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及并发症预防措施.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718193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316.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及并发症预防措施.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及并发症预防措施.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及并发症预防措施.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及并发症预防措施.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及并发症预防措施.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及并发症预防措施.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及并发症预防措施.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及并发症预防措施,口腔护理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窒息:预防:意识不清者禁漱口,用血管钳夹紧棉球,每次只用1个棉球,防止棉球遗漏在病人口腔内。棉球湿度适当,以不滴水为标准。有活动性假牙者应先取下。,口腔护理并发症预防及处理,处理:呼救报告医生。取出异物(用手,血管钳,吸引器等)。给病人取头低脚高位,拍背。开放气道,给氧,必要时人工呼吸。2)黏膜损伤,口腔护理并发症预防及处理,预防:夹棉球方法正确,不能用钳子直接接触黏膜.擦洗动作轻柔。处理:损伤黏膜处出血者立即止血。保护受损黏膜(用西瓜霜等)。,约束带使用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并发症1:血液循环障碍 预防与处理规范1、

2、固定松紧适宜,并定时松解。2、注意观察受约束部位的末梢循环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3、必要时进行局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并发症2:皮肤破损、撞伤预防与处理规范1、选用内有棉垫的约束带。2、固定松紧适宜,并定时松解。3、床栏给予棉垫保护。并发症3:关节僵硬预防与处理规范1、保持肢体及关节处于功能位。2、协助患者经常更换体位。,约束带使用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导尿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1)感染预防:实施导尿术时严格无菌操作。鼓励患者多饮水,自然冲洗尿路。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导尿管受压、扭曲、堵塞。避免误入阴道。集尿袋不得超过膀脱高度,防止尿液返流。,导尿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处理:遵

3、医嘱给予抗菌素治疗。嘱患者每天摄取足够的水分,使尿量维持在2000ml以上。保持尿道口清洁,做好会阴护理。2)虚脱及血尿预防:防止患者膀胱高度膨胀。,导尿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实施导尿术时动作轻柔。密切观察患者脸色、神志等。处理:导尿第一次放尿量应1000ml。适当补充能量。报告医生,有血尿者积极寻找原因,及时处理。3)黏膜损伤,导尿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预防:操作动作要轻柔。用无菌液体石蜡油润滑导尿管。选择型号合适的导尿管。处理:报告医生,做好患者心理护理。保护受损黏膜。做好会阴护理。,鼻饲护理并发症预防及处理,1)食物返流,误吸导致吸入性肺炎预防:注射器抽出胃液法。置胃管末端于水中,观察水

4、下气泡。用注射器向胃管内快速注入2030ml气体,同时用听诊器在胃部可听到气过水声。,鼻饲护理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患者取3045度卧位,控制每次鼻饲量,或者采取持续输入。处理:停止营养液的输入,让患者取右侧卧位吸出口鼻返流物,必要时可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帮助清除误吸物。调整鼻饲的体位使其保持于低半卧位,降低鼻饲速度和每次鼻饲的容量。让鼻饲管头部的侧孔完全进入胃内,减少食物返流。,鼻饲护理并发症预防及处理,鼻饲管堵塞预防:鼻饲前应检查鼻饲管是否通畅在位。制作营养食时要打烂,过稠时加水稀释,药物要研成细末输入,牛奶不要与果汁同时喂。鼻饲前后应用温开水2030ml冲洗管道。处理:遇鼻饲管堵塞,立即用灌注器

5、或针筒抽吸,排除堵塞。报告医师,给予重新置管。立即更换鼻饲管。,鼻饲护理并发症预防及处理,3)胃管脱出预防:放置胃管后,嘱患者及照顾者注意胃管勿拔除。妥善固定胃管,在出鼻孔处贴胶布,标记胃管放置的长度。用小棉绳双向反折固定于胃管上,再将小棉绳挂于患者的双耳后,胃管固定牢固。处理:胃管脱出后,立即报告医师。按医嘱重新置胃管。重新置胃管后,加强看护。,吸痰护理并发症预防及处理,1)气道粘膜损伤预防:动作应轻柔,应避免反复插入,防止黏膜损伤出血和咽部充血水肿。吸引负压不得超过6.67Kpa。吸痰时注意吸痰管插入是否顺利,遇到阻力时应分析原因,不要盲目插入。处理:吸痰前,吸痰管必须用生理盐水浸湿润滑。

6、负压勿过高,吸痰停留时间勿长。,吸痰护理并发症预防及处理,2)加重缺氧预防:吸痰时注意吸痰管插入是否顺利,遇到阻力时应分析原因,不要盲目插入。严重缺氧患者慎用口鼻吸痰。操作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吸痰时间不超过l5s并持续吸氧。处理:停止吸痰。给予高浓度吸氧,观察氧饱和度。取侧卧位,床头抬高1530,并将患者头部后仰,口稍向下。,鼻导管吸氧并发症预防及处理,1)氧中毒预防:高浓度供氧不宜时间过长。有效控制吸入氧气的浓度和时间。处理:选择机械通气。密切注意观察出现胸骨后不适及疼痛,吸气时加重,咳嗽、呼吸困难等。持续血氧饱和度监测,定期做血气分析。,鼻导管吸氧并发症预防及处理,2)呼吸道分泌物干燥预防

