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二)》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745002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154 大小:159.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决问题(二)》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4页
《解决问题(二)》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4页
《解决问题(二)》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4页
《解决问题(二)》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4页
《解决问题(二)》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决问题(二)》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决问题(二)》教学设计.docx(1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教材分析:用连除解决问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六册解决 问题中的例2和练习十三中的部分内容,前面的例1是用连乘解决问题,两 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学生在二年级已经认识了除法并理解了除法的意义, 这为本课分析数量关系做好了孕伏,而学生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连除两步 计算试题的掌握程度,则为本课的计算作好了铺垫。教材通过情境图”60人表 演团体操,平均分成两组,每组5个小圈,求每个小圈有多少人”来引导学生 在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发现要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解决一个中间问题,从而 学会用连除来解决问题,同时建立起解决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的模型,并能解 释应用,也为后续学习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2、。因为有了前面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解 决问题的策略经验,所以学生完全有可能通过其它方法来解决。二、教学目标:1、学会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2、让学生经历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 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会用连除、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难点:在解决问题中说清算理。四、教学过程:1、创境激趣:多媒体播放运动会场景,听到了熟悉的音乐,你知道这是在干什么吗?(开 运动会),上节课我们学了解决运动会中求队列人数的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解 决团体操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设计意

3、图继续创设运动会的场景,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突出了例1与 例2的连续性,让学生感受知识间的联系。2、自主探究:(1) .从图上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只出示下面的图片)(站成了 2个大圈,每个大圈有5个小圈)教师根据学生所叙述的贴信息。(2) .你能依据这两条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一共有多少个小圈?)(3) .现在老师再给你一条信息。(多媒体出示“这场团体操有60人表 演”)。现在你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4)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多媒体课件上出示,)每个大圈有多少人?每个小圈有多少人?(5) .我们首先来看第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个小圈?你会列式计算吗?为什么用乘法计算?(表示2个5是多少

4、,所以用乘 法)那也就是说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圈,必须要用到哪些信息?(6) .再来看看第二个问题:每个大圈有多少人?要求每个大圈有多少人?必须要用到的信息有哪些?你会列式吗?为什么用除法计算?(表示把60人平均分成2份,求其中的1份是多少)设计意图把旧知的复习糅合到新课中,既省时,又让学生清晰感受到新 旧知识间的区别。(7) .解决第三个问题,将“每个小圈有多少人? ”板书到黑板上。(8) .那这个问题又该怎么解决呢?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方法试着做一做吗?学生做完后,让最快完成的学生上台板书。分页代码其余同学把你的解题的想法和做法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教师板书算理。方法二:先求出共有多少个小圈:2X5

5、二 10 个再求出每个小圈的人数:6010=6 人综合算式:60 (2X5)=6 人方法一:先求出每个大圈的人数:602=30 人再求出每个小圈的人数:305=6 人综合算式:(教学方法如下:)方法一教学:让讲台上写完的学生讲一讲你是怎么做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哪些同学与他的列式是一样的呢?谁再来说一说?教师板书算理。方法二教学:让板书的学生先讲一讲每一步求的什么?你们听懂了没有啊?谁能像他这样再说说?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地自主性,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列算式,自己说 算理,并采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了学生数学思考的能 力。提醒说明:6010=6 (人)60里面有6个10。所以6

6、010=6 (人)如果学生出现了 6052=6人的算式,教师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求的是 什么,学生说不出来。教师指出:这种算式虽然答案一样,但是我们不能说清 每一步求的是什么,所以一般不列这种算式。(9) .教师小结:同学们,请看打屏幕:刚才这位同学是这样解答的:60人站成了 2个大 圈,所以每个大圈就站602=30人,每个大圈里又有5个小圈,要求一个小圈 有多少人,就用305=6人。这个同学呢,是根据有2个大圈,每个大圈里又有5个小圈,一共就有 5X2=10个小圈,再依据这10个小圈总共有60人,求出每个小圈就站 6010二6人,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同学们可以自由地选择方法解决问题。设计意图指导

