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知识点全解有图形说明.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716403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PPT 页数:106 大小:2.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说知识点全解有图形说明.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小说知识点全解有图形说明.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小说知识点全解有图形说明.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小说知识点全解有图形说明.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小说知识点全解有图形说明.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说知识点全解有图形说明.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说知识点全解有图形说明.ppt(10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 说,1.定义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典型)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人物、情节和环境被称为小说“三要素”。我们阅读小说时可以把“三要素”和主题4方面作为突破口。,2.小说考查重点考查侧重点主要在于鉴赏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表达技巧、语言风格以及探究能力等。文学成分、考生的创新思维成分有逐渐加强的趋势,一、小说中的形象-人物形象、物象 塑造人物形象典型,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而且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规律总结 对小说中形象的考查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要把握人

2、物的性格特点,就需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1.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性格一般要“四看”:地位|身份|经历|性格 2.六抓:抓肖像、抓语言、抓行动 抓心理、抓细节、抓衬托 3.一关注:作者的对人物的情感态度、看法和评价,2.小说中主要人物形象主人公的特征及作用(1),(2),人物个性,作者意图(主题),社会现实意义,3.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次要人物一般具有以下作用:,通过对周围人、事、物、环境等的描绘来 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知识积累

3、,衬托,2.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补充:物象的作用 小说中重要的物象,其基本作用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等。有时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文章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如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峡谷第(2)题:“小说中三次写到鹰,分别表现了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解答时,先找出对“鹰”的描写,然后明确其作用:突出了骑手性格,丰富了其性格内涵,串起了有关情节。,【备考指导】1.鉴赏人物形象(1)常见命题方式 小说的主人公是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分析。某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其性格特点。请概括某某人物的形象。,(2)解题思路 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

4、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通过人物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3)把握人物性格的六个角度六抓 抓肖像以形传神“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作者常常通过对人物的容貌、身材、衣着打扮和神情姿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思想品格、精神性格等,表达作者的爱憎。所以,把握人物性格时要抓对人物肖像的描写。如鲁迅的小说故乡一文中,写到“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

5、,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但是擦着白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而且终日坐着,我也从没有见过这圆规式的姿势。”以上对杨二嫂的描写,夸张地写出了杨二嫂的身材形状,为刻画她尖酸、刻薄、自私的没落小市民的形象做好铺垫。,抓语言言为心声 人物的语言能真实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比如曹雪芹在刻画王熙凤时,就通过写她的八面玲珑的语言:“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夸林妹妹而赞贾母,并且连带元春四姐妹也捎带赞美了一番,就连邢夫人和王夫人也听得

6、高兴,达到一石多鸟的目的。一句话将王熙凤善于阿谀奉承的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抓动作性格展示 动作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直接表现,因此,要善于抓住人物具有特征性的动作,从而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如水浒传中林冲“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这一动作描写很好地写出了林冲复仇时的痛快淋漓。,抓细节准确传神细节描写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如祝福中写虽沦为乞丐却不忘魂灵有无的祥林嫂的神态细节:“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

7、,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木刻”的神色写出她精神上的麻木;“间或一轮”写出她思绪的凝聚,凝聚在思索魂灵的有无上。几十个字的细节描写就把祥林嫂那种呆滞、麻木的“活死人”的神态刻画得淋漓尽致了。,抓心理内心世界心理描写有助于揭示人物思想性格、烘托气氛、突出人物的精神世界等,把握住人物的心理描写有利于把握人物的性格。莫泊桑的项链在心理描写方面就有独到之处,如写玛蒂尔德看到舞会请帖时,把她急切盼望出席舞会,但又没有合适的服饰,那种焦急、懊恼、悔恨的复杂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抓人物之间的关系对比映衬在小说中,真实、充分、深刻、细致地描写出人物关系及其发展变化,是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揭示人物本

