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融合的逻辑、特征及实现路径 附乡村振兴与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313648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2.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融合的逻辑、特征及实现路径 附乡村振兴与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融合的逻辑、特征及实现路径 附乡村振兴与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融合的逻辑、特征及实现路径 附乡村振兴与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融合的逻辑、特征及实现路径 附乡村振兴与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融合的逻辑、特征及实现路径 附乡村振兴与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融合的逻辑、特征及实现路径 附乡村振兴与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融合的逻辑、特征及实现路径 附乡村振兴与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融合的逻辑、特征及实现路径摘要:城乡融合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是城 乡融合的关键。就城乡融合的逻辑而言,乡村产业是实现城乡融合的契合点。从 这一契合点出发,城乡融合存在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融合基础不够强等方面 的突出问题。若要真正实现城乡融合,其实现路径大致可分为:实施产业融合, 缩减城乡收入差距;四步走驱动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加强城乡融 合基础,合理增加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促进城乡文化融合,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关键词: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 实现路径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实 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建立

2、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同时必须坚持城 乡融合发展原则。”这就说明,城乡融合是乡村振兴战略重要一环,城乡融合能 够进一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均衡发展,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基础设 施、公共服务等的差距。城乡融合是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产生的,在这一特殊背 景下,理清城乡融合的逻辑、特征、问题等,有助于发现城乡融合的实现路径, 从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一、乡村振兴战略与城乡融合的逻辑(一)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城乡融合“十四五”规划指出要重点关注三农”问题,强调发展农业和农村的优先性, 使其尽快达到现代化水平,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这就需要不断深化 农村改革,建立并完善城乡融合的发展

3、和管理机制。可见,城乡融合的发展是乡 村振兴战略重要手段之一,它能够通过均衡城乡之间的发展、综合提高城乡居民 生活的质量、缩小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等途径,推进乡村振兴的全面实施。中央 一号文件也提出:“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 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由此可见,工农之间、城乡之间不再是单 向促进、单向带动的关系,转变为了双向促进、双向互补的融合关系。乡村振兴 战略下的城乡融合就是要突破“城乡二元结构“,不再把城乡割裂实行区分管理, 而是要将两者统一起来实行一体化、共生共发展的管理。其中,二元结构包括但 不限于经济发展、基础性设施建设与配套、生态和居住环境、公共

4、性服务的辐射 与配套等,这些都是通过较长时间积累所形成的。因此,打破二元结构必须保障 城乡之间的公共性服务均等化,重点提高乡村生态和居住环境的质量,多方面促 进人才和技术等各类要素资源的流动,实现“工农一城乡一居民”的全面城乡融 合。(二)城乡融合的逻辑乡村振兴战略以五维指标进行评价考核,这五维指标体系与乡村产业息息相 关,乡村产业振兴能够实现产业兴旺,而产业兴旺的目标也正是实现乡村产业的 振兴,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统一的关系。而乡村产业恰好也是 实现城乡融合的契合点,这是因为城乡融合需打破固有的城乡之间的二元结构才 能实现,二元结构的存在导致了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同时也凸显了

5、乡村在“经 济、乡风、生态、文化、智力”等方面发展的不充分性,使得乡村产业与城市产 业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实现城乡融合就要解决好乡村产业的问题。要突破 二元结构,缩小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就要坚持党的领导,建立和完善相应的 组织,实施科学化现代管理,对城乡融合的实施予以保障,以达到持续优化的目 的。同时,需要资本、企业家才能等资源的配套和支持。一系列的作用与反作用, 就构成了城乡融合实现的逻辑。具体如图1所示。二、城乡融合的特征(一)资金流动关系得到改善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历年的中国金融年鉴显示,农村的资金在很长一段 时间内是不断流向城市的,这对城市的经济发展有比较重要的贡献。农村和农民 主

