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图指南.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732510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286.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脑电图指南.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脑电图指南.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脑电图指南.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脑电图指南.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脑电图指南.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脑电图指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电图指南.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脑电图检测技术最低 标准的指南(中华医学会癫痫及脑电图学组),前 言,脑电图(EEG)以研究大脑功能有无障碍,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并具无创性、价格不高等特点正确的电极安放,合理的导联设置,充分的活化试验均有助于提高EEG异常波出现的阳性率脑电图的描记技术正向数字化发展,具有更高的方便性和实用性,前 言,脑电图特别是规范的脑电图能为临床工作提供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对于癫痫的诊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前 言,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发作性疾病,如癫痫癫痫手术治疗的术前定位围产期异常的新生儿监测脑外伤及大脑手术后监测危重病人监测睡眠障碍脑死亡的判定,脑电图的适应证,前 言,颅脑外伤及颅脑手术后头皮破裂或

2、手术切口未愈合时,脑电图的禁忌证,前 言,EEG临床应用已经半个多世纪了,在我国,EEG已经普及于中小型医疗机构,广泛的应用和服务于临床但是,在设备及技术操作等方面,各个实验室的标准并不一致,还存在着不规范之处,并且有可能对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造成影响在此,我们对于脑电图的设备、技术要求、设计以及操作要求进行总结,提出最低标准的指南,以利于更好的服务于临床,也便于不同实验室之间的交流,指 南 一,脑电图设备和技术的最低要求,符合国际脑电图和临床神经生理联盟(IFSECN)或中国脑电图学组建议的仪器最低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脑电图国家标准和经国家计量局检测规程认可,指南一,脑电图机标准,设备的要

3、求,脑电图设备和技术的最低要求,至少应在8导以上(EEG Holter可以8导)24小时动态EEG监测(EEG Holter)不应作为脑电图常规检查使用脑电地形图不应作为常规脑电图使用推荐使用16或者18个导联进行常规记录有条件的实验室或者出于临床研究的需要,可以应用更多的导联记录,64导以上EEG主要用于颅内电极术前定位,指南一,脑电图机标准,脑电图设备和技术的最低要求,设备的要求,交流电的接线应该满足医院系统的要求,所有的交流电插座必须提供可靠的地线要接专用电源线,电源电压为220V应用交流电子稳压器时,需待电压稳定后方可开脑电图机的电源开关,电源的标准,指南一,脑电图设备和技术的最低要求

4、,设备的要求,在常规操作中,不需要进行对病人以及设备进行电屏蔽,除非有特殊的需要,电屏蔽,辅助设备,应该包括一个能够产生节律性高强度闪光刺激的设备,指南一,脑电图设备和技术的最低要求,设备的要求,头皮电极有针电极、管状电极和盘状电极,常规记录提倡使用盘状电极特殊电极有蝶骨电极、鼻咽电极及颅内电极,常规记录提倡使用毫针蝶骨电极,指南一,电极的要求,脑电图设备和技术的最低要求,使用盘状电极可以进行长时间及卧位睡眠描记,也适宜于意识不清的患者24小时以上的长时间监测应使用5%的火棉胶固定为了减少噪音,电极必须保持干净记录完传染病病人后,采取常规的消毒预防工作,指南一,脑电图设备和技术的最低要求,电极

5、的要求,怀疑颞叶病变的患者应使用蝶骨电极提倡针灸毫针作为蝶骨电极常规使用,针灸毫针蝶骨电极应注意高压消毒,避免交叉感染长时间监测时(如24小时)应使用经典的软线蝶骨电极,指南一,脑电图设备和技术的最低要求,电极的要求,需要神经外科医师在手术室进行,其目的是癫痫源定位,确定外科治疗的方法和可行性皮层脑电图和深部电极脑电图均主要在有条件的专业诊疗中心进行,不推荐常规使用,颅内电极,指南一,脑电图设备和技术的最低要求,电极的要求,要确保在头皮上不同代表区域的脑电活动均能被记录到(19个电极)偶尔需要在标准部位之间增放电极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太小,电极安放过于密集则不能有效反映其电位差,电极安放,指南一

