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复活塞压缩机热力性能计算.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726227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PPT 页数:101 大小:3.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往复活塞压缩机热力性能计算.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往复活塞压缩机热力性能计算.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往复活塞压缩机热力性能计算.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往复活塞压缩机热力性能计算.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往复活塞压缩机热力性能计算.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往复活塞压缩机热力性能计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往复活塞压缩机热力性能计算.ppt(10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2 往复活塞压缩机热力性能计算,1 理论压缩循环 吸气量V1、压缩功W1计算2 实际压缩循环 实际吸气量V1、实际压缩功W1 计算参考书:1.工程热力学 2.化工机器高慎琴,气体热力过程工程热力学(补充内容),气体热力参数:压力:p 温度:T(T=t+273 K)比体积:内能:u 气体质量:m 焓:h 熵:s 热量:q 功:W 气体分子量:气体常数:R(R=8314/)气体摩尔质量:M(M=/1000),(一)气体状态方程式,任何气体:p、T 三者相互关联 状态方程式:,(1)热力学第一定律:,(2)理想气体(理想气体:不考虑分子所占体积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气体状态方程:N气体摩尔数;R0

2、=MR通用气体常数。(3)实际气体 状态方程式:Z压缩性系数,与气体的性质、压力和温度有关。Z 值可以查表、查图得出(如书中图1-1)。,(二)理想气体热力过程及压缩功,热力学中给出了五种计算方法:等温过程、等熵过程、多变过程、等容过程、等压过程(1)等温过程 在压缩过程中,气体温度不变,T=常数。状态方程式:,等温过程功Wi 膨胀过程功:,p,d,0,1,2,p,(2)绝热过程(等熵过程)气体与外界无热量交换,q=0。,绝热过程方程式:,p,1,2,0,1,2,0,s,T,导出式:,绝热过程功 Wi 对于理想气体,可逆的过程 绝热膨胀过程功:,wi,p,1,2,(3)多变过程 非等温、非绝热

3、下的相对较实际的压缩过程。多变过程方程式:多变膨胀过程功:,2.2.1 理论压缩循环理论压缩的假设:气缸内气体全部排出。进气、排气过程中,压力温度都不变。压缩过程指数一定,k,m 值不变。气缸无泄漏。满足上面四条的为:理论压缩循环,理论压缩循环经过三个压缩过程:进气过程:4-1线,吸气压力不变 p1,最大进气量V1。压缩过程:1-2 线,压力升高,容积减少,最高压力 p2 排气过程:2-3 线,排气压力不变 p2,缸内气体排出。,V,P,4,1,2,P2,3,P1,吸气压缩排气 为一个循环,或一个冲程。曲轴旋转一周,活塞一个往复,完成一个理论压缩循环。,(一)理论进气量 气缸直径 D,冲程长度

4、(活塞行程)S S=2r(曲柄半径)活塞行程容积:Vh,进气容积:V1 一个理论循环的进气量:V1=Vh=ApS Ap 活塞面积,单作用气缸:双作用气缸:,S,D,单作用级差气缸:每分钟理论进气量 每分钟活塞冲程次数 n(冲/分)=曲轴的转速 n(r/min),(二)理论压缩循环功 气体压缩,体积减少,温度升高,热量散发。致使这个热力过程的能量计算较复杂,热力学中压缩过程五种:等温过程、等熵过程、多变过程、等容过程、等压过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功Wi,式中:R=8314/;气体分子量;气体比容 T绝对温度,T=t+273 K V气体容积 m气体质量,依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循环过程功Wi 进气过

5、程功:p1V1 Wi 排气过程功:-p2V2 压缩过程功:,功Wi,循环过程功Wi压缩为正功:,(1)等温过程 在压缩过程中,气体温度不变,T=常数。状态方程式:等温下:循环过程功Wi,wi,取外力作功为正,(2)绝热过程 压缩过程中,气体与外界无热量交换,q=0。绝热过程方程式:k绝热指数,只随温度变化。,单原子气体:k=1.66 1.67 双原子气体:k=1.40 1.41 多原子气体:k=1.10 1.30理论循环绝热压缩过程功 Wi,功Wi,(3)多变过程 非等温、非绝热下的相对较实际的压缩过程。多变压缩过程方程式:,理论循环多变压缩过程功往复活塞式压缩机常采用水冷和风冷。一般:1nk

6、 高压气缸级:nk,功Wi,三种压缩过程比较:等温压缩过程用功最少,采用强制冷却,保持气缸温度不变。绝热压缩过程用功最多。多变压缩过程用功在两者之间,较符合实际。气体压缩机采用水冷或风冷目的减少温度的变化,2.2.2 级的实际压缩循环 气缸内实际压缩循环的示功图:实测 abcd 图面积为实际压缩循环功。主要特点:气缸内有余隙容积 V0 存在 V0 内的剩余气体在压缩时被压缩,吸气时它先膨胀。使循环过程出现一个膨胀过程,膨胀线 cd。四个过程为一个循环:吸气压缩排气膨胀 缸内余隙有:活塞与气缸端部间隙。23 mm 活塞与气缸环形间隙。0.51mm 进、排气门阀通道,测压表管道。活塞帽凹槽 等。,