6、要生产农产品,城市主要生产工业品,但工业品价格超过了其价值,农产品价 格却低于其价值。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使得农村的资金通过“价格形式转移到了 城市,仅在1991年至1997年这7年时间里,通过这一形式农村的资金向城市流 入了 12000多亿元。此外,城市还通过向农村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金融方式获 得资金的净流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城乡融合将进一步改善城乡之间的资金流动关 系,使其逐渐缩小直至平衡。“十四五”规划提出,“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这 就要求加大对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的体系,从而改善城乡之 间金融方式带来的资金流入差十四五”规划还强调,应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

7、使价格与价值的差距变得更加合理,以减少“价格形式”对城乡资金流动的影响。(二)把握城乡融合一定的创新性城乡融合不是单纯地将城乡看着一个整体进行简约式的管理,而是要深刻理 解城乡关系,从三个方面进行创新:一是以体制兼顾城乡居民的权益。保障城乡 居民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能够享受到同地方、同条件、同水平的基本性 公共服务;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体制,实现人口在城乡之间的双向流动,为回乡工 作、创业等创造良好的条件,以推动农村经济和产业的发展。二是创新制度以促 进改革。城乡融合需要良好的基础,尤其是农村和基层改革,要予以支持和鼓励, 既要保障农村的基本经营需要,又要结合实际情况改革农村的土地制度、集体

8、产 权制度和农垦制度等。三是以运行机制落融合。在体制和制度的保障下,以机 制为驱动,使得资本、技术等要素资源能够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为城乡融合奠 定基础。乡村振兴 *沟眄生态宜居问乡风文明卜丽丽(生活富裕卜二元结构)T发展不平衡”H发展不充分1H乡村产业城乂淞合经济发展基础性设浦建设与配套公共性服务辐射与配套生态和居住环境空间整合乡风建设乡村生态治理乡村文化建设智力支持土地资源农业资源旅游资源特色文化资源llT企业家才能1l1-(alWM 持续优化(三)城乡之间人口基本实现自由流动从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的数据来看,城镇人口从1978年的1.7亿人(与常住人口占比为17.9%)增加到了

9、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束 时的9亿多人(与常住人口占比63.89%)。可见,农村人口正越来越多地流向城 市,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城乡融合的提出和发展,使得人口回流 或流向乡村成为可能。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 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等政策 性文件,为多地开展返乡创业试点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使得返乡创业、就业等 成为可能,推动乡村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创业空间和就业平台,进而促进农 村经济发展。(四)城乡融合的“一统二互补三长期”城乡融合的特征还具有“一统二互补三长期一统”,统一发展城乡,建立 空间整体。城乡融合要解

10、决不平衡问题,就要具备整体观和全局观,以城市优势 带动农村发展,发现农村短板并予以弥补,提高农村产业建设,逐步实现农业和 农村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智能化。“二互补”,资源互补,互促互惠。城市和农村 各自有着不同的特征和资源,城市以工业为主,发展迅速,应以城市带动农村、 工业促进农业、资金适当流向农村产业、技术支持农业、管理服务农村和农业; 农村以农业为主,土地资源丰富,生态和居住环境优于城市,应充分识别并利用 好其自身特有的资源,融入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等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发 展。“三长期”,融合发展是长期、渐进、持久战。虽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 等的实施给城乡融合带来了机遇,但农村目前还

11、有大约6亿的人口,加上各地区、 区域发展的基础不尽相同,城乡融合进程很难一蹴而就,需要在党的领导下,求 实创新,夯实基础,循序渐进,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城乡融合。三、城乡融合面临的突出问题(一)二元结构未破除,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依然较大二元结构的存在使得城市和农村之间在产业、基础设施、人均消费水平和人 口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往往会比较直接地反映在经济上,最直观的 感受就是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即居民可真正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它直接关 系着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水平越高意味着人民越幸福。如表1所示,2015-2020 年,城镇居民的个人可支配收入均远远超过了农村居民,超过数额呈现出逐年增 加

