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宾语前置.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740032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9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宾语前置.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文言文宾语前置.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文言文宾语前置.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文言文宾语前置.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文言文宾语前置.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宾语前置.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宾语前置.ppt(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宾语前置,现代汉语一般都把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古汉语中,有时宾语可以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前,构成特殊的提宾句式。,什么是宾语前置句?,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二、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前置三、以“之”或“是”为标志将宾语前置四、介词宾语前置五、其它,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文言文否定句中,宾语如果是代词时,这个代词宾语一般要放在谓语动词之前,构成宾语前置。,格式:主+否定词(不、未、无、莫、毋、非、弗)+宾(余、吾、尔、自、之、是)+动如:,(1)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诗经.魏风.硕鼠)(2)不吾知也。(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3)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

2、十五年)(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5)臣未之闻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6)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乃今将图南。(逍遥游)(7)不患人之不己知也,患不知人也。(论语)(8)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论积贮疏)(9)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10)恐年岁之不吾与。(离骚)(11)秦人不暇自哀。(啊房宫赋),(12)毋吾以也。(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3)不吾知也。(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二、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前置,这些句子的共同特点是,都是疑问句,且都有疑问代词何、安、谁、孰、胡、奚、曷、恶、乌、焉等。这时充当宾语的疑问代词就须

3、置于谓语动词之前。,Eg:,(1)问:“何以战?”曹刿论战(2)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3)何由知吾可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4)之二虫者又何知?(逍遥游)(5)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6)何以知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7)大王来何操?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8)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9)复驾言兮焉求?(归去来兮辞)(10)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11)吾实为之,其又何忧?(祭十二郎文)(12)洞庭君安在哉?(柳毅传书)(13)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14)而今安在哉(赤壁赋)(15)而又何羡乎(赤壁赋)(16)何为其然也(赤壁赋),三、以“之

4、”或“是”为标志将宾语前置 用“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是”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eg:,(1)唯奕秋之为听。(孟子.奕秋)(2)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3)晋何厌之有?(左传.烛之武退秦师)(4)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6)是何可否之谓乎?(柳毅传书)(7)何陋之有(陋室铭)上述例句中“之”为助词,没有实在意义,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无须翻译。,再看:(1)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左传.宣公十五年)(2)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惠之至也。(左传?僖公十五年)(3)无乃尔是

5、过与?(季氏将伐颛臾)(4)唯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5)孜孜乎唯进修是急。(问说)(6)唯余马首是瞻。(冯婉贞(7)惟利是图(8)为你是问(9)孤臣唯命是听。(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上述例句中“是”为助词,没有实在意义,放在宾语后面,把宾语提至谓语动词之前,作宾语前置的标志,典型的格式是“唯是”,译为“只”即可。类似的还有现代汉语中常出现的“唯才是举”、“唯利是图”、“唯命是从”、“唯你是问”等。,四、介词宾语前置,现代汉语中,介词后跟宾语组成介宾结构修饰谓语动词,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却常常置于介词之前,构成宾语前置句式。,(1)臆!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2)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

6、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3)何以言之?(4)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5)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坐.在文言文中,常见介词有“于、以、为、与、从、自、向”等。,除上述四种常见情形外,宾语前置还有一些不常见的情形。,1、“孰与”、“与孰”的宾语前置句式,翻译为“与相比,更”。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里的“吾孰与徐公美”与“吾与徐公孰美”,前句中“孰”为疑问代词,在句中前置,“孰与”即“与孰”;后句中“与孰”由“孰与”演变而来,意义与“孰与”相同,都表比较,这是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的一种特殊固定句式。,2、“相”字解释为“动作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你、他(她)”,这时“相”用在动词谓语之前。如: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你)(孔雀东南飞)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她)(孔雀东南飞)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我)(回乡偶书),3、“见”解释为“动作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这时“见”字也常常放在动词谓语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如:府吏见丁宁(我)(孔雀东南飞)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我)(陈情表)望见恕(我)此外,现在常用的“诚请见教”“望见谅”“请勿见笑”,都属此类用法。“见”可译为“我”,即“诚挚地请求教导我”“希望原谅我”“请不要讥笑我”。,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