7、(2)进气阀、排气阀弹簧压力,阀片振动 进气时,气流需要克服阀片弹簧阻力 进气压力 pp2 同样,阀片颤振,出现压力线波动。p 为克服气门阀片压紧弹簧所需的压力。,压缩过程与膨胀过程存在不稳定的热交换,使压缩曲线与膨胀 曲线不是稳定的 n 值。(多变指数n是变化的)压缩线 ab 开始段:气体吸热 nk 中间段:不传热 n=k 结束段:气体放热 nk 中间段:不传热 m=k 结束段:气体吸热 mk mn 气缸内存在气体泄漏,使压缩线与膨胀线变的平坦。外泄漏:活塞环、活塞杆填料函、第一级进气阀。内泄漏:排气阀、后面各级进气阀。,2.2.3 级的进气量与排气量(一)实际进气量 VSO 活塞行程容积:

8、Vh=VS 余 隙 容 积:Vo 余隙膨胀容积:V1 按多变膨胀过程分析:,若膨胀到4点开始吸气。(n膨胀指数)实际进气容积:,v 容积系数,表征行程容积有效利用率。,v 对进气量影响最大,和最关键。考虑1点与 a点的差异:,比值得:实际吸气量:式中:,(一)实际循环功 理论指示功为 1234 图形面积,理论参数为 实际指示功为 abcd 图形面积,实际参数:按等功面积原理,理论吸气压力线 降低 成为平均实际 吸气压力线;理论排气压力线 升高,为平均实际排气压力线。,实际吸入压力与实际排出压力:,代入理论参数值:上式为实际一个气缸所作功。多变指数 n:低压级:n=(0.950.99)k 高压级

9、:n=k,2.2.4 压缩机实际循环功率及效率,功、功率的计算是任何机器最重要参数计算理论循环功:(前面已讲)实际循环功:,(二)功率(1)指示功率 单缸单作用气缸:n曲轴转速,r/min。,Ni,双作用气缸:多级气缸:,N左,N右,(2)轴功率 压缩机 输入轴上的功率为输入功率(即轴功率)。包括:压缩气体的指示功率 Ni;压缩机总机械摩擦损失功率 Nm 轴功率:摩擦损失功率 Nm 不易计算,一般用机械效率来解决。,m压缩机总的机械效率,考虑各机械摩擦损失。常见压缩机摩擦点:活塞与气缸;活塞杆与填料函;十字头与滑道;连杆与十字头销;连杆与曲轴瓦;曲轴与轴瓦 等。大、中型压缩机:m=0.90.9

10、6 小型压缩机(无十字头):m=0.85 0.92 高压循环压缩机:m=0.80 0.85,多级压缩的总轴功率:比功率:单位排气量所消耗的功率。反映压缩机的经济性,功率利用率的指标。Vd压缩机实际排气量。比功率越小,压缩机经济性越好,单位功率对气体作功越多。,(3)驱动机输出功率 Ne 驱动机(原动机):电机、柴油机、汽轮机。传动方式:三角带;齿轮减速器;弹性联轴节。一般驱动机要有(515)%的功率储备(富裕量)。电机功率:N=(1.051.15)Ne W 此计算结果经圆正后成为选择电机功率的最终结果。,2.2.5 排气压力与排气温度,(一)排气压力 压缩机最终排气压力的大小由系统和管路的背压

11、决定。压缩机排出压力=系统压力+管路阻力 压缩机铭牌上压力为额定工况下的压力,即额定转速、额定流量、设计系统压力及管路阻力下。,(1)多级压缩 往复式压缩机一般为多级气缸串联组成,逐级增压,最终使排出压力达到某一较高压力。采用多级压缩的原因:降低排气温度。气体压缩后升温,采用级间冷却。降低功率消耗。级数越多,越省功。提高气缸容积系数。V 降低活塞受力,使各级活塞受力均匀。,(2)级数 z 的选择原则 原则:节省功率,结构简单,满足工艺特殊要求。级数 z 选择见表2-2。,级数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每级所允许的排气温度。级数少,压比大,排气温度高。,(3)压力比的分配 级数 z 选定后,各级压力比分配

