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理论专题研究企业的本质.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741108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PPT 页数:113 大小:278.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企业理论专题研究企业的本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现代企业理论专题研究企业的本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现代企业理论专题研究企业的本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现代企业理论专题研究企业的本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现代企业理论专题研究企业的本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企业理论专题研究企业的本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企业理论专题研究企业的本质.PPT(1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现代企业理论专题研究之一企业的本质,2,学习企业理论的意义,观察经济现象新视角摸索经济活动新途径分析经济问题新方法提炼经济本质新依据,3,安排,授课内容企业的经济学解释企业理论企业理论中的交易费用理论和代理理论详述企业,企业制度及其主要类别和核心观点重点现代企业理论代理理论企业制度参考书目比较企业制度,陈传明,北京:人民出版社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张维迎,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张维迎,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企业的经济性质,路易斯普特曼,兰德尔克罗茨纳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所有权、控制与企业,哈罗德德姆赛茨著,经济科学出版社,199

2、9,4,第一部分企业的经济学解释企业理论,一.传统的企业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二.挑战者新兴的企业理论,5,一.传统的企业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在现代企业理论的观点看来,新古典经济学没有企业理论。主要研究价格在平衡市场供求、追求和实现市场平衡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服务于这一目的,以进入市场的企业和消费者作为最小分析单元,不研究企业内部,被称为“企业黑箱理论”。新古典经济学中的厂商理论将企业当作一个生产函数,假定其有一个人格化的目标函数利润最大化。并且假定资本雇佣劳动。,6,企业理论的批评性回顾,“很久以来,经济理论忍受着无力明确阐释它的假定的痛苦。经济学家在建立一个理论的时候,通常也忽视了去检验其

3、理论所赖以建立的基础。”科斯,1937,7,其中一个重要的假设即是资本对劳动的雇佣,在新古典经济学中,企业充其量被看作一个生产函数,而资本和劳动不过是生产要素而已。作为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都是对称的,各自的报酬取决于各自对生产的贡献。在均衡情况下,工资劳动边际生产率,利润(利息)资本边际生产率。然而新古典经济学家没有任何理论说明为什么劳动不能反过来雇佣资本。使用新古典框架可以证明,从长远来看,劳动雇佣资本体制与资本雇佣劳动体制具有同等效率。(雅罗斯拉夫文尼克),8,批评,对无人性市场的强调并非没有代价所有权结构的解释团队生产理论,9,二.新兴的企业理论,企业理论是过去20年里主流经济学中发展最

4、为迅速、最富有成果的领域之一。,现代企业理论家的基本哲学现代企业理论的主要研究领域现代企业理论的三个分支最新的理论企业核心能力,10,1.现代企业理论家的基本哲学,“存在的即是有道理的。”由此,企业理论家开始探讨观测到的有关企业各种制度安排的经济原因(rationale),而这些制度安排在过去被当成基本假设不予深究。,11,如果新古典经济学把企业看作一种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技术关系,现代企业理论则将其看作人与人之间的交易关系。企业行为是企业所有成员及企业与企业之间博弈的结果。企业成员的目标函数都是在约束条件下的个人效用最大化。新古典经济学的利润最大化假设应从对个人效用最大化的分析中导出,而非事前假

5、定。,12,2.现代企业理论的主要研究领域,为什么存在企业?企业的本质是什么?企业与市场的边界如何确定?什么是企业所有权(ownership)?或委托权(principalship,定义为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最优安排?谁应该是代理人(agent)?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契约如何安排?委托人如何监督和控制代理人?,13,3.现代企业理论的三个分支,企业的契约理论企业的企业家理论企业的管理者理论,14,企业的契约理论,发展历程1937,科斯(Coase)1972,阿尔钦,德姆赛茨(Alchian,Demsetz)1975、1980,威廉姆森(Williamson)1978,克莱因等(Klein e

6、t al)1976、1979,詹森,麦克林(Jensen,Meckling)1977,罗斯(Ross)1983,张五常(Cheung)1986,格罗斯曼,哈特(Grossman,Hart)1989,霍姆斯特姆,泰若勒(Holmstrom,Tirole)1990,哈特,莫尔(Hart,Moore)最新的模型:1994,杨小凯和黄有光(Yang,Ng),15,企业的契约理论的共旨,认为企业乃一系列合约的联结(nexus of contracts)(文字的和口头的,明确的和隐含的),使用契约的方法考察有关企业的问题,揭示企业的秘密,其成功和局限皆源于此。是企业理论中发展最快、创新最多、影响最大的一支

