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与生殖健康基础知识.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730757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性与生殖健康基础知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性与生殖健康基础知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性与生殖健康基础知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性与生殖健康基础知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性与生殖健康基础知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性与生殖健康基础知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性与生殖健康基础知识.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授课老师:刘兰兰 联系方式:,大学生健康教育,第五章 性与健康,一、性生理卫生,(一)男性的性心理卫生,1、男性生殖系统的解剖 外生殖器(1)阴茎:性交 排尿 排精功能(2)阴囊:为睾丸提供一个适于精子生成 的最佳温度环境 保护睾丸以防受伤,一、性器官的解剖与生理,内生殖器(1)睾丸 产生精子 分泌雄激素(2)输精管道 附睾:储存精子 使精子成熟 输精管:运输精子 储存精子 射精管:精子运行的管道 尿道:精子运行的管道(3)附属腺体 前列腺:组成精液 提供营养 保护作用 防卫作用 精囊腺:尿道球腺:尿道旁腺:,2、男性生殖系统的生理卫生 注意下身卫生;不穿过紧的内裤和外裤;要注意保护下身;,(

2、二)女性的性生理卫生,1、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外生殖器(1)阴阜(2)阴唇(3)阴道前庭(4)前庭大腺(5)处女膜,内生殖器(1)阴道:性交的场所 月经血排出的通道 胎儿分娩的产道(2)子宫:月经血产生的场所 孕育胎儿的场所(3)输卵管:精卵相会与受精的场所(4)卵巢:产生卵子 分泌女性激素 乳房和皮肤:女性重要的性敏感区,2、女性生理卫生保持阴部清洁;避免受凉;保持心情舒畅和情绪稳定;注意饮食卫生;进行适宜的体育活动;,二、遗精与手淫,1、遗精:男子在没有性交和手淫的情况下射精,就称为遗精。平时穿的内裤要宽松,不要因内裤过紧而发生机械性地磨擦外生殖器官,引起射精。睡觉时,最好采取侧卧姿势,被子

3、不要盖得太重,被窝内不要太暖,防止压迫外生殖器而引起射精。不要看色情书刊和淫秽影视或图片,克服过度的性意念。,2、手淫:是用手或工具刺激生殖器而获得快感的一种举动,是青春期 发育过程中易出现的现象,男女均可发生。,三、婚前性行为与性道德,(一)、婚前性行为的危害 1、性的定位生理:性是人类最基本的生物学特征之一,是人的自然本能。社会:性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是人类得以繁衍进化之本。心理:基本意思是指与“性”有关的一切心理现象,不仅包括性交、性爱抚等所有直接的性活动,还包括人们对于性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性方面的喜好等心理表现。,2、婚前性行为的危害未婚先孕有传染性病的危险;婚前怀孕有强

4、迫当事人结婚的可能性;如果双方在发生婚前性行为后有罪恶感,会造成精神上的伤害;如果发生性关系后彼此不满意而分手,女性另嫁人时会担心自己的“不贞”被发现而深感忧虑,也常酿成悲剧;女性有受对方轻视的危险;可能使当事人过分强调双方关系中产生肉体接触部分,只对发泄性欲有兴趣,并不想发展整个关系,结果成为床伴而不是爱侣;违反道德规范和校纪校规,(二)、要有健康的性道德观1、性道德的意义一个人的性道德品质,是其对两性关系的认识、态度和行为的总和,集中反映在恋爱观、婚姻观、家庭观和伦理观上。,2、树立健康的性道德观从生理卫生、精神文明和身体健康的角度去宣传有关性知识;从科学的角度加强性知识教育。,四、性传播

5、疾病,(一)、梅毒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全身性疾病,俗称“杨梅大疮”。主要通过性交感染传播,还可以通过接吻、哺乳、输血、公用餐具等感染。,(二)、淋病淋病是由淋病双球菌造成的泌尿、生殖系统粘膜表面的感染,是蔓延最广的一种性病。男性表现为急性尿道炎,女性则表现为急性宫颈炎。,(三)、艾滋病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它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终生传染,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丧失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国际医学界至今尚无防治艾滋病的有效药物和疗法。,艾滋病的传染渠道(1)性接触传染。(2)静脉吸毒者。(3)输血或血制品。(4)母婴传播。(5)其它。(针头刺伤、刮宫、

6、纹身、器官移植、外伤、拔牙)。,艾滋病主要临床表现艾滋病的潜伏期平均为7-10年,也有数月者。当一个人感染上艾滋病毒,通常在6-8周后,才能在其体内检查到艾滋病病毒抗体,这个时期称为窗口期。(1)潜伏期(HIV带毒者)(2)艾滋病相关综合征(艾滋病前期)(3)HIV感染晚期(艾滋病活动期或发作期),艾滋病的诊断使用检测血清抗HIV病毒抗体的方法,并结合临床症状、体征等来确诊。,艾滋病的治疗 HIV能够感染人体的多种细胞,病毒感染后机体防御细胞几乎全部遭到破坏,感染不消失,机体无法消除病毒,从而使治疗更加困难。,艾滋病的预防(1)、谨慎性行为(2)、避免共用针管(3)、减少血液接触(4)防止母婴感染(5)减少或避免针灸、纹身、器官移植、外伤、浴室的修脚刀等要设法防止血液直接沾在自己的皮肤或粘膜上。,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