12、按等压比为最省功。总压力比:,(二)排气温度 气体受压缩后,体积减少,但温度升高。温升与压力比有关。排气温度计算:每一级的排气温度限制见表2-1。如:空气压缩机:T2 160180 石油气压缩机:T2 90100 主要考虑介质的闪点温度,出现“积碳”、氧化爆炸等因素。压缩机的温度控制一般较严格,温度是检测压缩机正常工作的敏感参数,很多隐患可以从温度中得到。排气温度问题:机械温度问题:,(三)热效率 气体在气缸内压缩也存在一个效率问题,此效率为热效率。热效率:用来反映实际循环指示功与理论循环指示功之间的差异,差别越大,效率越低。由热力过程可分为:等温热效率:等温循环理论功率;实际循环功率。等温循

13、环理论功率:实际循环功率:,压缩机一级等温指示效率:,压缩机总效率:,2.2.6 实际气体下的各参数计算,理想气体、单分子气体状态方程式。满足:pv=RT PV=mRT 实际气体:指高分子气体;石油气;化工气体;混合气体等。大多数工业气体皆为高分子气体,即实际气体。,(1)实际气体的状态方程式:Z压缩性系数,与气体的性质、压力和温度有关 用来表征实际气体偏离理想气体的程度。Z 值可以查表、查图得出。(2)实际气体的过程方程式:等熵下:,(3)实际气体的容积系数第一级实际排气量:容积流量:(体积流量),最后一级排气量:(4)实际气体的功、功率,2.3 往复活塞式压缩机动力学计算,压缩机工作时,作

14、用力有三种:(1)压缩气体的作用力。(气体力)(2)运动件的惯性力。(往复惯性力和旋转惯性力)(3)摩擦力。(往复摩擦力和旋转摩擦力)压缩气体力为作功力,是有用力。惯性力和摩擦力是无用力,有害力。2.3.1 气体力 气体力:气缸内气体受活塞压缩时所产生的作用力叫气体力,压缩气体力,2.3.1 气体力 气体力:气缸内气体受活塞压缩时所产生的作用力。,AP,实际压缩过程:,吸气过程 PS 2.压缩过程 Pi3.排气过程 Pd 4.膨胀过程 Pi,pi,Pd,pi,PS,计算活塞任意位置的气体力(某瞬时位置):气缸内压力变化:,活塞的位移:气体力受力图:(以活塞杆皆受压力),Fg,Fg=piAp,最

15、高排气压力为 pd 时:,2.3.2 惯性力计算 往复惯性力:旋转惯性力:(1)活塞往复运动的速度与加速度 结构尺寸:曲轴转角:连杆摆角:曲轴转速:曲轴连杆长度比:=r/L 一般:0.250.2 活塞上死点:=0 活塞下死点:=180 活塞位移:,上式整理得:(2-47)(2-48)(2-49)速度方程为正弦曲线,加速度为余弦曲线。,v,a,2,2,利用活塞面积与速度求瞬时排量:线速度的利用:,速度的利用,(2)往复运动件的质量 活塞、活塞杆、十字头的总质量:mp 连杆,可分解为:直线运动质量:旋转运动质量:连杆总质量:或:,连杆的重量分配,曲轴偏心质量(偏心质量向 集中),mc,0,0,综合

16、质量转化为两部分,旋转运动质量,水平运动质量,(3)往复惯性力 I 惯性力=质量+加速度 力的方向:使活塞杆拉为正;压为负。,分解式:,往复惯性力图:,(4)旋转惯性力 Ir 旋转惯性力:Ir=旋转质量向心加速度=mrar 当一定时,旋转惯性力大小一定。惯性力方向沿曲柄半径向外,即始终为拉力作用。由于旋转质量都集中在曲轴上,旋转惯性力只发生在曲轴上。旋转惯性力可以用曲轴配重来平衡。,FI r,mr,2.3.3 摩擦力 摩擦力又分为:往复摩擦力和旋转摩擦力。(1)往复摩擦力 FfS 主要发生在:活塞与气缸、活塞杆与填料函、十字头与滑道等。往复摩擦力所消耗的功率占总往复摩擦功率Nm的(60%70%

17、)往复摩擦功率:当=0180,摩擦力为正值,连杆受拉力。当=180 360,摩擦力为负值,连杆受压力,(2)旋转摩擦力 Ffr 主要发生在:十字头销、连杆瓦、主轴瓦、轴承等。旋转摩擦力所消耗的功率占总摩擦功率 Nm 的40%30%。旋转摩擦力设定位于曲轴连杆瓦处,摩擦力方向与转向相反。旋转摩擦力产生旋转摩擦力矩,Mr=Ffrr,2.3.4 主要构件受力分析(一)综合活塞力 综合活塞力=气体力+往复惯性力+往复摩擦力(N)(书中公式)式中:,(二).压缩机主要构件受力分析 受力分析原则:.二力杆简化。.力图要封闭。(1)各部件受力,部件受力分析,活塞杆受力 取排气过程最高工作压力时:(N)F P