7、,因而成为企业理论的主流,,16,两大分支,交易费用理论,代理理论,间接定价理论,资产专用性理论,团队生产、代理成本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契约理论,17,交易费用经济学:着重考察企业的外部关系,从交易费用的比较中说明企业和市场的关系和选择代理理论:着眼于企业的内部结构,集中分析企业内部不同成员(监督者和被监督者、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激励和风险分配问题。,18,交易费用理论,19,间接定价理论,代表人物:科斯,张五常,理查德森,杨小凯,黄有光理论要旨:企业的功能在于节省市场中的直接定价成本(市场交易费用),20,科斯,第一个按照市场价格机制下交易费用的方法研究企业存在合理性的人。市场和企业是资源配置

8、的两种相互可替代手段。不同点在于:市场上,人们通过谈判交换相互发生关系,价格是揭示服务提供者或产品需求者所面对机会的信号,资源配置由非人格化的价格来调节;企业内,中央协调者(权威)管理资源的配置。企业的本质是计划和雇佣关系中的权力;市场的本质是没有这种权力,没有通过独立的合同订立活动进行的治理。两者之间的选择依赖于市场定价的成本与企业内官僚组织的成本之间的平衡关系。企业之所以出现,是由于权威关系能大量减少需分散定价的交易数目,即按合约对投入物行使有限使用权的企业家或代理人可以不顾每项具体活动的价格而生产。企业规模的决定因素包括:收益递减;要素浪费;供应价格上涨“重新谈判成本”和所谓“价格发现过

9、程”成本可以通过达成一个持久关系框架得到节约,在此框架下权威有权重新分配任务并“随机应变”。,21,企业实行计划协调。当企业主协调者的权力对价格机制的取代比有关各方通过谈判达成一系列交换更经济时,交易将发生在企业内而非市场上。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协调者的精力肯定是收益递减的。然而由于没有一个多重层级结构理论,其分析并不完全。必须假定存在代理成本或某种类型的控制权损失才能完成这一推理。“权威”是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然而科斯未能对与委托制相关的“权威”和与市场营销功能相关的“指挥”这两者进行区分。类似于新古典经济学,科斯未能阐明为什么企业的权威总是由资本家而非工人掌握。资本与劳动的关系仍然是对称的

10、。,科斯的局限,22,张五常,企业与市场的不同只是一个程度的问题,是契约安排的两种不同形式。企业出现的条件:一,私有要素的所有者按合约将要素使用权转让给代理者以获取收入;二,要素所有者遵守外来的某些指挥,而不再靠频频计较他也参与其间的多种活动的市场价格来决定自己的行为。企业并非为取代“市场”而设立,而仅仅是用要素市场取代产品市场,或者说是“一种合约取代另一种合约”。市场的交易对象是产品或商品;企业交易的对象则是生产要素。估价某产品或获取其有关信息需支付较大成本,而信息量较大;对某些投入品替代物进行估价的定价方式的成本较小,但获取的信息相对不足。因此两种合约安排的选择取决于对替代物定价所节约的交

11、易费用是否能够弥补由相应的信息不足而造成的损失。这意味着企业能消除机会主义的论点不是决定性的,因为企业可能把机会主义从商品市场带到要素市场上来。然而张断言当定价成本为零时将不会发生偷懒行为,忽略了对要素交易的合约(如劳动合约和资本合约)进行考察。,23,理查德森,曾经的观点:企业是市场关系海洋中有计划协调的岛屿,其特征是:明晰的主权单位在市场上竞争的进行买卖。我们面对的是一个连续的交易形态,从有组织的商品市场上的交易(双方均不接受其未来行为上的任何义务,没有任何长期联合,只有孤立的买卖行为)开始;穿过中间领域这里存在着传统关系和商誉;最后到达复杂和相互关联的集团和联盟(合作是彻底和正式的)。现

12、在的观点:企业不是岛屿,而是以合作和隶属的形式相互联系在一起的。有计划的协调并未在企业的边界上停滞不前,而是通过企业间合作继续进行。,24,杨小凯,黄有光,基于科斯和张五常的原旨,借助消费者生产者、专业化经济和交易成本三方面因素,建立了一个关于企业一般均衡的契约模式,将企业所有权的内部结构与定价成本相联系,同时把企业的均衡组织形式与交易效率相联系。选择不存在于企业和市场之间,而存在于自给经济、市场和企业三者之间。企业作为促进劳动分工的一种形式,也许使交易费用高于自给经济,但只要劳动分工经济效益的增加超过交易费用的增加,企业就会出现。不同的所有权结构导致不同的交易效率。非对称的剩余索取权结构能够

13、用以改进交易的效率,并且通过排除直接定价和贸易中交易效率最低的活动,促进劳动的分工。管理者剩余索取权结构出现的原因,是用于提供管理服务的劳动的交易效率远远低于用于生产最终产品的劳动的交易效率。在后一场合,管理服务仅是一种中间投入。因为度量从事难以捉摸的管理活动所付出的努力及其产出水平要花费极高的成本。管理者对剩余的索取权体现了管理服务的间接价格。,25,科斯vs杨、黄,科斯:交易费用的增加将缩小市场的范围而加大企业规模杨、黄:如果经济个体之间的交易效率存在差异,交易费用的增加将同时减少市场交易和企业形态的交易。可以认为,在微观层次上市场和企业可以相互替代,在宏观层次上二者则是互补关系。从历史的

