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与心身疾病.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723277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PPT 页数:98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激与心身疾病.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应激与心身疾病.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应激与心身疾病.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应激与心身疾病.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应激与心身疾病.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激与心身疾病.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激与心身疾病.ppt(9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部分心理应激 Psychological Stress,第一节总 论,一、心理应激的概念应激(stress):指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非特异性防御反应。1936年,Selye.H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 stress)个体面临或觉察环境变化对机体有威胁或挑战时做出的适应性和应对性反应过程。,关于应激,我们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理解:1.应激是一种刺激物(如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紧张、拥挤、迁居等)。2.应激是一种反应(是个体对刺激或应激情境所作 的应答反应)3.应激是刺激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输入、中介、反应、应对)4.应激是机体对内在和外在环境变化的应对过程。,二、心理应激的理论,(

2、一)塞里(Selye H)的应激学说加拿大病理生理学家塞里(H.Selye,1936)提出应激是“一般适应综合征”(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GAS),一般适应综合征(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GAS.Selye,1936),第一阶段:警觉或动员期警戒期(alarm stage)发现了事件并引起警觉,同时准备战斗机体为了应对外部刺激而唤起体内的防御能力,动员全身,表现交感神经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激活,肾上腺分泌增加,血压升高,脉搏与呼吸加快,心脑肺和骨骼肌血流量增加,血糖升高,应激激素增加。,第二阶段:搏斗阶段(适应或抵抗期

3、)抵抗期(resistance stage)持续暴露于有害刺激下,机体对应激源逐渐适应,通过提高体内的结构和机能水平以增强对应激源的抵抗程度。表现为体重恢复正常,肾上腺皮质变小,淋巴结恢复正常和激素水平保持恒定。全力投入对事件的应对,消除压力,适应压力,压抑或退却。表面恢复正常,外在行为平复-被控制状态;个体内在的生理和心理资源被大量消耗;个体变得敏感、脆弱,即便是日常微小困扰,也可引起强烈情绪反应。,第三阶段:衰竭期(衰竭阶段)消耗大量生理和心理资源,最后“筋疲力尽”压力源基本消失,或个体适应经过休整和养息康复压力源持续存在,或个体不能适应机体抵抗力下降而转入衰竭阶段。机体的适应能力是有限的

4、,当较高的皮质醇水平对循环、消化、免疫和身体其它系统产生显著效应时,将出现休克、消化性溃疡和对感染抵抗力下降,这些情况一旦不可逆转,将最终造成死亡。,衰竭期(exhaustion stage),(二)拉泽鲁斯(Lazarus)应激学说,认为心理应激是个体对外界环境有害物、威胁、挑战经认知、评价后所产生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形成了认知应激作用理论。,(三)心理应激过程模型,将心理应激看作是由应激源(生活事件)到应激反应的多因素作用过程,即“应激过程模型”。,(四)心理应激系统模型,应激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系统,心理应激“系统”模型示意图,应激系统模型的基本特征1.应激是多因素的系统;2.各因素互

5、相影响互为因果;3.各因素之间动态的平衡或失衡决定个体的健康或疾病;4.认知因素在平衡和失衡中起关键作用;5.人格因素起核心作用。,三、心理应激的意义,(一)心理应激理论与医学(二)应激系统模型与临床心理咨询(三)应激系统模型与压力控制与管理(四)应激系统模型与婚恋适应指导,第二节应激源(stressor),一、定义应激源:,应激源(stressors),应激过程模型,应激系统模型,应激源就是引起应激的刺激,应激源就是各种生活事件,二、生活事件(life events),是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是主要的应激源。,(一)按应激源的性质属性分类,1.生物性应激源(物理、化学、生物)2.心理性应激源

6、(认知与情绪波动)3.社会性应激源(社会生活情境与事件)4.文化性应激源(文化性迁移),(二)按生活事件的现象学分,1.工作事件2.家庭事件3.经济事件4.人际关系事件5.社会和环境事件6.个人健康事件7.自我实现和自尊方面事件8.喜庆事件,(三)按事件对个体的影响分,1.正性生活事件获得性或满足性事件明显的积极情绪体验2.负性生活事件丧失性事件明显厌恶性质明显持久的消极情绪体验,(四)按事件的主客观属性分类,1.客观事件(objective events)2.主观事件(subjective events),三、生活事件研究,生活事件与健康和疾病生活事件致病机制研究生活事件与其它应激因素关系的

