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分析(PPT).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724271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2.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分析(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分析(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分析(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分析(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分析(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分析(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分析(PPT).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七大风险,测量放线,建(构)筑物定位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前提,建筑物定位不准确,后果将难以想象。测量员将建筑物的定位放线完成后,项目工程师组织质检员、测量员、工长等进行复测检查,准确无误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根据施工进度,项目部将测量成果单、建筑物定位点及建筑物方格网的测设报工程管理科。滑模施工时应随时采用仪器或吊锤法检查滑升体系的垂直、扭转、倾斜等状态,对其结构的中心和边缘均应同步观察。,轴线偏差引起事故案例,案例一:*年9月17日10时43分,青海省一座净跨l00米大桥突然坍塌,该桥于1978年5月开始建设,1979年9月9日箱肋合拢。坍塌造成19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3万多元

2、。,事故案例原因分析,原因分析:大桥箱肋坍塌主要原因是拱肋纵向失稳。影响失稳主要因素是在拼装过程中,未能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未能加强观测,出现了拱轴线实际标高与设计标高偏离近20厘米。在实测拱轴线明显偏离设计拱轴线情况下,未停工采取措施,相反进行混凝土浇筑,使拱轴线的偏离加大,导致箱肋纵向失稳、坍塌。,施工放线不当事故案例分析及原因,案例二:重庆市某临街砖混结构商店,考虑到构件的统一和建筑外观,设计时横墙轴线有的是墙中心线,有的偏左偏右。但本工程施工到二层进行轴线定位复核时,发现二层以上砖墙位置确定困难。原因分析:经检查,发现该工程在测量放线时,由于测量人员没有认真看图纸,一律把墙的中

3、心线当作轴线进行放线,施工技术管理人员没有及时进行复核,造成整幢建筑物的长度加长了13cm,二层以上砖墙位置确定困难,不能采用标准化构件,影响了整个建筑的外观和使用。,预留预埋,预留预埋在工业建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以后的安装工程,而且出现问题以后整改难度非常大。所以,预留预埋应按设计图纸要求事先翻样制作,并注明位置、标高、尺寸、形状,在浇筑混凝土前对模板的加固进行检查,保证拆模后预留预埋位置的准确,浇筑后及时复测,出现偏差及时调整。项目部要编制专项预留预埋施工方案报工程管理科审批。,模板支架,模板支架对安全、质量均有较大影响,架体搭设前应进行策划、计算,根据承受荷载确

4、定架管间距、数量,支撑体系应与模板体系相配合,斜撑及剪刀撑的布置须经过必要的验算和复核,确保其可靠稳固、不变形。浇筑混凝土时安排专人对支架进行检查。,事故案例分析及原因,案例一:2003年1月7日下午13时10分,广东省惠州市某花园工地的卸料平台架体因失稳发生坍塌事故,造成3人死亡,7人受伤,初步统计经济损失55万元。原因分析:施工中缺少脚手架搭设方案。卸料平台应单独进行设计计算,不允许与脚手架进行连接,必须把荷载直接传递给建筑结构。该工程脚手架搭设时,只是由现场施工员向搭棚队负责人安排了工作任务,在即无方案又无交底的情况下,搭棚队完全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习惯,随意搭设脚手架,造成该工程脚手架缺少

5、技术依据和论证。,事故案例分析及原因,案例二:2002年2月7日晚8时,深圳某电厂运转站屋面混凝土浇筑时,屋面模板、钢筋、混凝土连同支架一起坍塌,正在屋面下方的1名工人被砸致死,屋面板上面施工的两人随屋面坍塌而坠落受伤。原因分析:在屋面浇筑最后几方混凝土时,由于现场满堂支架搭设较密,又有外脚手架,无法使用混凝土泵,工人采用手工浇筑。为贪图方便,混凝土班工人拆除了拉梁上部支撑屋面模板的部分立杆和水平杆,造成支架无法支撑屋面结构荷载和施工荷载而失稳。施工单位没有模板支撑体系的管理。支撑搭设没有方案,没有计算,没有审批,没有验收,未经许便进行拆除。现场未履行验收程序,违规浇筑混凝土。,事故案例分析及

