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课程概述.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727815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326.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课程概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心理健康课程概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心理健康课程概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心理健康课程概述.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心理健康课程概述.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课程概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课程概述.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心理健康课程概述,心理健康课程遭遇的反对意见,无用论:认为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并不能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没有必要开设;负担论:认为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目前不宜开设;有害论:认为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会把学生教出心理问题来。,培训目标,1.(why)能够说出心理健康课程的专业定位及其育人价值;2.(what)能够牢记心理健康课程的本质内涵和外延特征;3.(how)能够复述心理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心理健康课程的定位及其育人价值,(一)专业定位一:促进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个体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所表现出的持续、积极的心理状态。长期处于消极状态下的人,心理是不健康的;经常在积极与消极两

2、端跳跃不定的人,心理也是不健康的。只有经常保持一种积极心理状态的人,心理才可以算是健康的。,最消极,最积极,“0”状态,持续积极的心理状态是如何形成的?,与遗传有关:有的人是天生的乐天派;与成长经历有关:经历过生活的磨砺,而达成生活愿望的人,也会表现出积极状态;与身心成熟有关:少年不识愁滋味;与教育的关系:是否具有积极心态的建设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必须经过专业化、系列化的教育才更有可能达成。只能通过课程才能实现教育的功能。,(二)专业定位二:预防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相关因素的关系式:BP(ES.S)B(barrier)代表心理障碍;P(pressure)代表个体的内外压力总和;E(ego str

3、enth)代表个体的心理强度(包括问题解决能力、情绪习惯、刺激忍受力)S.S(social support)代表个体的社会支持通过课程提升:压力调节能力(P)、自我心理强度(E)以及社会支持(S.S)的建设能力。,心理健康课程的两大定位,第一,通过从自我、学习、人际、适应等方面积累积极体验,促进学生积极心态的形成;第二,通过压力调适以及增强问题解决能力、提升自我心理强度,减少消极倾向。,(三)心理健康课程的具体价值,1.有利于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保健常识比如:小学三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挫折泡泡此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全面、积极、客观地认识挫折。内含的心理健康常识包括:(1)挫折是人的愿望经过努力仍

4、然没能实现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2)每个人都会经历挫折(我与挫折相遇了);(3)挫折是一种重要的成长推动力(挫折爱找谁)(4)挫折可增加个体的心理承受能力(挫折最怕谁),(三)心理健康课程的具体价值,2.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意识 提供正视、探讨、改善心理健康的时空;纠正对心理健康求助行为的偏见;形成对心理健康的自主追求 3.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心理调适方法 高中的冥想放松训练教学视频片断 4.有利于预防、预警、干预学生的心理危机,青少年自杀的预警信息,(1)行为信息以前有自杀企图或自杀未遂的行为。说过自己要自杀,制订自杀的计划和方式。想着或讨论自杀,收集与自杀有关的方式并与人探讨。把事情

5、安排有序,如分配个人财产;把自己珍贵的东西随意送人。忽视个人外表形象,持续厌倦。突然发生的性格转变,如突然从事高危险的活动。,青少年自杀的预警信息,(2)语言信息我希望我已经死去。我再也不想活了。我该怎样死才能最好看?我所有的问题马上就要结束了。现在没有任何人能帮助我了。没有我,你们会生活得更好!,二、本质内涵与外延特征,(一)心理健康课程的本质内涵心理健康课程是使学生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层面获得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积极体验增量的课程。1.积极:心理健康课程的核心价值观指的是正向的、主动的、建设性的倾向。在认知层面,积极体现为超越感觉认知而获得的更为客观、全面的认知;(比如对压力的认知;

6、)在情感层面,积极体现为悦纳(不是自我欺骗而是来自于多角度的认知);在行为层面,积极体现为承受和进取。(向目标的趋近),(一)心理健康课程的本质内涵,2.体验:核心价值观的实现途径体验是指一种亲历实践的过程,包括认知体验、情感体验和行为体验。认知体验:是个体对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直接经验,如观摩获得的认知领悟(钻石对照);情感体验:是个体对待认知内容的主观态度,如参与情境模拟获得的主观感受。(觉察我的考试状态)行为体验:是个体对某种活动的操作过程,如冥想训练。,积极体验的类型,(一)心理健康课程的本质内涵,3.增量:核心价值观的实现程度既包括积极体验广度的扩展,也包括积极体验深度的延伸。体验广

7、度涵盖了以上9种积极体验类型,而体验深度是指体验类型的具体化。比如:对自我的积极体验又可以分为对我的体貌、我的学习、我的情绪、我的人际关系等。,(二)心理健康课程的外延特征,1.目标的统整性心理健康课程的目标,强调从正面、肯定的角度统整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进而促进学生获得全面意义上的积极体验。没有专业引导下的认知体验,那么心理健康课就与班会活动没有区别;没有情感和行为体验,那么心理健康课程很可能与心理学课或品生、品社课没有了区别。,(二)心理健康课程的外延特征,2.内容的创生性将学科知识、社会要求等外来的教育影响与学生内发的成长需要相结合,通过这种内容的创生过程,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8、既包括课题的创生,也更多地体现为教学过程中的内容创生。如:小学高年级的孤独时刻,(二)心理健康课程的外延特征,3.形式的活动性 强调开展各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活动,使学生在参与、评议活动的亲历过程中,不断积累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自主性体验。4.实施的系列性 心理健康课程是一种有计划、有系统地安排与实施的活动,其内容是由多个主题按一定顺序结合而成的,活动的时间也是事先安排好的,具有系统性和组织性。,(二)心理健康课程的外延特征,5.评价的多样性心理健康课程的评价既重视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保健常识的掌握程度,更重视学生在认知、情感、行为方面的体验深度,特别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化表现。

9、因此,评价不能采用统一的纸笔测试的方式,而应将目标达成评价与表现性评价结合进行。,研讨活动(20分钟),心理健康课程在普及心理健康常识方面,与学科渗透、心理辅导相比具有哪些优势?,三、心理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坚持“教育为先”,辅以科学辅导 不是等到要算账了,才学数学;不是等到要写东西了,才学语文;不是等到心理出问题了,才学心理健康。“教育为先”体现的是积累积极体验、预防心理问题。(以制定学习计划为例:要积累那些积极体验?)(二)面向全体学生,辅以个别关照 主题与内容对全体学生的发展有意义;活动可以吸引全体学生参与。同时,对于个别学生要善于觉察、鉴别、引导(以制定学习计划为例:要发现哪些问题?),三、心理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三)强调生成体验,辅以学习知识 心理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使学生获得积极体验的增量。课程设计、实施、评价要始终把激发、强化、累积、迁延学生的积极体验放在中心地位。强调生成体验关不排斥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既包括有用的科学知识也包括日常的生活常识。如谁会听讲(一上)中认真听讲的含义?推开记忆之门中影响记忆力的两个因素?(四)突出自主选择,辅以共同准则(以制定学习计划为例,如何尊重自主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