7、研究生活事件的量化研究,(一)生活事件的量化评估,Holmes T和Rahe R(1967)对应激事件开创了定量研究的方法。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SRRS)。量表列出美国常见的43个生活事件,他们用生活变化单位来反映心理应激的强度。如配偶死亡为100,离婚73,近亲死亡63,本人患病受伤53,结婚50,家庭成员患病44,轻度违纪11为最低分值。只要受试者填写记录一年内遭遇生活事件的项目与次数,即可按评分累加,获得个人的生活变化计量单位总值(life change units,LCU)。,研究发现,LCU与健康关系甚为密切,与疾病发生明显相关。150,第二年可能平安无事,身体健康。一年累分在150

8、300,第二年有50%患病;如一年内生活变化单位累积超过300,则86%的人在今后两年内有重大疾病发生;如果LCU总值超过300,说明受试者处于高度心理应激状态,即易感染各种疾病,易在生活或运动中受伤,心肌梗塞,心脏病发作、糖尿病、结核病、工伤事故、多发性硬化等疾病机率增高。,第三节应激心理中介因素,应激的中介机制:是指机体将应激源(环境的需求)的输入信息转化为输出信息(应激反应)的加工过程,是应激过程的中间环节。中介因素是指介于生活事件和疾病间起调节作用的因素。分两类:A、生物学的:身体素质、生理状态、遗传特性和自然环境等;B、心理社会的:认知、应对、人格和社会支持等。,一、认知评价,评价(

9、evaluation or appraisal)是指个体对遇到的生活事件的性质、程度和可能的危害情况作出估计。,二、应对方式,应对(coping)又称应付。是个体对生活事件以及因生活事件而出现的自身不平稳状态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措施。应对又称为应对策略(coping strategies)。,应对分类,从指向性分,问题关注应对(problem-focused coping)情绪关注应对(emotion-focused coping),积极应对消极应对,从作用分,应对与心理病因学研究应对与其它应激因素关系的研究应对的量化研究,应对研究,三、社会支持系统(social support)孔子曰:有朋自

10、远方来,不亦乐乎?-远亲不如近邻,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是在应激研究领域,减轻应激作用的个体“可利用的外部资源”。,社会支持的研究,社会支持与心理病因学研究社会支持与应激反应程度成负相关社会支持与其它应激因素关系的研究社会支持保护健康的机制研究社会支持对健康具有保护性作用。两种假说:1、独立作用模式(自尊、归属感)2、缓冲作用模式社会支持的量化研究,四、个性特征,个性与应激的关系:个性是应激系统中的核心因素个性影响个体对生活事件的感知个性影响认知评价个性影响应对方式个性与社会支持有联系个性与应激反应的形成和程度有关,第四节应激反应(Stress Reaction),应激反应:

11、是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各种生物、心理、行为方面的变化。也称应激的心身反应(Psychosomatic Response),一、应激的心理反应,(一)情绪性应激反应(二)认知性应激反应(三)行为性应激反应,焦虑、恐惧、抑郁、愤怒,逃避与回避、退化与依赖敌对与攻击、无助与自怜物质滥用,意识障碍注意力受损记忆思维想像力减退,二、应激的生理反应,“应激系统(stress system)”“应激系统”包括促皮质素释放激素(CRH)、蓝斑-去甲肾上腺素(LC-NE)/植物神经系统,以及它们的外周效应器(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和植物神经系统支配的组织)。,应激相关的生理基础,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植物神经系统

12、;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内源性阿片系统;性腺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免疫系统;“情绪脑区”。,(一)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三)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ADH(抗利尿激素&加压素),(四)应激的细胞体液反应,三、应激与疾病,应激反应是个体对变化着的内外环境所作出的一种适应。,1.共同的生理反应假说,2.薄弱部位假说,第五节应激的控制与管理,一、应激管理的切入点(一)针对应激刺激的管理(二)针对认知评价的管理(三)针对应对方式的管理(四)针对社会支持的管理(五)针对个性特征的管理(六)针对应激反应的管理,二、应激易感模型,(一)生理层面的