6、原因,案例三:2003年6月24日上午9时30,深圳某花园10区商业街工程,高8.8m的模板支撑体系突然局部坍塌,造成支撑体系倾斜。现场18名作业人员中,1人被压在混凝土下,经抢救无效死亡,另有两名工人受轻伤。原因分析:高大架体支撑体系未按施工方案要求搭设,立杆间距过大,横杆步距过大,无剪刀撑,无扫地杆,脚手架与建筑物无连接,导致支撑体系失稳。,事故案例分析及原因,案例四:1992年10月l0日13时50分,湖南省某镇水泥厂熟料堆棚在浇灌混凝土时塌落,造成死亡9人,伤12人的重大事故。对这起坍塌事故的原因,有关部门作了鉴定:屋面模板支撑不符合要求,搭设方法严重违背施工及验收规范。其强度、刚度和

7、稳定性不够,是造成这次人为的重大事故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事故案例分析及原因,案例五:2009年3月23日上午10时55分,镇江八佰伴商贸有限公司工地在拆除原有建筑墙体时,脚手架发生坍塌,1人经抢救无效死亡,另外2人受伤。经专家初步分析,事故发生原因是施工前未进行脚手架承重荷载计算,施工中操作工人在脚手架上堆放拆下的建筑垃圾,严重超过了脚手架的设计荷载,造成架体晃动而失稳坍塌。,事故案例分析及原因,案例六:2005年5月13日下午3时50分,秦皇岛市承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施工的秦皇岛文化广场工程在浇筑文化广场E区门厅屋顶梁板混凝土施工到约1/3时,由于模板支撑系统没有采用合格的钢管,按照有关标

8、准搭设,东西水平方向有效连接加固不足,造成模板支撑系统东西向刚度较差,屋顶结构的模板支撑系统发生失稳,造成支撑系统坍塌,使在屋顶作业的12名工人随屋顶模板、钢筋及部分未凝结混凝土下落,造成3人重伤,9人轻伤。,事故案例分析及原因,2005年3月27日,某市一在建框架结构商务中心,梁板全部坍塌,整体结构失稳拉倒塔吊。造成多人死亡。,原因分析,由于施工过程中板梁的支撑排架支设不合理,没有经过计算,导致建筑物整体失稳倾覆。,事故案例,2004年08月16日上午8时30分左右,某局三公司开始用泵送混凝土浇捣附楼报告厅屋面,该屋面模板支撑系统为扣件式钢管满堂模板支架。于20时40分全部浇捣结束。屋面留3

9、人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收光,木工班组长在补插钢筋,21时20分左右,模板支撑系统突然整体坍塌,4名工人随之坠落。木工班组长经抢救无效死亡,原因分析,1)模板支持系统钢管支架水平和竖向剪刀撑设置严重不足;2)经省中心检验所检测,扣件(旋转、垂直)抗滑和抗破坏性能不合格,钢管壁厚普遍偏薄。2)公司未组织专家进行专项施工方案审查,模板支撑体系专项施工方案没有结合工程实际编制,针对性不强,违反现行有关规定和标准规范要求;3)公司技术负责人审批把关不严,项目经理、施工员、安全员未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事故案例,2006年8 月 29 日15:40左右,位于厦门某在建大桥的引桥及部分接线工程,在浇筑B 标段左幅

10、第十一联第一节段箱梁(跨径40m)混凝土时,发生支架坍塌事故。当时现场共有人员32人,其中施工项目部人员 2 人、监理人员 2 人、工人28人。,原因分析,1)模板专项方案未考虑高海潮水位对支架立杆基础的不利影响。该地段原为海堤外浅滩涂,施工单位使用袋装海砂在两侧码砌,中间回填海砂筑岛,填筑的高度 4 5 米作为满堂支架的基础。但是,在方案中未考虑筑岛回填砂基遇潮水浸渗对支架立杆基础的不利影响。2)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支撑体系搭设不符规范要求。水平向未设置剪刀撑,纵、横向剪刀撑设置不足,扫地杆设置高度偏高(70cm);立杆对接接头未按规定错开,均在一个平面内;底托伸出钢管的长度超过300时未采取可