14、观点:市场交易和企业式交易一直在同步扩张。,26,管理者其所以取得剩余索取权,是由于管理劳动或管理服务难于由市场直接定价。,27,资产专用性理论,代表人物:威廉姆森,克莱因,泰若勒,格罗斯曼,哈特,莫尔,瑞奥登,道,Paul Milgrom,John Roberts,George Akerlof,金德博格理论要旨:将企业看成是连续生产过程之间不完全合约所导致的纵向一体化实体,认为企业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当合约不可能完全时,纵向一体化能够消除或至少减少资产专用性所产生的机会主义问题。,28,威廉姆森,克莱因,企业是用以节约交易费用的一种交易模式,与科斯理论相同,然而更关心企业是应该“买”进还是“

15、制造”一种特殊的投入,或企业应该有多大把资产专用性及其相关的机会主义作为决定交易费用的主要因素思路:若交易中包含一种关系的专用性投资,则事先的竞争将被事后的垄断或买方独家垄断所取代,从而导致将专用性资产的准租金攫为已有的机会主义行为,使合约双方相关的专用性投资不能达到最优,并使合约的谈判和执行变得更加困难,从而造成现货市场的高成本。因此,纵向一体化可以替代现货市场,因为在该组织内,机会主义要受到权威的督查。威廉姆森:早期强调在现货市场和纵向一体化之间的选择;晚期及克莱因用长期合约代替纵向一体化,因为即使在一个纵向一体化企业内部,交易费用也并非无足轻重。若由于内部生产的不经济造成纵向一体化的不经

16、济,协调独立交易者之间的交易活动的长期合约安排将会出现,以节约交易费用。,29,有效率的治理,三边治理(新古典合同),双边治理,(关系合同),一体化治理,30,交易的分布,按照各方拥有自主地位的程度排列:离散交易,混合交易,高度集中的层级交易三种可能:偏态;正态;均匀,31,与张五常类似之处,当企业选择自己制造而不是从现货市场上购买一种投入,它必须购买生产要素(劳动及成本),此处与张五常的用要素市场代替商品市场相同。纵向一体化可能将机会主义从市场带入企业,对市场和纵向一体化的选择实际上是在市场机会主义和企业机会主义之间的选择。,32,威廉姆森,对于企业的边界,认为一个“超大型企业”难以做到以前

17、每一个独立企业能做到的事,原因在于,不能假定部门的实际自主权和公司总部的干预权同时存在,从而破坏对部门经理的“高能激励”合同,稀释合同力量,降低管理专注和精力。人力资产对企业的专用性不如实物资产强。投资于专用人力资产的风险可以通过雇佣合同中的防范条款缓解。激励问题与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问题同样重要。工人可以通过提出辞职来威胁企业,尽管这种威胁的效力随着技能中专用性部分的增大而减弱;也可以通过“敷衍了事”来套牢雇主,要求加薪。为把工人利益与企业联系在一起并减少讨价还价,企业安排内部升迁的机会,这就减少了监督需要此种监督除了直接成本,还以伤害工人感情的方式导致了间接成本。,33,威廉姆森的局限性,尽

18、管其强调资本家和工人之间以等级结构为基础的权威关系,也强调“特异性”是比“不可分性”更关键的因素,前者在逐渐掌握企业生产特殊技能的工人与可能拒绝重订工作合约的雇主之间造成一种双边的垄断;然而其卓有成效的实证分析在现代文献看来几乎从未涉及为什么是资本雇佣劳动而不是劳动雇佣资本的问题。在等级组织被证明为合理之前,资本家是雇佣者的地位就已经被确立了。更关心为什么雇佣关系会以等级制为特征,而不关心为什么资本家成为雇佣者。然而,等级组织与劳动雇佣资本并不一定就矛盾。,34,专用性资产的可剥削性准租金:一个例子克莱因,克莱佛德,阿尔钦,出版商B从印刷机所有者A以5500元/天合同费率租用印刷机。若将其搬到

19、别处,则当期残值1000元。经营成本1500元由A支付,他为B进行印刷。出版商C愿出至多3500元/天的租金。印刷机的当期准租金:5500100015003000元B相对于C支付的准租金:550035002000元若B将出价从5500元降至3500元,仍然可以获得A的服务,则B从A剥削了2000元准租金。日租金5500元与在次佳用途上的收入3500元之间的差额2000元准租金3000元,因此是潜在可被剥削的。一种可能:B撕毁合同,宣布不会支付超过4000元/天的租金,则事前相信了B的承诺的A(天真的)受到损失。另一种可能:拥有谈判力量的A突然宣布索取一个高于5500元的租金,令B措手不及,从而