12、的趋势,从2015年的超出19773元/人增加到2020年的超出26703元/人。虽 然在超出倍数上表现出逐年下降趋势,但下降的幅度并不大,从2015年的2.73 倍到2020年的2.56倍,仅仅只下降了 0.17,然而基数却在持续增大,说明城乡 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依然比较大。(二)城乡之间的资源流动以单向为主,不利于城乡融合表1 2015-2020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对比单位:元/.隼份令国屉民城住居民农村居民城慎农村做算域他鲍农村借It2015219663119511422197732.732016238213361612363212532.722017259743639613432229

13、642.712018282283925111617246312.692019307334235916021%3382.642020321894383417131267032.56既然是城乡融合,就是实行一体化和整体性管理,正常的资源流动关系应该 是合理的双向流动,即城乡之间的资源能够自由地在两者间进行流动。可以说, 资源的双向流动是城乡融合的动力,也是成功的关键点之一。但由于较长时期的“以城市带领乡村”“优先发展工业等影响,短时间内很难改变在资源配置和政策 制定等对城市的偏向,这也是要素资源一般呈现出单向流动到城市的原因,不利 于城乡融合。由于城市相比于乡村经济发展较快,工业化和技钵 1化水平

14、高,这往往提高了 盈利的可能性和空间。正是由于这一要素的驱使,劳动力、资金、土地和企业家 才能等要素资源会更倾向于流到城市,城市的基础设施条件好、公共服务设施齐 全、产业发展好,从而农村人更愿意到城市工作、到城市就医、让孩子到城市读 书,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发展,刺激了城市土地和房价的上涨,使城市和农村的差 距拉大。虽然“户籍改革”“城市就业制改革”等让这一现象得到部分改善,但在基 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上农村与城市相比依然差别较大,如农村的教育水平和教育师 资赶不上城市,新农合医疗和城市医保相比也存在差距,这些都是导致要素资源 单向流动的重要原因。农村若想快速发展,就需要资金、需要人才、需要产业的 支

15、撑,只有这些配套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起来了,各类要素才会慢慢地由 单向流动转变为双向正常的自由流动,推动城乡融合的进一步发展。(三)城乡融合的基础有待加强,配套条件不足城乡融合是需要基础的,基础牢靠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城乡融合,城乡融合的 基础一般包括但不限于基础性设施、公共性服务、人才机制等。具体来讲:一是 农村的基础设施与城市相比存在着差距。农村的基础设施一般可分为“农业的生 产、农业的生活、生态环境、农村的社会发展四个方面,城市的基础设施则分 为“工程性、社会性”两个层面,虽然从数量上看似乎农村高于城市,但较长时期 地以城市为辐射中心的发展,使得城市的配套基础设施远远高于农村,尤其是城

16、市的公路在质量、宽度、维护等方面都存在着优势。二是公共性服务方面。公共 性服务通常可理解为“科一教一文一卫一体”等公共事业,为军民提供各类保障, 城市由于其优先发展性、工业性,使得其在这几个方面的优势比较突出,以至于 不少医疗人员、教育人员不愿意主动到条件差、福利低、配套条件不足的农村发 展。如果公共性服务跟不上,理念就很难得到转变,城乡融合的道路就会遇到阻 碍。三是人才机制不健全,人才流动呈单向特征。人才机制的建立需要以基础性 设施和公共性服务等为前提,城市经济增长快、工业化生产、配套条件好,使得 劳动力及企业家才能会更倾向于流向城市。虽然“三支一扶”等制度会引导人才一 定程度上流向农村,但

17、这些远远不够,尤其是“懂农民、懂技术、懂农业”的人才 和企业家相对匮乏,势必会影响农村的发展,进而影响到城乡融合的进程。(四)现阶段文化、产业的融合不足以支撑城乡融合文化和产业是影响城乡融合的两个重要因素,尤其是产业因素十分关键。文 化融合方面,农村居民文化融合的意识不够高,以至于参与程度低,城乡文化融 合效果不理想;一般情况下,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都更倾向于看重经济而忽视 文化,这就导致制度跟不上,达不到理想的文化融合效果。产业融合方面,就现 阶段而言,仍然呈现出“二元化结构”,城市主要生产工业品,农村主要生产农产 品。农产品在生产端其价格往往是低于它的价值,致使收益低;农产品经过流通 转移

