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经大肠经推拿陈犹得.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730070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49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肺经大肠经推拿陈犹得.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肺经大肠经推拿陈犹得.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肺经大肠经推拿陈犹得.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肺经大肠经推拿陈犹得.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肺经大肠经推拿陈犹得.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肺经大肠经推拿陈犹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肺经大肠经推拿陈犹得.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针协培训,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推拿手法一,主讲人:陈犹得,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体表分布与胸前、上肢内侧前缘、拇指桡侧。首穴是中府,末穴是少商,左右各11穴。,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为十二经脉气血流注的始发经,联系的脏腑器官有胃、喉咙和气管。属肺,络大肠。在食指与手阳明大肠经衔接。络脉别于列缺,散入鱼际。,经别入腋下,出缺盆,循喉咙。经筋结于鱼后、肩膀前髃,散贯贲。,经脉概述,手太阴肺经,经脉循行: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

2、其端。,经脉病候: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咳喘,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喝,烦心,胸满,臑臂前廉痛厥,掌中热。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中府 肺之募穴:在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1肋间隙处,云门直下一寸。云门:在胸前壁外上方,肩岬骨喙突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锁骨下窝凹陷处。+天府: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3寸。侠白: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4寸,或肘横纹上5寸处。尺泽 合穴: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孔最 郄穴: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

3、7寸处。列缺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经渠 经穴: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的凹陷处,腕横纹上1寸。太渊 输穴;原穴;八脉穴之脉会: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鱼际 荥穴: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少商 井穴:拇指桡侧指甲根脚旁0.1寸。,手太阴肺经,孔最(郄穴)【定位】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操作】直刺0.5-1.0寸;可灸【主治】咳嗽,气喘,鼻衄,失音,热病无汗,头痛。【文献摘要】1、孔最,主臂厥热痛汗不出,皆灸刺之,此穴可以

4、出汗。备急千金要方,列缺(络穴,八脉交会穴)【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操作】向肘部斜刺0.2-0.5寸;可灸【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斜,偏正头痛,项强,牙痛。【文献摘要】1、头项寻列缺。四总穴歌2、主汗出,四肢肿。甲乙经,手太阴肺经,少商(井穴)【定位】拇指桡侧指甲根脚旁0.1寸。【操作】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可灸【主治】咳嗽,气喘,喉痹,中暑,发热,昏迷,指腕挛急。【文献摘要】1、主耳前痛。千金方2、三棱针点刺出血治疗咽喉肿痛88例。(针灸临床杂

5、志1999;15(2):32-33),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体表分布与食指、上肢外侧前、肩前、颈、颊、鼻旁。首穴商阳,末穴迎香,左右各20穴。,手阳明大肠经在食指与手太阴肺经衔接,联系的脏腑器官有口、下齿、鼻。属大肠,络肺。在鼻旁与足阳明胃经衔接。络脉别于偏历。,经别入柱骨,循喉结。经筋结于肩前,绕肩胛,夹脊,上额角,散络头部。,经脉概述,手阳明大肠经,经脉循行: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间,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

6、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手阳明大肠经,经脉病候:是动则病,齿痛,颈肿。是主津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商阳 井穴: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脚旁0.1寸。二间 荥穴:微握拳,当食指桡侧,第2掌指关节前凹陷中。三间 输穴:微握拳,在食指桡侧,第2掌指关节后凹陷处。合谷 原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简便取穴法:以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下是穴。阳溪 经穴:腕背横纹桡侧,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偏历 络穴:屈肘,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腕横

7、纹上3寸处。温溜 郄穴:屈肘,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处。下廉: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4寸处。上廉: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3寸处。手三里: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手阳明大肠经,曲池 合穴: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肘髎:屈肘,曲池穴外上方1寸,当肱骨边缘处。手五里:在曲池穴与肩髃穴连线上,曲池穴上3寸处。臂臑:在曲池穴与肩髃穴连线上,曲池穴上7寸,三角肌止点处。肩髃: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臂外展或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当肩峰前下方凹陷中。巨骨:在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之间的凹陷处。天鼎:在胸锁

