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的诊断与防治.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728566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3.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疾病的诊断与防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心理疾病的诊断与防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心理疾病的诊断与防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心理疾病的诊断与防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心理疾病的诊断与防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疾病的诊断与防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疾病的诊断与防治.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心理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刘浩鑫,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所面临的压力和问题,那么就会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此时若没有外界的帮助和支持,问题有可能进一步发展,甚至导致心理疾病。心理疾病与其他疾病一样,及早发现、及早进行治疗,就可以较快地治愈;拖延治疗就会加重病情,给治愈带来困难。学习和掌握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可以及时发现和消除心理疾病产生的危害。,调查显示,大学生中因心理疾病退学的人数占因病退学总人数的首位。回避并不能解决问题!处于矛盾与冲突期。,心理疾病也称为心理障碍,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紊乱,从而导致在思想上、情感上和行为上,发生了偏离社会生活规范轨道和现象。,

2、心理疾病的常见诱因 一、环境的改变 生活环境的改变对大学生,特别对新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大学生除了要适应新的校园环境外,还要自己独立生活,自己独立应付一切生活琐事。例如来自不同地区的同学共住一个寝室,彼此的生活习惯、作息时间、语言隔阂等都需要去面对、去适应。尤其对于第一次远离家乡、亲人的新生,适应新环境还需一段较长的时间。,二、自我认知 有的同学在追求发展自我中顾此失彼,没能达到期望的目标,从而产生了不良心理反应。还有的同学,在发展自我过程中放大了自我弱势、忽略了自我优势,由于害怕暴露自己的弱点而采取防御机制,缺乏必要的社会支持,甚至产生严重的烦恼和恐惧不安等。有的同学则企图逃避与现实的矛

3、盾冲突,出现消沉、颓废、苦闷、抑郁等心态;或通过玩乐、放纵来麻痹自己的心灵。有些甚至滋生自杀倾向等严重心理问题。,三、人际关系 四、生活事件。,如何思考心理疾病的病因1.生物学原因内因2.心理因素 外因3.社会因素,医学学生病大多数学生在学习症状学时,都会发现自己的某些行为或感觉类似于所学习的“症状”。实际上,我们今天所讨论的异常很容易在自己或他人身上找到蛛丝马迹。质与量客观对待,常见心理疾病的识别与防治,一 神经症 亦称之为神经官能症,是一类主要由于心理社会因素导致的非器质性的精神障碍。患者能够意识到自己所患的疾病,本人也常常迫切要求治疗。通常不会把自己的病态体验与客观现实相混淆,其行为一般

4、保持在社会规范所能容许的范围内。,(一)焦虑症 是一种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主要表现有:(1)、有与处境不相称的痛苦情绪体验。主要为没有确定的客观对象和具体内容而出现提心吊胆和恐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无名焦虑;(2)、精神运动性不安。坐立不安,来回走动,甚至奔跑喊叫,也可表现为不自主的震颤或发抖;(3)、伴有身体不适感。如出汗、口干、嗓子发堵、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竖毛、心悸、脸上发红发白、恶心呕吐、尿急、尿频、头晕、全身尤其是两腿无力等。,需要指出的是,正常人在面对困难或有危险的任务,预感将要发生不利的情况或危险发生时,可产生一种没有明确原因的、令人不愉

5、快的紧张状态,也就是焦虑,这种焦虑通常并不构成疾病,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状态。这种焦虑非但不是坏事,而且能够让我们提高警惕,鼓起力量,去应付即将发生的危机。只有当焦虑的程度及持续时间超过一定的范围,妨碍应付与处理面临的危机,甚至妨碍正常生活时才构成焦虑症。,干预治疗和预防 焦虑症的治疗以采用综合性治疗为宜,即使用抗焦虑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治疗。按照精神分析的理论,由于精神防御机制的作用,神经性焦虑是对未认识到的危险的一种潜意识的反应。因此,对患者的童年、青少年时期未能解决的内心冲突进行精神分析将有助于去除焦虑的心理根源。按照行为主义的理论,焦虑则是因恐惧某些环境刺激而形成的条件反射。对焦虑症的预

6、防在于正确评价自己、宽容自己、悦纳自己,不要对自己有过高的要求,放弃追求完美,分析确定焦虑的原因,降低对事物过高的期待。,(二)强迫症 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特征的神经症,主观上感到有某种不可抗拒的被迫无奈的观念、情绪、意向或行为的存在,明知没有必要,很想摆脱,但又无能为力,不能自我控制和克服,因而感到十分苦恼。主要表现有:(1)、不可控制的反复出现某种观念、动作或意向,伴有焦虑和痛苦的情绪体验。(2)、明知这些症状不合理、不必要、却难以摆脱,迫切要求治疗。(3)、工作,学习效率明显下降,对日常生活也产生不良影响。,强迫症的临床表现类型五花八门,主要分为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常见的强