18、之后,反而可能变成流通品或工业品,这个时候它的价格通常又是高于其价 值的,使得流通环节的收益高。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并不能使 农民获得最大化收益,反而使收益发生了转移,导致不足以支撑城乡融合的发展。四、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融合的实现路径(一)实施产业融合,缩减城乡收入差距城乡融合的重要实现路径之一,是要增加农民收入,减小城乡收入差距。收 入决定着经济基础,经济能够产生很强的驱动效用及联动效果,而刺激经济增长 离不开产业的支撑。在城乡之间实施产业融合最大的壁垒就是二元结构,破除二 元结构就必须充分识别并利用好城市和农村各自的特点。城市经济发达,工业化 水平高,懂技术、懂管理,但压力大

19、、节奏快,应考虑将城市的优势进行适当转 移,以减少城市的承载力和负担;对于农村而言,最大的特点是以农业农民为主, 拥有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环境好,乡风淳朴,产品绿色,生活节奏慢、压力小, 可以考虑以农村特点特色开发新产业、包装打造新产品、创新销售渠道等,促使 经济流入,适当提高农村生活节奏。要真正实现城乡的产业融合,必须建立和完善五大支撑服务体系(如图2 所示):一是以党的领导为核心。党的领导能够使城市和农村产生强大的凝聚力, 确保城市和农村走正确的发展道路,如“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就会极大地促进城 乡产业融合,促进城乡融合。二是制度为纲,机制驱动。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就要 增加制度的供给,合理设计

20、城乡产业融合政策,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加强政府 的引导、扶持,适当让城市工业走出去,农村将工业引进来,形成农产品加工, 将工业化和农产品结合起来。逐步培养和发展具有高质的产品、高效的产业,可 以试点带动,培养和加强龙头企业对产业融合的促进和带动效果。三是加强组织 管理,做好规划建设。进行城乡互动,做好“城市-县城-乡镇-产业园区”的规划建 设,这是联动城乡产业建设的有效通道。合理规划布局融合产业的发展区域,增 加并完善特色及支柱产业的建设,实现城乡优势互补,工农结合,增加农村的就 业空间。四是融合中坚持创新,发展创新产业。充分识别并掌握农村当地特色、 特点,在发展农产品加工之外,积极探索如何增

21、加农业产业链,将农业与文化、 旅游、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智慧型、休闲型、开放型和电子商务型的新业态和 新产业。五是配套支撑保障。通过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村的双创发展,增加农村 就业空间,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此外,还可以积极推动普惠性金融服务,增加金 融对农村农业农民的服务和支撑力度,以进一步减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二)“四步走驱动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虽然说城乡融合的关键在产业融合,但产业融合需要良好的基础,而这些基 础通常都离不开资源要素的支持。资源要素一般是指资本、劳动力、土地、企业 家才能等,要实现这些资源要素从原来的单向流动转向自由流动,可以考虑实行 “四步走”策略。第一步,从城市

22、入手,进行户籍改革。进一步完善城市的落户政策,如不仅 可以学历落后、社保落后、积分落户,还可以实施申请制落户、推荐制落户、自 愿式落户等,从而健全农村人口真正落户城市,享有公平的基本性设施和公共性 服务,实现城乡人口的融合,以打破这一壁垒下的“二元结构障碍第二步,从农村出发,完善土地改革。土地是农村的一大优势资源,进行土 地改革,应明确以资源要素的市场化配置,进一步完善产权制,使土地经营权可 以流转,盘活土地经营权。这样可以刺激土地进行优势发展,引入城市、企业家、 能人、善经营者的参与,以提高农村土地的收益。农村工业化技术好管理先进人才多节奏快产业融生农业化资源丰富环境好乡土风情节奏慢1、.1