8、质的最强有力的艺术手段。所以,要善于抓住人物之间的关系,从对比中,把握人物形象特点。如欧也妮葛朗台中欧也妮的高洁与葛朗台的冷酷贪婪形成鲜明对比。在接待侄儿查理时,葛朗台对其苛刻吝啬,鸡也舍不得买,竟用乌鸦汤来招待客人,而欧也妮却不惜拿出私蓄。通过对比互相映衬,突出人物性格。关注小说中的叙述人语言作者对人物的情感态度、看法和评价。,【答题模板】如果概括形象的主要特征,可分点概括回答;如果直接问“塑造了什么形象”,一般是先确定中心语,再根据概括的要点加入修饰语,形成“塑造了一个、的形象”的格式;如果概括的要点较长,也可以先表述中心语,再分开表述,形成“塑造了一个形象,他”的格式。,二、小说的情节

9、情节,是指事情的变化和经过,就是事件。小说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作者往往根据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来选择或虚构事件,组成作品完整的故事情节。1.小说情节的构成 小说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的还有序幕、尾声两个部分。,2.小说情节安排的技巧(1)节奏:运动速度的变化规律。情节的进展也应张弛有致、起伏有序、缓急有度。(2)突转:即情节演进的突然转折,事件的结局、人物的命运往往由此而改变。在短篇小说中,大多由突转引发推动。所谓“柳暗花明”“风波骤起”的情节效果,正是形成于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突转。,(3)悬念:一个不断造成读者疑惑

10、、猜想、思索与期待的问号,它无疑是为情节高潮铺垫道路、蓄积动能的有效手段,最终结局的出现、事实真相的揭示往往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并引起读者持久的回味,深入的反思。(4)巧合:常见的情节组合方式之一,它应当是在必然性(包括性格逻辑与具体情境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出现的偶合,并由此产生一定的情节效果。,(5)串联:将两个或多个并无时空联系的事件组合起来,在相互对比映衬之中构建内容互补的情节,这实际上与电影蒙太奇很相近,如果两个事件的组合没有生成超越两者的第三种意蕴,这一串联就不能算成功。(6)并联:将两个或多个相关的事件系列组合为一个整体结构,在叙述中可以“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但两者之间存在着时

11、离时合、互动相成的复杂关联。,3.线索 小说的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链接】单线结构小说和双线结构小说(1)单线结构小说 构成小说情节的线索只有一条。情节单纯,线索明晰,小说自始至终围绕中心人物展开有头有尾的情节,使主题在完整的情节描写和人物刻画中表现出来。如林黛玉进贾府,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众多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2)双线结构小说 两条线索同时展开,

12、使得小说反映的生活内容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示,人物形象也会刻画得更加丰满,更加充分。如水浒传有关林冲上梁山的部分章节中有林冲与陆谦两条线索。复线小说往往有明线、暗线,如小说,4.小说的开头和结尾(1)小说常用的开头 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写景法。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奠定某种感情基调,烘托人物心情;也可能有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2)小说常用的结局,二、“两角度”分析小说情节的作用 角度一:内容上刻画人物性格,展现主旨,揭示小说主题。角度二:结构上主要是从某个情节对全文相关情节的影

13、响着手分析。一般而言,所考查的情节主要具有以下作用:设置悬念,照应前文,为后文情节发展做铺垫,或者埋下伏笔,照应题目,推动情节发展。另外,还要注意有时从表达效果上进行分析,即从给读者的感受分析,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等。,2.鉴赏情节、结构(1)常见命题方式某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请做简述。将小说的某个情节抽去,对小说的人物刻画和主题的表现有没有影响?为什么?为什么小说要几次写到某某事件?小说在哪些方面对某某人物做了伏笔?找出来并做简要分析。,(2)解题思路解题时仍然要从小说三要素寻找思路,明确情节构思是为了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思考答题方向:是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其作用一般来说

14、是点题或突出主题。是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是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答题模板】根据具体要求组织语言表达:情节(事物)为下文埋下伏笔;与文中相照应,反映了内容,突出了性格,点明了主题。,【解题点拨】该题考查对文章结构、文段信息的分析综合能力。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二是分析故事情节,其目的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解题思路:内容+结构。,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答题角度主要