7、学生回顾梳理解决问题的思路,进一步促进知识的内化, 使学生明白解题思路的不同,才会出现不同的解题方法,让学生灵活地选择自 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10) .学生自主解决教科书第99页的做一做(我会做)学生独立看图获取信息,教师指名说出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打开书本独立解决。汇报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1至2名学生回答)提醒说明:分页代码96048=20这个算式我们现在还不没学过,我们在今后会学到,现在这里 就不花时间讲了。设计意图巩固强化新知,教师半扶半放,让优生找出信息,再让所有学 生自主的解答,并让学生说出解题的思路,在这里解决讲不出道理的算式,不 予采纳,使学生明白必须

8、要根据算理来列式。3、交互反馈:(1) .我会说:(解决练习二十三的第10题。)分析:平均每辆车每次运多少千克又是什么意思?有几辆车?现在要求1 辆车1次运多少千克?怎么列式呢?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指明回答:方法一:960042=1200 (千克);方法二:960024=1200 (千克)。老师这里有一种方法,你们认为这样列式合理吗?方法三:9600(2X4)=1200(千克)让学生分步说出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其他学生补充、评价。(2) .我会连(解决练习二十三的第14题。)学生直接连线,注重说明连除算式的算理。除以2的“2”是什么意思,除 以3的“3”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个问题是两步计算呢?设计

9、意图面向全体学生,降低了部分题目的难度,练习体现多样化,注 重学生讲清算理。4、全课总结(1)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2) .回顾这几题,你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呢?先做什么?再做什么?仔细看图,完整地收集信息。特别注意隐藏的信息。要明确问题,确定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根据每一步要求什么,选择相关的信息列式计算。最后写上单位名称和答。(3) .课堂作业:(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三的第15题。)设计意图通过小结,概况出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使学生们明确解 决问题的基本步骤,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后面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五、教学反思:解读教材,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不是放在解题方法的多样化,也不是由分 步

10、算式到综合算式的过渡教学,而是要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明白解决 问题的思路。新课标对于解决问题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知道 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方法。我们解决问题的策略无非有两种,一种是从问题入 手的分析法,一种是从信息入手的综合法。本节课,我让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 思路,关注了学生解题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关注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采用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以提高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很多学生 往往只停留于会做不会说,或只是少数个别学生会说。所以,教师给了学生充 分展示的舞台,让学生上台板书后,自己说出算理。让下面的学生仔细的倾听 算理,教师通过一系列的追问:“谁和

11、他的方法是一样的啊? 、“谁听懂了 他的方法啊?”让多名学生叙述算理。这里教师并没有在第一个学生说出算理 后就急切地板书出算理,而是多让几个人说后,才板书出来。这种教学的策 略,促进学生的倾听和自我知识地完善。达到让其他学生逐步内化地目的。从 而学生才能从一种解题方法发展到两种,三种。不足之处:1、教师在引导、帮助学生梳理两种算法的过程中,图文没有结合好,教师 要充分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2、教师的教学过程是用的综合法解答的,梳理时可以用分析法来梳理,不 仅让学生在今后的解决问题过程中,能更好地找到中间量提供基础。还让学生 学会了用分析法或综合法来解决问题。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课标中

12、明确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 验基础之上。因此,在这节课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 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 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力求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二、教学背景分析1、学习内容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 上,进一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通过学习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为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和体积,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打

13、下基础。依据以上的认识,所以我把本课 的重点定位在,让学生正确地掌握长正方体的特征。2、学生情况分析(1)知识上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正方体的形状,也进行过观察长正方体组成的物体 的学习,已具备准确辨认长正方体实物的能力。(2)经验上生活中长正方体的物体较多,学生对长正方体的感性认识比较丰富。(3)能力上学生已经具备了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等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 基础。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我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课前调研,调研中发 现,95%以上的学生能从众多的立体图形中准确地挑出长正方体,对长正方体的 特征也有初步地了解,但30%的学生对于特殊的长方体认识模糊,特别是相对 面是较大的正方

14、形,如瓷砖,有68%的学生认为是正方形,或者认为是正方 体。这一调研结果显示出学生空间观念的欠缺,所以我把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位 为,掌握特殊长方体的特征。三、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实物、模型,操作学具,认识长、正方体,掌握长 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 系。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等活动使学生经历建立 立体图形表象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操作和探索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进一步增强合作意识。教学重点:正确地掌握长正方体的特征教学难点:掌握特殊长方体的特征。教具:长正方体框架、长正方体物

