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国际关系史第三章.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743779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1.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当代国际关系史第三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现当代国际关系史第三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现当代国际关系史第三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现当代国际关系史第三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现当代国际关系史第三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当代国际关系史第三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当代国际关系史第三章.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现当代国际关系史(从16世纪20世纪末),第三章 19世纪孕育的20世纪基本趋势,第一节 国际体系基本环境的变更第二节 欧洲国际体系的急剧扩展和全球国际体系的真正出现第三节 国际权势结构的变更趋势第四节 现代大众政治的国际政治效应的萌发第五节 战争规模和战争技术的突飞猛进与其世界政治影响,第三章 19世纪孕育的20世纪基本趋势,第一节 国际体系基本环境的变更,一 两次工业革命的主要世界政治影响(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政治影响 一方面是确立支持英国统治下的和平。另一方面造就了欧洲和非欧地地区传统社会之间的差距;大大扩展了欧洲国际体系范围,使“非欧世界黯然失色”。,第一节 国际体系基本环境的变更,第

2、一节 国际体系基本环境的变更,(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政治影响 一方面是旧秩序的融解剂和新秩序的催化剂,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剧。国际政治成为全球性的。另一方面,美国和德国在特殊地位,强烈想要改变国际权势分布和地位排列现状。,第一节 国际体系基本环境的变更,二 跨国价值取向的变迁和当代意识形态冲突的萌发(一)跨国价值取向的变迁1 表现基本的跨国价值取向由王朝性、政治性或帝国主义的“国际主义”转变民族主义2 转折点1848年欧洲革命,第一节 国际体系基本环境的变更,3 民族主义的类型列强民族主义民族分离主义4 现代国际政治意识形态冲突的条件马克思主义、社会达尔主义和种族主义、自由国际主义,第一节 国

3、际体系基本环境的变更,第一节 国际体系基本环境的变更,19世纪的社会文化进化理论。社会达尔文主义者著名的有英国的斯宾塞和白哲特(Walter Bagehot)、美国的索姆奈(William Graham Sumner)认为影响人口变异的自然选择过程,将导致最强竞争者的生存和人口的不断改进。社会也像个体一样,应被看作是以这样方式进化的有机体。在生存竞争中,财富是成功的标志。,第一节 国际体系基本环境的变更,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种族优越和竞争思想与社会达尔文主义有关联。达尔文进化论基于基因分岔和自然选择理论进行种族划分。正是由于基因分岔,我们今天才有不同的人种和族群。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流行的看

4、法是,北欧的日耳曼人是优等人种,因为他们在寒冷的气候中进化,迫使他们发展出高等生存技巧,在现今时代表现为热衷于扩张和冒险。,第二节 欧洲国际体系的急剧扩展和全球国际体系的真正出现,(一)欧洲国际体系的扩展及其在19世纪的急剧加速(二)现代帝国主义扩张狂潮和现代帝国主义思想(三)非欧现代区域国际体系的形成与全球国际体系的真正出现,第二节 欧洲国际体系的急剧扩展和全球国际体系的真正出现,(一)欧洲国际体系的扩展及其在19世纪的急剧加速1 欧洲国际体系的扩展两大非欧国际体系诞生(美洲体系和东亚太平洋体系)欧洲国际体系欧洲海外扩张,第二节 欧洲国际体系的急剧扩展和全球国际体系的真正出现,2 19世纪的

5、急剧加速(1)利欲、实力、使命感共同驱动海外扩张(2)法国武力侵占阿尔及利亚(3)清政府放弃抗拒欧洲国际体系扩展的态势(4)英国接管东印度,将印度变为大英帝国一部分,第二节 欧洲国际体系的急剧扩展和全球国际体系的真正出现,第二节 欧洲国际体系的急剧扩展和全球国际体系的真正出现,(二)现代帝国主义扩张狂潮和现代帝国主义思想1 现代帝国主义扩张狂潮(1)目标是抢夺控制具有战略军事意义的海陆据点、运输通道、物资产地和缓冲地带(2)现代帝国主义扩张的大潮在非洲更为狂暴,第二节 欧洲国际体系的急剧扩展和全球国际体系的真正出现,扩张过程表现为三大环节:一是合法要求必须基于有效占领;二是德意志帝国步入殖民帝