15、是从小说的形象、情节、主题和环境四方面来思考和谈见解的。,【点拨】小说结构安排“六特点”1.全文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2.小说情节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3.开头运用倒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人入胜。4.结尾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或引人深思。5.结尾出人意料,情节逆转,深化主题。6.贯穿情节的线索,可做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三、小说的主题 1.含义 小说的主题是通过作品描绘的形象、情节和生活画面体现出来的中心思想,是作品内容的核心。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所在。小说的主题寓于

16、小说的题材和人物形象之中,一般是通过人物形象或故事揭示人生哲理、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等。2.分析归纳小说主题的途径,【方法归纳】一、“三从三看”鉴赏主题一从一看 从作者背景看主题小说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也是作家思想感情的表现。一部作品所反映的主题,总是与作家的身世、生活、思想感情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环境分不开的。因此,我们在理解小说主题时,必须“知人论世”。,二从二看 从人物塑造看主题小说中作者运用的各种艺术手法,都是为了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形象是作者生活经验的结晶,也是作者的生活态度的形象体现。我们可以从作品对人物的刻画中,琢磨作者意图让我们体会到的东西。,三从三看 从情节发展看主题

17、小说写人不能离开人物活动的形式情节,而情节又是通过一系列具有因果关系的故事来完成的。当然,故事的中心必须以某些矛盾为内容,矛盾怎样发展、怎样解决,无不体现作者对这些问题的观点。因此,从情节的发展中同样可以把握小说的主题。,3.小说主题的表现形式,3.鉴赏主题(1)常见命题方式 怎样理解小说标题的深刻含义?从某某故事中你认识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现实?有人说这篇小说反映了这样一个主题,又有人说这篇小说反映了那样一个主题,你认为是什么主题?请结合小说的内容具体分析。,(2)解题思路 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有的小说题目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从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入手。联系作品的时

18、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点睛】概括小说主题的基本答题术语(1)歌颂、赞扬、弘扬什么。(2)讽刺、批判、揭露什么。(3)揭示什么人生道理。(4)对什么现象的反思。(5)表达了什么情感。,【答题模板】通过叙述的情节或对的描写,揭示的现象,或反映人物生存状态与心理状态,或揭示人性真善美、假恶丑,或揭露、批判、讽刺的现实(或赞扬),或告诉我们的道理,或表达的情感态度。,四、人物活动的特定场所环境 环境,既有展示五光十色的社会环境,也有描写千姿百态的自然环境。环境是人物活动的特定场所,对人物性格的形成

19、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小说环境描写的考查是小说阅读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规律总结 在高考中,对小说环境的考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查:,2.分类及作用(1)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设置悬念,激起读者阅读兴趣,(2)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主要是指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其活动的特定场所。面对这种题型,我们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思考:,【备考指导】鉴赏环境(1)常见命题方式 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自然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社会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简要分析某段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什

20、么样的心情。简要分析人物命运的社会根源。,(2)解答“社会环境描写作用”类题目“三步骤”第一步:找出具体体现社会环境的具体句段。第二步:明确分析社会环境描写作用的思考角度。具体如下:第三步:组织语言,规范作答。,3.解答“环境描写手法”类题目“四步骤”第一步:掌握常见的环境描写手法。,第二步:从文中标记出环境描写的具体语句。第三步:根据题干要求,判定手法并结合文本判断分析。第四步:组织语言,规范作答。答案要兼顾三个方面:点明景物描写的手法;概括景物描写的特点;点出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答题模板】1.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情节(推动,暗示,铺垫)人物(烘托,映衬)主

21、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2.根据要求可以这样来组织语言: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做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五、小说内容的载体语言 小说的语言分为人物语言和叙述人语言。人物语言不同于作家自己的语言,它要符合人物的身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叙述人语言是作者叙述事件、描绘环境、刻画人物、说明情况、发表议论、抒发感情的语言,最能够体现作者的语言风格。,【点拨】品味语言特色题的思考角度,二、鉴赏小说的语言 1.细细咀嚼品味,体味遣词造句 在初读的基础上,以欣赏语言为目的慢慢读,细细品,向茅盾学习,“第一遍最好很快地把它