7、迫观念有:强迫怀疑、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联想、强迫性回忆、强迫性情绪、强迫意向等。强迫动作和行为有:强迫检查、强迫询问、强迫清洗、强迫性仪式动作等。强迫症与个人强迫性性格、性压抑及其焦虑,在某种强烈的情感体验下所形成的条件反射有关。,干预治疗与预防 强迫症的干预治疗应以支持性心理治疗为主,配合必要的药物治疗。树立乐观生活的信心,鼓励带着症状参加正常的学习、工作和文娱活动,转移对原症状的注意力,用行动而不是想法来改变自己的性格。预防措施主要在于充实业余生活,合理安排学习节奏;逐渐改变吹毛求疵,过分挑剔认真,爱钻牛角尖的性格,不要过多地注意或勉强地克制自己内心的任何念头。,(三)恐惧症 指对外在

8、的某些事物或特殊情境产生十分强烈的恐惧感,这种恐惧感与引起恐惧的情境通常极不相称,让人难以理解。他本人也知道害怕是过分的、不应该的或不合理的,但并不能防止恐怖发作。主要表现为:(1)有特定的某些不必要的恐惧对象;(2)恐惧的对象可能是单一的或多种的,如动物、广场、闭室、登高或社交活动等;(3)患者明知其反应不合理,却难以控制而反复出现,常见的恐怖症类型有:社交恐怖、旷野恐怖、动物恐怖、高空恐怖等。恐怖症与童年期的性心理冲突和所经历的某些情境而形成的条件反射有关。,(四)疑病症 指以怀疑自己有病,而具有对疾病持续而强烈的恐惧为特征的一种神经性障碍。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健康或身体的某一部分功能过分关

9、注和担心,怀疑患了某种疾病而极为焦虑。这种疑虑和焦虑不仅与其实际的健康状况不相符合,也不因为客观检查和医生的解释而消除。,需要强调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一般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暂时的心理症状,我们切不可过于敏感,对号入座,把一般性的心理问题扣上精神病的帽子而惶惶不安。所有精神疾病的诊断必须经由专业人员认真检查后才能作出,自己不要给自己,也不要给别人乱贴精神疾病的标签。,二、应激相关障碍 指一组在严重或持久的精神创伤下直接引起的精神障碍,其临床特点和病程经过与创伤性体验有密切联系,并伴有相应的情感反应,不脱离现实,容易被人理解。主要分为三大类: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一)急

10、性应激障碍 是指以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作为直接原因,患者在受刺激之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出现的短暂的精神障碍。多数人发病在时间上与精神刺激发生的时间有关,症状与精神刺激的内容有关,发病时间长短与治疗效果也与精神刺激因素的消除有很大的关系。适当的药物可以较快地缓解患者的抑郁、焦虑、恐惧、失眠等症状,便于心理治疗的开展和奏效。应激事件发生后24-48小时之间是理想的干预时间,但在发生后的24小时内不宜进行心理危机干预。,(二)创伤后应激障碍 指对创伤等严重应激因素的一种异常精神反应。是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创伤主要包括交通事故、失业、离婚、被抢劫、被强奸、地

11、震、战争等。,主要表现:(1)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如自然灾害、事故、刑事暴力、虐待、战争等。(2)反复出现闯入性的创伤体验,如不由自主地回想受打击的经历,反复出现有创伤性内容的噩梦,反复出现触景生情的精神痛苦,短暂性意识分离状态。(3)持续的警觉增高:如难以入睡,或睡得不深、激惹或易发怒、难以集中注意力等。(4)持续的回避及对一般事物的反应显得麻木。如避免有关此创伤的思想、感受、或谈话;避免可能促使回忆起此创伤的活动、地点、或人物;不能回忆此创伤的重要方面;没兴趣参加有意义的活动;有脱离他人或觉得他人很陌生的感受及不能表示爱恋等。,(三)适应障碍 是指具有易感个性(指有敏感、胆小

12、、情感不稳定的人格特征)的个体,在明显的生活环境改变或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影响下,出现的反应性情绪障碍、适应不良性行为障碍或社会功能受损。主要表现:(1)有明显的生活事件,但不是灾难性的,主要是生活环境和社会地位的变化如移民、退休、入学、家庭变迁、变换工作(2)主要表现为情绪障碍:如焦虑、抑郁、害怕等。(3)同时可出现适应不良的行为和生理功能障碍,如不注意卫生、生活无规律、失眠、食欲不振等。,干预和治疗:适应障碍一般为1至6个月。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适应障碍能够自行缓解,或者转化为更为特定的、更为严重的其他精神障碍。因此,适应障碍的治疗重点应该是心理治疗为主,药物只用于情绪异常较为明显的患者