23、!.金融支持党的领导 A制度机制 组织管理,A融合创新一*支撑保障.J. JG J 、I IJ J 一 J企业家才能流向农村LliA充分识别利用农村资源JA:增加农艮收入.城小城乡收入差厄卜A城乡融合j融合理念一侬产品加工一城乡互动A创新产业f:双创.就业第三步,从钱着眼,增加资金流动。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的金融服务支撑 体系不够完善,应适当加强,鼓励并增加对农村农民农业的信贷规模。同时,合 理建立该体系的约束和激励制度,实施规范化管理,增加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对“三 农”的支撑和服务力度。第四步,从人考虑,鼓励人才下乡。建立并完善城市人才、企业家下乡进村 的激励和保障机制,以好的发展空间、良好的

24、待遇、优美的环境等吸引并留住人 才。以政策引导,产业驱动,促使大学生、外出经商、从政、参军等人才返乡进 行双创或就业,刺激农村经济发展,使人才能够在城乡之间进行自由流动。(三)加强城乡融合基础,合理增加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农村相对于城市而言,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仍然存在着不足。基础设 施和公共服务一定角度上讲可以说是城乡融合的基础,基础牢靠,城乡融合才能 够稳步推进。基础设施方面,要将城市和农村进行整体化规划,打通交通让城乡 居民能够进得来、出得去;增加交流联动,让信息和技术能够合理化流动,使农 村产品能够顺利地流出去,使城市能够便利向农村延伸;保障农村居民生活,提 高居民生活的便利性,从而

25、为当地居民及引进人才提供便利的生活空间。公共服 务方面,着重从教育和医疗入手,满足农村的基本需要,加强城乡交流合作,提 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四)促进城乡文化融合,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文化振兴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能有效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一方面, 需要加大城乡文化融合的宣传力度,普及“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的理念和政策, 鼓励城乡联动;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机制,科学制定机制保障文化融合的有效 性,适当增加文化建设投入,规范城乡文化,整合城乡文化资源,讲好城乡文化 融合故事,促进城乡融合的发展。此外,在产业方面要注重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充分发挥农村的优势,在种 植业之外发展第二、第三个经济增

26、长点。与城市融合,将工业和农业结合发展, 延伸产品价值链,开发合作新方式、新构想。进一步打通“城一镇一村”产业通道, 凭借乡村特色资源,依托城市运营理念和技术,构建特色小镇,发展中间产业, 创造“城示范”“镇产业”“村精品的产业新格局。对于农村而言,还可以探索田园 式生活、文化创意、农业或民宿体验、养生度假等产业模式。参考文献:川曲延春.从“二元”到“一体Z乡村振兴战略下城乡融合发展路径研究J.理 论学刊,2020 ( 01): 97-104.2黄锡生,王中政.论城乡融合发展的双重逻辑及制度统合.现代经济探 讨,2021 (05): 1-9.刘合光,潘启龙.中国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与新时代推进路径

27、JOL.石河子 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l-62021-06-10.4陈燕妮.城乡融合发展:合规律性、合目的性与合价值性的统一J.创新, 2021, 15 (03): 41-48.5夏金梅,孔祥利.19212021年:我国农业劳动力城乡流动的婚变、导向 与双向互动J.经济问题,2021 (06): 9-15.叶菲菲.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融合发展的困境与出路.农业经济,2020 (10): 94-957廖敏伶.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制度逻辑和实践效能JOL.云南农业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1-82021-06-10.网张明斗,赵满满.乡村振兴战略下城乡融合发展框架与路径研究J.东北农 业大学学报(

28、社会科学版),2019, 17 (05): 1-7.9胡卫华.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对策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21 (15): 7-910徐立敏,谭诚.城乡融合背景下我国乡村旅游产业园区开发研究J.农业 经济,2021 (05): 43-45.乡村振兴与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自古以来,我国一直非常重视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随着乡村振兴 战略的实施和提出,凸显出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敏锐观 察,充分展现城乡关系演变、现代化建设发展规律的深刻认知。乡村振兴战略能够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又能够和城市逐步接轨, 实现城市和乡村的融合发展。所以,探索乡村振兴有助于推动农业的全面发展

