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发酵工程含生物固氮.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726798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7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含生物固氮.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含生物固氮.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含生物固氮.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含生物固氮.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含生物固氮.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含生物固氮.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与发酵工程含生物固氮.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2010全国卷)下列是与微生物培养有关的问题,请回答:(1)某细菌固体培养基的组成成分是KH2PO4、Na2HPO4、MgSO4、葡萄糖、尿素、琼脂和蒸馏水,其中凝固剂是_,碳源是_,氮源是_。已知只有能合成脲酶的细菌才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故该培养基属于_培养基。按照化学成分分类,该培养基属于_培养基。从同化作用类型看,用该培养基培养的细菌属于_。,(2)将少量细菌接种到一定体积的液体培养基中,适宜条件下培养,定时取样测定菌体数目,以时间为横坐标,以菌体数目的对数为纵坐标,可以得到细菌的_曲线。该曲线中以菌体数目的对数作为纵坐标的原因是_。实验室中,为了获得形态和生理特征一致的菌体,一般应

2、在_期取材;在生产中,常收集培养至_期的细菌用于次级代谢产物的提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营养、培养基的分类、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及细菌的生长规律等知识,意在考查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1)由所给培养基的组成成分及教材相关知识可知:凝固剂是琼脂,碳源是葡萄糖,氮源为尿素。由于这种培养基只有能合成脲酶的细菌才能生长,因此,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由于其化学成分清楚,属于合成培养基;由于细菌所用碳源为有机碳源,因此,所培养的细菌为异养型。(2)通过题中操作所得曲线为细菌的生长曲线。在细菌的生长曲线中,对数期菌体的形态和生理特征一致;稳定期菌体的次级代谢产物相对较多,生产中,常收集

3、培养至稳定期的细菌,用于提取次级代谢产物。,答案(1)琼脂葡萄糖尿素选择合成异养型(2)生长培养中的细菌以指数形式增殖,取对数便于反映细菌群体的生长规律(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可)对数稳定,科目三考试 科目3实际道路考试技巧、视频教程,科目四考试 科目四模拟考试题 C1科目四仿真考试,1比较选择培养基与鉴别培养基,2比较初级代谢产物与次级代谢产物,3比较酶合成调节与酶活性调节,4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 微生物在各个时期的规律和特点如下:,2(全国卷)根瘤菌是一种固氮微生物,其生物学特征之一是()A在土壤中独立生活时能够固氮B需氧的异养细菌C所需能量由自身的线粒体提供D单细胞真核生物,解析根瘤菌的新陈代谢

4、类型为异养需氧型,根瘤菌只有侵入到豆科植物的根内才能进行生物固氮,在土壤中独立生活时不能够固氮。根瘤菌属于单细胞原核生物,并没有线粒体。,答案B,1生物固氮(1)两种固氮微生物的比较,-3,(2)生物固氮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根瘤菌拌种豆科作物,可增产10%20%;用豆科植物作绿肥,增加土壤含氮量;新鲜的豆科植物饲料饲养家畜,其粪便还田肥沃土壤,提高作物、畜产品产量。制作圆褐固氮菌菌剂施至土壤,为作物提供氮肥和生长素。,2氮循环示意图,3氮循环中几种微生物的特殊作用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辨析,特别提示(1)所有固氮微生物都是原核生物,其固氮基因位于质粒上,基因编码区是连续的,其可遗传变异来源只有基

5、因突变。(2)共生固氮微生物也有自养型(如共生蓝藻)。(3)自生固氮微生物同化类型既有自养型(如自生固氮的蓝藻),也有异养型(如圆褐固氮菌);异化类型既有需氧型(如圆褐固氮菌),也有厌氧型(如巴氏梭菌)。,例1(2010重庆高考)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炭疽杆菌两端截平、呈竹节状排列,菌落呈卷发状。对炭疽病疑似患者,可根据噬菌体的宿主专一性,通过实验确诊。(1)细菌培养:采集疑似患者的样本,分离培养,获得可疑菌落。(2)细菌鉴定:实验流程如下图所示:,对配制的液体培养基等需采取_方法灭菌;实验所用液体培养基的碳源为_(填“无机碳”或“有机碳”)。挑选可疑菌落制片后,用_观察

