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概述培训.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723135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7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急管理概述培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应急管理概述培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应急管理概述培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应急管理概述培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应急管理概述培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急管理概述培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急管理概述培训.ppt(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应急管理概述,社会形势-国内,2003年,重庆开县的“12.23”特大井喷事故,造成243人硫化氢中毒死亡,6.5万人紧急疏散。2005年禽流感的发作亦造成社会性恐慌。2005年底吉化苯胺装置爆炸,污染松花江,引发跨区域恐慌和争端。2008年1月10日-2月2日,南方雪灾,引发了一系列的突发事件:突如其来的暴雪灾害造成高速公路封道、车站旅客滞留、空港被迫关闭、通信线路不畅;贯穿南北的电气化大动脉也因断电而瘫痪,对华中电网、华东电网和南方电网等也造成重创,湘鄂粤、苏浙皖、云贵川等省区电力告急;雪灾还给农业特别是南方地区蔬菜和油菜籽的生产以及畜牧业、林业等带来了严重影响;由于断电等因素影响,部分工

2、矿企业无法正常生产,也受到了严重影响。这次雪灾给我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同时对物价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使本已明显的通货膨胀问题雪上加霜;直接经济损失1516亿多元。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8.0级地震,最大烈度11度,余震3万余次,影响范围:震中50公里的县城,200公里的大中城市。10个省、417个县区、4667个乡镇、48810个村庄受影响;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9227人遇难,374141人受伤,失踪17923人;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多元。,社会形势-国外,2001年美国“911”事件共造成2752人死亡或失踪,经济损失达数千亿美元,更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恐怖主义的阴影

3、笼罩全球;8:45波斯顿-纽约的波音767(F11)撞到世贸中心南侧大楼9:03BoeingB-767-222撞毁世贸中心南楼,大楼坍塌,机上65人遇难9:20布什讲话,美国正遭受恐怖分子袭击,政府要调查原因。世贸中心遭袭击是“国家灾难”9:21纽约市全部隧道及大桥关闭9:40五角大楼发出最高国家安全警告。美联邦航空局下令关闭所有机场,命令所有国内航班停飞。与此同时,国会山也发生爆炸,浓烟滚滚9:45Boeing 757-223被劫持,撞向五角大楼。机上64人遇难10:10五角大楼部分倒塌10:20BoeingB-757-222被劫持,直飞向华盛顿,随后坠毁在宾夕法尼亚乡间,45人全部遇难10

4、:22美国国务院附近发生汽车爆炸事件10:25美国命令所有飞往美国的国际航班飞向加拿大10:29纽约世贸中心北塔坍塌11:04联合国总部疏散11:18美国航空公司证实2架飞机被劫持并坠毁,150人遇难11:59美国联合航空公司证实2架飞机被劫持并坠毁,110人遇难13:04布什发誓追寻并严惩恐怖事件制造者13:27华盛顿特区宣布进入紧急状态13:442艘航空母舰开进纽约,5艘军舰驶入东海岸16:25世贸中心7号楼起火。2004年12月26日突如其来的印度苏门答腊地震海啸涉及12个国家,致使近30万人丧生5万人失踪,200万人沦为灾民,经济损失50亿美元,并衍生出公共卫生危机;2005年8月25

5、日“卡特里娜”飓风致使1千多人丧生,50万人无家可归,受灾人口高达500万,经济损失达两千至一万亿美元,更引起了种族冲突和社会事件。,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每年造成的非正常死亡人数超过20万。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平均每年造成1.5亿人3.5亿人不同程度受灾,经济损失达2000亿元。,为什么近年来突发事件越来越多?,目前的社会形势,科技进步、技术和市场的力量是一把双刃剑 社会的脆弱性增强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变弱,人类与自然、人类与人类之间的突发事件的特点,突发性(可预见/不可预见)不确定性(uncertain

6、ty/random)耦合、变异、多灾瞬间冲击和长期影响,当前热点问题“人到底怎么和自然相处”,如何做到和谐?如何防止?如何应对?本质上是有限资源如何合理的使用问题!,目前世界各国的行动、政府级危机管理机构,实例: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国土安全部)俄罗斯(紧急事务和消除自然灾害后果部)日本(内阁府应急管理监)法国(内务部下辖的民事防务和公共安全局)韩国(防灾本部)中国(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我国建立应急管理体系的城市,具有代表性的:深圳紧急事务管理体系广州110社会联动系统上海城市综合减灾体系(公安系统为基础)乌鲁木齐“110”和“120”社会联动武汉城市应急管理联动南宁市社会应急联动系统,