6、国行列;三是英国进行大扩张。(3)亚洲、太平洋地区扩张的主角有俄国、两国,新兴的日本、美国英俄大角逐;日俄争夺战;美国“门户开放”,第二节 欧洲国际体系的急剧扩展和全球国际体系的真正出现,大棒政策: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提出和实行武力威胁和战争讹诈的外交政策。他曾在一次演说中援引了一句非洲谚语:“手持大棒口如蜜,走遍天涯不着急”塔夫脱提出“用金元代替枪弹”,第二节 欧洲国际体系的急剧扩展和全球国际体系的真正出现,2 现代帝国主义思想(1)六种帝国主义形态一是经济帝国主义二是战略帝国主义三是种族形式帝国主义四是宗教形式帝国主义五是民族形式帝国主义六是混合形式帝国主义,第二节 欧洲国际体系的急剧

7、扩展和全球国际体系的真正出现,战略帝国主义种类1 马汉的海权论2 为安全而扩张,第二节 欧洲国际体系的急剧扩展和全球国际体系的真正出现,(2)六种帝国主义形态代表及其影响经济帝国主义(英国约瑟夫张伯伦)战略帝国主义(美国马汉)种族形式帝国主义(法国戈比诺)(最为猖獗)宗教形式帝国主义(俄国)(最为猖獗)民族归并形式帝国主义(泛日尔曼主义和泛斯拉夫主义)混合形式帝国主义(整合各种帝国主义形态学说),第二节 欧洲国际体系的急剧扩展和全球国际体系的真正出现,(三)非欧现代区域国际体系的形成与全球国际体系的真正出现1 非欧现代区域国际体系的形成(1)以美国为中心的美洲体系(2)以日、俄、美为中心的东亚

8、太平洋体系,第二节 欧洲国际体系的急剧扩展和全球国际体系的真正出现,2 全球国际体系的真正出现(1)时间是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全球国际体系出现(2)美欧两大体系彼此发生转换(3)东亚太平洋体系与欧洲体系关系复杂,第三节 国际权势结构的变更趋势,(一)英俄两国的显赫优势和多极格局(二)三大新兴强国的急剧崛起(三)传统强国的显著衰落,第三节 国际权势结构的变更趋势,(一)英俄两国的显赫优势和多极格局1 经典均势论2 极化趋势3 欧洲宪兵4 多强均衡总格局,第三节 国际权势结构的变更趋势,(二)三大新兴强国的急剧崛起1 三大事件(美国内战结束、普奥和普法战争、日本明治维新)2 德意志的统一改换了欧

9、陆地缘政治的基本构造3 国际力量最大早期的分布效应是美国的世界强国势头4 日本改变了东亚国际体系,第三节 国际权势结构的变更趋势,“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用“菊”与“刀”来揭示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亦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如爱美而黩武、尚礼而好斗、喜新而顽固、服从而不驯等)由此入手,进而分析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及有关习俗,并指出日本幼儿教养和成人教养的不连续性是形成双重性格的重要因素。,第三节 国际权势结构的变更趋势,武士标榜的是精神上的优越,就是心理上先能战胜自己,才能战胜别人。先能“不要自己的命”,才能“要他人的命”。这是日本武士强人一等的道德律。