29、、 城乡的融合、推动社会的小康和现代化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城乡融合发展的迫切需要城乡关系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难以回避的重要问题,城乡关系随着社会 发展呈现出各种状态,城乡融合发展对于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进一步融合起 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一)城乡关系发展的历史脉络解放以来,我国在推进工业化、保障粮食安全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城乡关系, 从而出现了脉络分明的几个城乡关系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从建国之后到1977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主要特点是我国刚刚 成立,确定了城市化、工业化为主的发展战略。这个战略以城市作为中心,中国 农村、农民、农业的一切利益都是为服务城市而运作的,城市发展有赖于乡村

30、的 资源供给,城市和乡村形成一种寄生、共生的关系。一方面,国家采用统一采购 的方式、农产品和工业品剪刀差的价格补贴政策,使得农村的剩余价值极少,一 切为了城市发展而服务。另一方面,国家又通过户籍政策将人口锁定在了农村, 避免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保护城市的稳步发展。第二个阶段,改革开放到2001年,随着改革开放,计划体制逐步向市场经 济体制转变,农业经济也向工业经济转轨,随之城乡关系也出现了新的发展和增 长点。一方面,二元化的城乡格局开始被打破,剪刀差也逐步消除,农村面貌和 农民群众的生活都获得了改善。另一方面,国家对于农村的财政投入偏低、农业 税收偏高,也限制了农村的建设和发展。这个阶段中,城乡

31、利益依然向城市偏转。第三个阶段,从2002年至今,这个时期的城乡发展进入了统筹阶段。一方 面,惠农政策不断涌现,城市乡村一体化框架基本完成,城乡互惠模式初步形成。 另一方面,城乡二元化结构依然难以消除,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长 期的城市带动农村发展,使得农村的自主权有限、长期处于被支配地位,城乡的 非对称互惠现象明显。(二)新时期的中国城乡关系现实需求社会主要矛盾已经演变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和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发 展不充分不平衡的根源在于城乡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基于此,新时代我国 城乡发展必然着力解决城乡发展融合的问题。第一,新时代明确要破解城乡关系的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城市

32、发展速度 快、效果显著,城镇化和工业化不断加快。农村发展却相对缓慢,成为我国经济 社会发展进程突出的瓶颈。第二,新时代要求对城乡关系重新定位,从根本上打破二元城乡结构,加快 城乡市场化流通机制改革,让市场成为资源流通配置的主要平台,让城乡人才、 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充分而自由流向效率最高的地方,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 有力的保障。第三,新时代的城乡关系要有新目标。近期来看,就是要助力补齐农村发展 的短板,让城乡关系在平衡对称的空间发展。长远来看,则是要实现城乡的全面 融合发展,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二、乡村振兴下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一)构造共荣型经济利益体系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互利机制城乡共荣就是

33、要实现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利益互动、共同繁荣关系,对我国经 济社会发展的公平公正、均衡共享不断推进。第一,构建土地收益共享机制。土地与收益问题一直是城乡发展的重要问题, 不同权、不同价的病态现象违背了城乡土地收益共享原则。深化土地改革,保持 稳定土地承包,为城乡土地收益共享奠定基础。要逐步实现土地开发、利用多元 化融入格局,实现同地、同权、同价的土地利益格局。第二,逐步完善产业协同共生的关系。从城市产业发展的特点来看,振兴乡 村就是要充分发挥乡村的产业优势,打造城乡协同发展的产业链。充分调动乡村 的优势资源、乡土特色,充分利用城市的人才、资金、技术、市场、配套设施的 优势,构成具有乡村特色资源、城