7、我国应急管理发展历程?,我国应急管理发展历程(1),里程碑一:2003年应急管理元年中央统一指挥,地方分级负责;依法规范管理,保证快速反应;完善检测体系,提高预警能力;改善基础条件,保障持续运行。里程碑二:2004应急预案编制年,我国应急管理发展历程(2),里程碑三:2005年推进一案三制4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7月,首次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12月,国务院应急办成立里程碑四:2006全面应急能力建设应急管理进企业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成立,我国应急管理发展历程(3),里程碑五:2007年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年5月,全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会议11.1,中华人们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里程碑六:20

8、08年大考之年汶川地震北京奥运,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应急管理的“一案三制”体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体系。“一案”为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三制”为应急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制。应急管理体制主要指建立健全集中统一、坚强有力、政令畅通的指挥机构;运行机制主要指建立健全监测预警机制、应急信息报告机制、应急决策和协调机制;法制建设方面,主要通过依法行政,努力使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公共安全科技问题研究组专家:,从整体意义上来讲,我国的公共安全科技问题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涉及公共安全的许多深层次问题远未解决,公共安全科技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与发达国家相

9、比存在很大差距。我国没有从整体层面上进行系统的公共安全科技研究,没有形成公共安全理论和技术框架,更缺乏完善的国家公共安全体系,各相关领域研究处于条块分割状态;公共安全相关领域的安全体系的建立刚刚开始,研究基础弱;公共安全实验条件差,设备落后;公共安全科技意识淡薄,专门人才严重不足、公共安全教育缺乏;公共安全科技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等支撑条件。,未来公共安全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和重大任务可以概括为关注七个重点领域,突出两个优先主题,实施一个重大专项。这七个领域是:食品安全领域、生产安全领域、防灾减灾领域、核安全领域、火灾与爆炸安全领域、社会安全领域、国境检验检疫领域。两个优

10、先主题是:公共安全科技理论基础研究、突发公共安全事件预测、预防、预警与调查处置关键技术研究。一个重大专项是公共安全工程国家公共安全预测、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技术体系与示范。,国务委员陈至立在2004年两院院士大会上讲话:,在公共安全领域,目前的形势相当严峻。除了自然灾害、交通安全、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社会安全、核安全、国境检验检疫等传统安全外,经济安全、信息安全、生物安全、防恐反恐等非传统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为此,要建立更加完备的公共安全保障体系,推动公共安全的科学理论方法及预测、预防、预警和应急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的创新,建立国家公共安全主体多功能监测和监控系统以及信息化平台,形成比较完整的国家

11、公共安全科学和技术支撑体系。,公共安全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方向,实现公共安全有效防控、科学预测与高效应急,是新时期我国公共安全科技保障体系建设的核心。公共安全科技创新的重点:基于对公共安全问题复杂机理和规律的科学预测,发展以现代高技术集成创新为主的信息化与智能化预防监控、快速反应和应急决策技术。,总体目标 实现公共安全从被动应付型向主动保障型、从传统经验型向现代高科技型的战略转变,全面提升国家抗御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未来15年公共安全科技发展总体目标 面向国家公共安全重大需求,瞄准世界公共安全科技前沿,实现公共安全科学理论、方法学及预测、预防、预警与应急管理等关键技术及其集成的持续创新;研究

12、建立实时和精确识别、定位的国家公共安全立体监测监控系统;建立公共安全技术平台、研究及测试基地、数据库和技术标准体系、学科和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公共安全关键特种装备与专用设备的自主开发能力;提高全社会的公共安全意识和整体水平,使公共安全问题造成的国民经济损失占GDP比例接近中等发达国家同期水平。,未来5年的阶段目标 初步建成国家公共安全保障、预警和应急技术平台,实施阶段性示范工程;初步构建公共安全科学基础理论体系,建立公共安全检测、风险辨识评价、监测、预测、预防、预警、应急反应与决策等关键技术体系;建立一批公共安全综合性和专业化的研究基地和实验室,初步形成公共安全关键特种装备与专用设备的自主开发能

13、力;建立公共安全学科和人才培养体系。基本扭转公共安全的被动局面,犯罪率明显上升趋势得以遏止,特大事故次数明显下降,自然灾害影响大幅度降低,食品污染比例降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控制外来生物入侵、有毒有害物质及化学危险品入侵上升势头;全社会公共安全素养和整体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国家公共安全科技研究体系 1 重点针对公共安全领域的生产安全、食品安全、防灾减灾、社会安全与反恐防恐、核安全、火灾爆炸安全和出入境检验检疫等,实现公共安全科学理论、方法学及预测、预防、预警与应急等关键技术及其集成的持续创新;2 形成公共安全特种装备与专用设备的自主开发能力;3 实现公共安全从被动应付型向主动保障型、公共安全