6、,可看到呈竹节状排列的杆菌。接种可疑菌后,35培养24小时,液体培养基变浑浊,原因是_。对照组试管中应加入_,与实验组同时培养6小时后,若实验组液体培养基的浑浊度比对照组_(填“高”或“低”),则可明确疑似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反之则排除。对排除的疑似患者及易感人群,可接种炭疽杆菌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与产生抗体相关的细胞除T细胞、B细胞外,还有_。,解析本题考查培养基的灭菌、微生物的特点及营养和免疫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和实验分析、设计能力。培养基应用高压蒸汽法进行灭菌。炭疽杆菌同化类型为异养型,应选有机碳作为其碳源。微生物个体小,肉眼观察不到,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

7、观察到菌体特征。在液体培养基中,细菌大量繁殖会导致培养液变浑浊;该实验中实验变量为是否加入噬菌体,所以对照组除不加噬菌体外,其他处理都应该和实验组保持一致(即应加入不含噬菌体的生理盐水)。噬菌体可破坏细菌细胞,从而使培养液变清。在特异性免疫的感应阶段,吞噬细胞参与了抗原的呈递,效应B细胞是直接产生抗体的细胞。,答案(2)高压蒸汽(98 kPa蒸汽)有机碳显微镜细菌大量繁殖等量生理盐水低吞噬细胞、效应B细胞,“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与“微生物群体生长曲线”的区别及联系(1)曲线图示,(2)图示表解,1如图为某细菌培养过程中的增长 率曲线,a、b、c代表不同的时 刻,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组成

8、酶在每个时期都相同B0a段可以看做是“J”型增长Cb时刻细胞内可能大量积累次级代谢产物D连续培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延长ab段时间,.,解析:组成酶是细菌中固有的,只受遗传物质控制,与环境中物质无关;0a段是细菌刚刚接种到培养基中,空间、资源等生活条件充裕,所以会出现近似“J”型的增长;图中b时刻细菌死亡率和繁殖率相等,代表进入稳定期,此时活菌数目达到最大,细胞内积累大量代谢产物,尤其是次级代谢产物;ab段代表稳定期前的时期,而连续培养有助于延长稳定期。,答案:D,例2 用某种培养基培养谷氨酸棒状杆菌,测得其生长曲线如图A所示;谷氨酸是谷氨酸棒状杆菌的代谢产物之一,其合成途径如图B所示;图C为生产

9、谷氨酸的发酵罐的结构示意图。请据此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要得到图A所示生长曲线,该培养基应是_,含有水、无机盐、碳源、_、_五大类营养要素物质。(2)图A中是_期,为了缩短该期,可采取的措施是_。(3)谷氨酸在图A中的_(填标号)时期都有合成。,(4)由图B可知,当谷氨酸的合成过量时,就会抑制谷氨酸脱氢酶的活性,酶活性发生改变的原因是_。(5)图C中处是发酵罐夹层中水的进出口,水在发酵罐夹层流动的作用是_。(6)谷氨酸发酵液的pH应控制在78范围内,随着代谢产物的积累,发酵液的pH变化趋势是_,控制的办法是_。,解析首先要识别不同图形所代表的生物学含义和过程。微生物生长曲线是在容积恒定的液

10、体培养基中培养微生物时得到的,即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生存空间是有限的。生长曲线包括调整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通常采用加大接种量和使用对数期菌种的方法缩短调整期,在发酵工程中通常采用连续培养的方法,缩短培养周期。谷氨酸属于初级代谢产物,在微生物的一生中都必须不停地合成,否则就会影响微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动。冷却水的作用是降低发酵罐和培养液的温度,使其维持在微生物代谢适宜的温度范围之内。由于谷氨酸棒状杆菌的呼吸作用会产生CO2,使培养液pH下降,可向培养液中添加氨水,既可作为氮源,又能调节pH。,答案(1)容积恒定的液体培养基氮源生长因子(2)调整加大接种量和使用对数期菌种(3)(4)

11、代谢产物与酶结合,导致酶结构发生变化(5)冷却或降温(6)下降加碱(氨水),发酵工程流程简图,2发酵工程在工业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其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结合赖氨酸或谷氨酸的生产实际,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工控制微生物代谢的措施包括改变微生物的遗传特性和控制发酵条件等B目前采用诱变育种已经选育出不能合成高丝氨酸脱氢酶的黄色短杆菌新菌种C在发酵过程中,产物源源不断地产生,这说明赖氨酸或谷氨酸的生产采用了连续培养的发酵方式D图中所示的提取方法包括过滤、沉淀等方法,解析:微生物代谢的人工控制包括改变微生物遗传特性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条件等方法,目前选育菌种的方法除了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培育的