34、市产业资源有机联动的局面,强化城乡之间的 信息、人才、资源的互动和流动,促进城乡资源的共享、分工合理、协同价值链, 最大程度地振兴乡村、增加农民的收益。第三,要逐步形成收入共富的局面。当前的城乡同工不同酬情况还有存在, 要逐步完善城乡之间的同工同酬分配制度,破除城乡居民收入不平衡的格局。一 方面,借助乡村振兴挖掘乡村发展的动力,促进农民群众的收入增加;另一方面, 依据国家的政策支持,加大对农民群众的补贴、支持和发展,从内部和外部两个 方面共同推进农民群众的收入,缩短城乡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二)构建共享型政治权益体系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政治共享是通过乡村振兴途径,破解传统的乡村强人政

35、治的顽疾,解决病态 化政治格局,实现乡村政治资源的合理分布、政治权利的公平分配、政治收益的 均衡有序。第一,从权力关系维度出发,打造合理的城乡政治权力布局。不断建构城乡 在政治组织、政治权力等实体政治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实体资源的共享。振兴 乡村的政治生态,就要立足当地的实际,尊重当地政治组织的发展要求,选派优 秀毕业生等人才到乡村任职,强化村级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振兴乡村。从政治权 力来看,深化基层、群众自治、依托组织、构建一站式综合平台,是提升政治权 力共享、促进城乡政治布局的关键。第二,从权益关系维度出发,打造均衡的政治权益分布。振兴乡村,完善城 乡政治资源共享,保证资源的均等化。加大对城

36、乡二元结构的政治生态破解,赋 予人民群众同等的政治权利,包括财产保障、民主政治、发展机会均等等多种权 利,保障村民和居民能够有同等权益。(三)构筑共融型文化观念体系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价值取向城乡文化共融,就是破除城乡之间的区域隔绝,城乡之间相互认同、共同生 存、逐渐融合,为城乡融合确定正确的价值取向。第一,从文化历史记忆的角度上看,城乡文化的同源性认知。文化历史记忆 对于城乡同源的记忆唤醒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包容心态看待我国的乡土文 化资源,开展各类传统文化实践教育活动,增强对城乡文化同源性的认知、价值 的认同。另一方面,用创新发展的思路再现地方文化记忆。第二,从文化现实观念角度来看,形成

37、城乡文化共存理论。以城乡文化为指 引,推动城乡文化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大力开展城乡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加强 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的共存共生,强化群众对城乡文化价值的共识。第三,从文化符号来看,建立城乡文化相融平台,传承保留乡土特色的基础 上,吸引城市文明元素。大力发展乡村特色的旅游、农业观光、农业休闲等服务, 形成工业和农业文化相融的圈景和城市文化与乡风文明的融合。三、结语乡村振兴战略能够基于党对城乡关系演变的准确把握,进而实现全面现代化 的需求。城乡融合能够实现乡村的振兴战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理清城 乡关系的历史脉络、现实需求,把握当前乡村振兴的关键哟啊苏,实现城乡经济 共荣、政治共享、

38、文化共融的现实途径。新发展格局下城乡融合发展的内涵和切入点从政策的历史脉络来看,2003年我国提出统筹城乡发展,2012年又提出城 乡发展一体化,2017年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城乡融合发展,可以看出,从统筹 城乡发展到城乡发展一体化,再到后来的城乡融合发展,中央政策是一脉相承的。 统筹城乡发展,它主要强调的是政府的作用,谁来统筹?政府要进行统筹。城乡 发展-体化更多的是强调城乡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一体化。而城乡融合发展 更多强调的是城乡的双向融合互动和共建共享,强调以城带乡、城乡协调发展、 城乡一体发展。所以说,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城乡共赢和一体化的重要途径。根据我们的研究,城乡融合发展包括了五

