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理论与内容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扎根理论与内容分析.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质性研究的具体方法,个案研究参与观察深度访谈法历史研究人种/民族志扎根理论研究法内容分析行动研究特尔菲法/专家预测法,扎根理论研究法,扎根理论(Grounded thoery):不建空中楼阁社会研究的两个极端:巨型/宏大理论(grand theory)缺乏经验资料的支持,经验研究缺乏理论提升(例:孔德与凯特莱,没达到现代科学方法要求的演绎与归纳相结合)黙顿:中层理论,扎根理论研究法,格拉斯和斯特劳斯扎根理论的发现(1960s):扎根理论是用归纳与演绎方法,在系统化收集、整理、分析经验材料的基础上,验证已有理论或发展出新的理论成果。扎根理论方法的形成与美国符号互动理论、实用主义思想、科学的逻辑、
2、工作社会学(扎根理论的发现的基础是对医务人员处理即将去世的病人的实地观察)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扎根理论:理论建构是一个开放的、没有绝对定论的过程,理论都是暂时的,在新现象、新经验材料面前需要不断修正和完善。(近实用主义),扎根理论研究法,扎根理论倾向于将研究对象纳入一个多元的、相互影响(interactive,互动)的分析框架中,也就特别重视经验材料的复杂性、特殊性以及因果关系的多元性;主张建立多层次概念体系,保持概念的弹性与概念间的张力,在归纳与演绎并重的前提下,时刻注意保持理论抽象与经验事实之间的对应性。主张研究者在收集、分析、解释研究对象时应该换位思考(“主体间性”的要求),以被研究者的
3、角度看待问题,紧密结合具体的社会情境。,扎根理论研究法,工作社会学:研究者应将研究工作与其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研究工作不仅仅局限在工作范围内,而扩展至生活中。格拉斯曾著书讨论扎根理论研究者如何安排日常生活与人生大事,使研究与人生有妥切配合。研究者与同僚的配合:绝无工作过程中的截然分工,在工作环境中不会产生不同工作职位阶层间权力差异与疏离现象。,扎根理论研究法,扎根理论的特点一、在资料中建构理论问题:培根的经验论并没导致重大的理论创新。理论并非能从经验材料中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来。笛卡儿的理念论:产生了一些重要的哲学思想(如“我思故我在”及平面解析几何。当然,扎根理论比培根的方法系统得多。扎根理
4、论:知识的积累必须建立在大量的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在实证资料中获得实质理论,再从实质理论上升为形式理论。,扎根理论研究法,实证资料与形式理论之间存在着太大的跨度,而扎根法所建构的实质理论可以作为二者的中介(近于黙顿的思路,但默顿对于如果建立“中层理论”没有建立系统的具体操作方法)。研究应着重于资料的分析与实质理论的建构。理论植根于所收集的现实资料及资料与分析的持续互动。“与一般的宏大理论不同的是,扎根理论不对研究者自己事先设定的假设进行逻辑推演,而是从资料入手进行归纳分析。理论一定要可以追溯到其产生的原始资料,一定要有经验事实作为依据。这是因为扎根理论者认为,只有从资料中产生的理论才具有生命力”
5、。,扎根理论研究法,研究思路1.研究前一般没有理论假设2.强调资料必须源于日常生活,研究是为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践性)。通过多元化的数据收集与对比,以保证资料的有效性。3.强调理论建构与实证分析相结合4.强调扎根性地发展(develop:建立)概念与范畴,扎根理论研究法,二、不断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归纳出类属(category)及其属性,将资料转化成概念以建立理论。1.比较不同人的观点、情境、行动、话语和经历2.比较相同个体在不同时间的资料3.事件的比较4.数据资料与类别的比较5.一个类别和另一个类别的比较此外还要对资料和理论进行不断的对比,扎根理论研究法,操作步骤1.根据概念类别对资料
6、进行比较,对资料进行编码并将其归到尽可能多的概念类属下面,将编码过的资料在相同和不同的概念类属中进行对比,为每一概念类属找到属性。2.将有关概念类属与它们的属性进行整合,对这些概念类属进行比较,考虑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将这些关系用某种方式联系起来。3.勾勒出初步呈现的理论,确定该理论的内涵和外延,将初步理论返回到原始资料进行验证,同时不断地优化现有理论,使之变得更加精细。4.对理论进行陈述,将所掌握的资料、概念类属、类属的特性以及概念类属之间的关系一层层地描述出来,作为对研究问题的回答。,扎根理论研究法,三、适度运用文献,但对原有理论保持距离四、对理论保持敏感:在分析资料时注意寻找那些可以比较