13、应激易感性 生理是中介机制 个体差异易感性(二)心理层面的应激易感性 不同的知、情、意模式,与应激易感性密切相关。(三)社会层面的应激易感性 不同社会阶层、经济地位等与应激易感性密切相关。,三、系统的应激管理方案,整体框架上群体层面个体层面具体成分包括生理层面心理层面社会层面过程程序来看干预前评估干预干预后评估,第二部分应激相关的临床心理问题-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s),第一节 概述一、心身疾病的概念,(一)定义1818年德国精神病学家Heinroth 提出了“心身概念”美国心身医学研究所于1980年正式命名心身疾病,又称为心理生理障碍,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

14、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狭义-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如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和肠道易激综合征等。广义-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障碍。,心身反应(psychosomatic reactions):指精神性刺激引起的生理反应,当刺激除去,反应也就恢复;心身障碍(psychosomatic disorder):指精神刺激引起的功能障碍,但没有器质性变化;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s):指精神刺激引起的器质性病变。,ICD10建议用“disorder”取代“disease

15、”,心身症:只是躯体功能性改变。心身病:发生了躯体器质性病变。,情绪与内科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受植物神经支配的系统与器官,都容易发生心身疾病,“白大衣综合征”现象:在医院里测量病人的血压往往要比在家里测得的数值高。实验:“作抉择的猴子”,国外调查发现人群心身疾病的患病率为10%60%;国内医学心理学专家对大型综合性医院门诊病人1108例的调查表明,368人为心身疾病(32.2%),心身疾病在各科病人中所占的比例依次为:内分泌科75.4%,心血管专科60.3%,呼吸科55.6%,普通内科30.8%,皮肤科26.6%。,(二)特点,1.以躯体症状为主,有明确的病理生理过程。2某种个性特征是

16、疾病发生的易患素质。3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心理社会应激和情绪反应有关。4生物或躯体因素是某些心身疾病的发病基础,心理社会因素往往起“扳机”作用。5心身疾病通常发生在自主神经支配的系统或器官。6心身综合治疗比单用生物学治疗效果好。,(三)临床疾病的心身作用类型,1、心理因素直接引起躯体变化:因果关系;2、心理因素影响躯体:行为危险因素造成疾病;3、心理与躯体变化相伴出现:溃疡病与抑郁同时存在;4、躯体疾病伴随心理症状:癌症的恐惧、心肌梗塞的抑郁5、躯体疾病过程结束后遗留的心理问题:截肢后的幻肢痛,(四)临床疾病导致的心理行为问题,1、躯体疾病对病人感知的影响;2、躯体疾病引起病人的心理反应:脑卒中

17、住院患者50%和门诊30%出现抑郁;3、不同的躯体疾病可以通过对神经系统的直接间接作用影响心理活动:脑缺氧;4、躯体疾病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五)经典心身疾病 美国科学家亚历山大1950年创建了美国心身医学学会,他最早提出的七种经典心身疾病,被称为“神圣七病”。,溃疡病溃疡性结肠炎甲状腺机能亢进局限性肠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原发性高血压支气管哮喘,(六)常见心身疾病(1)消化系统:如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肠道激惹综合征等疾病;(2)心血管系统:如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律不齐等疾病;(3)内分泌系统: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神经性厌食、肥胖病、妇科疾患等疾病;(4)皮肤疾

18、病:瘙痒症、荨麻疹、神经性皮炎、银尿病、斑秃、痤疮等疾病;(5)呼吸系统:如支气管哮喘等疾病;(6)其他:如慢性疼痛、头痛、偏头痛、紧张性头痛、血管性头痛、慢性腰背痛、类风湿性关节炎、雷诺氏病等疾病。,二、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1.心理动力理论:Alexander:个体特异的潜意识动力特征 决定 心理冲突引起特定的心身疾病 如:试图消除被压抑的矛盾情绪或避开危险物 哮喘 心身疾病发病三要素:A、未解决的心理冲突;B、身体器官的脆弱易感倾向;C、植物神经系统的过度活动性,修正的理论:潜意识心理冲突 植物NS 改变 功能活动 某些脆弱器官的病变 如:心理冲突 迷走N功能 交感N功能 亢进 亢进 哮喘