22、读完,这好像在飞机上鸟瞰桂林城的全景;第二遍要慢慢地读,细细地咀嚼,注意到各章各段的结构;第三遍就要细细地一段一段地读、领会、运用,这时要注意到它的炼句炼字”,如整散句式、多用修辞、喜用口语等等。,2.联系语境,想象情景,欣赏语言之美 要注意把相关词语放入语境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特别注意语句深层含意的挖掘,要能依据文章的主旨、作者的观点态度、文中人物的性格,读出言外之意。,3.初步感知作家的语言风格 风格是在对小说语言的整体感受和相比较中感知的。鲁迅凝练深刻,契诃夫幽默简练,孙犁清新明丽,沈从文则古朴典雅。,3.鉴赏语言(1)常见命题方式 分析文章语言运用上的特点、有什么表

23、达效果。举例分析文中人物的语言有哪些特色。品味文中某个句子的深刻内涵。,(2)解题思路 注意鉴赏人物语言的个性特色,以语言分析人物性格。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指语言符合人的身份、展现人的性格、表现人的情感,有时体现地域特色,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乡土气息)等。抓住关键词去品味语言的丰富内涵。要明确语言特色包括词语的表现力、句式特点、语言风格、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等。鉴赏作者运用语言的风格。语言风格有含蓄与直接、淡雅与华丽、庄重与幽默、典雅与通俗、柔美与朴实等。,五、小说表情达意的技巧艺术手法 小说技巧指小说创作所运用的各种艺术手法,它是作家驾驭文学语言,熟练而又独特地运用多种表现方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段、布

24、局谋篇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的艺术技能。考试说明强调的是分析小说的“主要表现手法”,就是通过文本阅读,找出作者表达主题的方法,体悟小说艺术特征,以此提高自身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小说中常见的表达技巧有以下六类:1.描写方面的技巧:人物(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景物(环)境描写等。2.表现手法方面的技巧:想象、联想、象征、渲染、衬托等。3.材料选择、安排方面的技巧:主次、详略、线索等。4.布局谋篇方面的技巧:铺垫、悬念、伏笔、过渡、照应、衔接等。5.叙述方面的技巧: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等。6.修辞手法运用方面的技巧:比喻、比拟、设问、对偶、夸张、排比、反

25、问、反复等。,【方法归纳】鉴赏艺术手法 1.从表达方式角度 看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叙、插叙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描写的特点(白描、细描、景物描写等的作用);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言事说理服务的。,2.从选材组材角度 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3.从表现手法的角度 看是否运用了象征法、对比法、衬托法、先抑后扬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手法,以及用它们塑造形象所起的作用。,4.从结构安排角度 看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是否结构严

26、谨,完整匀称;是否烘托铺垫,前后照应;是否设置悬念,制造波澜;是否起承转合,曲折有致。5.从修辞运用角度 看文中所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反语、夸张、排比等)创造出什么样的意境、表达效果如何,等等。,二、小说的艺术手法(含语言)1.记叙的人称及作用,2.叙述方式及作用(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如林黛玉进贾府就是运用了顺叙的方法,眉目清楚地介绍了林黛玉的行程。(2)倒叙:设置悬念,引起阅读兴趣,使小说波澜起伏。如祝福的开头先交代祥林嫂的死,就是运用此法。鉴赏时须说明倒叙情况,指出强调的内容,分析倒叙的好处。,(3)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

27、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4)补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5)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3.描写方法(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4)人物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

28、特殊的效果。,4.几种特殊表现手法,5.主要结构方法,6.主要修辞手法,7.常见的语言风格或特征,2.鉴赏艺术手法(1)常见命题方式 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对塑造形象所起的作用。文中所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2)解题思路 此类题型,一般结合原文信息和所学语文知识进行解答。答题要点包括三个方面:用了什么方法。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内容。分析这种艺术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有何效果或作用。结合具体语句将此种艺术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加以说明,并注意联系主题思