11、靠措施固定;从现场实际用材看,钢管壁厚不足,扣件重量偏轻。3)基础沉降量根据经验取值。模板满堂支架设计方案中未进行支架立杆基础沉降量计算,仅根据个人经验取值;对地基承载力及基础变形计算分析不到位。,近年来模板支架坍塌事故案例,2005年9月5日北京市西城区西单地区某工程4号地项目工程,中国第二十二冶金建设公司的施工人员,在距离地面约21.8高度浇筑5层混凝土时,模板坍塌,造成8人死亡,1人重伤,21人受伤;2005年10月21日陕西西安市某小区集中供热站锅炉改造工程在浇筑屋面混凝土时,模板支撑系统坍塌,造成4人死亡;2005年11月5日贵州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某大桥的拱架垮塌,造成16人死亡,

12、3人重伤。使用不符合安全质量的施工器材,违规作业;,2005年3月19日辽宁营口市经济开发区某港在建锅炉房钢结构屋顶网架坍塌事故,造成5人死亡,11人受伤;2005年4月15日安徽巢湖庐江县冶山镇某水泥股份有限公司2500吨/天生产线水泥熟料库工程,在浇筑熟料库库顶(距地面高度40M)混凝土时,满堂架局部坍塌,造成3人死亡;2005年7月8日内蒙古某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机房网架工程坍塌事故,造成6人死亡,8人受伤;2005年7月30日下午,沈阳大东区某中学铺设顶楼钢网架结构坍塌事故,5人受伤;,2006年5月19日辽宁省大连市开发区金石滩某音乐学院大连校区12号工程,大连某建设有限公司施工人员在浇

13、筑屋面混凝土时发生坍塌事故,造成6人死亡,3人重伤,15人轻伤;2006年8月24日江苏某水泥有限公司二期工程,在“原料磨”生产大楼楼顶施工中,脚手架支撑系统整体坍塌,造成4人死亡,2人受伤;2005年7月28日,山东省某市大剧院,在浇筑舞台屋面混凝土时,模板支撑系统失稳、垮塌,约400平方米屋面坍塌,造成3人死亡,3人受伤,其中一人重伤;,2006年8月31日甘肃省兰州市某科技园会所工程,天井顶板模板支架发生坍塌,造成3人死亡;2006年9月1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某地产金沙湾会所工程,高支模板失稳发生坍塌,造成3人死亡,3人受伤;2007年2月12日下午15时35分,广西医科大学图书馆

14、二期工程屋面模板支撑系统突然坍塌,坍塌高度约24米,坍塌面积约450平方米,混凝土作业班组人员从作业面坠落并被埋。造成7人死亡、3人重伤,4人轻伤。,模板工程,模板决定了混凝土构件的尺寸和观感,在支设模板前应进行研究和策划形成模板专项施工方案,并报工程管理科审批。模板应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模板尺寸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拼缝严密不漏浆。模板及其支撑应根据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及施工荷载进行计算,必要时应进行有关试验。浇筑混凝土前对模板及其支撑进行验收,模板安装和浇筑混凝土时,应对模板及支架进行观察和维护,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报告处理。对于一些特殊的混凝土结构模板(如水泥厂的窑中1#、2#