20、分享可预测的B的利润增长份额。避免被“锁住”,35,合同解决办法,作为一体化的替代,长期合同可以采用两种形式:显性合同,由政府或其他某些外部机构提供法律强制力的明确订立隐性合同,由市场机制实施,若机会主义发生,则未来的业务将被终止,36,合同的市场实施机制,一种是通过向潜在的欺诈者提供一个未来“升水”(premium),即一个足以超过平均变动成本的价格,以保证一个超过潜在欺诈收益的准租金流。该升水流的现值应大于潜在欺诈者通过欺诈和被终止业务关系所能实现的财富增加。这样的长期合同将消除后者的机会主义行为。例如将企业初始支出形成的“信誉”或“品牌”资本的一个正常收益率作为升水。可剥削性专用准租金越

21、大(机会主义的潜在短期收益也越大),防止违约所需支付的升水越大,该隐性合同安排的成本越高。显性和隐性合同的成本与可剥削性准租金的大小正相关。可剥削性专用准租金越小,交易者越有可能依赖合同关系而非共同所有权的一体化。,37,格罗斯曼哈特莫尔,发展了一个所有权结构的模型当明晰所有的特殊权力的成本过高而使合约不能完备时,所有权即具有重要意义。区分了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同时将所有权与剩余权利的购买等同起来。当两个参与者进入一种交易关系,财产被用来创造收入,而要在合约中列示所有关于财产的特殊权利又费用颇高时,最合适的做法也许是其中一方将所有的剩余权利都购买过去。剩余权利对购买方是一种收益,对出让方却

22、是一种损失,从而不可避免的造成激励机制的扭曲。因此,一种有效率的剩余权利的配置必须是购买者激励上所获得的收益必须能够充分弥补售出者激励上的损失,投资行动最重要的一方似乎更应取得对剩余权利的所有权。,38,他们的模型超越之处,之前讨论交易费用的文献强调不完全合约会导致一种非一体化关系即市场交易,从而产生一种劣于完全合约下的交易效果。即暗示着一体化能够产生只有在完全合约下才能有的交易效果。在他们的理论,有意义的比较不应存在于非一体化交易和一体化交易之间,而应存在于两种一体化交易之间。问题不仅是一体化是否应出现,更重要的是谁将一体化谁。剩余权利的转让造成了其中一方的损失,因此尽管一体化能够改变机会主

23、义者的动机和扭曲的行为,但并不能消除这些激励问题。最优的一体化应该能够将控制权让渡给这样的实体投资决策相对于其他方更为重要。而在投资决策同样重要的场合,非一体化也许更为有效。,39,他们的不足,混淆了企业所有权与财产所有权,而将企业定义成企业自己所有的财产构成。事实上,契约理论的主要进步就是指出企业是一组合约的联结,而非物质资产的简单聚集。财产所有权不能代表企业的所有权。用财产的剩余权利而非剩余索取权来定义企业所有权,然而无法解释剩余权利是如何与剩余索取权相联系的。他们的定义导致将重点放在对财产的支配而非对“行为”的支配上,放在“企业1”和“企业2”之间的关系而非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上。然而对企

24、业理论而言,更基本的是企业内不同成员之间的横向关系而非企业之间的纵向关系。,40,其他一些理论,阿根亚,博尔腾:在交易费用和合约不完全性基础上发展出一种资本结构的理论,非常接近资本雇佣劳动的模型。一个缺乏起家资本的企业家和一个富有的投资者之间不完全长期合约被模拟为纵向一体化,双方的目标存在潜在的冲突。将随机状态控制视为一种举债筹资条件下的控制权配置。费茨罗,穆勒:“非流动性”是企业内部结构的主要决定因素。决定成员流动性的因素是现有职业与新职业之间的收入差异,以及变换职业的净交易费用。非流动性成员希望对流动性成员的职责有一个更明确的说明以便于监督。因此可以用资本的非流动性来解释管理监督的权力归于

25、资本家。,41,瑞奥登,第一个明确论述受损于信息问题的市场交易和受损于激励问题的纵向一体化之间的替代关系。下游企业(委托者)在购买和制造之间作出选择。一旦选择制造,就必须雇佣一个管理者(“所有者-管理者”转化为“雇佣者-管理者”关系)。若购买,委托者不掌握有关生产成本的信息,但所有者-管理者有积极性降低成本;若制造,委托者能了解成本信息,但难于实现监督,所有者-管理者缺乏降低成本的动机。非一体化与一体化之间的转换就是扭曲的生产决策与扭曲的管理者激励之间的转换。选择取决于委托者的评价和成本函数对管理者激励的敏感性。,42,道,在资产专用性及合约不完备性的基础上,发展了一个关于资本为何雇佣劳动的讨