14、科技从传统经验型向现代高科技型的战略转变。4 在公共安全领域需要政府引导和重点安排的重大任务,重点反映公共安全急需解决的突破性和紧迫性课题,明确发展目标、主攻方向和需要攻克的关键技术。5 在公共安全领域重点任务中,目标明确、对国民经济带动性强、具有重要标志性意义的战略产品和系统工程。要明确表述发展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技术路径等。,研究重点 1 针对矿山、重点石油与化学工程、重点基础设施等,重点研究生产安全监测监控、预警与应急救援技术、标准及装备,为扭转生产事故高发的态势提供技术支撑。2 针对食物中毒和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重点研究食源性疾病与食品污染、出入境检验检疫的危险性分析与溯源、标准、监测等贮备

15、性技术和装备,保障食品安全与出入境检验检疫安全。3 针对严重危害社会安全的犯罪与恐怖事件和火灾等,重点研究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刑侦技术、恐怖有效打击技术和火灾高效防控技术及相关标准与装备,提高社会安全的综合防御能力。4 针对地震、台风、洪水、森林火灾和滑坡、泥石流等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重点研究灾害立体监测、危险性评估、预警和应急救助技术及标准,提高灾害预测水平和综合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构建国家公共安全应急技术平台,总体原则 1 以构建国家应急体系技术平台为主线;2 以充分利用现有部门和地方公共安全资源为基础;3 以现代先进信息技术和科学预测为支撑;4 以应急技术标准化为前提条件;5 以立足自主创

16、新和强化科学管理为原则;6 以某些行业、系统和城市为重点。,总体目标 建立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备、先进可靠、实用高效的国家公共安全应急体系技术平台。预警分级与发布;1 人群疏散与避难的评估;2 应急方案的优化确定与启动;3 现场与应急的信息实时获取;4 动态的应急决策指挥和资源配置;5 应急总体功效评估;6 应急行动的结束、记录与总结。,公共安全重大任务:国家公共安全应急技术保障工程 三大核心技术功能 1.全方位无障碍危险源探测监测与精确定位技术 全面监控 自动处置 2.多尺度动态准确预测与快速预警技术 科学预测 快速预警 3.基于危险性分析的优化决策与救援处置技术 优化决策 高效救援

17、将核心技术集成创新并结合一体化应急技术标准体系和决策指挥平台安全保障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支持共同作用于公共安全决策指挥平台,我国应急管理实践的现状,处于初始阶段,许多基础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应急管理体系建构机理研究体系运行的机制保障预案的编制决策辅助模型与方法等,理论研究现状,涉及领域广分散,不系统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理论研究概况,规律研究专业性强,如:火灾,传染病等缺乏对应急管理自身运作规律的研究对事件的分类分级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法律、法规及标准的制定预案管理,理论研究概况(续),资源管理资源布局选址(Location)配置(Allocation)资源调度资源评估教育培训人员撤离,我国应急管理现状,

18、过多的事件,过少的思考过多的慌乱,过少的理性过乱的概念,过少的统一过多的个性,过少的共性过多的原则,过少的机理过强的形式,过弱的操作过量的实践,过少的理论过多的因袭,过少的创新,应急管理作为新学科的发展方向,演变机理(耦合、变异、突变等)控制原理(预警、应急、评估)保障机制信息技术(收集、提取、转化、共享、编码),需思考的问题,那些问题是应急管理的关键问题?应急管理需要那些学科知识和技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概述,相关概念(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应急管理学科的知识构架应急管理体系概述应急管理的主要内容,什么是突发事件?,什么是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

19、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2007年11月1日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有狭义和广义两种解释,在一定区域内突然发生的规模较大,且对社会产生广泛负面影响的,对生命和财产构成严重威胁的事件和灾难。广义的突发事件是指在组织或者个人原定计划之外或者在其认识范围之外突然发生的,对其利益具有损伤性或潜在危害性的一切事件。,突发事件有哪些特点?,突发事件的特点,1 突发性、紧迫性“突”;需求大 2 不确定性复杂;“涟漪效应”3 损害性4 蔓延性地域;灾害链条,突发事件有哪些类别?,突发事件的分类,2007年11月1日突发事件应对法自然灾害:自然原因导致,如:地震、龙卷风、海

20、啸、洪水、暴风雪、酷热或寒冷、干旱或昆虫侵袭等。事故灾难:主要由人为(包括人类活动和人类发展)原因造成,如:矿难、化学品泄漏、核放射泄漏、设备故障、车祸、火灾等。公共卫生:主要由病菌病毒引起的大面积的疾病流行,如:SARS、禽流感、H1N1流感、霍乱、多人食物中毒等。社会安全:主要由人们主观意愿产生,如:能源和物质紧缺导致的抢购、游行、暴乱、恐怖活动、战争等。,应急管理要做什么?,应急管理的概念,应急管理是和突发事件紧密相连的。应急管理是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为了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达到优化决策的目的,基于对突发事件的原因、过程及后果进行分析,有效集成社会各方面的相关资源,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