6、,脑电图设备和技术的最低要求,电极的要求,根据国际脑电图学会的建议,目前10-20电极放置法已成为世界通用的标准方法,它简单、合理、基于明确的解剖标志,同时其电极间距相等、对称,便于放置及比较,电极安放,指南一,脑电图设备和技术的最低要求,电极的要求,电极的安放,10-20系统示意图,电极的要求,EEG检查的目的是为了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一般不应减药、停药,避免导致病情反复及可能出现的癫痫持续状态苯二氮卓类药物可能使EEG产生大量快波而影响判读,可在EEG检查前谨慎减药停药,而继续服用其他抗癫痫药物例外的情况是在进行外科手术前的癫痫源定位时,需要减药甚至停药以获得发作期EEG为目的,并非常规检查

7、,指南一,脑电图记录的要求,脑电图设备和技术的最低要求,描记时须写上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描记日期和时间,住院号/门诊号,技术员姓名描记前须作定标,同时将所有条件如增益、滤波、时间常数等予以注明在每一个导联的起始部均应清楚标明该频道电极连接方法,指南一,脑电图设备和技术的最低要求,脑电图记录的要求,附页或会诊单上要记录描记时间和日期如有癫痫,要记下最后一次发作的日期和时间,患者的意识状态,服用的药物以及其它有关病史描记过程中的一切变化,如患者的咳嗽、吞咽、躯体动作、周围干扰等情况尽可能予以注明尤其是出现癫痫发作时更应详细记录,指南一,脑电图设备和技术的最低要求,脑电图记录的要求,常规觉醒脑电

8、图记录时间不应少于30分钟睡眠诱发应延长时间,一般应至少包括轻睡及睡眠、期,应在10分钟以上,描记时间,指南一,脑电图设备和技术的最低要求,脑电图记录的要求,记录应包括睁闭眼试验在标准单极导联基线平稳时进行3次睁闭眼,每次3秒,间隔10秒睁闭眼试验操作简单,不需要特定的技术,应该常规使用,睁闭眼,指南一,脑电图设备和技术的最低要求,脑电图记录的要求,闪光刺激记录时应使用参考导联避免在EEG上重叠记录光脉冲信号室内灯光应减弱,但应避免黑暗,因为在黑暗的环境中难以观察受试者的变化尽管短脉冲的闪光刺激引起视网膜损伤的可能性很小,但仍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应尽量避免受试者直接睁眼暴露于闪光之中对于部分光

9、敏感的患者,如反复闪光刺激有可能会引起癫痫大发作,遇有此类患者应注意及时停止闪光,闪光刺激,指南一,脑电图设备和技术的最低要求,脑电图记录的要求,除非在特定限制条件下(如近期的颅内出血病史、明显的心肺疾病、镰形细胞病、或者病人不愿意或者不能合作的情况下),过度换气检查也应该常规应用为了评价这种技术的效果,在过度换气之前应该有至少1分钟相同导联的描记过度换气描记至少3分钟,每分钟呼吸15-20次,并且中止过度换气后,继续描记2分钟。儿童不能合作者,可令其吹置于嘴前的羽毛、纸片或风车等技术员应观察及保证过度换气的质量,过度换气,指南一,脑电图设备和技术的最低要求,脑电图记录的要求,越来越多的证据表

10、明,在困倦和睡眠时描记的脑电图有独特的价值无论对局灶性还是弥漫性放电都是一种很好的诱发方法,特别是某些类型的癫痫发作或者癫痫综合征,仅在睡眠中有异常电活动的发放对焦虑不安者或不合作的儿童,睡眠记录可能是获得可靠记录的唯一途径睡眠记录成为EEG诱发试验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已在许多实验室常规应用,睡眠,指南一,脑电图设备和技术的最低要求,脑电图记录的要求,自然睡眠最理想,为获得满意的睡眠记录,受试前夜应该限制睡眠时间如果不能获得自然睡眠,可以采用药物诱导睡眠药物诱导睡眠应选择起效时间快,持续时间短,并且对脑电图影响小的药物(如戊巴比妥、水合氯醛等),睡眠,指南一,脑电图设备和技术的最低要求,脑电图