7、:吸氧应通过加用无菌蒸留水湿化瓶装置,以湿化氧气。用氧者,应每日更换导管12次,并由另一侧鼻孔插入。停氧时应先拔出导管再关闭氧气开关,以免关错开关,大量氧气突然冲入呼吸道而损伤组织。处理:报告医师。及时安装湿化氧气装置。执行医嘱,给予生理盐水湿化气道。,心肺复苏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1)胃膨胀和返流预防:避免过大的通气量和过快的通气速度使气体进入胃内,导致胃胀气。应注意检查和调整头部及气道位置,观察胸部的起伏,避免过高的气道压力。未清除胃内容物时,要行慢的通气方式。如果胃部胀满,患者侧卧,然后挤,勿压腹部,同时清理呼吸道。处理:有返流发生,复苏者要使患者侧卧,从嘴里向外擦拭干净胃内容物,然后继

8、续仰卧行CPR。,心肺复苏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肋骨、胸骨骨折预防:正确的心肺复苏可减少并发症。按压力度掌握正确。处理:待心肺复苏后摄片,诊断是否有骨折。平卧或包扎固定处理。,真空负压静脉采血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并发症1:皮下出血预防与处理规范:1、抽血完毕后,棉签正确方法按压时间5分钟以上。2、上肢静脉抽血,如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等,如上衣衣袖较紧,应协助病人脱去较紧的衣袖后抽血,避免影响静脉回流,引起皮下出血。3、提高抽血技术,掌握正确进针方法。如果出现皮下出血,早期冷敷,减轻局部充血和出血。48小时后热敷,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炎性水肿,加速皮下出血的吸收。,真空负压静脉采血

9、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并发症2:晕针或晕血预防与处理规范:1、消除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和害怕心理,教会病人放松技巧,尽可能做到身心放松,减轻疼痛与不适。2、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分散患者注意力。3、协助患者取适当体位、姿势、以利机体放松,尤其是易发生晕针或晕血患者应采取平卧位。,真空负压静脉采血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4、熟练掌握技术操作,操作应轻柔、准确、做到一针见血,减少刺激。5、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发现晕针或晕血及时处理。6、立即将患者移到空气流通处并给予吸氧。7、坐位患者立即改为平卧位,以增加脑部供血。口服热开水或糖水,适当保暖,数分钟后即可自行缓解。老年

10、人或有心脏病患者要注意防止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或者脑部疾病等意外。,肌肉注射并发症预防及处理,1)局部硬块、局部感染预防:加强无菌操作。粉剂的药物要充分溶解。更换注射部位。处理:一旦发生皮下硬结,可用土豆片或50%硫酸镁外敷患处。必要时用微波照射。发生局部感染者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肌肉注射并发症预防及处理,2)出血、断针预防:选择质量有保证的注射器。注射时注意避开浅静脉。处理:一旦发生穿刺针眼处出血,可用消毒干棉签压迫局部23min,一般可止血。若针筒里回抽出血液,立即拔出针头并按压至出血停止。,肌肉注射并发症预防及处理,发生断针时,使患者保持安静,用手固定断针处皮肤,用止血钳拔出断针。3)周

11、围神经损伤预防:注射时选位正确。关注病人的主诉。处理:一旦发生应行微波照射理疗等处理。,肌肉注射并发症预防及处理,遵医嘱使用营养神经的药物。4)晕厥预防:避免空腹注射。处理:立即使患者平卧,解开衣领,吸氧。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报告医生,根据病情做相应处理并做好记录。,肌肉注射并发症预防及处理,5)过敏反应预防:注射前询问有无过敏史。注射后观察30分钟。再次核对患者药物过敏史。,肌肉注射并发症预防及处理,处理:快速、正确评估患者病情(1)一般过敏反应安抚患者,取合适体位。立即通知医生,遵医嘱对症处理。,肌肉注射并发症预防及处理,(2)过敏性休克应立即停药,将病人就地平卧抢救,呼叫援助,

12、吸氧并注意保暖,快速建立有效静脉通道。立即皮下注射或肌注0.1%盐酸肾上腺素lml。心跳骤停者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心肺复苏,并通知麻醉科,做好气管插管准备。密切观察病情并记录。,皮下注射并发症预防及处理,1)疼痛预防:针头刺入角度不宜超过45度,以免刺入肌层。凡对组织刺激性强的药物不可用作皮下注射。根据注射药物剂量,选择合适注射器和针头,注射做到“二快一慢”。,皮下注射并发症预防及处理,处理:拔针后给予冷热敷。2)注射部位皮肤不良反应(血肿,硬结)预防:经常注射者,应更换部位,制订交替注射部位的计划。注意进针技巧,注射技巧。处理:局部用50%硫酸镁湿敷,亦可用中药金黄散加醋外敷。,密闭式周围静

