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伤寒病人的护理 ppt课件.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697305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3.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节伤寒病人的护理 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第四节伤寒病人的护理 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四节伤寒病人的护理 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四节伤寒病人的护理 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四节伤寒病人的护理 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节伤寒病人的护理 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节伤寒病人的护理 ppt课件.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节 伤寒病人的护理,平阴职教中心 姚凯,一、概述,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病理变化:回肠下段淋巴组织增生、肿胀、坏死、溃疡等。临床特征:持续发热、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肿大、白细胞减少及消化道症状等。肠出血、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乙类传染病,需严格管理。,伤寒杆菌的周身鞭毛,发病机制,二、护理评估,健康史了解病史:潜伏期360天,通常为714天。了解病人近期是否有不洁饮食史,发病前是否有与伤寒病人接触史,当地是否有伤寒流行,是否到过伤寒流行区,是否在伤寒流行季节发病,是否接种过伤寒菌苗。,健康史评估流行病学资料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传播途径:经接触传播(消化道途径传播)

2、易感者:普遍易感,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流行特征:夏秋季多见,二、护理评估,身体状况典型伤寒,二、护理评估,9,玫瑰疹,二、护理评估,身体状况不典型伤寒(1)轻型:全身症状轻,病程仅12周。(2)爆发型:急性起病,毒血症状严重。(3)迁延型:发热持续5W以上,呈弛张热或间歇热,肝脾明显肿大。(4)逍遥型: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5)小儿伤寒:急性起病,热型不规则,消化道症状明显,肝脾肿大明显,容易并发支气管炎或肺炎。(6)老年伤寒:无高热、病程迁延、恢复期长。,身体状况复发与再燃复发:热退后13W再次出现临床症状,血培养再次出现阳性再燃:体温开始下降,还未恢复正常时,又重新上升,持续57天后退热,血

3、培养阳性。并发症:极期、缓解期出现肠穿孔、肠出血、中毒性心肌炎、肺炎、中毒性肝炎等。,二、护理评估,心理社会支持情况辅助检查1、病原学检查:血培养、骨髓培养、大便培养、尿培养、核酸检测。2、肥达试验:检测时间、诊断标准、临床意义、特殊情况、“Vi”抗体检测。3、一般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二、护理评估,治疗原则及主要措施1、病原治疗关键(1)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首选):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比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疗程14天。(2)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他、头曲等,14天。(3)氯霉素:1014天。(4)其他: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噁唑。,二、护理评估,治疗原则及主要措施

4、2、慢性带菌者治疗:氧氟沙星或环丙沙星。合并胆道系统疾病者同时治疗但到系统疾病。3、并发症治疗:同护理措施。,二、护理评估,1、有感染的危险:与经接触传播有关。2、体温过高:与伤寒杆菌感染、释放大量内源性致热源有关。3、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高热、食欲缺乏、腹胀、腹泻、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有关。4、腹泻/便秘:与内毒素释放致肠道功能紊乱、中毒性肠麻痹有关。5、潜在并发症:肠出血、肠穿孔、中毒性心肌炎、支气管炎等。,三、常见护理诊断/问题,1、病人及相关人员能采取正确隔离措施,未发生交叉感染。2、病人体温逐渐降至正常范围。3、病人能按要求进食,能配合静脉供养,营养状况逐步改善。4、病人便秘或腹

5、泻症状得到缓解。5、病人未发生并发症或并发症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四、护理目标,隔离防护(重点)1、管理传染源(1)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24h上报。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15天。(2)早隔离:按接触隔离(消化道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后,每隔57天送大便培养1次,连续2次阴性,可解除隔离。(3)早治疗(4)执行相关规定,五、护理措施,隔离防护(重点)2、切断传播途径(1)加强卫生防疫工作: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2)严格消毒:日光直射数小时,煮沸,一般消毒剂。3、保护易感者:三联菌苗、口服伤寒Ty2la活菌苗、预防接种、应急性预防用药。,五、护理措施,指导休息发热期间卧床休息,退热

6、后23天床上适量活动,退热后1W后,且无并发症可由轻度活动逐渐过渡到正常活动。,五、护理措施,饮食护理1、发热时: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质、易消化流质或无渣半流质饮食2、热退后:热退2W后恢复正常饮食。3、饮食量:节制饮食,少量多餐,必要时禁食,静脉补充营养。4、维持水电解质平衡5、饮食禁忌:避免过早进食产气、多渣、生冷、过硬、刺激性强食物,避免过饱。,五、护理措施,用药护理1、喹诺酮类2、氯霉素:监测血常规3、头孢菌素类:过敏反应、胃肠道症状4、肾上腺皮质激素:掩盖肠穿孔症状和体征。,五、护理措施,严密观察1、观察临床表现(1)一般表现(2)特殊表现:玫瑰疹、腹痛、大便、肝脾肿大。(3)记

7、录出入量,五、护理措施,严密观察2、观察病人心理社会情况3、观察辅助检查结果4、观察并发症:肠出血、肠穿孔早期征象。,五、护理措施,对症护理1、发热护理:慎用退热药,物理降温。2、便秘护理:勿用力排便禁止肥皂液清洁灌肠,禁用泻药慎用开塞露塞肛,慎用生理盐水300500ml低压灌肠供给充足液体规律排便,五、护理措施,对症护理3、腹泻护理:低糖低脂饮食不用鸦片制剂4、腹胀护理:低糖低脂饮食,禁食产气食物。,五、护理措施,对症护理5、并发症护理:(1)避免诱因(2)肠出血护理(3)肠穿孔护理,五、护理措施,对症护理6、采集血培养标本:血量要足,10ml。抗生素前、体温上升阶段采血。已用特效抗生素治疗者,取血凝块做培养。最好用含胆汁培养基进行血培养。,五、护理措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五、护理措施,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