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课件资本之舞的秘密.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711036 上传时间:2023-08-12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62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课件资本之舞的秘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马克思课件资本之舞的秘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马克思课件资本之舞的秘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马克思课件资本之舞的秘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马克思课件资本之舞的秘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课件资本之舞的秘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课件资本之舞的秘密.ppt(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讲 资本之舞的秘密,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资本:能带来价值增值的货币。劳动力:人的劳动能力,是存在于人体内部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1)劳动力所有者必须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地支配属于自己的劳动力(2)劳动力所有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因而不得不以出卖劳动力为生,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劳动力成为商品是一个历史范畴(1)劳动力不是从来就是商品 在原始社会(原始共产主义),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不用出卖劳动力;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的奴隶和农奴,都是没有人身自由的劳动者,劳动力也不可能成为商品。封建社会末期、资本主义社会

2、初期开始,具有人身自由的农民、小生产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只有出卖劳动力为生,劳动力成为商品。,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劳动力成为商品是一个历史范畴(2)劳动力也不会永远都是商品 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劳动者成为社会财富的主人,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劳动成为一种享受,不再是维持生活的手段。,(二)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它包括三个部分:(1)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养活劳动者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二)劳动

3、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特点:包含有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水平、历史传统习惯以及自然条件的制约。一个硕士,在沿海地区年薪5-10万,而在西部地区只有2-5万;有的企业,支付员工的学习培训费用;有的企业却不支付。,(二)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特点: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就在于它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二)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3、为什么说劳动力转化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1)货币本身不是资本,只有在它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时候,它才转化为资本

4、(2)只有在劳动力成为商品之后,货币才能够买到这种商品,并利用这种商品带来剩余价值,二、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马克思指出:“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值过程,二、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1)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及特点第一,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和指挥下进行劳动,他们的劳动归属于资本家第二,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然而,真正体现资本主义生产实质

5、的并非劳动过程,而是价值增殖过程。,二、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2)价值形成过程转变为价值增值过程资本总公式:G-W-G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总公式在形式上的增殖与价值规律等价交换的要求相矛盾剩余价值来自于生产领域,但又离不开流通领域,二、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2、资本的本质1、资本之所以能带来剩余价值,是因为资本家利用它剥削了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2、商品、货币、生产资料等本来并不是资本,只有当它们在资本家手中被用来作为剥削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的手段时,它们才成为资本。3、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二、

6、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3、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划分依据:用于生产的两部分资本在价值增殖(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1)不变资本(c):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厂房、设备等劳动资料,原材料、辅料、燃料等劳动对象)不变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是转移旧价值,因此,其自身的价值量不发生改变。,二、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3、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可变资本(v):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可变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是创造更多的价值:一部分是劳动力价值(用于工人在生产之外的消费),一部分是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因此,其

7、价值量发生了变化。,二、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3、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划分意义:(1)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资本主义制度(2)为我们考察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二、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4、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是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概念。物化劳动形式:剩余价值率(m)剩余价值(m)/可变资本(v)活劳动形式:剩余价值率=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二)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绝大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必要

8、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从而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进行的剩余价值生产。通过这种方法生产的剩余价值,就叫绝大剩余价值。,(二)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0,4,8,必要劳动时间4,剩余劳动时间6,2,4,10,工作日(10小时),m=,4小时,=100%,4小时,剩余劳动时间4,(二)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进行的剩余价值生产。,(二)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必要劳动时间3,剩余劳动时间5,3,(二)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3、超额剩余价值所谓超额剩余价值

9、是指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得到的更多的剩余价值。,(二)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3、超额剩余价值由于资本主义竞争的普遍性,所以,个别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是一种暂时的现象。随着竞争的加剧、劳动生产率差距的消失,超额剩余价值也就消失了。但是,由此所导致的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却会为各个资本家带来相对剩余价值。,提高劳动生产率,超额剩余价值消失,相对剩余价值产生,个别资本家,全社会资本家,(二)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4、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的基础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2)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10、,都是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两种方法不是互相排斥的,资本家总是同时并用。,(二)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4、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区别:两种方法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上起着不同的作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科技革命使生产趋于自动化,甚至出现了“无人工厂”,这是否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否定?,分析,不是,因为:(1)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只是意味着剩余价值生产所使用的生产工具更加先进了,不论是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还是“无人工厂”,它们在本质上依然是物化劳动或不变资本的实物形式(2)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是资本家获取高额剩余价值的手段

11、,而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仍然是这种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三、罗陀思之舞:资本积累及其后果,1、资本主义的再生产和资本积累,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三)资本积累,1、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1)定义: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生产只是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的资本主义再生产。资本家个人消费=剩余价值,示例,某资本家预付资本:c=8000;v=2000;m=100%。第一次生产:获m=mv=2000,资本家共有12000;第二次生产:仍然投入10000,规模不变。此即为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资本家获得的m仍然等于2000,分析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意义,可以发现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一些重要

12、特点:首先,资本家的全部资本都是由工人创造出来的;其次,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也是工人自己创造出来的;最后,工人的个人消费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必要条件。,举例小孩卖冰棍,前提:哥哥从母亲那里借了1.5元用于经销冰棍,并请两位妹妹具体经营。已知:冰棍批发价0.15元/根,销售价0.20元/根。小孩们每次都是批发10根。可知:小孩每卖完一次后就能赚到:0.2010-0.1510=0.50元,举例小孩卖冰棍,解析:(1)当卖完第三次后,哥哥总共赚了0.503=1.50元,这时,他们手中共有资金1.50+1.50=3.00元。于是,哥哥就将其中的1.50元还给母亲,将剩下的1.50元再次用来经销冰棍。可