15、品、土豆学具:橡皮泥 小棒 长方形、正方形硬纸板 透明胶条 长方体、正方 体实物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一)创设想象,导入新知老师这儿有一张长方形纸,它是什么形状的?如果我把IOO张这样的白纸 整齐的摞起来,那将会是什么形状呢?(板书:长方体)它是一个立体图形。(板书: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长方体。(板书:长方体的认识)设计意图我通过一张纸变成一摞纸的过程让学生初步感知从而到体的转 变,并自然地导入课题。(二)自主实践,探究新知1、观察中知道名称(1)同学们都准备了长方体物品,老师没有带来长方体物品,带来一个土 豆,我要把它变成一个长方体。(2)切一刀你发现什么了?(出现一个面,

16、平平的。)(板书:面)(3)(平面朝下,垂直向下再切一刀)你发现增加了什么?(一个平面,两面相交于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叫做长 方体的棱)(板书:棱)(4)(将某一平面朝下,垂直两平面再切一刀)出现了几条棱?(三条 棱)这三条棱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板书:顶点)摸摸顶点,有什么感觉?(5)继续切下去,就可以得到一个长方体。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要让学生在观察中认识长方体面、棱、顶点等各部 分名称,体会感受面、棱、顶点的产生过程。从中发现长方体中面棱顶点的相 互关系。2、游戏中掌握特征-突出重点环节(1)出示“魔袋”,你能从中摸出一个长方体物体吗?举一举:将你摸的长方体的物体高高的举起。

17、说一说:把你的感觉或是成功的经验,和大家说一说。预设:感觉六个面都是长方形,对边都相等摸得时候有八个角直上直下一边儿粗的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依托生活中的长方 体,使学生经历从实物到图形的认识的第一次抽象过程,在观察中感知虚线含 义,在对比中认识长方体,初步感知长正方体特征。(2)观察你准备的长方体物品。思考讨论:长方体的棱、顶点、面各有什 么特征?小组合作填写学习记录单。面顶点棱个数形状大小关系个数条数长度关系(3)全班交流面:预设: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是长方形,有3组相对的面,相对的面 形状相同、大小相等。长方体有6个面。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其余的面是长方形的,

18、相 对的正方形面形状相同、大小相等,其余的长方形面形状相同、大小相等。师:这是一个特殊的长方体,它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形状相同,大 小相等。其余的面是4个形状相同、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学生拿自己的长方体展示给同学,边说边数,指导学生按相对面有序的 数)(师课件演示面的特征)棱预设:长方体有12条棱,有3组相对的棱,每组棱的长度相等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棱的长度相等长方体有12条棱,有8条棱长度相等(学生拿着自己的长方体物品展示 给全班同学)师:这是一个特殊的长方体,它有8条棱的长度相等。也就是前面提到的 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学生拿自己的长方体展示给同学,边说边数)师:你是怎么数的?这

19、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预设:特殊的长方体有的学生按长度可能分为两组。一般长方体相对的4条棱为一组,分为3组。每组棱的长度都相等。(课件演示棱的特征)按从一个顶点引出的三条棱为一组。引导学生观察这样数有重复的,上 面的数法更合理。一引出长、宽、高的概念。(课件出示长方体的长、宽、高)习惯上把 水平方向的棱叫做“长”,把垂直于底面的棱叫做“高”,把倾斜向45的棱 叫做“宽”。如果学生没有按一个顶点引出的三条棱分组。师说明:相交于一个顶点 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利用学生手中的长方体物品,换一 个方向摆放,指出他的长、宽、高。顶点:有8个顶点。师:从长方体一个顶点出发有3条棱,长方体有

20、8个顶点,“三八二十 四”。每个面有4条棱,长方体有6个面,“四六二十四”,可实际上一个长 方体只有12条棱。谁能解释一下,这是为什么?设计意图这里我通过观察、讨论、记录等不同方式,让学生更系统深刻 地体会长方体特征。突出了重点。3、操作中深化特征一一突破难点环节分页代码(1)从老师准备的长方形硬纸片、小棒中先选择一类材料制作一个长方体 和一个长方体框架,有时间再选择其它材料制作。边做边思考:你们选哪些材料,为什么这么选?你们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活动一:制作长方体的框架。材料:橡皮泥、小棒每个小组配发小棒如下:4 根 6cm12 根 IOcmIOcm8 根 15cm2 根 7cm预设:各