7、集中、浓缩地表达资料内容的概念。五、研究过程的系统性与程序化:发现问题、收集资料、编码、转译、摘记和报告撰写等一系列步骤。具体方法主要采用观察法、访谈法、文献法等。同时,在收集与分析资料过程中,不断采用归纳、演绎、提问、对比、验证等方法。六、强调理解式研究,扎根理论研究法,对实证资料进行逐级编码是特别重要的一环。编码(coding)是指将收集到的经验资料分解、辨析并概念化(conceptualize)的过程。编码意味着初步理论开始形成,理论返回来又会指导下一步的资料收集。在编码过程中,研究者可以对资料产生新的理解,获得进一步研究的灵感,包括获得下一步资料收集时的方向感。编码的类型开放式编码(o
8、pen coding)主轴(关联式)编码(axial coding)选择式编码(selective coding),扎根理论研究法,扎根理论研究法,关联式编码目的是在范畴与范畴之间建立联结,用来表明资料中各部分之间存在的逻辑关联(如因果关系、过程关系、结构关系、功能关系)。关联式编码能够将经验材料以新的、更清晰、更整合的方式组织起来。关联式编码也叫轴心编码,因为研究者一次只围绕一个范畴加以研究,从该范畴出发建立各种相关关系。研究这些相关关系时应考虑到研究对象的意图与动机及其社会文化因素,用典范模型(paradigm model)来完成各范畴间的联结。,扎根理论研究法,选择式编码这种编码是在所有
9、已发现的概念类属中经过系统分析后选择一个核心类属(core category,在各种类属中寻找一个“领导者”),将分析集中到那些与该核心类属有关的码号上面。选择编码建立在关联式编码基础上,进一步选择一个核心范畴,并有系统地加以说明、检证与补充。较开放式编码、关联式编码更具目的性与抽象性。,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是对内容进行客观的、系统的、量性的描述和分析,是为建模(modelling)、主题提取、倾向识别的目的而针对某个题材的内容进行详细而系统的审视。内容分析是对人们交流(communication,沟通,通信,传播)材料的内容进行的分析,包括书籍、报纸、杂
10、志、诗词、歌曲、绘画、演讲、信件、电视、电影、艺术、音乐、录像和谈话笔录等。,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综合了诸多学科领域,如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艺术、教育学、新闻学、政治学等。内容分析法也是一种高度结构化的方法,其主旨在于把用言语表示而非数量表示的文献转化成数量表示的资料,其结果一般采用与问卷调查(survey)资料相同的方式,如采用频次或百分比列表进行描述。,内容分析法,历史和现状18世纪瑞士第一次出现了对印刷材料作量性分析的较全面记载。当时,有一部名为“基督教之歌”的圣歌集,其中有90首作者不详的歌曲遭到了教徒们的谴责,原因是这些歌曲的一些象征词违背传统牧师的要求,同时助长了异教徒的志气。
11、于是,人们对照早期的圣歌,查出了歌曲中不符合基督教的象征词,直至问题解决。19世纪,内容分析法广泛用于传播领域。二战期间拉斯维尔等人组织了“战时通讯研究”,以德国公开出版的报纸为分析对象,获取了许多军政机密的情报,在方法上建立了一套模式。,内容分析法,20世纪初期,内容分析法广泛应用于新闻界,主要目的在于评估公众讨论热点及市场状况。新闻事业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广泛地影响公众,于是,定量的报纸分析产生,主要用于考察报纸的客观方面。后来,通过主观分类,对词与短语的测量扩展到广播事业。紧接着内容分析运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分析中,如笔记、演讲、广告、电影、艺术、音乐、文学等,希望了解社会和文化的历史趋势
12、。电子媒介的介入及社会科学中实际考察方法的出现,使内容分析法得以不断完善。,内容分析法,默顿:内容分析是一种考察社会现实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中,研究者通过对文献的显性内容的特征的系统分析,得到与之相关的潜在内容的特征的推论。(cf.Mertons 显功能vs.latent function),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的类型 量性内容分析:结果常用频资或百分比列表呈现。因此,内容分析有助于使用正式假设,使用科学方法抽样,以统计方法汇集数据和进行分析。量性分析是内容分析的主流,优点是科学化、精确化、客观中立、具有信度;缺点是太重视文字符号出现的频率数字,无法了解符号暗示字面之外的含义,效度较差。质性内
13、容分析:质性分析技术影响力比量性影响力弱,优点是可了解文件背后的背景、动机和目的,探讨深层意义,真实性和效度较强;缺点是不严密、不精确、主观涉入研究情境,信度较弱。权变关系分析(Contingencies analysis):采用量性内容分析手段计算文件资料,采用质性内容分析手段产生推论,使内容分析更加客观和科学。,内容分析法,文献研究法:提出课题或假设、研究设计、搜集文献、整理文献及文献综述。内容分析法与文献分析法的异同共同之处:有共同的分析对象总体,都以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记录保存下来的资料内容作为分析的对象,都不与文献中记载的人与事直接接触,因此,又称为非接触性研究方法。主要差
