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方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746828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0.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方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D 隹规封引旗鬲质重族屋名密行动方拿(市自然资源局牵头)为贯彻落实市政府力、关于印发新型城镇化五大行动推动高 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强化“三新、三高”战略眼光, 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有效发挥规划引领作用,依法加强对规 划执行情况的监督,维护规划权威,特制定如下行动方案。一、总体要求编制国土空间规划,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自然规律,坚持系统观念,整体谋划 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和修复,提高规划的战略性、前瞻性、 权威性、协调性。统筹划定我市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 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这三条控制线,统筹好河湖、矿产等各类 自然资源的保护利用

2、,科学配置规划指标,强化城镇建设用地总 量、国土开发强度等指标的约束作用,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构建系统性、现代化的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督体系。对标乡村振 兴、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落 实省、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对发展定位。优化空间格局,统筹 区域协调发展和各领域空间需求,筑牢“一轴、三区、多廊、多 点”生态安全格局,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与国土空间 支撑体系。坚持“多规合一”,加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专项规 划、详细规划之间的有机衔接,立足我市自然生态条件、历史人 文特色和经济社会发展特征,构建具有特色的国土空间规划引领 开发保护新格局。二、主要任务(一)科学

3、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以省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发展规划等上位规划为依据,落实国家和省级战略要求,确定目 标定位和指标体系,提出全域空间发展战略。全面摸清并分析国 土空间本底条件,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结合 地方实际,科学合理的划定“三区三线”,对市域国土空间用途 进行分区分类分级的统一管制和综合协调,确定国土空间保护和 开发的要求,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按照“湖城一体、疏解老城、 重心北移、有序东扩”的城市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城镇 化,依据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 社会发展规划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等国家战略层面对 的定位,衔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

4、规划和二O 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成果,结合人口分布等实际情况,合理规 划全市产业发展以及功能布局,着力构建以中心城市和月河川道 城镇带、县城和重点镇、建制镇和新型社区、中心村庄和传统村 落为重点的四级城镇体系框架。建立由上而下的国土空间规划指 标监督体系,实现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监管和事前事中事后的监 管全覆盖,同步搭建“多规合一”的基础信息平台和“一张图” 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坚持一张蓝图管到底。(市自然资源局牵头, 各相关部门配合,各县市、区组织实施)(二)加强规划管控引导节约集约用地。将节约集约理念 贯穿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全过程,促进国土空间利用更加集 约高效。统筹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布局

5、,实现“产业拓展、功 能完善、土地集约、市民宜居”的目标。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 根据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科学确定城市定位、功能分区和发展规 模,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建设用地总 量和布局的合理管控,依据市域自然地理格局科学划定城镇开发 边界后,城镇建设必须严格限定在开发边界范围内,不得违反国 土空间规划管控要求进行各类开发建设活动。(市自然资源局牵 头,各相关部门配合,各县市、区组织实施)(三)强化规划引领优化产业布局。按照“布局集中、用 地集约、产业集聚、效益集显”的原则,引导产业向园区和经济 功能区集中、人口向城镇和社区集中、农业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 重点依托省级以上开

6、发区、县域工业集中区等,推进战略性新兴 产业、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产业项目在产业园区内集中 布局。严格控制园区外新增工业用地规模,确需在园区外安排重 大或有特殊工艺要求的工业项目,须加强科学论证。(市自然资 源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分工负责,各相关部门配合,各县市、 区组织实施)(四)健全用途管制制度。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对所有 国土空间分区分类实施用途管制。在城镇开发边界内的建设,实 行“详细规划+规划许可”的管制方式;在城镇开发边界外的建 设,按照主导用途分区,实行“详细规划+规划许可”和“约束 指标+分区准入”的管制方式。对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 地、重要水源地、文物等实行特

