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昆虫学-昆虫分类-双翅目、蜱螨目分科.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744228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2.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昆虫学-昆虫分类-双翅目、蜱螨目分科.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普通昆虫学-昆虫分类-双翅目、蜱螨目分科.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普通昆虫学-昆虫分类-双翅目、蜱螨目分科.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普通昆虫学-昆虫分类-双翅目、蜱螨目分科.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普通昆虫学-昆虫分类-双翅目、蜱螨目分科.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昆虫学-昆虫分类-双翅目、蜱螨目分科.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昆虫学-昆虫分类-双翅目、蜱螨目分科.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普通昆虫学General Entomology,(昆虫分类)实验四 双翅目、蜱螨目分科,实验四 双翅目、蜱螨目分科,一、目的要求:了解双翅目、蜱螨目(蛛形纲)主要科特征。二、材料:双翅目、蜱螨自主要科成虫标本。三、用具:体视显微镜、解剖针、镊子、放大镜等。四、观察,双 翅 目 的 形 态 特 征,成虫:体微小型至中型,极少大型。体短宽、纤细,或圆筒形。口器刺吸或舐吸式,仅有一对发达的膜质前翅,后翅特化为平衡棒。幼虫:为无足型,其中又分为全头式、半头式和无头式。蛹为裸蛹或围蛹。,头 部 特 征,下口式,口器刺吸式或舐吸式;复眼发达,单眼3个。在环裂亚目的一些蝇类中,触角基部上方有一个倒“U”字形

2、缝,叫额囊缝。额囊缝的顶部与触角基部之间有一个新月形骨片,称为新月片。,触角类型:芒角亚目:具芒状,有触角芒,此芒或光裸或羽毛状;短角亚目:三节,第三节的末端常有端刺;长角亚目:6-18节,部分达40多节,末端无触角芒或端刺。,芒角亚目触角,短角亚目触角,长角亚目触角,双翅目昆虫的触角类型,A-D为长角亚目触角 E H 为短角亚目触角 G 为芒角亚目触角,胸 部 特 征,前后胸退化,中胸发达,背面几乎全部为中胸背板占有。仅有一对膜质前翅,后翅特化为平衡棒。某些蝇类前翅后缘基部有一分离的翅叶,称为翅瓣;翅与胸节相连处有1-2个片状构造称为腋瓣。翅瓣和腋瓣是双翅目昆虫所特有的特征。,蝇的腋瓣,腹部

3、特征,腹部体节常有退化或合并现象,雌虫腹部第6-8节缩入体内,能伸缩,形成产卵管。,(一)亚目特征,A 长角亚目 Nematocera,触角比头长,一般在六节以上。如大蚊,大蚊,B 短角亚目(虻类)Brachycera,触角短,触角末端分为若干小亚节或具端刺,口器刺吸式,幼虫为半头型。蛹多为背蛹,羽化时背面直裂。如食虫虻,C 芒角亚目 Aristocera,触角3节(或仅1节),末节背面有一条触角芒(具芒触角),口器舐吸式;幼虫无头型,口器有1-2个口钩(刮吸式),蛹为围蛹,羽化时环形裂开。(1)无缝组:无额囊及额囊缝。如食蚜蝇科(2)有缝组:具额囊及额囊缝。如蝇科,斑眼实蚜蝇,亚目特征比较,

4、(二)主要科的特征,长角亚目 Nematocera,1 大蚊科 Tipulidae 中胸背板有一“V”形横沟,平行棒显著,足细长。稻大蚊。,稻大蚊,斑大蚊,体瘦小,足细长,触角串珠状。10-36节,每节环生有刚毛;翅脉仅有2-3条纵脉。稻瘿蚊。,稻瘿蚊,2 瘿蚊科Cecidomyiidae,3 蚊科Culicidae,复眼大,无单眼,翅脉和翅的边缘有鳞毛。蚊子。,伊蚊,大蚊科与蚊科比较,短角亚目(虻类)Brachycera,4 虻科Tabanidae 头大,半球形,触角无芒,第3节又分4-8个亚节,下颚呈片状,翅上具斑纹。牛虻。,5 食虫虻科Asilidae,头宽短,体较细长多毛,头顶在复眼间