29、想。,【答题模板】小说用了方法(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表达了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有何效果或作用(要清楚此种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并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考点精析】所谓“探究”就是探讨疑点、难点,有所发现和创新,是一种高层次的语文能力。探究题是围绕一定的情境,要求考生从不同角度发掘作品意蕴、探讨问题,进而得出结论或自己见解的一种开放性试题。,凸显“探究”性,这是新课标的精髓,也是新课标实施后现代文阅读考查的最大亮点。它鼓励考生要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对作品的独特见解;真正体现了对考生个性化阅读的尊重,体现出解读文

30、本是一种再创造活动的理念。如:,规律总结 小说阅读探究题一般从以下角度命题:(1)从小说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社会环境等角度概括小说的主题并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做出评价。(2)突出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3)强调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探讨其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点拨】探究题答题口诀立场要鲜明,观点要清楚;文本是基础,情节是证据;主题要明确,意图要清晰;生活和现实,联系要紧密;分析要有据,主张要有理。条理要清楚,逻辑要严密。,5.答案的论述性

31、紧扣文本 解答探究性阅读题,其实就像在写一篇小议论文,行文的结构一般来说应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备考指导】分清探究题类型,依据类型巧用技巧 类型一:个性解读类 这种题型往往要求考生结合作品谈自己的看法或见解。答题技巧:(1)紧扣题干,寻找依据个性解读,也要尊重文本。探究性解读讲求个性化认识,但认识不能超出文本这一基础,切不可对文本只做粗略肤浅的浏览,就乱做分析,乱下判断,犯误解文意的方向性错误。作者的意图和艺术表现的实效应当得到尊重。,(2)注重事理,讲求规律探究应建立在对事理的尊重,对规律的肯定的前提下。文本往往是客观事实的浓缩,它表现了对客观规律的认知,之所以要探究,是因为对事实规律的认

32、知可能有不全面、不科学的地方,有时需要从不同角度做辩证的认知。,类型二:知识沉淀类 此类试题往往是由阅读材料导出,讨论对象比较确定,但前提是要求考生具备相应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比较深厚的文化积淀,答案组织得好不好往往能体现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答题技巧:(1)依据原文思路,熟悉作者的情感态度。(2)结合文本,联系自己平时所积累的相关知识。否则,探究的答案是不准确的。(3)联系生活,寻找文本与生活的契合点。(4)与文章的主题挂钩,即搞清作者写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这件事体现了作品中人物的什么性格,表现了什么主题。,类型三:联系现实类 这种题型要求考生联系现实,结合文本中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进行探究

33、。答题技巧:(1)仔细挖掘作品的内涵,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这就要求我们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性和抒情性语句,把握住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2)联系生活实际。这会让我们有很多话想说,同时,这也是我们探究文本的深化与升华。(3)注意答题思路:结合文本+联系现实,类型四:技巧分析类要求考生就作者行文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探究,有的还要问作者这样的表达技巧给你的写作启示。答题技巧:(1)把握准小说的主旨和主人公。这是解此类题的前提与基础。(2)明确相关的表达技巧。(3)规范答题思路:,六、“三步走”鉴赏小说的标题 第一步:理解小说标题的含义。(两注意)“理解小说标题的含义”这个问题的提出,就标志着小说的标

34、题具有双重或多重含义。所以,解答题目时需要“两注意”:1.在理解题目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指代意义或语意双关。2.在理解题目的表面含义之外,要注意是否有比喻或象征意义。,第二步:赏析小说标题的作用。(六是否)1.是否交代时间、地点、环境、背景。2.是否是小说的线索,贯串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揭示主题,隐含比喻象征意义。3.是否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4.是否暗示了情节的发展或铺开情节,呼应细节。5.是否设置悬念,吸引读者。6.是否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第三步:掌握常用答题模板,规范答题。,【答题模板】1.小说标题的内涵:一是具体的意思(文中具体的)。二是与主题相关的意思。2.小说标题的作用:情节 人物 主题,【点拨】小说拟题规律 标题对于一篇小说,尤其是小小说,往往是“照亮读者眼睛的灯笼”,往往会起到摄人心魄的作用。小说常见的拟题方法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