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小麦秸秆机械化收储运技术规范.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705673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稻、小麦秸秆机械化收储运技术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水稻、小麦秸秆机械化收储运技术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水稻、小麦秸秆机械化收储运技术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水稻、小麦秸秆机械化收储运技术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水稻、小麦秸秆机械化收储运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稻、小麦秸秆机械化收储运技术规范.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水稻、小麦秸秆机械化收储运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确立了水稻、小麦秸秆机械化收储运的基本要求,规定了收集、储存和运输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小麦、水稻秸秆机械化收储运。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455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5562(所有部分)环境保护图形标志NB/T34030农作物秸秆物理特性技术通则NY/T1631方草捆打捆机作业质量NY/T2463圆草捆打捆机作业质量国家危险废弃物名录建设项H环境保护分类管理目录3

2、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基本要求1.1 1组织要求1.1.1 从事秸秆收储运等经营活动的组织,应依法取得相应的经营许可。1.1.2 应具有与经营活动和规模相适应的工作场所,包括办公场所、秸秆储存场所及机械设备停放场所等。1.1.3 可按组织自身情况和当地秸秆量情况设置秸秆收储点。1.1.4 应建立适宜的秸秆收储运系统,宜采取物联网技术进行管理,系统中各类检测仪表的主要部件应按要求清污除垢,确保数据的准确性。1.1.5 应根据秸秆的特性,建立相应的操作规程、管理制度、污染和安全防控措施等,并严格执行。1.2 人员要求1.2.1 操作机械设备的人员应经培训后上岗,有需要的应持证

3、上岗。1.2.2 应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1.3 机械设备1.3.1 配备与收储运规模相适应的机械设备,包括:桔秆收集、秸秆预处理、秸秆称量检测等机械设备。1.3.2 机械设备应定期检修、维护,保证正常使用。5收集5.1 作业准备5.1.1 根据天气情况,进行作业规划。5.1.2 作业前应查看收割环境,保证田间干燥、土壤有一定硬度,方便机械进场,并根据环境特点(地块大小、位置等),选用相适应的机具。5.1.3 机具宜配备打捆机、粉碎机等设备将秸秆在田间直接打捆或粉碎收集。有条件的地区宜使用农作物联合收获、捡拾打捆、秸秆粉碎全程机械化作业。5.1.4 作业前应认真检查作业机具,并按照使用说

4、明书的要求进行机具调整、操作,规划好作业路径,设定作业区域,并设置作业界限和警示牌等。5.1.5 应配备必要的收集工具、包装物,以及必要的应急装备。5.2 作业要求5.2.1 秸秆收割留茬高度应不低于8cm,如安装秸秆粉碎装置,秸秆的粉碎长度应不小于10cm5.2.2 打捆秸秆压实密度应不小于300kgm采用方草捆打捆机进行作业,作业质量应符合NY/T1631的要求。采用圆草捆打捆机进行作业,作业质量应符合NYZT2463的要求。5.2.3 收集时,应对秸秆的外观、性质等进行检查。确保其:a)无霉变;b)无杂质;c)物理特性符合NB/T34030的要求。5.3 安全要求5.3.1应配备相应的安

5、全防护和污染防护设施,包括防火、防泄漏、防尘、防雨等。5.3.2应有专人负责安全检查工作,具备灭火等安全设备。6储存6.1 储存设施6.1.1 应根据周边秸秆的数量、种类及消耗量等因素,确定秸秆储存场、转运中心等设施布局及容量。秸秆储存设施应按照GB15562的规定设置标识,配置护栏、照明、防雨、排污、通风和消防等设施。6.1.2 秸秆储存场所可分为临时收储点和收储转运中心。均应选择交通便利、远离村庄、临近水源的安全地带。临时收储点应配备地磅及必要的秸秆装卸、堆放等设备,可选择配备秸秆加压、打捆等设备;收储转运中心应具备计量、秸秆粉碎、打捆、码垛、装卸、转运及必要的检验仪器等设备设施。6.1.

6、3 储存场与环境敏感点之间的安全距离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目录和GB14554的规定执行。6.1.4 储存场地面应防潮、硬化,场地标高应高于周边地面,且有排水设施。6.2 储存管理6 .2.1秸秆入场时,应检查秸秆的霉变、水分、杂质等情况,剔除霉变和杂质含量高的秸秆。7 .2.2应根据粘秆的种类、性质及用途等进行分开存放,不应混存。6.2.3自然堆放秸秆水分含量应小于18%,码垛堆放的秸秆全水分应不超过20虬堆垛的长边应与当地常年主导风向平行,堆垛时应设置通风散热措施,顶部覆盖严实。每个堆垛要建立档案,标明堆号、品种、堆垛日期、数量、全水分和经办人。6.2.4秸秆堆垛后,应每IOm20m

7、设置一个测温装置,定时测量温度,并做好记录。当温度上升到4050时,应及时通风降温,并做好测温记录;当温度达到6070时,应立即拆垛散热,并做好防火准备。6.2.5应定期检查秸秆的质量变化,当发现堆垛凹陷变形或有异味时,应立即拆垛检查,清除霉烂变质的秸秆。6.2.6应建立各种秸秆的储存台账制度,做好进出料记录,并定期检查计量和标定。6.3安全要求1. 3.1储存场所应设置防火警示标志,按照有关规定设置消防水池、消防栓、灭火器等消防设施和器材。消防设施和器材应设置在位置明显、便于取用的地点,并由专人保管和维修。6. 3.2消防用水可以由消防管网、天然水源、消防水池、水塔等提供,有条件的,宜设置高

8、压式给水系统。7. 3.3装卸地点应设置安全作业警示标识和隔离设施。秸秆运输车进入秸秆储存场所时,应在易产生火花部位加装防护装置,排气管应佩戴性能良好的防火帽、清理防火帽内的积碳。8. 3.4场内装卸作业结束后,一切车辆不可在场内逗留,发生故隙或缺少燃料的车辆应拖出场外处理。9. 3.5对进入储存场所的人员进行防火安全的宣传。10. 3.6在寒冷的冬季,应采取防冻措施。7运输10.1 输要求10.1.1 车前应确保秸秆无霉变、无杂质,不应与非秸秆物质混装、拼装。10.1.2 输可采取散装或打捆等形式,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不超载、不超限。10.1.3 IoknI以内短距离运输时,可采用农用车运输;运输距离超过10km时,应采用厢式运输车运输。粉碎秸秆宜采用厢式运输车运输。10.1.4 秆运输应做好防雨、防散落等措施。10.2 全要求11. 2.1运输车辆应配备消防器材、人员防护用品等,并确保应在使用有效期内,能正常使用。7.2.2运输车易产生火花等部位应加装防护装置,排气管需配备防火帽,张贴或悬挂严禁烟火的标识。在运输、停靠时,不应吸烟或使用明火,远离易燃、易爆等设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