39、个方面的融合:城乡要素的融合、城乡产业的融合、城乡居民的融合、城乡社会的融合、城 乡生态的融合。我们讲的城乡融合发展是这五个方面全面融合的综合概念。以县域作为城乡 融合发展的重要的载体,实际上中央文件已经明确了,即以县域作为推进城乡融 合发展的切入点。中国的地区差异很大,每个地方的情况千差万别,要推进城乡 融合发展,就一定要采取差别化的策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觉得有两类地区 要引起高度的重视:第一类是城市群、大都市区、大城市的郊区,这些地区很有条件来推进城乡 融合发展。从这些年的进程来看,这些地区也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较早、程度较 高的地区,它们在全国起到了先行、示范和引领作用;第二类是县域,

40、中央已经明确把县域作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一个切入点。 为什么要把县域作为一个切入点呢?我以为,从空间范围来看,县域应该是推进 城乡融合发展的一个最佳的空间地理单元,县城能够把城跟乡有机地连接起来, 县域内城乡的交流比较密切。最后谈一下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大家知道,乡村振兴的总目标 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它的体制保障就是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 和政策体系,也就是说,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体 制保障,而乡村振兴则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内容,也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的重点和难点所在。现阶段来看,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要打造城乡发展 的共同

41、体,这种城乡发展的共同体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城乡产业共同体、教育共同体、医疗共同体、文化共同体、生态共同体。这种城乡发展共同体的建设需要畅通城乡之间的联系,城乡要实现双向融合 互动,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及可能遇到的挑战第一,城乡融合的重点难点是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作为一项长期的发展战略, 目前资金的需求量大,但供给不足,缺口很大,应该采取多元化的途径来解决。 从资金需求来看,过去农业农村部曾做过一个测算,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18-2022年),需要资金达7万亿元,平均每年1.4万亿元。现在要全面推 进乡村振兴,资金的需求量将会更大。但是从资金的供给来看,

42、2017年我国农 村常住人口占比是41.5%,而农林牧渔业的投资加上农户的投资只占全社会固定 资产投资的5.7%左右,资金的供给不足。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当然要建立财 政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但是也一定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 采取多元化的途径来引导社会资本大量地进入,对社会资本的进入要采取激励加 负面清单的办法:一方面对于社会资本进入到乡村振兴中来,要采取一些激励的 政策措施,同时要制定负面清单,对社会资本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比如确保粮 食安全问题,不能把优质的耕地去搞非粮化甚至非农化,也不能利用农村宅基地 搞大宅大院,更不能侵犯农民的权益。对于乡村振兴,除了引入社会资本以外,

43、最关键和最核心的是要全面地激活农村的资源要素、主体和市场,来激发乡村振 兴内生的活力,走内生型的乡村振兴之路。第二,城市与乡村是两个平等的主体,城乡融合一定要强调城乡要素的双向 自由流动,为此要加快推进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改革。这里涉及两个关键问题:一 是要畅通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人口进城 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做好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进一步维护好进城落户农民在农 村的各项权益,要按照市场化的方式来推进进城落户农民在农村的土地承包经营 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经济收益权“三权”的自愿有偿退出;二是要推进城市 的人才和资本下乡。过去我们对城市资本下乡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其

44、只是资金 的问题,其实城市资本的下乡应该是资金、人才、技术、品牌、营销经验的综合 体,城市的资本在乡村建了一个项目以后,伴随着资金的进入,人才、技术、品 牌、营销管理经验就会相应跟进。所以城乡要素双向的流动是非常重要的。第三,伴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定要根据未来城乡人口的 分布来优化乡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布局,优化村庄的布局。随着城镇化的 不断推进,农村人口的老龄化、村庄的空心化、村庄的减少是必然的趋势,这些 年来我国的自然村和行政村数量都在不断地减少,我们一定要把握城镇化的趋 势,根据未来城乡人口分布的状况来优化基础设施的布局,优化公共服务的布局, 并对村庄的布局进行优化调整,政府要做好规划布局引导。此外,在村庄布局优 化的过程中,一个核心点就是一定要把农房的现代化提高到一个重要的战略高 度,现在我国农房的使用寿命比较短,质量比较差,缺乏规划和特色,远不能适 应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需要。加快农房现代化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