11、记录的要求,病人的意识水平(清醒、困倦、睡眠或者昏迷)以及意识状态的变化,在记录中都应该标明任何对病人的要求和信号,以及任何动作或者发作,都应该在描记过程中进行及时的记录对于病人的仔细观察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有异常波形出现的时候可以用操作者和解释者都明白的简写形式注明,指南一,脑电图设备和技术的最低要求,脑电图记录的要求,脑电图报告应包括:对脑电图记录的客观描述 对正常或异常严重程度的判定 EEG结果对临床可能的指导意义,指南一,脑电图报告的要求,脑电图设备和技术的最低要求,边缘状态:正常背景活动的轻度量变。如两侧的 波率不佳,波幅一过性不对称(普遍/广泛)轻度不正常:背景活动的改变较为 明显

12、(普遍/广泛)中度不正常:背景活动的量变加上 波形的中等度改变(普遍/广泛)高度不正常:高度的脑波量变和质 变,对脑电图结果的判定,指南一,脑电图设备和技术的最低要求,脑电图报告的要求,一般而言,单纯的边缘状态和轻度不正常脑电图临床意义不大,参照临床资料做出诊断时必须谨慎中度不正常以上的脑电异常有明确的临床意义脑电图报告中避免出现“轻-中度不正常”的结论,对脑电图结果的判定,指南一,脑电图设备和技术的最低要求,脑电图报告的要求,一些特征性的异常脑电,特别是爆发性活动,往往对应相关的临床状态,应该在报告中有所提示。对于24小时EEG监测结果的异常判读须慎重,EEG结果对临床可能的指导意义,指南一

13、,脑电图设备和技术的最低要求,脑电图报告的要求,高度失律婴儿痉挛症 双侧性慢棘慢波综合(2-2.5CPS)Lennox-Gastaut 综合症 双侧性CPS棘慢波综合失神发作,失神癫痫 双侧性规则/不规则多棘波、多棘慢波肌阵挛癫痫 局灶性尖/棘波及尖/棘慢波综合部分性(局灶性)癫痫,EEG结果对临床可能的指导意义,指南一,脑电图设备和技术的最低要求,脑电图报告的要求,三相波代谢性脑病,肝肾功能衰竭及缺氧等 周期性爆发波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CJD 中央中颞尖波双向尖波BECCT 慢波睡眠中持续放电ESES 局限于额颞区周期复合波单纯疱疹脑炎 持续性电静息:脑死亡,指南一,EEG结果对临床可能的指

14、导意义,脑电图设备和技术的最低要求,脑电图报告的要求,指 南 三,导 联 设 计,脑电图的导联设置可分为使用无关电极的参考导联和仅使用活性电极的双极导联法 实验室根据不同的需要可有不同的导联联结方法,但逐渐趋于合理化设置的大同小异 原则上均应根据十字交叉和三角定位的原则进行 双极导联设计 导联设置时,联接方式均应满足简洁、对称,各电极间的距离应相等的要求,指南三,导联设计,参考导联为将头皮各活性电极与同侧的无关电极相联结,其描记出的脑电图为各活性电极与无关电极间的电位差 经常使用的无关电极为耳极,设定耳极为零电位,来表示头皮各个活性电极的电位绝对值 实际上,耳极也非绝对零电位,可能受到除脑电外

15、还有其他的生物电如心电、肌电等的影响而导致耳极活化,参 考 导 联,指南三,导联设计,因此,标准单极导联描记的也只是头皮各活性电极与耳极之间的电位差,在数值上有时非常接近活性电极电位的绝对值当距离耳极较近处如颞部导联有高波幅的异常电位出现时,电位就会传递到耳垂而使耳极活性化,使其失去了无关电极的意义此时的脑电图就会全部受到影响而出现完全不同的脑波像,耳极一侧各导联会出现高波幅的正性尖波。为了消除耳极的影响,现代的脑电图机均设置了平均单极导联(AV)的功能,建议同时使用平均单极导联或与标准单极导联,指南三,导联设计,参 考 导 联,双极导联法不适合于记录准确的波形或电位变动的绝对值 当脑电显示一种局灶性异常时,双极导联可以起有效的定位作用 在单极导联显示某一部位异常波时,可以在双极导联上得到印证,即表现为在异常出现的部位可以看到异常波的位相倒置,指南三,导联设计,双极导联,18导联,16导联,单极导联,12导联,单极导联,18导联,16导联,双极导联,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