13、见,从这时开始,哥哥(资本家)手中全部的资金都是两个妹妹(工人)创造出来的,举例小孩卖冰棍,(2)再接着重复1.50元买进10根冰棍、2.00元卖出10根冰棍的经营活动,每次,两个“工人”还是帮助“资本家”赚0.50元,于是,“资本家”就可以用“工人”赚回来的钱给“工人”发“工资”了。可见,资本家发给工人的工资也是工人自己创造出来的。(3)理所当然,从全社会范围讲,没有其他“工人”消费冰棍,一切都将停止了,(三)资本积累,2、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资本家把一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新资本,用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资本家个人消费剩余价值,示例,已知某资本家工厂:m=

14、100%。第一次预付10000:c=8000;v=2000;获 m=mv=2000,资本家共有12000;第二次预付11000:c=8800;v=2200;获 m=mv=2200,资本家共有13200;第三次预付12000:c=9600;v=2400 此即为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对资本家而言,最好就是一次比一次赚的钱多,而刚好生产规模每扩大一次,资本家获得的m就多一些。因此,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三)资本积累,3、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即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剩余价值,资本积累,扩大再生产,(三)资本积累,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的原因(1)剩余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资本家追求更多剩余价值的

15、内在动力。(2)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资本家为了应对外在竞争的压力。,(三)资本积累,4、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与相对过剩人口形成,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追求剩余价值,改进技术,C的比重愈来愈大,V的比重愈来愈小,资本有机构成(C:V)不断提高,机器排挤工人,(三)资本积累,相对过剩人口形成的影响:(1)资本主义生产具有周期性,相对过剩人口作为产业后备军,起着劳动力“蓄水池”的作用(2)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对在业工人形成 竞争压力,资本家可以胁迫在业工人,加强对工人的剥削,资本积累的后果,1.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2.否定之否定:资本积累最终埋葬了资本,(四)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1、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在资本

16、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资表现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掩盖了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剥削关系。资本主义工资的形式: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典型形式:19世纪末20世纪初流行的“泰罗制”和“福特制”。(视频),(四)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2、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分配资本主义的分配过程就是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社会各个剥削集团(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借贷资本家、银行资本家、土地所有者、农业资本家)之间进行分割的过程。而他们瓜分剩余价值依据的就是平均利润率规律。,2、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分配,(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P):当剩余价值被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带来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即产业利润商品价值

17、W=c+v+m=K+m=K+P(P=m)特点: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利润是相对于全部预付资本而言的,剩余价值则是相对于可变资本而言的,2、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分配,(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率(P):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P=m/(c+v)100%利润率(P)与剩余价值率(m=m/v)的关系P m,2、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分配,(2)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各个部门利润率的高低不同,使得资本家把资本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转移,直至各部门的利润率趋于一致,这样,就形成了平均利润率,投在不同部门的等量资本也就获得等量利润,即平均利润。,2、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分配,(2)利润转化为平

18、均利润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额/社会总资本平均利润的形成是通过资本在部门之间转移的方式实现的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也就是各生产部门资本家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2、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分配,(3)剩余价值的分割产业资本家获得了产业利润;商业资本家获得了商业利润;使用借贷资本的职能资本家所获得的平均利润。要分割为企业利润和利息,职能资本家获得企业利润,借贷资本家获得了利息;银行资本家的自有资本获得相当于平均利润的银行利润;农业资本家获得平均利润。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进一步掩盖了利润的本质及其来源。,(五)马克思剩余价值论的意义,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基石,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揭示资

19、本主义制度剥削本质的锐利武器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发现使得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资本循环周转理论、再生产理论等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重大意义,四、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实质:生产相对过剩2、经济危机的可能性:(1)货币的流通手段使商品交换在时间和空间上分离,出现只卖不买的危机。(2)货币的支付手段形成商品的债权与债务链条,加深某环节中断的危机。,(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3、经济危机的必然性(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基本矛盾两个表现: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20、比例关系破坏;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商品积压过剩,谁拥有美国?,资料来源:参见李景治当代资本主义的演变与矛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第148页。,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1、大量商品找不到销路,生产急剧下降,企业开工不足,投资锐减,大批企业倒闭破产2、信用关系空前紧张,货币奇缺,利率急剧提高,有价证券行市猛跌3、失业工人剧增,在业工人工资降低,劳动人民生活急剧恶化经济危机使整个资本主义经济陷入一片混乱,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大危机,1929年夏天,美国还是一片歌舞升平。工业生产指数19231925年平均为100,1928年7

21、月上升到110,1929年6月上升到126。同时美国的股市行情也在看好。1929年夏季的三个月中,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由268上升到391,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上升到258。美国财政部长1929年9月还向公众保证,“现在没有担心的理由,这一繁荣的高潮将继续下去”。,但时隔一个月,大崩溃开始!10月24日这一天,美国纽约股票市场出现抛售股票的浪潮。平常每天股票交割量约200300万股,24日这一天抛出了1280万股,以后的情况更加严重,一个月内股票价格下跌40,再以后是持续三年的下降。1929 1932年,纽约55家股票交易所的平均股票价格由252美元下降到61美元。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在

22、这一期间由262美元降至22美元,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由173美元降至8美元。,危机期间,仅美国就有5000家银行倒闭。危机影响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1932年,美国的钢铁工业仅以12的生产能力运转;到1933年,工业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暴跌近一半,商品贸易下降了2/3以上。现代经济是世界性的,这种世界性的危机给资本主义带来强烈的影响。大危机迅速猛烈地从财政金融扩展到工农业,从美国扩展到世界。危机期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缩减了36,世界贸易额缩减近2/3,失业工人达3000多万,几百万小农破产,上万家银行倒闭。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遭到沉重打击,(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4、经济危机的周期性,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包括四个阶段:危机 萧条 复苏 高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郎咸平说:全球共度金融危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