21、领4根,拼成一个长方体。其中一种领取8根,拼成一个特殊的长方体。领取12根相同的,拼成正方体。领取的材料拼不出长方体,可以再来换。领取的材料多了或少了。活动二:制作长方体材料:长、正方形硬纸片、透明胶条每个小组配发长方形、正方形硬纸板如下:预设:一般长方体特殊长方体正方体请你说一说正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是什么?师:长、宽、高都相等,我们把它都叫做棱,正方体也叫立方体。(板 书:正方体)(2)全班交流:你是怎么做的?哪种材料一定不能选?有些不能选的,再给你几张长方形纸或几根小棒就能拼成长方体了?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宽阔的活动舞台,培养学生动手动 脑、主动探索的创新意识。意图有三:1、

22、检验自己对长方体的特征是否清楚, 对长方体特征的一个再认识。2、重点放在研究特殊的长方体上。特殊的长方体 在学生认识上是一个难点,学生在操作中对特殊的长方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我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材料,巧妙地引出了正方体。4、对比中沟通联系(1)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形状相同点不同点面棱顶点面的形状面积棱长长方体6个12条8个6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每一组互相平行的四条棱的长度相等正方体6个12条8个6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的面积都相等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2)长正方体有什么关系?长方体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会读、写几分之几

23、的分数,能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 小。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 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一、新课导入1、出示例6第一组图,指名用分数表示出涂色部分。2、指名说一说这两个分数的各部分名称。3、问题导入:你知道这两个分数谁大谁小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怎样比 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较分数的大小。二、探究体验1、比较例6第一组图2/5和3/5(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2)让学生同桌一起,分别在长方形纸上涂色表示出2/5和3/5,再把它 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3)演示2/5和

24、3/5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4)生回答,师板书。2、出示例6第二组图(1)让学生在书上涂一涂,独立探究、完成6/6和5/6的比较。(2)小组交流: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3)全班交流,生回答,师板书。3、小组讨论: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4、小结:师生共同小结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三、实践应用1、独立完成第95页的“做一做”第2题,然后同桌交流。2、独立完成第97页的练习二十三第6题,然后同桌交流。3、作业:完成第98页练习二十三第8、9、10、11题。4、当堂批改,根据问题单独辅导。四、全课总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2、师总结。【

25、教学目标】:1 .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 积单位的建立规则。3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在活动中获得关 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4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 于生活。【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 的表象。5 学难点:1.使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6 .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观察法。【问题导

26、入】(1)出示米尺和学生尺。比一比,有什么不同?从而提炼出比的结果:长短不同,大小不同。你们所比的长短指尺子的什么?(长度)大小又指的什么?(尺子的面)(2)小结: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有关物体表面的知识。(板书:物体表 面)【互动合作】(1)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1 .指一指:我们身边有很多物体,比如黑板、书本、课桌等等,它们的表 面在哪?2 .摸一摸:摸一摸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感觉?3 .比一比:这些物体的表面,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呢?指出: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 叫做它们的面积。)4.运用“面积”说一说:黑板的表面比课桌的表面大,现在还可以怎么 说?a

27、认一认:有哪些封闭图形?b指一指:封闭图形的面积。C比一比:哪个封闭图形的面积大一些?归纳面积的概念: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做面 积。谁能把这两方面概括起来,说说什么是面积?【展示交流】1 .课件出示:两个面积接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块面积小一些?为什么?学生经过观察、重叠、割补都无法比较,激发认知冲突,怎么办?2 .提供学具(长方形、圆片、正方形、正三角形),动手拼摆,合作探 究。3 .提出操作要求:同桌二人各选一个长方形,然后任选一种图片,在长方形上拼摆。 遇到困难,可在小组内寻求帮助。分页代码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