15、、3#墩,窑尾、窑头框架等),在保证上述要求的前提下,对模板拼缝的尺寸、位置以及对拉螺栓的位置进行策划,以确保达到清水混凝土的效果。,事故案例分析及原因,案例一:2000年9月10日下午17时50分,江西省景德镇市某工程大门横梁雨篷浇筑混凝土时,由于支撑失稳断裂,瞬间大门屋面雨篷全部混凝土及模板系统坍塌,并将两端混凝土柱、砖柱拉倒。造成3人死亡,2人重伤,7 人轻伤。,事故原因分析:施工前未制定专项施工方案,模板未经设计计算,搭设没有技术要求,支撑系统结构本身不符合规范要求,不能承受施工中的各种荷载。门楼屋面离地高55m左右,施工中支撑系统拉接较少,水平拉接有两道连接杆,垂直立面仅在外围周边用

16、薄木板拉接少量的剪刀撑,其余均未进行拉接。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支模系统变形失稳导致事故的发生。,事故案例分析及原因,案例二:2007年9月6日14时10分,河南省郑州市富田太阳城二期家居广场中心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采光井模板支撑系统突然垮塌,造成7人死亡、17人受伤。经调查认定,该事故的主要原因:一是施工人员未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和标准规范搭设模板支撑系统,方案要求现浇梁下立杆间距为0.4m0.4m,实际搭设1.3m1.3m,并且缺少剪刀撑和扫地杆;二是施工单位在浇捣混凝土过程中施工工序错误,造成局部受力集中,超过模板支撑系统承载能力。,拆模过早引起的倒塌,事故概况:某轻工厂为二层现浇框架结构,预制钢

17、筋混凝土楼板。施工单位在浇筑完首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及吊装完一层楼板后,继续施工第二层.在开始吊装第二层预制板时,为加快施工进度,将第一层的大梁下的 立柱拆除,以便在底层同时进行装修,结果在吊装二层预制板将近完成时,发生倒塌,当场压死多人,造成重大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发生后,经调查分析,倒塌的主要原因是底层大梁立柱及模板拆除过早。在吊装二层预制板时,梁的养护只有3天,强度还很低,不能形成整体框架传力,因而二层框架及预制板的重量及施工荷载由二层大梁的立柱直接传给首层大梁,而这时首层大梁的强度尚未完全达到设计的强度C20,经测定只有C12。首层大梁承受不了二层结构自重及结构辎重而引起倒塌。,支模错误引

18、起的倒塌事故,某四层内框结构,外墙一层窗上设有挑出80c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遮阳板(图4-5)。,该工程在浇筑遮阳板的过程中突然发生局部外墙倒塌事故。倒塌物有遮阳板及全部一层窗间墙,倒向室外,倒塌线基本上沿脚手眼发生。倒塌后的吊架斜杆大部分发生严重的压曲变形。,事故案例分析及原因,倒塌事故与支撑不当有关。该遮阳板是用吊架支模:在每个窗间墙上设置一个吊架,吊架间用木垫板联系起来,并用105 cm方木支撑遮阳板的底模图(4-6),斜撑(105 cm)支承在窗台墙上(图4-7)。原因分析:通过对窗间墙施工中的受力分析和承载能力的验算得知,造成倒塌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新砌好的窗间墙承受不了施工过程中由吊架传

19、来的倾复力矩。,混凝土配合比直接决定了混凝土的强度、和易性和经济性,项目部在混凝土施工前应明确配合比的主要技术条件,如强度等级、坍落度、初凝时间等,在搅拌时,严格按配合比采用重量比称量上料,外加剂宜采用塑料袋按用量提前称量备用。下雨时及时测量砂石含水率调整施工配合比。将混凝土配合比报告、水泥试验报告、外加剂生产厂家、合格证及掺量报工程管理科。水泥进场时,应有出场检验报告或质量证明书,并应对其质量、品种、强度等级、编号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检查验收。外加剂的品种,应根据使用外加剂的主要目的、施工及气候条件、结合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等因素,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外加剂的掺量,应按其品种并根据使用