26、价还价的模型。竞争性市场里各种可替代的企业组织形式的生存能力也许不依赖于其能生产的总赢余,而依赖于专用性资产的提供者占有准租金的可能性。专用性投资不可能完全合约化时,企业内的权威就能够影响沉淀资产的准租金的分配,从而影响可选择的组织形式的生存能力。因此,在资本比劳动更专门化的产业里,资本-管理型企业将是均衡的组织形式;反之,劳动-管理型企业为均衡形式。局限:过于依赖于资本的物质形态。若以金融性资本代替物质性资本,其许多观点将受到冲击。,43,Paul Milgrom,JohnRoberts,用一个甚至能够适用于只有一层管理结构的企业的观点解释行政或层级控制权扩张的成本。与最优管理决策相关的信息

27、分散在企业内雇员间。雇员根据切身利益提供经选择的、有利于其职业生涯的扭曲信息。经理过滤信息的成本很高(随着组织规模增大、层级增多而上涨),因此限制信息流也许是一个最优选择,然而这样会使经理掌握的信息不充分,因而损失效率。这种成本抵消效用最终可能抵消从管理资源配置中产生的任何初始收益。因此,在某个点以上,在社会的资源管理当中,作为使用分散信息的一种方式,行政集中化不可能比价格体系更优。,44,添加两个要素:强调短期谈判成本;定义影响成本。短期谈判的成本为零。无论第一个时期的协议如何,第二个时期的协议必将有效率。合同双方通过一份导致有效率决策的合同,可以改进任何一份导致无效率决策的合同。中央权力无

28、法满足选择性干预的条件。它包括权力拥有者出于自身的动机或由于组织中其他人的劝说或操纵而被误导、滥用权力所产生的成本。影响成本的出现:组织中个人和团体为谋求自身好处而影响他人决策;无效率决策;直接或间接的产生于这些影响活动的努力。影响成本的不可避免性决策者的不可置信承诺:决策者必须依赖其他人提供他们不大容易直接获得的信息;中央权力由于雇员们的影响活动而做出了次优决策;雇佣政策和组织结构形成的企业边界。,45,George Akerlof,“礼物交换”模型企业拥有完善的雇员产出信息,然而支付的工资不仅与产出波动无关而且高于劳动力市场出清水平。在无额外报酬情况下,能干的工人提供的努力超过最低必要努力

29、水平。企业支付的工资超过将工人留住所需最低工资水平。双方各自提供超出市场力量要求的东西,且自愿、无明确谈判。然而他们的互惠行为仍然可以纳入理性行为框架,企业仍然追求利润最大化。,46,金德博格,关系交易理论大量经济关系发生在长期、复杂的,也许是多边的合同关系内,从而避免市场因素对行为的影响。合同的前提:信息不对称性;各方的机会主义;依赖外部人实施合同的无效性。长期协议的吸引力X:已种庄稼Y:按合同收割X:粉刷房子Y:完工时付费对关系的调整措施:Y向X定制机器以生产,47,代理理论,48,团队生产理论,代表人物:阿尔钦,德姆塞茨,詹森,麦克林,斯蒂格利茨,威斯,埃斯瓦瑞,克特威理论要旨:关心企业

30、内部结构(横向一体化)问题,49,阿尔钦,德姆塞茨,将重点从使用市场的交易费用转移到解释企业内部结构的激励问题(监督成本)上。企业实质上是一种团队生产方式,即产品是由若干个集体内成员协同生产出的,且任何一个成员的行为都将影响其他成员的生产率。因此难以精确的分解和观测每个成员的个人贡献并以此为依据支付报酬。导致了偷懒问题(Shirking Problem):团队成员缺乏努力工作的积极性。外部市场主体对工作或监督岗位的竞争并不足以阻止内部偷懒。必须让部分成员专门从事监督其他成员的工作,并通过占有剩余权益而激励其监督的积极性。同时掌握修改合约条款及指挥其他成员的权力,否则难以有效履行他的职能,产生经

31、典的“搭便车”问题。监督者还必须是团队固定投入的所有者,否则监督权的使用成本过高。,50,阿尔钦,德姆塞茨vs张维迎,51,霍姆斯特姆,泰若勒,如果监督者的剩余权益来源于团队生产中每个成员贡献的不可分性,那么一个合乎逻辑的推论是,在度量每个人贡献时所遇到的困难必将影响到让谁作为监督者的决策过程。所有权在解决企业激励问题时是重要的,尤其是所有权应当与那些边际贡献最难估价的投入要素相联系。资本之所以雇佣劳动,是因为资本的贡献最难度量,容易被错估。虽具有启发性,然而尚待深究。资本的贡献未必是最难估计的。很可能由于资本成为一种表示企业家能力信息的信号,从而降低该信息的获取成本。,52,詹森,麦克林,前