28、17页“镜子中的 数学”。教学目标:L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掌握镜子内外图形对称、左 右错位的规律。2 .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发现、交流,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特征的过 程,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解释生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能力。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在 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感知镜面对称现象难点:发展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教学准备:师用的示范镜子,图片、胶带、钟表,学生每人一面小镜子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设趣导入1.故事导入:同学们,你们还记的我们的老朋友机灵狗吗?它昨天下午要去看一场五点 半的电影,可是没看成,你知道为什

29、么吗?原来,机灵狗为了晚上看电影精力 充沛,下午就睡了一阵,一觉醒来,估计时间差不多了,赶紧起床到镜子前梳 妆,巧的很,它家的钟表在镜子对面的墙上,机灵狗从镜子中一看,刚好是5 点,正好,路上用半个小时,现在出发正好。就在它兴高采烈地赶到电影院时,电影院却已经关门了。售票员阿姨说:“现在是7点半,电影早就散场 了。”咦,我明明从镜子中看到的是5点,怎么一下子变成7点多了呢?为什么 晚了?同学们想知道吗?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会明白的。板书课题:镜子中的数学二、动手实践,合作探究L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镜子,放在虚线上,看看整个图形是什么?2通过观察图片中小女孩照镜子及你亲自照镜子,你发现了什么?.

30、三、交流反馈、得出规律1 .通过反馈,引导学生归纳并板书:镜子内外,形状相同、互相对称, 方向相反。这种现象称为镜面对称现象。2 .即时练习:(课件7-10)四、联系生活,拓展知识师:镜面对称现象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我们一起去欣赏祖国美丽的山 水!感受生活中有趣的镜面对称现象。课件演示:(11-17)介绍水镜(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热爱祖国的品德教育,使 学生再次体验镜面对称现象)五、课堂练习,巩固知识课件(18-24)六、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现在同学们知道机灵狗为什么去晚而没看到电影了吗?谁能给机灵狗解释 一下?七、归纳小结,提升认识师:今天同学们有什么收获?你的心情怎样?其

31、实生活中处处是数学,让我们走进数学,学好数学,体验数学的奥秘。八、作业怎样保证机灵狗在镜子中看时间不耽误看电影,请同学们下课后研究解 决。附板书:镜子中的数学镜子内外形状相同镜面对称水镜互相对称方向相反K教学目标X1 .借助“旅游中的数学”中“快餐店”这一具体情境,体验到日常生活中 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 .丰富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认识,让学生应用小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 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3 .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和评价意识,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感受到 学习数学的乐趣。K教材分析小数的初步认识拓展了数及其应用的范围,小数概念的理解是学生对 “数”的概念理解

32、的一个关键环节,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学生在本 册的第一单元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已经能正确地认、读、写简单的小数。而 这节课,是新教材中增加的内容之实践活动课,是让学生应用小数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巩固、应用、拓展数学知识为目标,培养学 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教材中为我们提供的是一个快餐店的情境图,它体现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 联系。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经历一个“数学建 模”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将解决现实问题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结合起 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要给学生独立思考和 解决问题

33、的机会,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合理性。这不仅需要学生具有 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选择创造一定的数学方法的能力,而且还要有合 作学习的群体意识。这样一来,就留给我们教师更多的创造空间,进行创造性 的数学课堂教学。K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X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教学条件与本县同类学校比较属于中等水平。学生 学习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热情很高,特别是对于生活化的、具有挑 战性的数学课堂,他们尤为喜欢。几年来,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我班学生 已经有了一定的在独立思考之上的小组合作的意识。标准总体目标明确地 提出:教学目标要真正实现知识、能力、态度的整合,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 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

34、的情感、态度以及各方面的能力。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特定的生活与社会文化氛 围,这就导致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发展潜 能。所以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知识的特点,在设计这节课时,以“介绍菜 单、合理的点菜、配菜、定价位”为情节,对各个环节进行串联,力求体现数 学知识的生活化,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生活的气息和挑战性,为学生创设良好 的主动探索的氛围和空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积极的态度。K课堂实录(一)情境引入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快餐店的店面图。(二)介绍菜单师:请一位同学扮演服务员向顾客介绍本店的菜单,谁想试一试?生1:本店有拌豆腐、土豆丝、炒芹菜(