20、要求、施工条件、混凝土原材料等因素参考技术说明通过试验确定。其他材料如钢筋、电线电缆、配电箱、管道、阀门等相应的材料标准和验收规范检查验收。,混凝土配合比外加剂及原材试验,事故案例分析及原因,案例一:1987年5月22日16时,广东某自治县上帅乡连宫小学正在施工的教学楼全部倒塌,正在施工的工人7人被砸死,9人受轻伤,直接经济损失近3万元。原因分析:在施工过程中对原材料未进行试验检验,沙子含泥量大,杂质多;石灰没有过滤,灰粒很多,灰浆标号不够。用回弹仪检验鉴定,二层楼板、圈梁、柱混凝土强度严重不足。梁、板、柱、钢筋错位严重。工程质量极为低劣,致使教学楼全部倒塌,造成重大伤亡事故。,事故案例分析及

21、原因,案例二:1989年6月8日20时,江西省某市大街一栋即将竣工的六层大楼,突然发生大面积坍塌,造成死亡1人,伤3人,直接经济损失20余万元。原因分析:由于施工中未按设计要求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使用一些没有出厂合格证、无实验报告的预制构件及砖体,对混凝土原材未进行试验检验,混凝土标号远低于设计标号的要求;砖墙砌筑质量差,违反基本砖砌方法,使支撑失稳,降低了稳定性,导致事故的发生。,事故案例分析及原因,案例三:广东惠州市某学校教学楼工程为六层框架结构,基础及主体均采用强度等级为C30商品混凝土。工程结构封顶之后,对第四层竖向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用回弹法检测,发现回弹值不符合设计要求。经计算,部分

22、柱子承载力不够,无法满足使用要求。根据各方原因分析,造成事故的原因为第四层柱混凝土外加剂超量引起了强度严重降低,柱承载能力无法满足设计要求,属于施工质量事故,需要进行加固处理。,事故案例分析及原因,案例四:四川省一市镇的乡办企业车间,交付使用3个月后即发现梁、柱等有多处爆裂,其中严重的爆裂裂缝长达150厘米,有的已贯通大梁,导致大梁折端。原因分析:事故发生后,取裂缝处混凝土碎片进行分析,结果指出主要的晶相为方镁石MgO及少量的生石灰石CaO,由此可以判定是方镁石及石灰石水化膨胀引起混凝土爆裂。起源是乡镇企业提供的混凝土原材中含有本乡耐火材料厂生产镁砂时产生的废砂,施工单位在施工中未进行试验检验

23、,盲目使用。,事故案例分析及原因,案例五:北京市朝阳区某部队招待所主楼为14层框剪结构,当主体结构施工到六层时,发现三层墙体混凝土强度不满足要求,出现松碎现象,用小锤轻轻敲打,即有掉皮及散落现象。原因分析:1、对水泥进场时间无记录;现场水泥管理不善,小厂水泥、大厂水泥,没有明显标志和区分,造成工程上的乱用;2、材料的配合比控制不严,以体积比来代替重量比。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混凝土的配合比失控。3、水灰比控制不严,混凝土坍落度偏大出现泌水、离析现象,浇灌混凝土时落距大,产生砂石分离现象,致使上下混凝土强度不均匀。4、振捣和养护不利,影响了混凝土的强度。,水泥和骨料含有害物质事故案例,山西某厂有9

24、幢4层砖混结构住宅,均采用预制空心楼板。该工程1984年5月开工,同年底完成主体工程,翌年内部装修。在1985年6月进行工程质量检查时,发现其中一幢(12号楼)有多处预制楼板起鼓、酥裂情况。随后,该楼楼板损坏愈来愈严重,其它四幢(11、13、16、17号楼)也有相继不同程度地出现破坏迹象。,事故案例分析及原因,从预制板普遍破坏迹象看,主要是由于混凝土材料品质不良引起的,而且显然是因为混凝土内含有害物使材料逐渐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引起体积膨胀所造成的。从破坏最严重的楼板以及尚未出厂的楼板上取样2000余个,筛选10,再从中抽出部分样品作材料的化学分析和岩相分析检验。检验时按粗骨料的不同颜色分类。检验