18、 FP 活塞杆受力为综合力,活塞杆为二力杆。十字头受力 有三个力:活塞杆作用力 Fp、连杆力 FL、十字头侧向力 FN 十字头力图三角形:,十字头,Fp 分解为FL和 FN(连杆力和支反力),连杆上受力 连杆为二力杆,所受力为:FL,FL,FL,FL,FL,曲轴受力(2)工作力矩(阻力矩),工作力矩与驱动力矩平衡(理论上)MY=Md(Md驱动力矩)实际中:MY 工作力矩随气体压力变化而变化,即:Md MY 差值:Md-MY=J.J 全部旋转质量的惯性矩,曲轴的角加速度,,由于工作力矩有大有小,使曲轴的转速出现加速和减速现象,加速时 为正;减速时 为负。则:惯性力矩为 J 值。当:Md MY 时

19、,驱动功富裕,J 为正值,曲轴加速。Md MY 时,驱动功不足,J 为负值,曲轴减速。任何机器的曲轴在旋转中一会加速、一会减速,都不能正常工作,必须尽可能的减少这一速度波动。,(3)飞轮的惯性矩计算 解决速度波动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加一个飞轮,原理是:增大惯性矩 J,从而降低角加速度。飞轮具有储存能量和释放能量的功能。飞轮的惯性矩:G 轮缘部分的质量,kg D 轮缘质心直径,m 速度波动产生的最大动能变化量E,m 平均角速度。由G、D来设计计算飞轮尺寸。加飞轮的目的:解决驱动力矩与工作力矩不均衡问题,使压缩机转速均匀,减小电机电流和电压的波动幅度。,(4)侧向力矩(侧覆力矩)在十字头与曲轴上各

20、存在一个侧向力 FN,形成了一个力偶MN。两侧向力 之间距为 b,侧覆力矩周期性变化,机器自身无法平衡,造成机器震动、摇摆,满载荷、立式机更明显。措施:机体、基础加大,提高稳定性。,2.3.5 惯性力平衡 往复式压缩机存在两种惯性力:往复惯性力 I 和旋转惯性力 Ir(一)旋转惯性力的平衡 旋转惯性力:平衡方法:曲柄反方向加平衡重,质量为 m0,旋转半径 r0 平衡时:平衡重的质量:,曲轴配重旋转惯性力的平衡,配重,m0,mr,(二)往复惯性力的平衡 往复惯性力:平衡方法:采用双列气缸或对称布置气缸来平衡部分惯性力。,(1)双列立式压缩机 两缸曲柄错角:=180 2=1+180 当两列气缸的往

21、复质量和旋转质量相同时:,往复惯性力:惯性力平衡为:惯性力平衡为:,同时产生惯性力力矩:惯性力平衡的有:II、Ir、M 惯性力没有平衡的有:I、M、MI r 双列立式压缩机无法达到惯性力完全平衡。,(2)对称平衡型压缩机曲柄错角 180,两缸对称布置,运动方向相反,惯性力方向也相反,两缸同时吸气或同时排气。,对称平衡型压缩机,当两列气缸的往复质量和旋转质量相同时:惯性力全平衡:故称此压缩机为:对称平衡型压缩机。由于两缸间距为 a,将产生惯性力矩,各惯性力矩无法平衡。,惯性力矩:惯性力矩虽无法平衡,但由于力臂 a 较小,则各惯性力矩并不大。,(3)L型压缩机惯性力平衡,两缸曲柄错角 90,各缸质

22、量:,一阶惯性力与旋转惯性力不随 转角变化,并且在一个方向上。两惯性力叠加:利用曲柄配重来平衡,取配重为:同时,惯性力矩 M、M也无法平衡,但由于、a 较小,未平衡的惯性力与惯性力矩影响不大,可以不考虑。L 型压缩机平衡性好,结构紧凑,被广泛应用。,2.4 往复式压缩机排气量调节,气体流量(体积流量、容积流量):(1)转速调节 利用 n 变化,调节气体流量。特点:较经济,省功,连续性好,范围宽。条件:驱动设备或传动设备速度可调。,(2)管路调节 进气节流:进气管路上加节流阀,使 Vs 降低,从而使 降低。特点: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经济、可间歇调节。进、排气管连通(旁路调节)进、排气管用一旁路连接,把部分气体排放到进气管。特点: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普遍采用,但不经济 种类:自由连通法:旁通阀全开,在机器启动时应用。节流连通法:旁通阀部分开启。,(3)压开进气阀调节 控制气顶开进气阀,增加气缸向进气管内泄漏,调节排气量。进气阀有气压控制机构。特点: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功耗低,阀片寿命降低。种类:全顶开进气阀调节,机器启动时采用。部分顶开进气阀,减少排气量。(4)补充余隙容积调节 增加余隙容积 V0,使吸气量减少,从而调节排气量。特点: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消耗功。,本节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