32、者理论的“管理者论”翻版。代理成本是企业所有权结构的决定因素,其来源于管理人员而非企业的完全所有者。在部分所有的情况下,若管理者对工作尽职尽力,他可能承担全部成本而仅获一小部分利润;若他消费额外收益,则得到全部好处但只承担一小部分成本。因此,他没有积极性工作,却热衷于追求额外消费。因此企业的价值小于他是完全所有者时的价值,两者之间的差异即代理成本。它在外部所有者理性预期之内必须由管理者自己承担的成本。使管理者成为完全的剩余权益拥有者,可消除或起码减少代理成本,然而这一能力又受到其自身财富的限制。举债筹资使管理者的剩余份额增加,然而导致另一种代理成本,因为管理者作为剩余权益获取者,有积极性从事较

33、大风险的项目,因为他能够享受成功后的利润并借助有限责任制度把失败导致的损失转嫁给债权人。这一代理成本也得由管理者及其他股东承受,因为债权人也有其理性预期。因此,均衡的企业所有权结构是由股权代理成本和债权代理成本之间的平衡关系决定的。,53,詹森,麦克林vs张维迎,54,其他代表人物,利兰,派尔:建立资本家掌握的资本赌注作为用于解决代理问题信号的作用的模型。根据企业家与外部投资者就项目平均收益持有不对称信息的假定,证明企业家自己投入到项目中的赌注能完全表明他对项目资产回收的信心,而企业家的股份越高则表明项目价值越高。斯蒂格利茨,威斯:以借贷双方关于投资项目的风险信息的不对称性为基础,建立信贷配给

34、模型。认为当可贷资金有过度需求时,贷方更愿意使用信贷配给,而不是提高利率。埃斯瓦瑞,克特威:建立一个有关激励的模型,以对传统资本主义企业里资本雇佣劳动的问题作出明确解释。由于有限责任的存在,资本市场上的道德危害迫使资本所有者对自己资本的使用进行直接监督,而不是通过市场将资本一贷了事。,55,委托代理理论,代表人物:威尔森,斯宾塞,泽克梅森,罗斯,莫里斯,霍姆斯特姆,格罗斯曼,哈特等。地位:过去20年中契约理论最重要的发展。其所有理论均来自于正式的模型,且主要发展又受到理论预测合约合实际观察到的合约之间差异的促进。极大的改进了经济学家对资本所有者、管理者、工人之间内在关系以及更一般的市场交易关系

35、的理解。问题:然而在此资本与劳动之间的主要契约安排(即委托权的分配)是完全外生的:资本家是委托者,劳动力是代理者。所要讨论的是如何解释委托者通过一项有激励意义的合约达到控制代理者的目的,而非解释为什么资本家是委托人而劳动者是代理人。,56,理论要旨,两个基本假设:A1:委托人对有随机的产出没有(直接的)贡献(即在一个参数化模型中,对产出的分布函数不起作用)A2:代理人的行为不易直接的被委托人观察到,尽管有些间接的信号可以利用两个基本观点:P1:在任何满足代理者参与约束与激励相容约束下而使委托人预期效用最大化的激励合约中,代理人都必须承受部分风险P2:如果代理人是一个风险中性者,那么可以通过使其

36、承受完全风险的办法达到最优结果,57,放宽前提条件则出现的破绽,一旦委托人也对产出作出自己的贡献,则代理人的风险中立性就无法保证带来最优结果,因为代理人的完全索取权将不可避免的导致委托人积极性的扭曲。若花费一定的监督成本,使代理人的行为能被观测,则某些人积极性的挫伤(由于不能分享剩余权益),即可通过其他人监督来弥补,结果一项剩余分享的合约可能劣于一方单独索取剩余的合约。因此根本问题在于谁将成为委托人?谁又成为代理人?,58,总结:契约理论的得与失,抛弃了企业是物质财富的简单聚集和物质要素的技术关系或生产函数的观点,指出企业是一组合约的联结,从人与人之间的交易关系来解释企业的问题,因而从一个方面

37、说明了企业的性质,揭示了企业关系的秘密。由于其方法固有的平等性质,因而其赖以出发的基础是,企业的所有成员都是同质的,企业内部权力的分配不是由其成员经营能力的差异内生地决定的,而是由其他因素外在地决定的。间接定价论在专业化经济的基础上根据定价的难易从外部考察资产专用性理论把“非流动性”作为决定的因素团队生产理论用度量成员贡献的难易程度来解释委托代理理论以委托权的分配为既定前提因此,契约理论无法解释企业权力的分配问题,即无法解释为什么资本家是委托人、而工人是代理人的问题。,59,企业的企业家理论,首先对新古典企业理论提出挑战的方法将企业视为一种人格化的装置契约理论偏重于企业的“需求”,企业家理论偏