35、只介绍了菜名)生2:我觉得我能说得更好、更全面。顾客您好!本店现有凉菜拌豆腐3 元、土豆丝4元、水果沙拉6元;热菜有鱼香鸡丝7元、炒芹菜4元, (此学生不但报出了菜名,还报出了价格。)师:通过刚才两位同学的介绍,你还发现什么?生1:我发现本店最贵的菜是鱼香鸡丝,最便宜的是拌豆腐。生2:我发现土豆丝与炒芹菜的价钱一样。生3:我发现各种饮料的价格都一样。生4:我还发现水果沙拉比烧茄子贵一些。(学生意犹未尽。)(三)合理点菜1 .顾客1师:本店的第一位顾客就是老师。老师点什么呢?共花多少钱?请大家都 来帮我想一想,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生1:我想老师应该要一个水果沙拉,因为能美容,还要鱼香鸡丝有营

36、养,再要一个烧茄子、一瓶饮料、一碗米饭。一共花21. 50元。生2:太浪费了吧!刘老师吃得了吗?我认为刘老师应该点一个鱼香鸡 丝、一碗米饭、还有一瓶矿泉水就足够了,一共花10. 50元,比生1的便宜。生3:我知道刘老师喜欢吃土豆丝,所以要一个土豆丝、一碗面条、再加 上一瓶果汁,一共花8. 50元。比他们的方法便宜一些,也很合算。分页代码2 .顾客2(1)师:假如你们一家人到本店吃饭,你们想吃什么?共花多少钱?请大 家设计一个最合理的方案。(2)学生设计消费方案,并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3)汇报。生1:我家有三口人,我要点一个水果沙拉、一个鱼香鸡丝,还有一个土 豆丝,外加三碗米饭、2瓶果汁、一

37、瓶汽水,一共花27. 50元。生2:我家也有三口人,我和妈妈都喜欢吃土豆丝,所以我们要一个土豆 丝花4元,爸爸爱吃豆腐,我们再要一个拌豆腐3元,再加上3碗米饭,每种 饮料来一瓶,一共花17. 50元。生3:我们家是第一次来本店,所以我每一种菜都要一个,一共花 (还没有等生3说完,其他学生已经着急地站起来想打断他的发言。)生4:我反对生3的做法,快餐店的菜这么多,你每一种都要,你们一家 吃得了吗?太浪费了吧!生5:我也有同感,假如你们是为了尝一尝本店的菜,你们可以分成几次 来,每次点不同的菜,就可以了。生3:好吧!我接受。让我再想一想。生6:我家有4 口人,所以我要点4个菜才够吃(四)新菜定价师

38、:李叔叔在经营快餐店的同时,顾客都反应肉食太少了。于是,他就加 了一道辣鸡块的菜。这个菜色香味美,比鱼香鸡丝的本钱要高一些,假如你是 快餐店的老板,你打算卖多少钱?生L我认为这是新菜,应该便宜一些推出,所以定价8元。生2:我认为它的本钱比较高、味香,所以定价12元。师:根据大家的定价,假如在刚才你们一家点的菜上减去一个菜,再加上 这个菜的话,你们要花多少钱?生 L 我们一家要花的钱是 27. 506二21. 50(元),21. 50+8=29. 50(元)。生 2: 17. 50-4=13. 50(元),13. 50+12=25. 50(元)。(五)合理配菜L师:同学们,现在本店隆重向大家推出

39、了 20元三菜一汤并赠米饭的活 动,假如你是快餐店的老板,你打算怎样配菜?怎样配菜才合理呢?请大家想 一想,在小组内设计出一种合理的配菜方案。2 .学生小组交流,设计方案。3 .汇报。生1:为了吸引顾客,我们小组认为三菜可以是:鱼香鸡丝、水果沙拉, 烧茄子,再加一个三鲜汤。生2:我们反对,假如这样配菜的话,快餐店肯定要亏本了。我们小组认 为三菜一汤应该是,土豆丝、鱼香鸡丝、炒芹菜,再加一个紫菜汤,正好20 元,这样能保证不亏本,也能给顾客赠送米饭。(六)总结K教学反思反思这节课,使我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重 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自己已有的经验来构建新知识,那