7、殊保护制度。(市自然资源局、 市文旅广电局、市林业局分工负责,各相关部门配合,各县市、 区组织实施)(五)强化新增建设用地计划管理。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实 行统一管理,在全市范围内统筹调配,优先保障全市重点发展区 域和重点项目,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乡村振 兴等民生项目用地。对其他建设项目用地,以当年处置存量土地 规模作为核定计划指标的重要依据,计划指标优先向土地节约集 约利用水平高的区域及亩均效益好的项目倾斜。(市自然资源局 牵头,各相关部门配合,各县市、区组织实施)(六)优化产业用地保障服务。在保障产业发展用地中坚持 规划确定用途、用途确定供应方式、市场确定供应价格的原则。 执行

8、产业用地政策时,坚持“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 创新工作模式,在项目招商洽谈阶段,产业引进部门要与发改、 环保、能源、自然资源、林业等行业主管部门充分对接,相关部 门要及时提供国土空间规划和产业准入咨询服务并进行选址,为 项目顺利落地实施创造前期条件。引导项目优先利用批而未供和 闲置土地,实行“以地招商”。(市自然资源局、市招商和经济合 作局分工负责,各相关部门配合,各县市、区组织实施)(七)夯实规划监督管理职能。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以满足企业 和群众办事需求、提升服务质量为出发点,修订完善中心城市 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通过加强建

9、设项目用地许可、规划 设计、规划审查、规划许可、施工设计、验线核实等环节的全流 程监管,加强建设项目日常监管力度,形成部门合力,做到信息 共享互通,确保建设项目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切实维护规划刚性。 (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城管执法局分工负责,各相关部 门配合,各县市、区组织实施)(八)加强综合执法检查。通过实施动态巡查、专项行动、 督办督察,结合12336举报、媒体曝光、上级转办、市长信箱等 渠道,依法管控规划范围内建设用地和建设活动,坚决打击违法 用地、未批先建、乱占耕地和乱搭乱建行为。有效构建信息监管 平台,通过综合运用国土调查云3.0、卫片执法和国土空间规划 “一张图”监督信息系统,

10、对各类建设主体违法行为进行动态监 测评估预警并实施监管,构建覆盖全域的综合监管信息平台。进 一步健全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切实加快执法权限、执法程序和执 法队伍标准化建设,聚焦行政执法源头、过程、结果等关键环节, 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 定法制审核制度,推动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市自然资源局、 市住建局、市城管执法局分工负责,各相关部门配合,各县市、 区组织实施)三、保障措施(一)健全国土空间规划制度体系。完善规划管理技术导 则,系统整合国土三调、生态保护红线等数据,统一底图底数, 完成全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 建设,充分发挥国土空间数

11、据的“底图”和“底线”作用,坚持 “一张蓝图”管到底,有效监管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活动,提升政 府管理决策水平。(二)提升建设规划审批效能。深入贯彻落实“放管服”改 革和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要求,强力推进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 证合一”改革,简化建设项目审查事项和工作流程,深入推进大 数据智慧规划管理,充分挖掘、分析规划大数据资源,实现大数 据、信息化支撑辅助规划科学决策,强化空间规划数据资源的统 一应用,做到规划从编制到审批、从审批到使用、从使用到监管 “一张蓝图”,确保规划精准使用,提升规划审批效能。(三)加强规划人才队伍和机构建设。落实“谁规划、谁 负责”制度,规划团队对编制的各类规划和重大项目决策进行技 术把关,与知名院校、专家团队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参与城市重 大规划编制决策。加强高层次、高水平专业人才引进,加大规划 业务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干部队伍专业素养。(四)加强规划宣传力度。结合规划编制的不同阶段,开展 市直部门和各县(市、区)的意见征求交流会,通过报纸、公众 号等媒体,开展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的问卷调查工作,了解民 众对城市环境、设施建设、文化保护与传承等方面的意见建议。 充分发挥各类媒介作用,大力报道规划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工作 动态,广泛宣传相关法规政策,主动回应社会关切,营造社会各 界关心、支持和参与的浓厚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