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儿童少常见病防治 ppt课件.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735694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83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儿童少常见病防治 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第八章儿童少常见病防治 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八章儿童少常见病防治 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八章儿童少常见病防治 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八章儿童少常见病防治 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章儿童少常见病防治 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儿童少常见病防治 ppt课件.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 儿童少年常见病防治,Disea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教学目的:,掌握视力不良及近视发生原因、影响因素、预防措施。掌握龋齿发生情况、致病因素、预防。,2,第一节 视力不良和近视,3,Low vision and Myopia,一、视力不良,视力不良(low vision)又称视力低下,是指采用远视力表(对数视力表),站在5m远处检查时,裸眼视力低于5.0。视力不良包括远视、近视和其他眼病(如散光和其他屈光不正、弱视等)。,4,第一节 视力不良和近视视力不良,在学生视力不良中,近视占绝大多数,不同年龄学

2、生近视占视力不良的比例为:小学生为50%60(其余多为生理性远视),中学生为70%90%,大学生达90%以上。因此,预防近视是防治视力不良、保护学生视力的核心。但是,近视不能仅凭上述视力检查而必须通过眼科的散瞳验光才能确诊。,视力不良(尤其近视)是损害儿童少年视力的最常见眼病。以往对其危害的认识主要停留在其即刻影响(如损害身心健康,学习和工作能力)上;目前则愈益关注由高度近视造成的各种深远危害,如玻璃体浑浊,视网膜脱离,弱视,白内障,青光眼,甚至致盲。据统计,由近视导致的眼盲仅次于白内障,居第二位。,WHO(2008)颁布的视力2020年行动明确将屈光不正性视力不良列为2020年全球应基本消除

3、的几类可避免的致盲性眼病的行动目标之一。视力不良位居我国政府确定的六大学生常见病之首;做好学生视力保护,减少近视的发生和加重,是儿少/学校卫生的最重要工作任务之一。,二、近视,(一)概述 1定义 近视(myopia),指眼睛辨认远方(5m以上)目标的视觉能力低于正常。此时从远处来的平行光线经过眼屈光系统,在视网膜前提前聚焦成像,故看不清该物体的形象。更严格的近视定义是:在不使用调节功能状态下,远处来的平行光线在视网膜感光层前方聚焦。”,8,第一节 视力不良和近视近视的概述,(1)根据近视屈光度分类,分为:低、中、高度近视。低度近视(-0.25D-3.00D)中度近视(-3.25D-6.00D)

4、高度近视(-6.25D-9.00D)(2)根据有无调节因素参与,分为假性、真性、半真性近视。(3)根据屈光要素改变分类,分为轴性近视和屈光性近视。,9,2.分类,第一节 视力不良和近视近视的概述,根据世界各国近视患病率的高低,分为四大类区:,10,3.近视的患病率,第一节 视力不良和近视近视的概述,表8-1 不同地区近视患病率及人群特点,我国青少年近视患病率已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发病年龄也明显提早。我国青少年近视患病率的特点为:近视患病率随着年龄和学龄而上升,学龄的影响比年龄更为重要;近视程度在青春期(自小学高年级至高中)进站加速,11,第一节 视力不良和近视近视的概述,近年来近视发生年龄

5、有明显提前趋势城市高于乡村,女生高于男生,汉族高于少数民族,12,第一节 视力不良和近视近视的概述,三、近视的发生、发展和影响因素,1.眼睛的发育特点:眼睛的发育随年龄增长而逐步完善。就近视的发生而言,眼轴长度、角膜屈光力、晶状体屈光力是三个重要的、决定一个眼球是否近视及其严重程度的屈光参数。,(二)近视的发生,眼轴长度对儿童少年的视力变化和近视形成起着关键作用。近视眼最突出的形态变化是玻璃体腔增长,巩膜变薄(尤其巩膜后极部可出现主动、过度的延伸),最终导致眼轴延长,发生轴性近视。,14,第一节 视力不良和近视近视的发生,表8-2 不同年龄儿童少年眼球前后轴的长度变化,15,婴幼儿眼轴未充分发