19、 原发性高血压 溃疡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学习理论:某些社会环境刺激 个体习得性心理和生理反应 个体素质 特殊环境因素的强化或泛化 反应固定下来 心身疾病,3.心理生物学理论:心理生理中介机制:心理神经中介途径;心理神经内分泌途径;心理神经免疫学途径。心理社会因素对不同的人可能产生不同的生物学反应、不同反应过程涉及不同的器官组织,故不同疾病可能存在不同的心理生理中介途径。不同心身疾病的发生可能与特定的心理社会因素有关。(4)心理社会因素在不同遗传素质个体致病性不同。,心身疾病发病机制的综合观点,(1)心理社会刺激物传入大脑;,心理刺激,大脑皮质,信息处理和储存,抽象概念,认知评价人格特征社会支持

20、应对类型心理防御,(2)大脑皮质联合区的信息加工;,大脑皮质联合区,情绪色彩内脏活动,联络运动前区,边缘系统,传出随意运动,(3)传出信息促发应激系统引起生理反应;,传出应激信息,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自主神经支配的组织,释放促皮质释放激素、蓝斑-去甲肾上腺素/植物神经系统变化,神经内分泌免疫变化,(4)心身疾病的发生,强烈持久心理社会应激,过度使用,机体能量储存有限,心身疾病,遗传因素,能量耗竭,三、心身疾病的诊断原则,1.诊断要点:1.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躯体症状,心身有时间相关;2.躯体有器质性变化或明确的病理性过程(如呕吐);3.不符合神经症及精神病的诊断。2.诊断程序:病史采集;(2)体格检

21、查;心理学检查;(4)综合分析。,四、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1.心身同治原则;2.心理干预目标:(1)消除心理社会刺激因素;(2)消除心理学病因;(3)消除生物学症状。,五、心身疾病的预防原则,心身同时 从早做起 健全人格 矫正行为 消除刺激 积极疏导,六、心身观念对临床疾病防治的意义,1、促进医学模式转变;2、有助于提高医疗水平;3、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4、降低治疗费用;5、有利于临床科学研究。,一、原发性高血压,1、慢性应激。长期慢性应激状态较急性应激事件更易引起高血压。如战争、社会动荡、自然灾害以及社会因素;二战期间,被围困在列宁格勒达三年之久的人,高血压患病率从战前上升到64。2、情绪因

22、素;3、工作压力;4、人格特征;5.不良行为因素。,第二节 常见心身疾病,二、冠心病1、A型行为冠心病易感性行为模式易恼火(Aggration)激动(Irritation)发怒(Angger)急躁(Impatience)-AIAI A型行为,有雄心壮志,喜欢竞争出人头地;性情急躁,缺乏耐心,容易激动;有时间紧迫感,行动匆忙;对人有敌意。,不争强好胜做事不慌不忙的性格有耐心的谦虚的放松的有安全感的,A型行为被认为是与高胆固醇血症、吸烟及高血压并列的四项冠心病危险因子之一。,A型行为,B型行为,对3145人进行8年半系统追踪,A型行为者发病率为2.7%,B型行为者发病率为1.1%,A/B为2.37

23、倍。1978年世界心肺和血液研究学会的确认,TABP与冠心病之间存在肯定联系。进一步:对环境和其他人保持敌视态度的A型行为者冠心病发病危险。减少敌意(hostility)也是降低冠心病危险的方法。2、社会和生活因素有1/22/3的心肌梗死病例有诱因可寻。其中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及体力劳动最为多见。3、危险行为因素吸烟、缺乏运动、过食与肥胖、对社会压力的适应不良等。,肿瘤的性格模型,即C型性格。特征是压抑自己的情绪,过分忍让,回避矛盾,怒而不发,好生闷气,内向。不善于表达敌意。,C型行为者,宫颈癌 发病率比其他人高3倍,患胃癌、肝癌等消化系统肿瘤的危险性更高。,C型行为,荷兰学者Denollet1

24、996年提出了“D型人格”的概念。-又称“忧伤人格”。这群人康复起来速度慢,而且特别容易再次发作,且死亡率比其他病人高。,待人冷淡,缺乏自信心,不安全感,爱独处,不合群;情感忧伤,容易烦躁不安。,高血压冠心病,正常人群20%冠心病27%30%高血压50%,D型行为-忧伤孤僻人格,溃疡病神经官能症,感情丰富、敏感、多疑、焦虑、固执、情绪不稳定、自我评价偏于悲观,E型行为神经质型性格,生活中小事就可引起这类人的焦虑,产生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乱例如心悸、头晕、头痛、失眠等等症状。,第三部分,综合性严重应激反应,(一)心身耗竭,又称崩溃、职业枯竭症、职业倦怠、疲劳综合征发展分为三阶段:应激性唤起-能量储备

