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总供给和总需求.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725086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5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引入总供给和总需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引入总供给和总需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引入总供给和总需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引入总供给和总需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引入总供给和总需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引入总供给和总需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引入总供给和总需求.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3章 总供给和总需求,教材的内容包括:1.研究经济波动的宏观经济学2.总供给的决定3.总供给的古典研究方法4.总供给的凯恩斯学派研究方法5.总需求的决定6.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7.短期与长期的总供给和总需求,1.一个国家经济波动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GDP水平的变化,失业率的变化和物价水平的变化等经济指标上。2.在本章需要注意的概念包括:失业率。产出水平:实际的、潜在的、产出缺口3.奥肯定律4.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很多情况下是针对经济周期进行的。解释经济周期有不同的模式。,第一节 产出决定机制和经济波动,改革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第二节 总供给的决定因素 定义:总供给=在各种价格水平

2、下,一国所有企业和家庭 所愿意提供的总产出量。,1.总供给函数的一般形式,假设:(i)该国所有企业和家庭都生产同样的产品,且具有 同一的生产函数。,(ii)家庭和企业的生产函数是一种短期生产函数。,(iii)家庭和企业的供给决策基于当期的价格和工资。,(iv)家庭或企业的供给函数直接被视为总供给函数。,数学推导:,设典型企业生产函数为:,且:,=企业的短期生产函数:Q=Q(L),证明:,即完全竞争下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边际收益(P)=边际成本,2.典型企业对劳动需求的决策原则:,企业为增加一单位产量付出的成本,结论:企业劳动需求函数为:,且:,结论2:总供给函数(即单个企业的供给函数)为:,结论

3、3:短期总供给函数:,且:,3.劳动供给这取决于:(1)家庭的效用函数;(2)实际工资水平。约束条件是每天内L+X=24(小时)效用函数是:,消费界定为物品消费,包含有截距和没有截距的不同类型,(1)因为劳动产生负效用,所以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正。(2)B点比A点更陡峭。即:如果延长劳动时间,又要保持效用不变,则消费就必须增加。,图35(b)工资消费线:工资率及其变动的影响,工人实际选择多少劳动或者消费,不仅取决于效用函数,还取决于实际工资水平。Z曲线表示工人面临的消费和劳动选择。,实际工资增加会造成Z曲线更陡峭。会有更高的收入水平,也会有更多的消费。因此也就有更高的无差异曲线。在Z曲线和无差异

4、曲线的切点,为工人选择的均衡点。,推导劳动供给曲线,(上幅为真实工资变动对劳动供给影响;下幅表示劳动供给曲线)根据实际工资的变化,找出工人的均衡点,得到L。然后根据w/P和L的不同数据,得到向上倾斜的劳动供给曲线。,由劳动供给曲线的形状可以看出,高工资并不总是有更多的劳动供给,还可能有两种结果:更少的劳动或不产生影响。这是因为,实际工资的增加有两种效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工资率变动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工资水平越高,闲暇的价格就越高。增加闲暇的机会成本就越高。为了更低的价格,家庭会用劳动替代闲暇。收入效应:工资水平越高,家庭就越富有,越有能力“购买”更多的闲暇。因此,当实际工资高

5、到一定程度时,家庭会减少劳动供给。影响因素还取决于家庭的偏好,经验证明,劳动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替代效应比收入效应有更大的优势。,这条虚线是?,收入效应为负,这种物品是什么种类的物品?,第三节 总供给曲线:古典学派观点,1.劳动需求曲线,2.劳动供给曲线,效用函数,U=(C,L),=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正,消费闲暇可能集,最优劳动供给量,劳动供给曲线的推导,令 初始均衡点实际工资为,假设,实际工资越高,工资消费线越陡峭。由劳动者的均衡点可以得出在既定工资水平的劳动供给量。,3.古典学派的总供给曲线古典学派关于劳动市场的中心假设:给定价格水平,名义工资具有完全伸缩性,能够非常迅速地调整以使劳动的

6、供求达到均衡。,=实际工资水平会停留于市场出清的位置。,设 劳动市场初始在实际工资为,则,即 劳动市场又恢复到初始均衡状态,总供给曲线的推导:,古典模型中价格下降的结果,古典的总供给曲线的推导,由于实际工资具有充分的弹性,价格变动之后,实际工资会迅速回到原来的水平上。,实际工资不变,劳动供求数量不变,产出水平也不会变化,因此,古典的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结论:古典学派的总供给曲线是在充分就业产量水平上的 一条垂线。,推论:一国资本存量的增加会使总供给曲线沿横轴向外移动。,古典学派对失业现象的解释:,(i)自愿选择失业。,(ii)真实工资由于制度(人为的因素)因素而处于充分就业水平之上。这与市