5、凹陷,喙坚硬,爪间突刺状。食虫虻,中华食虫虻,虻科和食虫虻科区别,芒角亚目 Aristocera,6 食蚜蝇科 Syrphidae 形似蜜蜂,体上常有黑白相间的斑纹,翅外缘有和边缘平行的横脉。翅上有一条伪脉,位于M 与R之间。食蚜蝇。,(1)无缝组,黑纹食蚜蝇,7 蝇科 Muscidae,触角芒羽毛状,翅脉 M1+2成钝角向上弯曲靠近R4+5。家蝇。,(2)有缝组(有腋瓣类;触角第二节有纵走缝,下腋瓣一般,中腋瓣大。),家蝇,8 寄生蝇科 Tachinidae,下侧片有刚毛列,体上刚毛长而多,触角芒光滑或具毫毛,翅脉M1+2常向前弯曲,与蝇科相似。胸部 后小盾片发达,中胸翅侧片且下侧片具鬃。各

6、种寄生蝇。,9 麻蝇科 Sarcophagidae,前胸侧板光滑,腹背常有黑白相间的斑纹;触角芒基部羽状或全部光裸。麻蝇。,棕尾别麻蝇,10 丽蝇科 Calliphoridae,体呈青绿色,前胸侧板有毛,触角芒羽毛状。丽蝇。,寄蝇科、麻蝇科、丽蝇科比较,15 花蝇科 Anthomyiidae,本科与蝇科极似,主要区别:蝇科的前翅中脉M1+2(即由前缘数起第5条纵脉)末端向上弯曲靠近第4条纵脉(R4+5)。花蝇科则M1+2与R4+5平行或远离。种蝇。,蝇科花蝇科比较,(无腋瓣类,触角第二节纵缝不合,下腋瓣退化或比中腋瓣小)11 实蝇科 Trypetidae,无腋瓣,触角第二节纵缝不合,下腋瓣退化

7、或比中腋瓣小。头大而宽,颈细小无口毛,有额囊缝,触角芒光滑,翅上有花斑。雌产卵器长而突,扁平而坚英分为三节。瓜实蝇。,橘小实蝇,实蝇科昆虫在产卵,实蝇危害状,蚂蚁搬家,12 潜叶蝇科 Agromyzidae,小型,体淡黄或淡黑色。具口鬃及眼后刚毛,翅宽,有臀室。前缘脉在亚前缘脉末端处中断(缺刻),股节具毛。豌豆潜叶蝇。,13 黄潜叶蝇科 Chloropidae,小型。体多呈淡黄绿色。无口鬃,翅无臀室。亚前缘脉缺或极不发达。稻杆潜蝇。,14 水蝇科 Ephydridae,本科与潜叶蝇科的些种类极似,但翅的Sc与R1脉端部明显分离,可与之区别。C脉在前缘处有两处折断。稻水蝇。,16 果蝇科Dros

8、ophilidae,体淡黄色,复眼红色,触角第3节椭圆或圆形,触角芒羽状,前缘脉有缺刻,SC细弱M室一个,A室小而完整。各种果蝇。,果蝇及其头部,(二)蜱螨目 Acarina,主要 特征 体一般为圆形或卵圆形。无触角无翅,常有单眼,无复眼。体分头胸及腹部。成虫有足4对(亦有2对)。口器有刺吸式和咀嚼式二种。,属 蛛形纲 Arachnida,1 叶螨科 Tetranychidae,体椭圆形或卵圆形,常呈红色或暗红色、暗绿色。有发达的气门沟。口器刺吸式。常有吐丝拉网的习性。足4对,须肢5节,其胫节具坚爪 足I,II跗节一般具双毛,跗节爪具粘毛,爪间突粘毛有或无。如柑桔全爪螨。,截形叶螨,截形叶螨,

9、须肢,前足,2 瘿螨科 Eriophyidae,体躯极微小,胡罗布状,只有前2对足。口器刺吸式,体有许多环纹,腹面和背面有数量相等或不相等的半环。背毛2根或无 瘿螨为害后引起植物变形,形成螨瘿或使叶片背面形成毛毡状物等危害症状。如柑桔锈壁虱,瘤壁虱等。,黄肉楠双羽抓瘿螨,黄肉楠双羽爪瘿螨,羽状爪,腹面,3植绥螨科 Phytoseiidae,体椭圆形。体色随食料而变化。饥饿时体呈白色或淡褐色,半透明,有光泽,当捕食红色叶螨后,体色即呈现桔红色,足细长,行动迅速。螯肢定趾发育正常,几乎与动趾相等。雄螨腹面具胸叉,捕食性。如 钝绥螨。,拟长毛钝绥螨,四 作业,1 区分寄生蝇科、蝇科和实蝇科的特征。2 区分螨类与昆虫的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