25、的消耗-心理耗竭“过劳死”四类高发人群:教师、警察、心理咨询师、医护人员等助人职业;工作高投入者;高压力群体;自我评价低者。,(二)急性应激障碍,案例:男性,20岁,大学一年级,与坠楼者同班,班干部,事件发生后参与辨认死者身份。来自于城市家庭,家庭四位成员,有父母和一个弟弟。在跳楼事件发生后感觉心理压力比较大,情绪不稳定,死者坠地后的情景场面经常不由自主地闯入脑海,一些念头也经常在脑子中出现,如:我不会象他那样,我要对父母负责等。这些情景和念头有时挥之不去,驱之不尽,非常痛苦。晚上失眠,白天上课注意力不能象过去一样集中,莫名其妙地心烦。学习也没有了兴趣,对自己不满意。每次去上课路过事件发生地点

26、时,心情非常地不舒服、心烦加重,所以总是绕道走。,DSM-急性应激障碍诊断标准A.患者曾暴露于某一(精神)创伤性事件,存在以下2项:(1)患者亲自体验、目睹或遭遇某一或数件涉及真正的或几乎导致死亡或严重的损伤,或者涉及自己或他人躯体完整性遭到威胁的事件。(2)患者有强烈的害怕、失助或恐惧反应。B.在体验这种令人痛苦事件之时或之后,表现出至少3项以上的下列分离性症状:(1)麻木、分离或没有情感反应的感觉;(2)对周围环境的意识能力下降(茫然的状态);(3)对事物的不真实感(现实解体);(4)身体与思想失去联系感(人格解体);(5)不能回忆创伤的重要方面(分离性遗忘)。C.以反复的意象、观念、梦、

27、错觉、闪回发作或这种体验的生动再现感,持续地重新体验到这种创伤事件;或者暴露于创伤事件的提醒物时感到痛苦。,D明显回避能引起创伤回忆的刺激(例如观念、感受、话题、地点、人物)。E明显的焦虑或警觉性增高症状(例如难以入睡、易惊惹、注意力不集中、过分警觉、过分的惊吓反应、坐立不安)。F此障碍产生了临床上明显的痛苦烦恼,或在社交、工作或其他重要方面的功能受损、或者影响了患者继续其必要的事业(例如花了不少时间去告诉家人这些创伤体验以获得帮助)。G此障碍并非由于某种物质(如某种滥用物质或治疗药品)或由于一般躯体情况所致的直接生理性效应,也不能归于短暂性的精神病性障碍,而且也不只是已有的轴或轴障碍的恶化加

28、重。,急性应激障碍,一般在异乎寻常的应激源的刺激下几分钟内出现,如果应激性环境消除,在2-3 天内(常可在几小时内),症状迅速缓解。如果应激源持续存在或具不可逆转性,症状一般可在2-3 天后开始减轻,多数在30天内就会明显缓解。,案例:“泰坦尼克”幸存女童痛苦94年 终生未嫁,美国马萨诸塞州99岁老太太莉莲艾斯普朗德是“泰坦尼克号”悲剧中最后一个拥有灾难记忆的幸存者,终生未婚的她在2006年离开了人世。在过去94年中,莉莲拒绝和任何人谈论那场夺去她父亲和3个哥哥生命的沉船悲剧,直到莉莲去世后,她的亲戚才从她家中办公桌内的一个鞋盒中,发现了一些异常珍贵的“泰坦尼克号”遗物,包括一张世上仅存4张的

29、“泰坦尼克号”船票,一只停在“泰坦尼克号”沉没时刻的金表。原来莉莲一直都没忘却那场不幸的沉船灾难,她将“泰坦尼克号”悲剧给她带来的丧亲之痛向世人隐瞒了94年。,(二)创伤后应激障碍,(二)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表现:反复发生的创伤性体验重现、梦境面临与刺激相似或有关的境遇时感到痛苦和不由自主的反复回想;持续性的警觉性增高;持续性的回避;对创伤性经历选择性遗忘。,由强烈的威胁性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导致延迟出现(数月或半年内出现)或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如地震、火山爆发、海啸、战争、恐怖袭击、车祸等。这种延迟性应激反应也常见于被强