14、别:内容分析法是将非定量文献材料转化为定量的数据,再对文献内容做出量性分析和做出关于事实的判断和推论。对组成文献的因素与结构的分析更为细致和程序化。,内容分析法,抽样一是界定总体,二是在总体中抽取代表性样本。必须注意总体的完整性和特殊性。抽样方法主要有来源抽样、日期抽样和单元抽样。按日期抽样时,必须注意资料的周期性特征,以免造成样本代表性的失真;单元抽样即确定抽取资料的单元,可能是一份、一段、一篇或一页。,内容分析法,设计分析维度及体系分析维度及体系也称分析类目表,是根据研究的需要,预先设计的并将资料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和标准,也是进行内容分析的工具。由类目和分析单元两个部分组成。流程:1.确定
15、研究目标和分析对象 2.根据研究目标制定内容分类的标准 3.依据分类标准,列出相应的类目 4.确定分析单位,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一种参与干预性的研究方法,是实践者为提高新的行动的效果而对其进行的系统性研究。例:黑龙江村民选举等活动中的辅导典型的行动研究:用于教育、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的分离已经成为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个重大危机(cf.Marx:最重要的不是认识世界,而是改造世界),而行动研究法以提高行动质量为目标,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的提出与美国社会独特的“实用主义”的思想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1942年前后,德国心理学家勒温(Lewi
16、n)在其研究中首次使用“行动研究”一词,当时主要是用来表示专家与实际工作者针对实际问题而进行的合作研究。契恩(Chein)、库克(Cook)和哈丁(Harding)等人也发表文章肯定了行动研究对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价值。不过,他们认为当实际工作者参与研究时,研究结果就变得不那么具有精确性了。,行动研究法,对行动研究的看法:1.柯立尔(Collier):行动研究者就是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实践中问题的实际工作者。强调用测量、统计等科学的方法来验证假设。行动研究是一种小规模的实验研究。2.行动研究关心的不仅仅是统计数据,还重视教师和学生的日记、磁带、照片等材料。课程的编制和研究在本质上只是一个实践问题
17、,而不是理论问题;理论的正确性并不依赖于“科学”的测试,而在于是否从实践中产生。3.行动研究即行动者对自己的实践进行批判性思考,以“理论的批判”、“意识的启蒙”来引起和改进行动。行动研究是追求自由、自主和解放的。(不是从外力的压迫下,而是从蒙昧中将自己解放出来),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的特征麦克尔南(McKernan)对不同的行动研究进行了总结,归纳出16条特征:增进人的理解;参与性;关注案例和事件;不人为地控制变量;问题、目标与方法在探究的过程中可能发生转移;评价与反思性;方法上的折中求变;科学性;分享与利用;以对话或交流为基础;批判性;关怀解放等等。这些特征有较大的重复性和随意性。实际上,
18、主要特征只有四条,即实践、合作、反思和系统。,行动研究法,1、实践research for action research on actionresearch in action,行动研究法,合作行动研究的基本精神在倡导研究者与行动者的合作。但这只是理想状态,在实际的行动研究中,出现了合作的异化。例如小学教师虽然受“教师成为研究者”的鼓励,往往只是“被”吸收到研究中,只是“被”允诺拥有亲自操作研究的资格。后来的行动研究越来越重视行动者主动“加入”、“参与”研究,但教师“加入”、“参与”研究之后,会导致教师对“介入”的失望和尴尬。校外研究者原本出于改进中小学实践的善意,甘愿付出,为中小学教师提供
19、教育理念以及教育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指导”、“辅导”。但实际的后果亦常常出人意料,研究者的善意“指导”、倾心“辅导”容易对中小学教师构成某种知识霸权或话语霸权之类的压抑,研究者善意地“介入”,必然会招致某种来自教师排斥的尴尬。真正的合作有可能在冲突中实现。,行动研究法,3、反思自我反思:对自己的行动以及对他人的行动不断地做出某种解释。传统的实证主义并不缺乏自我反思。其问题只在于它总是以部分人比如专家的自我反思代替他人的自我反思。行动研究面临的任务是把“自我反思”的权利还给教师以及其他所有的实践者,使“反思性实践者”或“教师成为研究者”成为所有教育中人的基本生存方式。,行动研究法,4、系统必须使用某种“科学的方法”而不使自己沦落为“随意性问题解决”。1963年博格在教育研究导论一书中以列表的方式提出了10条“正规的教育研究、行动研究与随意性问题解决法的差别”。“正规的研究”是指“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做行动研究需要做必要的文献阅读、确定问题之后形成某种假设、使用一些简单的统计分析等等。斯腾豪斯认为研究可以简单地表述为公开而系统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