25、结果发现,过量的游离SO3(大大超过规定的含量标准13.5,且SO31的占总分析样的78.9)在混凝土凝结硬化后继续与水化铝酸钙作用形成水化硫铝酸钙,未耗尽的石膏也可能在混凝土硬化后继续生成水化硫铝酸钙,而水化硫铝酸钙生成时的体积约达原体积的2.5倍,这就是造成预制板混凝土膨胀、酥裂、破坏乃至倒塌的主要内在原因。,混凝土碱-骨料反应事故案例,北京某厂受热车间,建于1990年,建成后常年处于4050 C的 高温环境中,后发现其混凝土墙面上有许多网状裂纹。经查当年混凝土所用原料为400号矿渣水泥,混凝土水泥用量410Kg/m3配合比为水泥沙石水=11.0993.580.39,粗骨料为粒径530mm

26、的卵石,掺2CaCl2(氯盐)和2CaSO42H2O(石膏)的外加剂。,事故案例分析及原因,为了确定此墙面的严重网状裂纹是否为碱骨料反应所致,在裂纹处钻一直径70mm、长120mm的混凝土圆柱芯体。将此芯体横向锯成若干磨光薄片,在反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内部有许多网状裂缝(图2.6)。将此磨光薄片进行岩相分析,发现每个薄片含有611枚粗骨料中有13枚粗骨料含微晶石英和玉髓。将磨光薄片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并进行能谱分析,发现骨料边缘的钾含量明显增加。表明碱在骨料边缘富集。但是,对芯体中的细骨料鉴定表明没有活性矿物存在,为非活性矿物(它与粗骨料来自不同产地)该长露天堆场钢筋混凝土柱的混凝土保护层也严重剥

27、落,钢筋严重锈蚀,从剥落的混凝土中取得一些骨料进行岩相分析,其中也含有典型的活性矿物玉髓和微晶石英。因而,此柱的混凝土剥落和钢筋锈蚀可视作是碱-骨料反应导致混凝土开裂,从而加剧钢筋锈蚀,而钢筋锈蚀又促使混凝土剥落这两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根据上述分析,可以证明上述墙面严重裂纹是由于碱-骨料反应所引起的。,事故案例分析背景,一、什么是水泥混凝土的碱骨料反应 碱骨料反应是混凝土原材料中的水泥、外加剂、混合材和水中的碱(Na2O或K2O)与骨料中的活性成分反应,在混凝土浇筑成型后若干午(数年至二、三十年)逐渐反应,反应生成物吸水膨胀使混凝土产生内部应力,膨胀开裂、导致混凝土失去设计性能。由于活性骨料经

28、搅拌后大体上呈均匀分布。所以一旦发生碱骨料反应、混凝土内各部分均产生膨胀应力,将混凝土自身胀裂、发展严重的只能拆除,无法补救,因而被称为混凝土的癌症。二、碱骨料反应的分类和机理 1940年美国加利尼亚州公路局的斯坦敦,首先发现碱骨料反应问题,引起全世界混凝土工程界的重视,这种反应就是碱硅酸反应。碱硅酸反应是水泥中的碱与骨料中的活性氧化硅成分反应产生碱硅酸盐凝胶或称碱硅凝胶,碱硅凝胶固体体积大于反应前的体积,而且有强烈的吸水性,吸水后膨胀引起混凝土内部膨胀应力,而且碱硅凝胶吸水后进一步促进碱骨料反应的发展、使混凝土内部膨胀应力增大,导致混凝土开裂。发展严重的会使混凝土结构崩溃。能与碱发生反应的活

29、性氧化硅矿物有蛋白石、玉髓、鳞石英、方英石、火山玻璃及结晶有缺欠的石英以及微晶、隐晶石英等,而这些活性矿物广泛存在于多种岩石中。因而迄今为止世界各国发生的碱骨科反应绝大多数为碱硅酸反应。,水泥过期和受潮造成事故和原因分析,事故过程:某车间于1983年10月开工,当年12月79日浇筑完大梁混凝土,12月2629日安装完屋盖预制板,接着进行屋面防水层施工;1984年1月3日拆完大梁底模板和支撑,1月4日下午房屋全部倒塌并发现大梁压区混凝土被压碎。分析倒塌原因如下:钢筋混凝土大梁原设计为C20混凝土。施工时,使用的是进场已3个多月并存放在潮湿地方已有部分硬块的325号水泥。这种受潮水泥应通过试验按实