40、么,数 学课堂将会变得更精彩并富有活力。L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这节课中,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 丰富学生学习的资源。比如:由学生自己来充当服务员,介绍菜单,让学生发 现现实情境中的基本信息,也就是以往课堂中所说的条件。这样,使数学学习 不再是枯燥无味、重复再现,而是让每个学生都融入到了具体的情境中。通过 学生的发现交流,让学生体验到应用小数大小比较的知识能正确描述生活中的 现象,体现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同时也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使学生自 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2 .拓展空间,为每个学生提供应用实践的机会在合理点菜这个环节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

41、我的机会,因此,学 生争先恐后地想为老师点菜,还说出了一些理由,比如:因为哪些有营养,还 有哪些是老师喜欢吃的,还有的理由是哪些菜便宜一些等等,使学生置身于真 实的问题情境之中,体会到数学是生活的需要。当学生解决了为老师点菜的问 题后,再提出“当你一家来吃饭时,怎样点菜最合理呢? ”,引导学生联系自 己的实际情况来思考,实际上也是让学生经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思考问题, 然后合理做出决策的过程,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3 .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认识到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还注意 到对学生的激励性的评价,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比如:在课的最后,设计 让学生自己总结收获和感受

42、这个活动,有利于知识的梳理,也便于将数学学习 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更重要的一点就是给学生一个评价他人和自我评价 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形成自我反思的好习惯。我认为,差异不仅仅是教育的基 础,也是每一个学生健康发展的前提,只要我们能给每个学生一个展示自我和 反思自我的机会,我相信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会得到不同的发展。 六、案例点评这节课体现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必然联 系。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 的数感,比单纯地做几道计算题更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活跃课堂气氛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和谐关系的基 础是相互信任。

43、在课的开始,教师通过和学生的谈话交流,创设与实际生活相 联系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让学生自觉 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在本节课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参与者,努力为学生创 设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这种宽松愉悦的氛围中,经历独立思 考、合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的参与是积极的,思维是活跃的,特别是在扮 演各种角色的活动中,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有效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同 时,也培养学生养成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此外,在这节课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比如:在“合理点菜”这个环 节中

44、,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合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体现教师尊重学生思维 的多样性。在这个环节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材料和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 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愉悦。再比如:“合理配菜”这个活 动,在学生的互相交流中,一个个合理的配菜方案产生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热 情也达到了高潮。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所发现,有 所体验,增长知识和才干。教学内容:教科书13-15页图示和例1设计思路:本节课是教学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乘法 和相应的除法,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的基础上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口 算除法。算除法不仅在实际中有用,而且它也是为学习

45、笔算除法做铺垫的。 因此,本课的设计将口算除法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联系起来,使枯燥乏味的 算除法植根于生活情境中,同时采取积极的措施激活学生已有的口算经验, 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按照“理解一一概括一一提高”的思路组织教 学。复习铺垫选择的数据和算式紧扣本节课例题,复习了本节课要用到的主要 知识和方法,这就为学生学习新课内容铺平了道路。讲授新课时,注意让学生动手,(使每个学生都参与了课堂教学)以动手摆 实物和问答思考题作思维主线,引导学生先讲,教师补讲,并做必要的梳理、 归纳及讲清算理算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的算理,并能口算简单的除 数是一位数的除法。2、使

46、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 单问题。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能较准确的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干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 (或几千几百)教、学具准备CAl课件、板书用卡纸、小棒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口算:(出示卡片)168366648405203120X42、口答60里面有()个十.800里面有()个百.150里面有()个十.3000里面有()个千.二、学习新课1、谈话:今年春节,天气很冷,我们每个家里仍然吃上了新鲜的蔬菜和水 果,这和运送蔬菜的叔叔、阿姨辛勤劳动分不开的,我们一起去瞧一瞧吧! (课件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能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请1至2 名学生回答)2、它描绘的是农民运送蔬菜的情境,赵伯伯承担运送黄瓜的任务。他说: “我3次就能运完60箱。”听了赵伯伯的话,你能提一个什么问题呢?3、根据学生回答贴出卡纸: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4、你们会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说算式)5、要解决“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这个问题,算式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