38、重于“供给”,60,奈特,根据不确定性和企业家精神对企业的存在进行讨论在不确定性下,首要功能(即企业家的功能)是“决定干什么以及如何去干”企业不是别的东西,仅仅是一种装置,是对参与共同生产过程的人的组织,通过它,“自信或勇于冒险者承担起风险,并保证犹豫不决者或怯懦者得到一笔既定的收入”企业家是一个雇佣者(掌握指挥工人的权力),因为他承担了不确定性道德风险的存在要求给予企业家监督被保险者的权力,以防止因经济上有保障而逃脱责任直接触及到企业的关键特征权力分配,61,“承担不确定性”&“分担风险”,后者意味着“也许是因为雇佣者和被雇佣者之间对风险的态度不对称,促使他们同意保持长期雇佣合约而非使用现货

39、市场。”企业家承担风险不一定因为他是一名“风险中立者”,或者他不厌恶风险,而是因为他更有自信心、判断力以及掌握更完备的知识,还有他的决策带来的风险与道德危害问题有着非常敏感的联系。“通过组合把不确定性转变为可测度的风险,从而减小不确定性的这种可能形成了企业扩张经营规模的动力。”企业家通过借入资本或以其他方式扩大其决策或估计范围,错误猜测与正确猜测彼此抵消的可能性就更大,在总的结果上就可能取得一定程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不确定性得以消除,理性活动得以进行。,62,两个含混,没有将“首要功能”从对不可保险的风险的承担中分离出来未能将企业家和资本家明确区分。事实上,不确定性是由资本家而非企业家承担的。这

40、一缺陷暴露于公司制企业中,这里决策人并不一定是风险承担者。,63,其他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柯斯纳,熊彼特,沙科,卡森等主要思想:,64,企业的管理者理论,代表人物:伯利,米恩斯,鲍莫,玛瑞斯,威廉姆森特点:提供的是问题而非答案,契约理论可视为对其的回答契约论者努力证明管理者的决策具有内生性(通过将管理者置于竞争的但不完全监督环境下)。然而两种理论都未能给予“控制权与所有权的分离”现象和起源一个适当的解释。,65,产生背景,新古典的厂商理论实际上是一个确定性的定价理论。1939年,霍尔和希琪对38家英国厂商的调查结果显示:寡头是市场的主要结构;厂商并不企图获取最大利润。因此,人们认识到不确定性

41、的存在,边际法则也不在适用。在此背景下,以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为背景的经理型企业理论和行为型企业理论成为重要的发展分支。通常也统称为管理主义的企业理论。,66,企业的管理者理论的基本观点,也被称为管理主义的企业理论以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为背景该理论把厂商视为股东、经理、和工人的契约体在实现必不可少的利润这一约束条件下,管理者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67,各家之言,伯利,米恩斯:由于股份公司中股权的广泛分散,企业的控制权已转移到管理者手中,企业的所有者被贬到仅是资金提供者的地位。鲍莫:管理者是在最小利润约束条件下追求销售收入最大化玛瑞斯:管理者在最小股票价值约束条件下谋求增长最大化威廉姆森:管理者在最小

42、利润约束条件下谋求效用函数(包括雇用职员,获取报酬等)最大化,68,鲍莫尔,“最大销售利益”假说:在其1959年出版的企业行为、价值和增长一书中假定典型的寡头厂商是在获取某个“最低”水平利润的约束下,实现销售量的极大化。相比来说,销售收入和经理人员的收入效用的正相关程度更大。,69,威廉姆森,“经理自行决断”模型经理的效用函数除了薪金之外,还包括安全、权力、地位、声望和奢华的公务派头等优越性变量在内。假设经理追求自己的效用最大化。经理是企业中的主要成员,他们占有其他人得不到的信息,从而在企业中,经理层获得自行决策权。,70,大总结:企业究竟是什么?(1/2),在标准微观经济学中,企业是经济中的

43、基本生产单位,家庭是消费单位。企业购买投入品并转化为产出。企业最大化利润,家庭最大化效用。,71,契约理论把企业看作是一组合约的联结(nexus of contracts)企业家理论和管理者理论把企业视为一种人格化的装置,其关键特征在于权力的分配企业家理论主张企业家主导企业,着重于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职能的分解;管理者理论坚持管理者主导企业,强调的是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大总结:企业究竟是什么?(2/2),72,4.企业核心能力理论,随着信息革命的出现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在进入年代之后,一种全新的企业理论企业核心能力理论(Core Competence Theory of Firms),逐渐