21、预警,控制和处理的过程。,应急管理的全生命周期,应急管理三角形模型,突发事件指可能对人、物或社会系统带来灾害性破坏的事件。,承灾载体是突发事件的作用对象,一般包括人、物、系统(人与物及其功能共同组成的社会经济运行系统)三方面。,应急管理指可以预防或减少突发事件及其后果的各种人为干预手段。,应急管理的内容,事故分析、预测和预警资源计划、组织、调配事件的后期处理应急预案建设应急体系建设 等等,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流程,突发事件处理流程简易图,应急管理的社会作用,(1)应急管理的根本任务是对突发事件做出快速有效的应对,尽量减少损失。这里的有效指的是应对方案的可操作性,准确性,经济性。(2)应急管理对社会

22、的主要作用保障安全加强社会稳定,应急管理学科的知识架构,应急管理是近期出现的一个研究突发事件的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是管理学的一个新的发展分支。可以从项目管理的角度认识应急管理。,应急管理的基础知识学科与应用领域图,管理学,公共安全管理,心理学,项目管理,统计学,运筹学,计算机科学,应急管理,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应急管理的基础知识学科与应用领域图,相关知识:1 管理学、公共安全管理、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2 决策论(不完全信息的动态决策、多目标决策、多主体决策、序贯决策、分类分级方法);3运筹学、排队论、博弈论、随机过程、统计学、控制论、图与网络流;4 信息技术

2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技术、图像处理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5 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灾害知识等。,建立应急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全过程管理(平时战时)动用全社会各种资源和力量协同作战预案(指导性操作性可调性)机制保障,应急管理体系框架,(1)应急管理体系的目标及原则统一指挥、分工协作,以人为本、生命第一,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及时灵活、科学有效,社会动员、全民参与,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安全效益、经济效益,信息公开、引导舆论。,整体结构,应急管理体系框架图,整体结构,指挥调度系统是应急管理体系的“大脑”,是体系中的最高决策机构,其他四个为支持系统;处置实施系统;资源保障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决策辅助系

24、统。,各系统的主要功能,指挥调度系统:是应急管理的最高决策者,负责应急管理的统一指挥,给各支持系统下达命令,提出要求。,各系统的主要功能,处置实施系统:是对“指挥调度系统”形成的预案和指令进行具体实施的系统。负责执行“指挥调度系统”下达的命令,完成各种应急抢险任务。,各系统的主要功能,资源保障系统:负责应急处置过程中的资源保障。主要工作有:应急资源的储存、日常养护;在“决策辅助系统”协助下进行资源评估;负责应急资源调度等;,各系统的主要功能,信息管理系统:应急管理体系的信息中心,负责应急信息的实时共享,为其他系统提供信息支持。主要工作有:信息采集、处理、储存、传输、更新、维护等。反例:人民网北

25、京2月21日(姚晓晨封欢欢)2月21日凌晨,一位来自山西灵石的网友在自己博客中这样记录到:不知从何来的谣言,山西晋中、吕梁、太原(长治、晋城、阳泉)等地几十个县市灯火通明,人们挤上街道,焦虑加凑热闹地等待“近日有地震”预言的发生。,各系统的主要功能,决策辅助系统:在“信息管理系统”传递的信息基础之上,对应急管理中的决策问题提出建议或方案,为“指挥调度系统”提供决策支持。主要工作:预警分析、预案选择、预案效果评估、资源调度方案设计等。,应急管理体系的运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运行过程分为5个步骤:预警、识别、培训、实施、后处理。,应急管理体系运行过程,“蝴蝶效应”“多米勒骨牌效应”灾害链衍生、演化及转化,事件推演,65,如,2008年初南方的冰冻雪灾1,自然灾害,生产事故,社会安全,骚 乱,打砸抢,应急管理的主要内容,(1)机理(2)机制(3)体系建设(4)分类分级(5)预案管理与预案库建设(6)资源管理与过程动态管理,思考题(大作业),请结合某行业实际(例如:航空运输、工业生产、医疗卫生等)或工作生活实际,以某(个)类突发事件为例(例如:校园学生宿舍火灾、化工厂火灾或危险品泄露、工矿灾难、大规模传染病、敏感的政治事件或活动日等),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设想可能出现的灾情,分析其演变机理,设计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应对过程!要求:1分组讨论;2提交报告;3课堂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