6、育,表现为生理性远视;出生到3岁是眼快速发育阶段。随着发育进程,眼轴逐渐变长,晶状体和角膜的弯曲度逐渐变平,使眼睛逐渐发展为正视;这就是所谓的“正视化”进程。,第一节 视力不良和近视近视的发生,1.眼睛的发育特点,少数儿童眼轴长度增长少,故一直呈远视状态;一部分儿童因学习过程中不注意用眼卫生,眼长期处于调节紧张状态,导致近视发生。因此,幼儿园与低年级小学生的视力低下多属远视;其后逐步转变成正视;以后随年级上升而近视率逐渐增加。,16,第一节 视力不良和近视近视的发生,2.近视的形成机制 近视的发生,受晶状体调节能力下降的影响很大,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年龄越小,晶状体及囊膜弹性越大,近点距离(

7、使用最大调节时,能看清眼前最近一点字体时的眼物距离)越近,眼调节能力越强。随年龄增长,晶状体弹性逐渐减弱,调节能力逐步减退,近点距离增大,同时调节能力减低。,17,第一节 视力不良和近视近视的发生,近视的发生机制可分为功能性改变和器质性改变。功能性改变 过近距离读写习惯、学习时间过长、光照不良等因素,可使眼常处于调节紧张状态,形成近视。此时为调节紧张性近视,属功能性改变。器质性改变 调节紧张性近视未及时缓解,可引起眼球充血、眼压增高,使眼球壁的弹性下降,眼轴变长,形成轴性近视,属器质性改变。儿童少年持续较长时间视近,调节紧张性近视与轴性近视并存。,18,2.近视的发生,第一节 视力不良和近视近

8、视的发生,(三)近视的病因,1遗传因素 单纯性近视(中、低度近视)与遗传和环境都有关系,既受环境因素影响明显,又具一定遗传易感性。一般来说,单纯性近视多属于多基因遗传病。高度近视与遗传关系更密切较晚年代学生近视的遗传度较低,提示单纯性近视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19,第一节 视力不良和近视近视的病因,2.环境因素 近距离工作被认为是近视的原因。国内外研究发现,在视近工作中学习的年限、读写时间、看书姿势、视近工作环境、光照明条件等因素对近视发生有明显影响。动物实验结果也证实环境因素可以导致后天获得性近视的发生。,20,(三)近视的病因,第一节 视力不良和近视近视的病因,3.体质和健康 儿童少年的体

9、质和健康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近视的形成和发展。体质弱、健康状况不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容易发生近视,青春期突增阶段是近视程度加重的关键期,21,(三)近视的病因,第一节 视力不良和近视近视的病因,4.营养 营养与近视的直接关系目前有一定的争议:儿童少年营养不足可引起近视,如维生素缺乏、食物中蛋白质缺乏。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中蛋、奶、肉类食物增多,蛋白质中动物蛋白质摄入增加,同时维生素的摄入也增加,但近视患病率却有增无减。,22,(三)近视的病因,第一节 视力不良和近视近视的病因,四、近视的预防与矫治,1.近视多数由后天环境因素造成,可预防,应采取以下综合措施:(1)

10、将预防近视作为学校卫生工作重点每年2次定期检查视力;加强“防近”健康教育;减轻学生负担;严格保障体育课、课间操、课外锻炼时间和质量;改善教学设施;课本的纸张要求和印刷应规范,23,第一节 视力不良和近视近视的预防,(2)培养良好读写习惯读写姿势正确,做到“一尺一寸一拳头”;读写1小时左右休息10分钟,眼睛充分休息;不在光线过强、过弱时读写;不躺床上看书,不在开动的车上看书,(3)创造良好生活环境帮助孩子合理安排生活制度,督促他们到户外活动或做眼保健操;不给孩子增加课外读写负担;改善照明条件;注意饮食营养,睡眠充足;正确放置电视机,距离应为电视屏幕对角线的5倍,高度以电视屏幕稍低于双眼水平视线为

11、宜;晚上看电视宜有较暗室内灯光陪衬(4)认真做好眼保健操(5)加强围生期保健,减少早产儿、低体重儿的发生。,2近视的矫治(1)发现儿童少年有视力不良迹象时,应尽快去医院眼科检查,充分散瞳以确定视力低下性质,不要匆忙去眼镜店配镜,避免近视过早固化。(2)合理配镜(3)角膜塑形镜(4)抗胆碱类药物,使用阿托品制剂眼药水(5)云雾法(6)手术治疗,26,第一节 视力不良和近视近视的预防,第二节 龋 病,Dental caries,27,龋齿Dental caries,龋齿(caries,dental caries)是牙齿在身体内外环境因素作用下,硬组织脱矿,有机质溶解,牙组织进行性破坏,导致牙齿缺损