30、际强度用于不重要的构件或砌筑砂浆,但施工单位却仍用于浇筑大梁,且采用人工搅拌和振捣,无严格配合比。致使大梁在混凝土浇筑28d后(倒塌后)用回弹仪测定的平均抗压强度只有5MPa左右;有些地方竟测不到回弹值。,混凝土浇筑要关注大体积混凝土、滑模混凝土、大型柱子(截面尺寸大于1m)及剪力墙的浇筑,施工质量的优劣既影响结构安全又影响观感质量,出现问题将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长久的社会影响。因此,要高度重视混凝土的施工,混凝土施工前编制有针对性的专项方案,首次混凝土浇筑前须进行前期策划,由项目经理和项目工程师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振捣工的能力进行测评,大面积施工要做样板,经检查合格后

31、才能展开全面施工。,混凝土浇筑(一),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取涂刷养护液、塑料薄膜覆盖浇水养护、喷淋养护等适宜的养护措施,保证养护时间。同时也要从混凝土的制备、输送等环节做好准备,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进行,制定雨施以及停水停电导致施工中断的应急预案。滑模施工要控制好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大体积混凝土要做好热工计算,控制拆模及养护时间,防止因温差过大出现温度裂缝。项目部要保存会议记录、照片及会议内容,内容应包括:施工方法、劳力及机械安排、混凝土工技术能力、混凝土初凝时间、外加剂选择及掺量、拆模时间等。,混凝土浇筑(二),事故案例,某水泥厂水泥库采用滑动模板施工,在模板提升后发现混凝土被严

32、重拉裂。,案例原因分析,混凝土浇筑完后,滑模操作人员没有按时连续滑模,待到第二天上午(已过15小时左右)才进行强制滑模。在强大的摩察阻力的作用下,库壁环形钢筋被强制拉动移位,(最大移位处超过100mm)。同时终凝后的混凝土因钢筋拉动以及强大的摩阻力作用致使整个混凝土凝固后的组织全部受到了破坏。,事故案例分析及原因,案例一:1999年1月4日,重庆市某县城区内发生一起桥梁垮塌特大事故,出事当时,30余名群众正行走于该桥上,另有22名驻扎该地的武警战士进行傍晚训练,由西向东列队跑步至桥上约2/3处时,整座大桥突然垮塌,桥上群众和武警战士全部坠入綦河中,经奋力抢救,14人生还,40人遇难身亡。此次事

33、故直接经济损失约631万元。,事故案例分析及原因,原因分析:事故调查组和专家组通过调查取证、技术鉴定和综合分析,确定了事故发生的原因:1、主拱钢管内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局部有漏灌现象,在主拱肋板处甚至出现1米多长的空洞。经现场取样检验,混凝土强度最低值仅15.6MPa,不能达到C30级的要求。2、材料及构配件进场管理失控,不按规定进行试验检测,外协加工单位加工的主拱钢管未经焊接质量检测合格就交付施工方使用。3、该桥施工组织设计中没有对分项工程制订严格的工艺操作规程及技术要求,对一些关键部位没有相应的检查验收程序。,事故案例分析及原因,案例二:四川省某轻工厂二层现浇框架结构,预制钢筋混凝土

34、楼板。施工单位在浇筑完首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及吊装完一层楼板后,继续施工第二层。在开始吊装第二层预制板时,为加快施工进度,将第一层的大梁下的立柱拆除,以便在底层同时进行装修,结果在吊装二层预制板将近完成时,发生倒塌,当场压死多人,造成重大事故。原因分析:经调查分析,倒塌的主要原因是施工前没有进行前期策划,没有制定专项方案,底层大梁立柱及模板拆除过早,梁的养护时间不够,强度很低,吊装二层预制板强度尚未完全达到设计的强度C20,经测定只有C12,首层大梁承受不了二层结构自重及结构辎重而引起倒塌。,事故案例,案例三:四川省一厂房车间于1983年12月9日浇筑完大梁混凝土,1984年1月3日拆完大梁底模板