10、用最简单的话概括武士道怎么说,他们说“武士道是对死的一种觉悟”,武士道的理想境界不是生存,而是死亡,田园终老的武士不是好武士,战死沙场或者自杀才是理想的归宿。,第三节 国际权势结构的变更趋势,(三)传统强国的显著衰落1 奥地利衰落2 法国出现衰弱症状显现(1)工业、技术缺乏竞争力(2)内阁更迭、国内分裂严重(3)地缘战略不利,精力分散(4)由于强烈竞争徒然树敌,第三节 国际权势结构的变更趋势,3 英国的衰落(1)英国颓势(2)布尔战争(3)调控衰落,第四节 现代大众政治的国际政治效应的萌发,(一)旧政治下的旧外交与现代大众政治的出现和流行(二)初生的公众舆论和利益集团对国家对外政策的作用(三)

11、初生的大众政治与民族主义/帝国主义的泛滥,第四节 现代大众政治的国际政治效应的萌发,(一)旧政治下的旧外交与现代大众政治的出现和流行1 大众政治概念一般公民或臣民广泛参与政治事务的国家政治形态2 王朝政治梅特涅“对外事务与老百姓无关”,克莱门斯梅特涅,奥地利政治家,奥地利帝国外交大臣(18091848),首相(18211848)。梅特涅眷恋着旧秩序,殚精竭力地在各国之间玩弄权术,见风使舵,以期达到他渴望的一成不变。,第四节 现代大众政治的国际政治效应的萌发,3 经典外交的特征(1)对外政策不让干涉(2)外交谈判必须保密4 现代大众政治的出现和流行(1)原因 工业革命产生大众社会(2)运用方式

12、政党政治 利益集团 公众舆论,第四节 现代大众政治的国际政治效应的萌发,(二)初生的公众舆论和利益集团对国家对外政策的作用1 公众舆论对国家对外政策影响显著拿破仑三世英国对外结盟2 利益集团积极影响国家对外政策 殖民、经济、军事三大利益集团,第四节 现代大众政治的国际政治效应的萌发,殖民主义社团德意志殖民协会军事工业复合体,第四节 现代大众政治的国际政治效应的萌发,(三)初生的大众政治与民族主义/帝国主义的泛滥1 民族主义与大众政治关系民族主义具有民族大众性质;民族主义为大众社会增添了凝聚力帝国主义思潮由大众化渠道作用于政府,第五节 战争规模和战争技术的突飞猛进与其世界政治影响,(一)战争规模

13、和战争技术在两个世纪里的基本停滞(二)战争规模的突飞猛进(三)战争技术的突飞猛进(四)海军武器的革新与世纪之交的军备竞赛(五)民族主义和工业化时代总体战的出现及其国际政治含义,第五节 战争规模和战争技术的突飞猛进与其世界政治影响,(一)战争规模和战争技术在两个世纪里的基本停滞1 战争以有限温和为特征2 战争作为维持均势工具3 广泛排斥新型武器心态,第五节 战争规模和战争技术的突飞猛进与其世界政治影响,(二)战争规模的突飞猛进1 战争变革全民皆兵以战养战总体战2 战争目的革命反革命 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 民族征服与民族反抗 欧洲霸权与欧洲自由,第五节 战争规模和战争技术的突飞猛进与其世界政治影响,

14、(三)战争技术的突飞猛进1 军队组织方式和陆战方式破除欧洲传统军事法则2 武器机械化和工业化武器新时代轻武器 重炮 铁甲舰3 军事运输和武器技术革新导致战略思想改造歼灭战 现代参谋本部制度,第五节 战争规模和战争技术的突飞猛进与其世界政治影响,(四)海军武器的革新与世纪之交的军备竞赛1 海军武器发展巨型战舰 潜艇 鱼雷2 军备竞赛升级,第五节 战争规模和战争技术的突飞猛进与其世界政治影响,(五)民族主义和工业化时代总体战的出现及其国际政治含义1 总体战(1)战争目的总体性(2)战争手段总体性(3)战争烈度总体性2 拿破仑战争,第五节 战争规模和战争技术的突飞猛进与其世界政治影响,3 美国内战锤击战略焦土战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