44、成为最新的企业理论和重要的企业管理理论。打破传统的“企业黑箱理论”,并对数十年居于主导地位的现代企业理论提出了挑战,把经济学和管理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从本质上认识和分析企业,又根植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内部事项。,73,核心能力,企业获取、配置资源,形成并能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包括:企业获取各种资源或技术并将其集成、转化为企业技能或产品的能力企业组织、调动各生产要素进行生产,使企业各个环节处于协调统一高效运转的能力以知识、技术为基础的综合能力,是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建立与发展起来的一种资产与知识的互补体系,是支持企业赖以生存和稳定发展的根基,它通过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体现出来。,74,企业拥有的核心能力是

45、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源泉。一种特殊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知识和能力”在企业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在产品生命周期日渐缩短和企业经营日益国际化的今天,竞争成功不再被看作是转瞬即逝的产品开发或市场战略的结果,而是企业具有不断开发新产品和开拓市场的特殊能力的体现。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是单个企业拥有的比竞争对手能够更加卓有成效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解决各种难题的能力,现实的经营战略,组织结构,技术水平优势只不过是企业发挥智力资本潜能的产物。,75,作为企业长期竞争优势基础的核心能力必须具有的特征,拆不开充分的用户价值。能够为用户提供根本性的好处或效用。偷不去独特性。如果

46、企业专长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或通过努力可以很快建立,它就很难给企业提供持久的竞争优势。专长的独特性在很大程度上由其赖以存在的基础所决定。那些内化于企业整个组织体系、建立在系统学习经验基础之上的专长,比建立在个别专利或某个出色的管理者或技术骨干基础之上的专长,具有更好的独特性。溜不掉一定的延展性,能为企业打开多种产品市场提供支持,对企业一系列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力都有促进作用。同时具有持久性,在强化和发掘的前提下不断增强。买不来不可交易性。核心能力与特定的企业相生相伴,虽然可以感受到,但无法象其它生产要素一样通过市场交易买卖。带不走不可替代性。和其它企业资源相比,核心能力受到替代品的威胁相对较小

47、。,76,如何维护核心能力,“破窗理论”纽约的地铁坚决惩罚触犯企业核心价值观念的行为,77,问题,在新经济背景下,企业的边界是如何确定的?新的组织形式(虚拟企业,策略联盟,特许经营)对于企业规模的界定的修正意义?美英的中小企业与日德的中小企业在理论上的解释?国有企业改革中对于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分配以及相应的激励政策的制定?员工投入的专用性资产对于其谈判地位的削弱效应?企业家的自我甄别、自我选择的机制?企业家区别于普通劳动者和资本所有者的特质?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果真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最优选择么?合伙制企业的有效治理结构应当是怎样的?你对于企业理论的发展和现状有什么样的理解和观点?有什么样的

48、预测?,78,第二部分企业制度,一.企业及企业制度二.企业制度的主要类别及其核心观点,79,一.企业及企业制度,什么是企业回顾企业制度的变迁企业的目的和功能企业的特征企业制度的基本功能企业制度的定义及其地位,80,1.什么是企业,现实的角度: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是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企业是现代微观经济的主要组织形式从事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并以此来表现其社会存在的组织企业究竟是什么?,81,在企业理论中的解释,在标准微观经济学中,企业是经济中的基本生产单位,家庭是消费单位。企业购买投入品并转化为产出。企业最大化利润,家庭最大化效用。,契约理论把企业看作是一组合约的联结(nexus of contr

49、acts)企业家理论和管理者理论把企业视为一种人格化的装置,其关键特征在于权力的分配企业家理论主张企业家主导企业,着重于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职能的分解;管理者理论坚持管理者主导企业,强调的是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82,2.回顾企业制度的变迁,83,资本主义企业:古典式企业和企业制度,财产所有权和企业所有权是高度统一的,资本家也是管理者,雇佣关系和委托代理关系是简单的和清楚的,资本家是委托人,工人是代理人,资本家取得全部剩余,工人只拿固定收入。严格说来,这里不存在委托权的分配问题。经营决策主导不确定性:管理者较高的重要性经营决策的监督成本较高:管理者的监督优势月光下的工人和树荫下的工人,84,资

50、本主义企业:现代企业和股份公司制度,财产所有权和企业所有权是分离的。作为财产所有者,资本家扮演股东和投资人的角色,他是委托人,把决策权委托给管理者即代理人;代理人取得企业所有权,转而雇佣工人,指挥和监督其进行生产经营。这里发生了委托权的分配和剩余权的分割问题。为了激励管理者,必须使其分享部分剩余;为了约束管理者,委托人在把决策权委托给管理者的同时,必须保留对资本使用的部分发言权,股东会和董事会以及股票市场就是为约束代理人、解决代理问题作出的制度安排。,85,能力与资本合作伴随着问题,给资本家纠正错误的机会,使管理者免受不公正待遇作为外部成员的资本所有者在资本使用方面取得部分发言权以规避资本遭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