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的中医疗法.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704781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脑瘫的中医疗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小儿脑瘫的中医疗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小儿脑瘫的中医疗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小儿脑瘫的中医疗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小儿脑瘫的中医疗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儿脑瘫的中医疗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脑瘫的中医疗法.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儿脑瘫的中医疗法,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康复中心余志华,一、概述,(一)病因病机中医学虽无脑瘫之名,但相当于本病的有关记载却不少。但总的病因不外乎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两个方面。病位在脑、肾、脾、肝,尤与先天之本肾和后天之本脾关系密切。,(二)中医病机脑瘫发生的病因多端,诸如先天不足、外感六淫、痰饮、淤血、外伤等,这些因素皆可使脏腑、经络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产生全身或局部的瘫痪症状。虽临床表现不一,但其病机基本可概括为筋脉肌肉失养、阴阳失调、气机升降失常等几个方面。,一、概述,1、筋脉肌肉失养2、阴阳失调阴阳失调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阴阳偏盛、偏衰等。阳偏盛多由感受温热疫毒阳邪、或感受阴

2、邪而从阳化热,或因气滞或饮食停滞、血瘀等郁而化热所致。3、痰癖交阻,一、概述,二、辨证用药,(一)中医治疗原则1、调整阴阳,疾病的发生从根本上讲是阴阳的相对平衡遭到破坏,出现偏盛偏衰的结果。2、扶正法邪,素问说:邪气盛则实,精气亏则虚。其治疗方法,则应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所以,补虚泻实是扶正祛邪法则的具体运用和体现。扶正即是补法,用于虚证:祛邪是泻法,用于实证。,3、治标与治本,在复杂多变的病证中,常有标本主治的不同,因而在治疗上就有先后缓急之别。标本治法的一般原则是:治病必求于本。4、针药并施,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具有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作用。脑瘫患儿躯体瘫痪发生的关键是经络是否

3、通畅,筋肉是否得濡。并且病变的轻重多以在经在络为轻,在脏腑为深。经络病理与本病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应用药物、针灸等多法综合治疗,更有利提高疗效。针刺的目的在于调气。,二、辨证用药,辨证论治,二、治疗原则五迟:扶正补虚为主,补益脾肾、补肾益肝、补肾养心等,佐以强筋、壮骨等。五软:以健脾益气为主,兼以益肝、补肾、益气养血等。,分证论治,(一)肝肾不足症状 筋骨发育迟缓,坐、立、行走、牙齿的发育都迟于同龄小儿,颈项萎软,天柱骨倒,方头,目呆,易惊,夜卧不安,舌淡,苔薄,脉细软,指纹淡。治法 补肾填髓,养肝强筋。,分证论治,(二)心脾两亏症状 语言迟钝,智力低下,四肢萎软,口角流涎,咀嚼吮吸无力,头发

4、生长迟缓,肌肉松弛,纳食欠佳,大便失调,舌淡胖,苔少,脉细缓,指纹淡。治法 健脾养心,补益气血。,分证论治,(三)痰瘀阻滞症状 智力低下,反应迟钝、意识不清,口软流涎,喉间痰鸣,或关节强硬,肌肉软,或有惊厥发作,舌胖有瘀点瘀斑,苔腻,脉沉涩或滑,指纹暗滞。治法 涤痰开窍,活血通络,(四)肝强脾弱症状 多卧少动,颈强不柔,肢体强直拘挛,强硬失用,或动作笨拙,肌肉瘦削,烦躁易怒,与外界刺激加重,食少纳呆,舌质胖大或瘦薄,舌苔少或白腻,脉沉弦或细弱,指纹沉滞。治法 柔肝健脾,益气养血,(五)脾肾两亏症状 头项软弱,不能抬举或软弱不坚,口软唇迟,吸吮或咀嚼困难,肌肉松软无力,按压失去弹性,两足痿弱,骨

5、软无力,面白,肢倦无力,舌淡,苔薄白,脉沉无力,指纹淡。治法:健脾补肾,生肌壮骨,三、针刺治疗,针灸是剌激人体上的一定部位,激发经络之气,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从而达到防治疾病,使机体康复的一种医疗方法。针灸疗法历史悠久,以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有其完整的理论体系,疗效确切,简便安全,副作用少,在康复医学中有着广泛的用途。针灸具有扶正祛邪的作用。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一)脑瘫头针康复疗法(二)脑瘫体针康复疗法(三)脑瘫电针康复疗法(四)脑瘫叩刺康复法:(五)脑瘫阳性反应物及敏感点叩刺法:(六)脑瘫水针康复疗法,(一)定义 推拿又称按摩,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作用于体表的