13、脉输液并发症预防及处理,1)静脉炎预防:加强对患者穿刺点皮肤的评估。要选择弹性好、且回流通畅的血管。严格无菌操作,对长期输液者,应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或留置深静脉导管。输注刺激性强的药物可调慢滴数,每次输完后充分冲管。,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并发症预防及处理,处理:拔针后给予冷热敷。一般冷敷用于非缩血管药物所致的外渗。热敷适用于血管收缩药物所致外渗。常用的湿敷药物有50%硫酸镁、中药金黄散加醋等局部外敷。2)肺水肿,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并发症预防及处理,预防:必须计算每段时间内患者的输液滴数,避免忽快忽慢。经常巡视有无不适,并严密观察患者输液情况。处理:停止输液或将输液速度减到最低。使患者端坐,两

14、腿下垂,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并发症预防及处理,35%酒精湿化加压给氧,使用镇静剂、脱水剂、强心剂等,严重者必要时呼吸机机械通气。3)渗漏预防:提高穿刺技术,尽量避免使用静脉钢针。,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并发症预防及处理,需要中、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建议使用静脉留置导管或行深静脉插管,输注易致渗漏损伤的药物时,应选弹性好且较粗的血管,避免选用下肢静脉。输液过程中,若出现局部疼痛,不能根据回血排除渗漏。,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并发症预防及处理,处理:发生渗漏时,停止在原部位静脉滴注,抬高患肢。假如渗出溶液刺激性不强时则予以热敷患部,渗出溶液刺激性强时,要及时做好局部损伤、坏死的预防护理。

15、4)空气栓塞预防:,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并发症预防及处理,避免气体随液体进入人体静脉系统。处理:给氧。嘱患者左侧头低脚高位卧位,避免气体阻塞肺动脉口。,浅表静脉留置针并发症预防及处理,1)静脉炎预防: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位置便于固定,力争一次穿刺成功。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浅表静脉留置针并发症预防及处理,处理:立即给予拔管,嘱患者抬高患肢,以促进静脉回流缓解症状。在肿胀部位用50%硫酸镁或土豆片等湿敷20min/次,4次/d。留置针留置期间,指导患者不宜过度活动穿刺肢体。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应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的

16、修复能力和对局部抗炎能力。,浅表静脉留置针并发症预防及处理,2)液体渗漏预防:妥善固定导管。嘱患者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服勿过紧。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处理:对液体外渗者,予50%硫酸镁、土豆片等湿敷。,浅表静脉留置针并发症预防及处理,3)皮下血肿预防: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时动作应轻、巧、稳、准。依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处理:可行冷敷或热敷,每日l2次。,浅表静脉留置针并发症预防及处理,4)导管堵塞预防:在静脉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浓度及

17、用量,并注意推注速度不可过快。,浅表静脉留置针并发症预防及处理,采取正压封管,即边推注封管液边夹紧留置针塑料管上的夹子,夹子尽量夹在塑料管的近心端。处理:发生堵管的时候,切记不能用注射器推液,正确的方法是回抽,以免将凝固的血栓推进血管内,导致血栓栓塞等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浅表静脉留置针并发症预防及处理,5)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再次输液时,用0.5%碘伏消毒肝素帽处,接上输液器,如果液体滴入不畅,勿用力挤压输液管,否则可将小凝血块挤入循环而发生栓塞,应先调整肢体位置,检查静脉留置针有无脱出,然后用5ml针管抽取0.1%肝素盐水2ml,连接输液针头回抽凝血块,通畅后再换接输液管输液。穿刺时尽可能首选

18、上肢粗静脉,并注意保护血管,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 穿刺,且留置时间不可过长。,浅表静脉留置针并发症预防及处理,处理:及时通知医生,积极处置。抬高患肢,卧床休息,患肢抬高略超过心脏水平,促进血液回流,减轻浅静脉内压力,使疼痛减轻。避免碰撞伤肢。加强静脉血管的保护:急性期患者需静注扩血管,抗凝及溶栓药物,发热患者需输注抗生素。为保护静脉血管,每日热敷穿刺处2次,预防浅静脉炎的发生。,浅表静脉留置针并发症预防及处理,6)导管脱出预防:妥善固定导管,延长管应弧形固定,以利于导管受外力牵拉时有一定的余地。在更换敷料时应向心揭开敷料。加强宣教,指导患者置管侧肢体勿负重或过度活动。神志不清者,应使用约束带约束另一上肢,以免把针头拔出。处理:局部按压至不出血。,祝大家心情愉快!学习进步!,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