究,七、工作成效,集约用地有增量安居乐业有保障富民强村有空间现代农业有发展八、经验总结关注民生、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小城镇建设破解就

8、业难题吸引人才下乡,案例解读,滨海县八滩镇、东罾村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八滩镇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一、规划背景系省市重点镇、省统筹城乡发展试点镇,位于滨海县中东部,东距滨海港口15公里,南距县城25公里,现有人口8.9万人,镇域面积112平方公里。S327、S508、S226和县道坎振线贯穿境内;水路南、中、北三条八滩渠和淮河入海水道穿越全镇。二、优势梳理交通布局四通八达城镇布局功能完备产业布局特色鲜明,案例解读,滨海县八滩镇、东罾村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八滩镇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三、总体定位县城与港城发展轴上的重要节点港口、化工园协作配套基地以商贸物流、机械加工、高新技术、纺织酿酒为主导的现代生

9、态型综合产业生活园,一心以公共服务中心、孵化平台为主的产业园为核心部分一廊以废黄河古道为基础形成的蓝绿交织体系,使产业园位于河道景观的两畔二区以滨淮、八滩两个原有镇区形成的两个生活配套区二轴将226省道沿线作为生活发展轴,将327省道沿线作为产业发展轴三片产业园区分为三个产业片,案例解读,滨海县八滩镇、东罾村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八滩镇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三、发展模式一核多点,案例解读,滨海县八滩镇、东罾村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东罾村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一、工作背景 东罾村坐落在黄海之滨,东连滨海港,西接滨海经济开发区沿海工业园,省道226线贯穿南北,临海高等级公路穿越东西,村域面积6.18平方公

10、里,现有居民1120户,5100人口。改造之前的景象如“四处野茫茫,只见芦苇荡”般偏僻、居民收入较低。,案例解读,滨海县八滩镇、东罾村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东罾村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二、目标定位打造海港田园第一村重点发展三产服务业围绕为沿海工业园和滨海港提供后方服务,三、政策支持支持农村宅基地指标集中使用和住宅集中建设鼓励村庄拆迁合并鼓励“空心村”整治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案例解读,滨海县八滩镇、东罾村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东罾村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四、土地整理与利用建设用地调整规划保持基本农田数量不变,集约使用土地,规模经营各类产业区、缩小人均用地规模,集约使用土地。工业用地的调整与规划将

11、散乱分布的小产业门类进行整合,以原有经济效益较好的工业小区为基础,将同一产业类型的企业进行迁并和集聚,形成以某一产业类型为主的产业集聚型小区。3.农田的调整与规划将调整后的空闲的原建设用地复耕,转换为耕地或基本农田,形成连片的农业用地。,全国文明创建工作先进村镇、全国生态村、全国文明村和全国幸福村,近期对东罾村的规划作了调整,重点在增水添绿、凸显农村色彩等方面进行提升,主要实施三大项目:生态农庄、农业综合体和村庄环境改造。,村庄环境改造,案例解读,滨海县八滩镇、东罾村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东罾村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五、整治改造,案例解读,滨海县八滩镇、东罾村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东罾村城乡一体化发

12、展规划,五、经验总结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均等化(户户通宽带等扩宽农民知识渠道、产品销路)集约型用地促进乡村农业、产业规模化重点利用紧邻沿海化工区优势,重点发展相关配套机械、包装等产业大力发展三产服务业,保证“人人有事做,家家有钱赚”的目标,案例解读,城乡一体化工作任务,莆田市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提出主要工作任务可以概括为:“两个切入点、八个创新、三个集中、两个区。”,案例解读,城乡一体化工作目标及意义,缩小差距消除二元结构,从城乡居民收入、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城乡面貌等各方面缩小差距。盘活资产盘活农村的闲置资源,推动集体土地规模化经营。建设新村城乡基础设施同步推进,城乡组团式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