30、暴的受害者,如战俘以及被绑架的人质。根据DSM-IV PTSD是指由异常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是对亲身经历的或目击的导致或可能导致自己或他人死亡或严重伤害的事件的一种强烈反应。PTSD发生率为1.5%-70%,一般为20-30%。,DSM-IV界定的PTSD的症状主要有:(1)反复重现创伤性的体验。尽管患者对经历的事件极不愿想起,但却不自觉的反复回忆当时的痛苦体验,或反复发生错觉、幻觉,形成创伤事件重演的生动体验(如“闪回”)。(2)回避与创伤事件有关的活动。不能回忆(遗忘)创伤事件的某一重要方面。特别常见的是地震后,了解其经历事件的前因后果、细枝末节的追问而

31、不能想起,此时,若勉强地要其去回忆他想回避的事件,这无异于让其重新体验创伤。此外,个体还会产生一系列的退缩症状,如与旁人疏远,与亲人的感情变得淡漠,对未来失去希望,觉得活着没有意义等。(3)持续的警觉性增高。常伴有神经兴奋、对细小的事情过分敏感、注意力集中困难、失眠或易惊醒、激惹性增高、焦虑、抑郁、自杀倾向等表现,也可引起人格改变。三类症状均持续一个月以上,且引发其具有临床意义的苦恼或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的损害,可称之为PTSD。,根据美国“退伍军人管理研究”报告目睹越南战争时严重轰炸的幸存者约1/3有PTSD,主要症状是夜惊及殊死战斗场面的集中闪现,疲劳、焦虑、情绪爆发,难与人相处,还有

32、注意力不集中,情感麻木。,据文献报道,九十年代的海湾战争引起的“海湾战争综合征”,部分军人也是PTSD症状。,9月11日恐怖袭击之后,有42.2万美国人患上了PTSD。,七成印尼海啸灾民心伤难平,印尼政府召开的旨在解决海啸(Tsunami)灾民心理问题的研讨会上发布报告说,尽管海啸已经过去了整整100天,但仍然有70的印尼灾民受到心理问题的困扰。,中国唐山大地震,中国唐山大地震破坏性极大,二十年后仍有2%幸存者存在PTSD症状75%幸存者,尤其是地震纪念日之前和纪念活动时,如电视、报纸消息都会引起他们强烈的创伤性体验,产生“触景生情式”的精神痛苦。激惹性增高,心惊肉跳,坐立不安,心跳加快,出汗

33、,面色苍白,难于入睡或易惊醒。也极力避免参加或去能引起痛苦回忆的活动或场所,情感麻木,与人疏远,社会性退缩,兴趣爱好减少等。,唐山大地震PTSD发生率18.48%,孤儿为23%。精神障碍发病率比普通城市高10倍!,2008年百年冰冻雪灾,心理危机PTSD,受灾44万平方公里,死亡8万余人,受灾人数1000万。15%-20%需要接受援助(200万人),5%需要长期援助。中国心理学会具有国际资格认证的专业创伤治疗师只有33人,5.12汶川大地震,郎铮的情绪不是很稳定,老是想房子垮塌的情景。郎铮不喜欢说话,很恐惧,不愿离开母亲,不愿接触陌生人。,PTSD(“灾难症候群”)惊吓期(失魂落魄)恢复期(后

34、怕)康复期一般来讲,PTSD大多数病人1年内恢复,但少数病人持续多年不愈成为持久的心理障碍。心理危机干预及时、必要,灾后心里救援口诀一,大灾后,寻帮助;先躯体,后心理;多鼓励,缓压力;对现实,寻生机。有些人,会焦虑;不安全,扰情绪;多数人,会自愈;过一月,要寻医。大灾难,有影响;犯糊涂,心慌张;易上火,多噩梦;心里愁,别喝酒。严重者,景常现;如电影,常回放;胆子小,很害怕;不理人,少说话;求治疗,别耽搁;求医处,心理科。,灾后心里救援口诀二,不信谣,不传话;心平静,少害怕;环境改,多适应;安置处,多说话。少埋怨,相互帮;有矛盾,化解它。小朋友,要保护;多解释,可以哭;看电视,要节制;过多看,情绪差;爱岗位,干好活;以行动,帮祖国;没组织,不赴川;只帮忙,不添乱;鼓勇气,树信心;中国人,震不跨!,时刻准备着:,构筑心理长城疏导心理压力积极危机干预增进心身健康,The 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