8、乳突肌后缘,扶突穴与缺盆连线中点。扶突:在喉结旁约3寸,当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口禾髎:在上唇部,水沟穴旁0.5寸,当鼻孔外缘直下。迎香: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当鼻唇沟中。,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合谷(原穴)【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简便取穴法:以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下是穴。【操作】直刺0.5-1.0寸;可灸【主治】头痛,鼻衄,齿痛,面肿,口眼斜,腹痛,便秘,发热,指臂痛。【文献摘要】面口合谷收。四穴总歌无汗更将合谷补,复溜穴泻好施针,倘若汗多流不绝,合谷收补效入神。拦江赋,商阳(井穴)【定位】在

9、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操作】浅刺0.1-0.2寸;可点刺出血。【主治】咽喉肿痛,齿痛,耳聋;热病,昏迷;手指麻木【文献摘要】喘咳之肿。铜人两井两商二三间,手上诸风得其所。杂病穴法歌,手阳明大肠经,曲池(合穴)【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操作】直刺1.0-1.5寸;可灸【主治】热病,咽喉肿痛,手臂肿痛,上肢不遂,吐泻,高血压。【文献摘要】头面耳目口鼻病,曲池、合谷为之主。杂病穴法歌两手痠痛难执物,曲池、合谷共肩髃。胜龙歌,阳溪(经穴)【定位】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上翘起时,当姆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操作】直刺1.0-1.5寸;【主治

10、】头痛,目赤肿痛,齿痛,咽喉肿痛;手腕痛。【文献摘要】主臂腕外侧痛不举。千金方,手三里【定位】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操作】直刺0.8-1.2寸【主治】肩臂麻痛,上肢不遂;腹痛,腹泻;齿痛颊肿。【文献摘要】治手臂不仁,肘挛不伸。铜人,手阳明大肠经,肩髃(手太阳、阳明、阳蹻之会)【定位】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臂外展或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当肩峰前下方凹陷中。【操作】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可灸【主治】肩臂疼痛,半身不遂,瘰疬,瘿气。【文献摘要】肩髃主治瘫痪疾,手挛肩肿效非常。十四经要穴歌,迎香(手、足阳明交会穴)【定位】在鼻翼

11、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操作】斜刺或平刺,0.3-0.5寸【主治】鼻塞,鼽衄,口,面痒。【文献摘要】鼻鼽不利,窒洞气塞,僻多洟,鼽衄有痈,迎香主之。,推拿手法一,推拿手法,推拿又称“按摩”,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并结合西医的解剖和病理诊断,而用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理疗目的的方法。从性质上来说,它是一种物理的治疗方法。,推拿手法是指以治疗、保健为目的,用手或肢体其他部位,按各种特定的技巧动作,在身体的某些部位或穴位进行操作的方法。,推拿,推拿总纲,均匀,柔和,持久,有力,深透,推拿基本动作要领,沉肩,坠肘,悬腕,立身中正,持久 是指在手法在操

12、作过程中能够严格地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持续地运用,在足够的时间内保持动作和力量的连贯性,不间断、不变形、不乏力,以保证手法对人体的刺激能够累积到临界点,以起到调整脏腑功能、改变病理状态的作用。,有力 即有力量,但并非蛮力或者暴力,是一种有技巧性的力量。,均匀 即均衡度,是指手法操作时动作幅度、频率和手法压力等,都必须保持一致。如幅度不可忽大忽小、频率不可忽快忽慢、用力不可时轻时重,应使手法操作既平稳又有节奏。,柔和 是指手法操作时,动作平稳缓和,手法变换自然协调;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曰:“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深透 是指手法具备了持久、有力、均

13、匀、柔和这四项要求后,形成的一种渗透力。这种渗透力可以透入皮内,直接深达手法刺激部位的深层组织和内脏器官,或间接地通过各种途径(包括经络传导)使手法刺激到达目标脏腑,起到调整脏腑虚实的作用。,推拿手法的作用,平衡阴阳调整经络、气血与脏腑的功能恢复筋骨、关节的功能,疏通经络 行气活血 疏经缓急 调利骨节 补肾益气 调理胃肠 化痰畅肺 急救醒神 美颜养容 养生保健,其他吹水的,推拿手法禁忌证,一、慎用推拿的几种情况,1、饥饿时,由于血糖过低可能导致休克。2、饭后一小时内,或腹胀时。3、剧烈运动后和极度疲劳者,应适当休息一段时间后再考虑按摩。4、怀孕者,其腹部、腰骶部一般慎用手法;有些穴位如合谷、肩