6、特定部位或经络腧穴,使之气血流通,阴阳调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推拿的基本作用:调整脏腑、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理筋整复,四、推拿疗法,(二)原理按巡诊推按和辩证施穴相结合,以仗不离皮肉,指不离筋穴,轻重有度,先后有序为推拿原则,以柔克刚,以钢制柔为手法准则。(三)推拿治疗1、治疗原则滋补肝肾、补气益血、健脑开窍,疏经通络,缓解痉挛。以点穴治疗为主。2、常用穴位以手足阳明经、足太阳经、督脉经穴为主。,四、推拿疗法,(四)小儿脑瘫推拿手法1、常规推拿法(1)痉挛为主 以推、按、揉、捏、拿等放松性手法为主,配合关节摇法,拨伸法、扳法等刺激性重手法。(2)肌张力低下为主的,以点、按、棍的刺激性手法

7、为主,配合推、捏、擦、搓等手法。(3)通过经络与腧穴的点按刺激达到激发人体正气,调节脏腑功能,疏通经络,改善气血运行。,2、捏脊及脊背六法在传统小儿捏脊的手法上,加入点、按、扣、拍等刺激性及放松性手法。以患儿背部督脉、膀胱经第一、二侧线及华佗夹脊穴(颈腰骶)为中心,在及背部采用推脊法、捏脊法、点脊法、扣脊法、拍脊法和收脊法,六钟手法顺次施术,由龟尾穴沿脊柱至大椎,亦可至后发髻,该法诊断脑瘫患儿颈、腰、背无力,躯干支撑无力,弓背坐,角弓反张,免疫力低等表现。该法具有刺激经络腧穴,激发经气,调节机体脏腑功能的作用。,3、“疏通矫正手法推拿”(1)循经推按 可疏通经络,加速血液循环,改善皮肤肌肉营养

8、,防止肌肉萎缩,促进运动,强筋壮骨,缓解肌肉痉挛。(2)穴位点压 对全身各处重要穴位,使用点揉、按压复合手法,对腧穴有较强刺激,具有开通闭塞、活血止痛,调整脏腑的功能的作用。,(3)异常部位肌肉按摩 异常部位采用揉、按、滚的手法,对肌张力高的部分,用柔缓手法,可缓解痉挛,用着重手法,已提高肌力。(4)姿势矫正 采用扳法、摇法、拨伸法等手法,促进肢体关节活动,纠正异常姿势,具有滑利关节,增强关节活动,疏通经络等作用。,4、伴随症状的推拿(1)伴语迟 推拿点揉通理、哑门、濂泉、语言区(2)流涎者,点揉地仓、颊车(3)伴视力障碍 加揉晴明、鱼腰、太阳、四白。(4)伴听力障碍 加揉耳门、听宫、听会、翳

9、凤,(5)伴体弱、厌食、营养不良者 加补脾、补肺经,揉肾顶、板门、四横纹,运动八卦,捏脊、揉脐、摩腹、揉足三里。(6)伴癫痫者,加揉凤池、百会、清肝经,运太阳,揉丰隆,隔物灸:如附子饼、葱、生姜片、独头蒜,可以用药饼天灸:又称发泡灸法,主要是通过药物对穴位皮肤的刺激产生疗效。代表性的是冬病夏治的消喘药。,五、灸法,(一)分类1、艾条灸实条灸:化脓灸和非化脓灸悬条灸:回悬灸、雀灸条、定灸2、非艾条灸天灸、灯火灸、药物捻灸,穴位贴敷:将药物制成一定的剂型,作用于某些穴位或特定的部位上,发挥药物疗效和穴位刺激的双重作用,从而达到调整机体功能和治病的目的。灸器灸:温灸盒 盒子的形状不同,方式也不同。,艾条灸:施灸者与病人一对一,用点燃的艾条直接重烤穴位或病变部位。在这其中局部可以隔物或不隔物,隔物可以用姜、蒜葱、药饼等。温针灸:在针柄上加艾段,一般长1-1.5厘米,从艾段下部点燃。,六、经络导频疗法,根据中医的经络及阴阳学说,结合现代生物电子运动平衡理论,刺激人体经穴,运用脉冲电流,直接对机体中运行的生物电进行激活,从而达到通调经脉,平衡阴阳的作用。,脑瘫并发智能低下者应慎重使用的中药有:朱砂、白附子、附子、南星、娱蛤等有毒之品。中医认为,这些有毒之药能耗损正气,伤害体质,而使患儿精魂减少,智力更趋低下,甚至转成癫痫。,七、并发症的中医康复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