12、工程菌外,还有诱变育种,目前已经成功选育出了不能合成高丝氨酸脱氢酶的黄色短杆菌菌种来生产谷氨酸。生产上常采用连续培养法来达到可以源源不断地生产谷氨酸或赖氨酸的目的。由于发酵生产的产品为代谢产物,因此常采用萃取、蒸馏、离子交换等方法进行分离提纯。,答案:D,例3(2009北京高考)为研究森林群落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美国一研究小组在某无人居住的落叶林区进行了3年实验。实验区是两个毗邻的山谷(编号1、2),两个山谷各有一条小溪。1965年冬,研究人员将2号山谷中的树木全部砍倒留在原地。通过连续测定两条小溪下游的出水量和硝酸盐含量,发现2号山谷小溪出水量比树木砍倒前升高近40%。两条小溪中的硝

13、酸盐含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1)大气中的N2进入该森林群落的两种途径有_。在森林群落中,能从环境中直接吸收含氮无机物的两大类生物是_。(2)氮元素以N2、和_的形式被生物吸收,进入细胞后主要用于合成_两类生物大分子。(3)图中显示,1号山谷溪水中的硝酸盐含量出现季节性规律变化,其原因是不同季节生物_。,(4)1966年5月后,2号山谷溪水中的硝酸盐含量急剧升高,主要的两个原因是_。(5)硝酸盐含量过高的水不宜饮用。在人体消化道中,硝酸盐可转变成亚硝酸盐。能使DNA中CG碱基对中的“C”脱氨成为“U”。上述发生突变的碱基对经两次复制后,在该位点上产生的碱基对新类型是_、_。(6)氮元素

14、从森林群落输出的两种途径是_。(7)该实验结果说明森林群落中植被的两个主要作用是_。,解析(1)大气中的N2通过生物固氮、闪电固氮和工业固氮三条途径进入生物群落。而森林群落无肥料的施入,故大气中的N2进入森林群落的途径有生物固氮和闪电固氮两条途径。(2)植物和微生物能从环境中直接吸收 等含氮无机物。进入细胞内的氮主要用于合成含氮的化合物,如蛋白质、核酸等。(3)因不同季节生物对硝酸盐的利用量不同(如12月5月植物对硝酸盐吸收量较少),故1号山谷溪水中的硝酸盐含量出现季节性变化。,(4)2号山谷溪水中硝酸盐含量急剧升高,说明硝酸盐来源增多(即动植物遗体分解后,产生的硝酸盐进入小溪),而硝酸盐的去

15、路(即植物对硝酸盐的吸收)丧失。(5)由题意知:导致CG变为UG,只有发生碱基替换的DNA链经两次复制后该位点能产生碱基对新类型,即TA、UA。(6)通过反硝化细菌的作用,可将 还原成N2返回大气,也可以通过雨水冲刷由河流带出森林群落。(7)植被可以涵养水源,吸收利用无机环境中氮元素等作用。,答案(1)生物固氮、闪电固氮植物和微生物(2)蛋白质、核酸(3)对硝酸盐的利用量不同(4)丧失了植被对硝酸盐的吸收;动植物遗体分解后,产生的硝酸盐进入小溪(5)TAUA(6)通过细菌的作用将硝酸盐最终变成N2返回大气、雨水的冲刷(7)涵养水源、同化无机环境中的氮元素,在三大物质循环(碳循环、氮循环与硫循环

16、)中,碳和硫均可由非生物环境直接被生产者吸收利用,但氮元素却必须先经过以生物固氮为主的固氮作用方可被生产者利用,即进入生物群落时,CO2、SO2()可直接进入“生产者”,而N2则直接进入“固氮微生物”。,3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和 氮循环的一部分,甲、乙、丙三类微生物参与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类细菌是自养需氧型,乙类细菌是异养厌氧型B丙类微生物中有的是自生的,有的是共生的C甲和丙的活动加强可以提高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乙类细菌将HNO3转变成N2,既促进了氮的循环,又提高了土壤肥力,解析:图中甲类细菌为硝化细菌,乙类为反硝化细菌,丙为固氮微生物,乙类细菌的活动降低了土壤肥力。,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