14、井、三阴交据记载可能引起流产,也不宜使用;其他部位亦不宜使用重刺激手法。5、醉酒者。,二、推拿的严格禁忌证,1、高热者(有争议)。2、急性传染病患者,如急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等。3、皮肤破损、感染,或有严重的皮肤病患者,其病损部位和病灶部位禁止推拿。4、骨折部位,但骨折后遗症或骨折康复期除外。5、骨结核与关节结核患者。,推拿手法禁忌证,6、出血性脑血管意外的急性期7、出血性疾病或者正在出血的部位,如胃溃疡性出血、血小板减少、恶性贫血、白血病、血友病等。8、严重心脏病患者9、恶性肿瘤部位10、精神疾病情绪不稳定者和酒后神智不清醒者,二、推拿的严格禁忌证,推拿手法禁忌证,推拿手法的操作体位,体位选

15、择原则,受术者肢体自然、放松,受术部位充分暴露,并应当感觉到舒适、安全。,术者操作自如,发力方便,左右手交替无障碍,并且能持久操作,不易疲劳。,受术者体位(常用),术者体位,术者体位主要取决于资料的部位。推拿头面部或者胸腹部多取坐位。推拿颈项部、肩部、腰背部多取站立位。,推拿手法的操作体位,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端坐位俯坐位,滚法,以第五掌指关节背面吸定,用手背近尺侧部分在受术部位做来回滚动的手法,称为滚法。滚法是丁季峰先生于20世纪40年代创始的,由一指禅推拿流派原有的滚法发展而来。,操作方法,术者手指自然放松,以第五掌指关节背面吸定于受术部位,肩关节放松,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作自主摆动,带动腕

16、关节的伸屈和前臂的旋转运动,使手背近尺侧部在受术部位作持续不断的来回滚动。频率为分钟120-160次。,滚法,1、肩部放松下垂,肩关节略前屈、外展,肘部与胸壁相隔1-2拳的距离,在操作中肘部应相对稳定,不宜大幅度前后左右摆动。2、第五掌指关节背面为吸定点。3、肘关节曲屈夹角为130-150度,可通过夹角变化来调整施术压力。4、腕关节伸屈幅度要大,前滚极限屈腕达60-80度;回滚极限伸腕达30-40度。5、来回均要用力,前滚与回滚用力之比约为3:1.6、术者操作时两脚自然分开站立,上身前倾约30度。可通过加大上身倾斜的角度来增加施术压力。7、不可拖动、跳动、拧动或者甩动。,注意事项,拿法,捏而提

17、之谓之拿,操作方法,术者用拇指与其他手指的指纹面相对用力,夹住肌肉并将其垂直提起,并慢慢放松,反复操作。拇指与食指、中指协同用力者称为三指拿法;拇指与起于四指协同用力者称为五指拿法。,1、操作时,用劲要由轻而重,不可突然用力,动作要缓和而有连贯性。2、操作时腕关节放松,动作灵活而柔和。3、着力面为罗纹面,不可用指甲内掐。4、操作时捏揉动作要连贯而有节奏。,动作要领,本法运用相当广泛,常用于头部、颈项部、肩背部和四肢。具有祛风散寒,开窍止痛,舒筋通络等作用。用于配合治疗颈椎病、软组织损伤、落枕等病证。,临床应用,拿风池 拿肩井,大鱼际揉掌揉法膊揉法(前臂揉法)肘揉法,揉法,以各施力部位在治疗部位

18、带动受术皮肤一起做轻柔和缓的回旋动作。,术者沉肩、垂肘,腕关节放松,呈微屈或水平状,大拇指内收,四指自然伸直,用大鱼际附着于治疗部位,稍用力下压,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部,使大鱼际在治疗部位上作轻柔和缓的环旋转动,并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一起运动。,操作方法,大鱼际揉,多用于日常手腕放松的训练,动作要求:1.操作时腕关节放松,动作要灵活2.前臂作主动摆动,腕关节不可作主动摆动。3频率每分钟120160次。4整个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拨法,用手指等部位按压并横向拨动经筋的手法,称为拨法。又名弹拨法,操作方法,1、指拨法 用拇指指端着力于受术部位(肌肉、肌腱等),适当用力下压至一定深度,待有酸胀感时作与肌纤维方向垂直的横向拨动。2、肘拨法,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