7、场经济本身无关。,第四节 总供给曲线:凯恩斯学派观点,中心假设:名义工资和价格具有粘性,从而不能迅速调整 以维持劳动市场均衡。,=实际工资难以停在市场出清位置。,名义工资和价格粘性假设的依据,=名义工资具有粘性,因为:*工会的力量*最低工资法*“效率工资”,=价格粘性的原因:企业和顾客之间鉴定了长期契约。,总供给曲线的推导(基于名义工资粘性假设)不妨设实际工资初始处于劳动市场出清的位置,其大小为,则,=实际工资高于市场出清水平,=劳动需求小于充分就业水平,结论:凯恩斯学派的总供给曲线向上倾斜。,推论:非自愿失业的原因在于名义工资粘性。,总供给曲线的推导,总供给曲线的特例:极端凯恩斯学派总供给曲

8、线,假设:劳动的边际产量为常数,厂商劳动需求原则:,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曲线的移动,总供给曲线移动,因为:,(i)技术水平的变化。(ii)资本存量的变化。(iii)影响企业成本的其它外生因素,如自然灾害,政府环境 法规等。,第五节 总需求曲线,定义1:总需求=在各种价格水平下,人们对商品和劳务的 总购买量。在封闭经济中,总需求由居民消费、投资、政府支出构成:Qd=C+I+G 在开放经济下,总需求等于封闭经济的总需求加上净出口 Qd=C+I+G+(X I),定义2:实际货币余额=根据货币可以购买的商品和劳务量来 表示的居民持有的货币量。,总需求曲线的推导:,假设M保持不变,则,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9、,对产出的需求量增大,第六节 总供给和总需求均衡,1.时间范围与宏观经济模型的类型,短期模型:,理论假设=(i)工资和价格具有粘性,从而资本和劳动有时 得不到有效利用。(ii)资本和技术水平是给定的。,适用范围=解释那些逐年逐月发生的经济波动。,长期模型:理论假设=(i)工资和价格具有伸缩性,从而资本和劳动能得到 充分利用。(ii)资本和技术水平是给定的。,特长期模型,理论假使=(i)工资和价格具有伸缩性,从而资本和劳动能得到 充分利用。,(ii)资本、劳动力、技术都会发生变动。,适用范围=解释在几十年的时间范围,宏观经济如何运行。,总需求扩张政策的影响,在这种情形下,价格上升实际工资下降劳动

10、市场超额需求名义工资上升。所以,价格水平上升,名义工资也会上升,实际工资不变,产量和就业水平也不会变化。结论:古典情形下,总需求的增加只会导致价格水平的上升,对产量没有任何影响。,2.经济冲击与短期经济波动,令经济初始状态在A(P0,Qf)点达到均衡,再假设中央银行扩 大货币供给M,则,A,B,总需求扩张政策的影响,在一般凯恩斯情形下,总需求扩张初始价格上升超额需求产品价格上升,由于名义工资固定不变,实际工资下降企业增加劳动需求和产品供给。所以,价格水平上升,名义工资不变但实际工资下降,价格、产量和就业水平都要发生变化。结论:在一般凯恩斯情形下,总需求的增加不仅会导致价格水平的上升,产量和就业

11、水平也会上升。但是,在极端凯恩斯情形下,只有就业水平和产量的变动,而物价水平不会变动。,如下图,A点为宏观经济初始均衡状态,假设作为外生变量的世界石油价格上涨,则:,油价上涨:,供给冲击与短期经济波动,结论:供给冲击导致产出减少和价格水平上升。,结论:供给冲击导致产出减少和价格水平上升。,宏观经济学家对经济事件的解释,两个方面往往不同。一是总供给曲线的形状:垂直、向上倾斜、水平。二是影响经济的各种不同冲击的相对重要性。需求冲击重要还是供给冲击重要?,3.经济波动的原因,短期,第七节 从短期到长期:凯恩斯学派与古典学派的综合,长期,在短期内,总需求的变动既影响产量又影响价格,经济表现出凯恩斯学派的特征;在长期内,却只对价格有影响,表现出古典学派的特征。,结论:,综合图形:总需求收缩的短期和长期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