12、的儿童少年常见病。,28,第二节 龋病,患牙不能自愈,只能靠牙科充填治疗。患龋齿后不仅因牙痛而影响食欲,干扰咀嚼、消化和吸收,导致营养缺乏,且伴随龋病发展,可引发牙髓炎、颜面蜂窝织炎、根周脓肿、牙槽溢脓等严重口腔疾病。,龋齿作为慢性感染灶,还可通过变态反应引发风湿性关节炎、心内膜炎、肾炎等全身性疾病,严重危害健康。龋齿和牙周病、错合畸形被WHO列为世界范围重点防治的三大口腔疾病,也是我国政府规定的六大学生常见病之一。,乳牙龋病和年轻恒牙龋病我国儿童少年中有相当部分龋齿未得到治疗。及时矫治龋齿将成为我国学校口腔防治工作的重点。无论龋患率或龋均,乳牙龋都明显高于恒牙龋。因此,防龋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幼

13、儿园儿童和小学生人群上。乳龋发展较快,应适当提高检查密度,及时矫治;恒龋发展相对慢,早期充填可取得较好疗效。,31,第二节 龋病流行特点,好发牙和好发部位:乳龋的好发牙是第l乳磨牙和第2乳磨牙,以第2乳磨牙为多见;恒龋的好发牙是第1恒磨牙和2恒磨牙,尤其第1恒磨牙多见。乳、恒龋的好发部位都以咬合面为主;乳磨牙、恒磨牙的咬合面和近中面。因此,向儿童少年宣传刷牙的正确方法时,应强调重点刷磨牙及其咬合面。,32,第二节 龋病流行特点,二、致病因素,“四联因素论”指出:影响龋齿发生发展的四个因素缺一不可,共同作用时发生龋病。,33,第二节 龋病致病因素,1.细菌 细菌是龋齿发生的必不可缺因素。牙菌斑是

14、细菌在牙面上代谢和致病的生态环境;细菌在牙菌斑深处产酸,酸逐渐腐蚀牙齿,使牙齿脱钙、软化,造成组织缺损而形成龋洞。致龋菌是变形链球菌,放线菌菌株,乳酸杆菌。,34,第二节 龋病致病因素,2.食物 食物中的糖类是细菌进行代谢和形成牙菌斑的物质基础,它在龋齿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动物实验证实,食糖量与老鼠龋齿发生有密切关系。流行病学调查证实,蔗糖消耗量和龋齿患病率间存在高度的正相关。碳水化合物(尤其蔗糖)是主要的致龋食物,要限制精制糖摄入,尤其不宜多吃粘稠甜食和粘点心。,35,第二节 龋病致病因素,3.宿主 机体抗龋能力指全身和牙齿本身的抗龋能力,包括牙齿对龋病的抵抗力或敏感性。营养状况好,抗龋能

15、力增强;全身性内分泌功能改变会影响牙齿的抗龋能力。影响宿主抗龋力的因素有:牙齿的形态结构、排列组成,如牙齿的点、隙、裂、沟处易患龋;牙齿排列不整齐,拥挤重叠,唾液,营养状况,全身性内分泌功能改变,36,第二节 龋病致病因素,4.时间 是龋病发生的必要因素,时间的作用分为两种:1)龋病的发生是一个缓慢的逐步发展过程,平均需18个月。2)敏感期(窗口期)214岁既是乳牙,也是恒牙的患龋敏感期。学校口腔预防保健及科学管理可依据上述特点进行安排。,37,第二节 龋病致病因素,三、龋齿的预防措施,应针对龋病发生的四联因素,采取以下综合措施:(1)定期检查,早期诊断(2)控制牙菌斑(机械法、化学法、免疫法)(3)讲究饮食卫生,增强宿主抗龋力(氟化物防龋、窝沟封闭法)(4)健全学校口腔疾病防治网,38,第二节 龋病预防措施,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