35、和支撑,1月4日下午房屋全部倒塌并发现大梁压区混凝土被压碎。,原因分析:钢筋混凝土大梁原设计为C20混凝土。施工时,使用的是进场已3个多月并存放在潮湿地方已有部分硬块的325号水泥。这种受潮水泥应通过试验按实际强度用于不重要的构件或砌筑砂浆,但施工单位却仍用于浇筑大梁,且采用人工搅拌和振捣,无严格配合比。致使大梁在混凝土浇筑28d后(倒塌后)用回弹仪测定的平均抗压强度只有5MPa左右;有些地方竟测不到回弹值。,事故案例原因分析,事故案例,案例三:某剧场挑台平面在拆除柱子模板后发现,在14根钢筋混凝土柱子中有13根有严重的蜂窝现象。具体情况是:柱全部侧面面积142m2,蜂窝面积有7.41 m2,

36、占5.2%;其中最严重的仅蜂窝中露筋面积就有0.56 m2。露筋位置正是钢筋的搭接部位。,原因分析,原因分析:混凝土灌注高度太高。7m多高的柱子在模板上未留灌注混凝土的洞口,倾倒混凝土时未用串筒、留管等设施,违反施工验收规范中关于“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及“柱子分段灌注高度不应大于3.0m”的规定,使混凝土在灌注过程中已有离析现象。灌注混凝土厚度太厚,捣固要求不严。施工时未用振捣棒,而采用6m长的木杆捣固,并且错误地规定每次灌注厚度以一车混凝土为准(约厚40cm),灌注后捣固30下即可。此规定违反了施工验收规范中关于“柱子灌注厚度不得超过20cm”的界限。,事故处理方案,剔除全部蜂窝

37、四周的松散混凝土;用湿麻袋塞在凿剔面上,经24h使混凝土湿透厚度至少4050mm;按照蜂窝尺寸支以有喇叭口的模板,如图(e);灌注加有早强剂的C30(旧混凝土为C20)豆石混凝土;养护14昼夜;拆模后将喇叭口上的混凝土凿除。除以上补强措施外,还应对柱进行超声波探伤,查明是否还有隐患。,防水工程,防水工程包括地下室防水、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如厨卫间)和屋面防水以及外墙的防渗漏。如果防水出现问题,将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为涉及面大,维修困难。因此防水工程施工前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报工程科审核,内容包括材料选择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施工队伍应有专业施工资质;人员能力的鉴定,施工方法,质量控制点的设定

38、以及连续监控的要求等。在施工过程中应从基层处理、附加层施工、细部做法、卷材的搭接长度、涂膜的厚度等方面加以严格控制,施工完毕以后及时进行蓄水或淋水试验,检验防水的效果。将材料厂家资质证书、材料合格证、操作人员上岗证、材料复试报告报工程管理科存档。外墙防渗漏主要从混凝土墙的施工缝的处理和穿墙螺栓孔的封堵以及外墙抹灰的防裂上加以控制。,事故案例,案例:某一单层金属材料库,1984年11月完工。1985年7月,由于连续几天大雨,雨水顺材料库内墙大量的流向室内,地面有5cm深的积水。屋面雨水口全部被粉煤灰和豆石堵死。,原因分析:1、施工过程中,豆石保护层施工质量较差。在坡屋面上有一层浮着的豆石,被雨水一冲刷,就冲到檐沟里,将雨水口堵死。2、卷材收口不好。一是高度不够,没有达到设计高度;二是压顶抹灰时没有将滴水做好,没有将收口堵严,导致屋面发生漏水。,事故案例原因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