13、。药物治疗的作用是加快症状的缓解,为心理的治疗提供基础或合适的环境。,三、心境障碍 是指悲伤或情绪高涨显得十分强烈,并且持久,超过了对生活事件的反应程度,并且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的改变,有反复发作的可能。属于最严重的心理疾病之一。主要分为躁狂发作、抑郁症、双相障碍。,(一)躁狂发作主要表现症状是心境高涨,思维奔逸和精神运动性兴奋。1.心境高涨 一般表现为兴高采烈,洋洋自得,喜形于色的神态,好像人间从无烦恼事。但情绪反应可能不稳定、易激惹,可因细小琐事或意见遭驳斥,要求未满足而暴跳如雷,可出现破坏或攻击行为。2.思维奔逸 联想过程明显加快,说话声大量多,滔滔不绝。因注意力分散,话题容易转移,说话

14、难有明确的主题。患者常有“脑子开了窍”、“变聪明了”、“舌头跟思想赛跑”的体验。,3.自我评价过高 在心境高涨背景上,自我感觉良好。感到身体从未如此健康,精力从未如此充沛。才思敏捷,一目十行。往往过高评价自己的才智、地位、自命不凡,可出现夸大观念。4精神运动性兴奋表现为兴趣广,喜热闹、交往多,主动与人亲近,与不相识的人也一见如故。与人逗乐,爱管闲事,打抱不平。凡事缺乏深思熟虑,兴之所致狂购乱买,每月工资几天一扫而光。每天说话多,动作多,甚至声嘶力竭,却毫无倦意,精力显得异常旺盛。,躁狂发作的人与一般心情好最大的区别在于易激惹,也是判断躁狂发作的重要症状之一。躁狂发作时,兴奋、情感高涨、言语动作

15、增多。轻躁狂时精神活动较完整和统一,给人的印象是热情、大方、有礼貌、能力增强,甚至因此而被重用。躁狂较重时,将出现行为紊乱、无法完成日常工作,甚至易冲动、毁物。一旦发现有躁狂现象,即应送医院就医。,(二)抑郁症 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伴有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精力减退,精神运动性迟滞,自卑、自责、甚至自罪、思维迟缓、言语少、食欲下降、性欲减退、失眠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状态,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有自杀念头。抑郁症与一般的“不高兴”有着本质区别,它有明显的特征,综合起来有三大主要症状,就是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运动抑制。,情绪低落 就是高兴不起来、总是忧愁伤感、

16、甚至悲观绝望。红楼梦中整天皱眉叹气、动不动就流眼泪的林黛玉就是典型的例子。思维迟缓 就是自己觉得脑子不好使,记不住事,思考问题困难。常常觉得脑子空空的、变笨了。运动抑制 就是不爱活动,浑身发懒。走路缓慢,言语少等。严重的可能不吃不动,生活不能自理。兴趣丧失,(三)双相障碍 表现为反复的情绪低落与高涨,兼有抑郁和躁狂(或轻躁狂)症状。在治疗中比较困难,并且容易反复。,四、精神疾病早期症状的识别 严重的精神病人由于丧失了对自我疾病正确感知的能力,所以他们大多不可能主动就医,而精神疾病越早被发现和早治疗,疗效则越满意。所以,学会识别精神病的早期症状表现很有必要,不仅可以减少延误治疗,还有助于避免因病

17、态心理而导致的种种误会和恶性事件的发生。,早期症状主要有:1、经常无原因的头疼、头晕、耳鸣、失眠多梦、情绪不稳或沉默少语、食欲不振、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工作能力下降、常出差错或完不成任务,这些症状实质是病人精神活动水平下降所致。2、原来性格外向、开朗好动的人逐渐变得内向、孤独、冷淡,逢喜遇忧皆无动于衷。对事物兴趣明显减少、情绪低落、悲观厌世,自感一切不如人、前途渺茫。这些可能为情感意志低沉所致。,3、原来性格温顺有涵养的人,近来常无故发脾气、摔东西,看什么都不顺眼,小题大做或每遇小事纠缠不休,无理取闹,这些可能提示情感障碍和自知力下降。4、本来是一个作风严谨、安分守己、品质好、爱清洁的人,近来常常违反校规校纪或社会公德,甚至喜欢偷窃、迷恋赌博,或有一些怪异的行为举动,这可以称之为行为障碍。,5、整天疑神疑鬼,无中生有地认为有人在“控制”他,暗地里企图陷害他或怀疑恋爱对象对自己不忠;甚至认为报刊上的文章和电台里的广播也是针对自己的;经常无根据地指责别人,挑起事端。以上这些表现医学上称作妄想、幻觉,己是很典型的精神疾患的症状。6、平时勤奋好学的学生,逐渐上课不专心听讲、思想开小差,整天想入非非,学习成绩日益下滑;生活懒散、衣着邋遢或穿着怪异,蓬头垢面,少动,喜倒头大睡,衣食住行都需别人督促,接人待物违反常理,不近人情。这些提示有认知、意识、情感的障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